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郑道昭“主之六山”刻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根据文献记载与现存的遗迹来看,被清代碑学派奉为"北方书圣"的北魏青州知府郑道昭,在山东齐地的最后一年里,即延昌四年(515),干青州与临朐交界的玲珑山,共书刊了六处刻石。而笔者新近发现的"主六山"刻石,则是其第... 根据文献记载与现存的遗迹来看,被清代碑学派奉为"北方书圣"的北魏青州知府郑道昭,在山东齐地的最后一年里,即延昌四年(515),干青州与临朐交界的玲珑山,共书刊了六处刻石。而笔者新近发现的"主六山"刻石,则是其第七处刻石。这处刻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郑道昭现存刻石的数量,关键是"主之六山"的信息,提供了郑道昭实际上在齐地的刻石数量,就不止于现在的"四山"(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玲珑山),而是"六山"了。同时,这处在山东境内的最后一处刻石,也可能就是郑道昭平生书刊生涯的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道昭 主六山 新发现 刻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史的发生与书写
2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3年第4期144-145,共2页
本文从水墨在当下的处境入手,对于水墨行为在当代的发生进行了基本的判断。同时,提出"观念的转换"是当下水墨艺术创作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面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对东方资源的采纳,转换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那就是水墨史逻辑上转... 本文从水墨在当下的处境入手,对于水墨行为在当代的发生进行了基本的判断。同时,提出"观念的转换"是当下水墨艺术创作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面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对东方资源的采纳,转换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那就是水墨史逻辑上转化为被"追认"的对象。如此一来,才有可能在新历史的发生及书写之中,把持一种人类文化的视野,不至于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史 发生 思想资源 追认 艺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如何被抽象
3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本文从水墨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到对中国水墨画的时间特性、空间特性的探讨,厘清了"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含义,指出了其作为策略与真实概念之间的区别,同时以作者的专著《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为例,提示了从中国出发... 本文从水墨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到对中国水墨画的时间特性、空间特性的探讨,厘清了"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含义,指出了其作为策略与真实概念之间的区别,同时以作者的专著《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为例,提示了从中国出发去穿越人类视觉经验,构建新的艺术方法论的可能性。本文还指出了水墨在抽象的过程之中,面临的误区及解决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 抽象 空间 时间 踪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跨时空的思考
4
作者 黄岩 《中国艺术》 2013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水墨的基本境遇为背景,从文人画、苏东坡、宋与市井生活,山水、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杜尚、造景、梅兰竹菊、水墨雕塑等艺术节点出发,进行了跨越时空的思考,由此提示了以水墨雕塑为设想,开拓新空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文人画 苏东坡 造景 杜尚 水墨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僧安道壹的“在场”方式与书刊风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6-22,共7页
“大空王佛”是僧安道壹在河北遗迹中的“在场”方式。在山东泰山经石峪发现了“一之”的署名,另外在中皇山刻经之中,也分别发现了“一之”、“一”的书刊遗迹,成为僧安道壹的“在场”的第二种方式。通过分析山东泰山地区相关联的僧安... “大空王佛”是僧安道壹在河北遗迹中的“在场”方式。在山东泰山经石峪发现了“一之”的署名,另外在中皇山刻经之中,也分别发现了“一之”、“一”的书刊遗迹,成为僧安道壹的“在场”的第二种方式。通过分析山东泰山地区相关联的僧安道壹的书刊手法,并与河北邯郸地区僧安道壹刻经进行笔画刀法与文字结体的比较,可见二者之间的必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安道壹 邺城 泰山 中皇山 南北响堂山 刻经 洪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必然的历程:国际语境之中的现代书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1-36,共6页
中国本土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现代书法逐渐产生了新的国际性影响。日本的墨象书法家以其黑白相间的字体为基础,逐渐发展为西方世界的抽象艺术,对抽象艺术作出了新的贡献。中国现代书法的独立性格在于将视野放置在人类艺术史的逻辑关... 中国本土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现代书法逐渐产生了新的国际性影响。日本的墨象书法家以其黑白相间的字体为基础,逐渐发展为西方世界的抽象艺术,对抽象艺术作出了新的贡献。中国现代书法的独立性格在于将视野放置在人类艺术史的逻辑关联之中,同时放眼当代国际艺术走向。在这样的语境之中,就会生发出具有国际化艺术性格和独立观念的现代书法艺术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书法 日本书法 国际语境 艺术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莱名山:意境化的神仙道场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强 魏离雅 《中国艺术》 201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虽然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可以窥见,北魏官僚文人郑道昭的理想人物正是北魏太平真君的国师寇谦之。通过在东莱山上布设的坛台道场,以及"嵩岳先生"、"中岳先生"这样的署名自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最重要... 虽然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可以窥见,北魏官僚文人郑道昭的理想人物正是北魏太平真君的国师寇谦之。通过在东莱山上布设的坛台道场,以及"嵩岳先生"、"中岳先生"这样的署名自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东莱山作为一个神仙相会的重要历史场所,被郑道昭通过一种简易的命名、书写、契刻行为,变成了一个中国式的宇宙模型。而郑道昭所采用的方位概念以及举止诗意化的描述,又将一种道教的修行,加入了文人的意境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道昭 文本道教 东莱山 神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僧安道壹在泰山书刊《金刚经》背景探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从泰山悠久的祭祀历史以及由此生发的特殊的文化意义入手,论述了泰山神仙之山地位的逐步确立,对现存于泰山之上僧安道壹书刊的《金刚经》现状做了介绍,同时,也把《金刚经》作为独立文本进行了逻辑分析;又通过对东晋竺道爽所著《檄... 本文从泰山悠久的祭祀历史以及由此生发的特殊的文化意义入手,论述了泰山神仙之山地位的逐步确立,对现存于泰山之上僧安道壹书刊的《金刚经》现状做了介绍,同时,也把《金刚经》作为独立文本进行了逻辑分析;又通过对东晋竺道爽所著《檄泰山文》的意义分析,逐步揭示出僧安道壹在泰山上书刊《金刚经》的另外深意。分析了宋元以来,围绕着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镌刻的儒家经典,进一步说明了僧安道壹《金刚经》被"厌胜"的背后,其原意也是"厌胜"泰山本土的妖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神仙之山 金刚经 檄泰山文 刊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玲珑山:仙窟洞天的升仙象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强 魏离雅 《中国艺术》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以中岳先生的著名自称,郑道昭在玲珑山(北峰山)这样一个洞窟相绕、白云升腾的地方,悼念早天的儿子,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解衣盘礴,吟咏诗歌;同样,郑道昭通过一种简易的命名、书写、契刻行为,将玲珑山(北峰山)变成了一个带有升仙象征意义... 以中岳先生的著名自称,郑道昭在玲珑山(北峰山)这样一个洞窟相绕、白云升腾的地方,悼念早天的儿子,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解衣盘礴,吟咏诗歌;同样,郑道昭通过一种简易的命名、书写、契刻行为,将玲珑山(北峰山)变成了一个带有升仙象征意义的道场。而其所采用的白云堂概念以及举止诗意化的描述,又将一种道教的修行,加入了文人的意境感受。所以,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情感的寄托与道教仪轨的实践,而是扩展到自然、山水、洞天、宇宙等这些更为广阔的意义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道昭 玲珑山 白云堂 白驹谷 游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僧安道壹铭赞”的几点探讨
10
作者 张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5-70,共6页
僧安道壹为自己所书写的铭所传达的信息,一是为了提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其署名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二是其籍贯应该是在山东的东平所在地。同时从瑕丘尼寺的题赞之中,也可看到僧安道壹自我修饰的一面,而这一切与佛本是注重仪容的原因有关,... 僧安道壹为自己所书写的铭所传达的信息,一是为了提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其署名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二是其籍贯应该是在山东的东平所在地。同时从瑕丘尼寺的题赞之中,也可看到僧安道壹自我修饰的一面,而这一切与佛本是注重仪容的原因有关,是为了对信徒具有更强烈的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安道壹 铭赞 自我修饰 通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史的转向:金石学向碑学书法的趣味过渡
11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北宋年间兴起的金石学,成为一种文献考据与研究方法。到了清代中晚期之后,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始在其书法之中,寻找字体差异的趣味,同时将残碑剩碣的拓制效果,作为书法之中高古的趣味来演习。之后,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北朝书... 北宋年间兴起的金石学,成为一种文献考据与研究方法。到了清代中晚期之后,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始在其书法之中,寻找字体差异的趣味,同时将残碑剩碣的拓制效果,作为书法之中高古的趣味来演习。之后,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北朝书法从理论上,构建了这种趣味转向的必然性。从南北书派的划分,到北碑审美趣味、审美品阶、审美内涵的形态营造,终使这个被追认、被赋予、被建构的意义系统,得以真实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金石学 帖学 南北书派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衣弄影——“张强踪迹学报告”之“澳洲踪迹漂流”及“张强+Wei Lia双面书法”的“澳洲开卷”
12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6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本文讲述了作者两次受邀赴澳洲的戏剧性经历,交代了在澳洲举办展览的学术背景。讲述作者在澳洲的墨尔本、十二门徒、乌璐鲁等地,面临突发状况时,如何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完整地实施出来。尤其是在乌璐鲁,面对着地球之心、人类原始文化的发... 本文讲述了作者两次受邀赴澳洲的戏剧性经历,交代了在澳洲举办展览的学术背景。讲述作者在澳洲的墨尔本、十二门徒、乌璐鲁等地,面临突发状况时,如何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完整地实施出来。尤其是在乌璐鲁,面对着地球之心、人类原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背景,巧妙地因势利导地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衣 踪迹 漂流 双面书法 开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书写”经验的追认、反制与谱系再建——在全球化与多元化语境之中重新探讨
13
作者 张强 《中国艺术》 2016年第4期128-133,共6页
本文以"汉字/书写"一组概念,替代了以往的"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的表述,并且将这种艺术经验放置到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语境中予以探讨。由此进一步论述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将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挪移到... 本文以"汉字/书写"一组概念,替代了以往的"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的表述,并且将这种艺术经验放置到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语境中予以探讨。由此进一步论述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将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挪移到纽约的艺术派别,其实就是受到书法的影响而产生。另外,本文还讨论了西方艺术界对于这种影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继而在后现代语境之中,追认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为"后现代书法"现象,指出它们替代中国书法完成了"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追认 反制 谱系重建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