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滤水解预处理厨余垃圾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英 任丽梅 +1 位作者 Soomro Abdul Fatah 刘建国 《环境卫生工程》 2019年第1期18-21,24,共5页
厨余垃圾是我国生活垃圾的主体组分,淋滤水解是较为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预处理方式之一。通过中试试验,以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淋滤水解+挤压脱水"预处理工艺对厨余垃圾的分离提质效果。结果表明:在淋滤水... 厨余垃圾是我国生活垃圾的主体组分,淋滤水解是较为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预处理方式之一。通过中试试验,以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淋滤水解+挤压脱水"预处理工艺对厨余垃圾的分离提质效果。结果表明:在淋滤水解阶段,控制淋洗液与厨余垃圾质量比2∶1,在高淋滤强度(淋洗泵每工作5 min停止25 min)下,厨余垃圾的水解效果良好。产生的水解液COD约为75 105 mg/L、VFA浓度约为19 815 mg/L、氨氮浓度约为922 mg/L、出水的pH范围为5.87~6.57,适宜厌氧发酵产沼。对固液分离后的固相进行分析,固相残渣减量率可以达到57.96%,含水率约为33%,低位热值约为10 705 kJ/kg,可以通过焚烧进一步回收能量。可见"淋滤水解+挤压脱水"工艺对于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淋滤水解 挤压脱水 淋滤强度 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宏 刘翔 +2 位作者 卢欣 林朋飞 蒋晶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地调查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丙烷,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浓度梯度较大... 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地调查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丙烷,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浓度梯度较大;在垂向上已穿透潜水层,浓度峰值出现在潜水层的中下部。污染物在潜水层中的分布呈现出和土壤中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向南迁移的趋势。污染物在承压水层中的浓度峰值点与土壤和潜水重合,受区域地下水流向的控制,呈现明显向北迁移的趋势。由于地表较厚亚黏土的存在,增强了承压水的防污性能,污染物主要被截留于亚黏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污染场地 土壤 地下水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来源及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卢欣 蒋晶 +5 位作者 刘庆江 林朋飞 祝捷 陈丰 徐媛 周烈波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6年第4期22-25,61,共4页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三种来源贡献率分别为86.4%,7.3%和6.3%。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加快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基于临界负荷的减排策略、建立多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等建议,为环太湖地区酸雨防治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来源分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源C-S-H吸附U(Ⅵ)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祁光霞 雷雪飞 +5 位作者 孙方研 孙应龙 李磊 袁超 王邦达 王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55-4263,共9页
以粉煤灰铝回收过程的脱硅液为原料,通过控制钙硅摩尔比的常规沉淀法制备得到大比表面积介孔C-S-H(401 m2·g-1),系统研究了初始浓度、投加量、p H和离子强度对C-S-H吸附U(Ⅵ)过程的影响,以及吸附的热动力学特征,并评价了C-S-H... 以粉煤灰铝回收过程的脱硅液为原料,通过控制钙硅摩尔比的常规沉淀法制备得到大比表面积介孔C-S-H(401 m2·g-1),系统研究了初始浓度、投加量、p H和离子强度对C-S-H吸附U(Ⅵ)过程的影响,以及吸附的热动力学特征,并评价了C-S-H去除实际含铀废水中毒性金属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实现了低品质硅钙渣向高附加值吸附材料的转变。0.75 g·L-1 C-S-H在p H 2仍具有较高的平衡吸附容量(qe=67.9 mg·g-1),在富含CO32-的碱性溶液中UO2(H2O)52+转变为UO2(CO3)34不利于带负电的C-S-H表面吸附U(Ⅵ)。当C-S-H投加量升高至2-5 g·L-1,材料对U(Ⅵ)的吸附去除效率即能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C[U(Ⅵ)]initial=500 mg·L-1,去除率88.3%-93.5%),吸附可在数小时内达到平衡,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两阶段Weber-Morris方程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84.6%)和表面络合。材料对含铀废水中的U、Zn、Hg、Mn和Cd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去除性能,因而C-S-H可成为在废水毒性金属去除方面极具应用前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可持续性 吸附剂 多孔材料 吸附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途径暴露焚烧厂周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5
作者 祁光霞 张希 +3 位作者 张思梦 巴德康 昝家兴 王伟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第6期24-28,共5页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因快速稳定化、垃圾减容率大等优点成为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为其排放的烟气可能带来环境和人体健康负面影响一直存在争议。针对垃圾焚烧技术开展的焚烧点源周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伴随历史上一些环境安...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因快速稳定化、垃圾减容率大等优点成为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为其排放的烟气可能带来环境和人体健康负面影响一直存在争议。针对垃圾焚烧技术开展的焚烧点源周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伴随历史上一些环境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尤其是烟气中的二恶英。系统介绍了焚烧厂二恶英排放的路径,开展周边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的总体思路,以期增加公众对该方法学的科学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 多途径暴露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晓芳 谭全银 +1 位作者 刘丽丽 李金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717-5722,共6页
针对我国目前应用的回转窑焚烧法、热解法、高温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这5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5种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和次优备选方案排序权重进行了灵敏度分... 针对我国目前应用的回转窑焚烧法、热解法、高温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这5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5种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和次优备选方案排序权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回转窑焚烧法和热解法是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层次分析法评估结果表明,高温蒸汽灭菌法用于医疗废物处置时在社会、环境、技术和经济4个因素方面综合效益与其他4种方法相比最优,化学消毒法次之;灵敏度分析表明,导致备选方案排序变化的准则层各因素变化点分别为社会因素(0. 2100)、环境因素(0. 3500)、技术因素(0. 1200)、经济因素(0. 2400),子准则层各因素对备选方案权重排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废物 处置技术 层次分析法 定量评估 灵敏度分析
原文传递
污泥富磷堆肥前后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释放能力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 方文 +3 位作者 祁光霞 魏勇红 刘建国 李润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86-2793,共8页
市政污泥富含有机质和N、P等营养元素,经堆肥稳定化处理后可成为矿山废弃地复垦的良好基质,但市政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成为限制其土地利用的主要瓶颈.以磷尾矿为辅料进行污泥堆肥处理,既可利用其中磷酸盐固定市政污泥中的重金属,又可实... 市政污泥富含有机质和N、P等营养元素,经堆肥稳定化处理后可成为矿山废弃地复垦的良好基质,但市政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成为限制其土地利用的主要瓶颈.以磷尾矿为辅料进行污泥堆肥处理,既可利用其中磷酸盐固定市政污泥中的重金属,又可实现磷尾矿和市政污泥的协同资源化利用.以磷尾矿渣为辅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研究污泥堆肥前后重金属As、Cr、Cu、Ni、Pb、Cd和Zn的赋存形态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重金属浸出特性,探讨污泥富磷堆肥处理对堆肥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添加磷尾矿渣经过堆肥处理,促进了重金属由不稳定形态向稳定形态转化,降低了重金属在土壤自然pH范围(6~8)内及强碱性条件下的潜在释放风险,有利于污泥的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磷尾矿 重金属赋存形态 pH值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