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植入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庄燕燕 胡仁 +2 位作者 陈菲 时海燕 林昌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8-621,共4页
综述近年来钛植入体表面生物化学设计和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植入体表面自组装改性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钛植入体 材料表面 生物化学 生物医用材料 骨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铂电极上甲酸吸附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起玲 王小聪 +4 位作者 章磊 张小红 向娟 任斌 田中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60-1964,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技术研究甲酸的解离吸附与氧化行为 .首次报道了甲酸吸附、解离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SERS谱 ,发现甲酸在粗糙铂电极上能自发解离吸附 ;首次成功地获得了粗糙铂电极上甲酸吸附解离的强...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技术研究甲酸的解离吸附与氧化行为 .首次报道了甲酸吸附、解离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SERS谱 ,发现甲酸在粗糙铂电极上能自发解离吸附 ;首次成功地获得了粗糙铂电极上甲酸吸附解离的强吸附中间体CO和活性中间体COOH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同时首次检测到甲酸氧化最终产物CO2 的拉曼光谱信号 ,从分子水平证实甲酸解离吸附反应的双途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甲酸 电氧化 解离吸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和SCN^-在高分散Pt及Pd表面异常红外光学行为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国强 孙世刚 +3 位作者 陈声培 蔡丽蓉 李南海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91-1495,共5页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关键词 电催化剂 电化学吸附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甲醇在铂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EQCM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珩 陈国良 +3 位作者 郑子山 周建章 陈声培 林仲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37-2140,共4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甲醇电氧化与溶液酸碱性有密切的关系.酸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甲醇电氧化与溶液酸碱性有密切的关系.酸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Pt电极在高电位下形成高氧化态的氧物种毒化其表面引起的.碱性介质中甲醇解离吸附产物的数量比酸性介质的明显减少,对甲醇氧化的第一个氧化峰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目前实验条件下,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碱性介质中甲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_2和CO_3^(2-),反应中间体主要为HCOO^-物种.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甲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电极 甲醇 碱性介质 原位FTIR反射光谱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获得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镍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顾伟 崔颜 +3 位作者 刘国坤 顾仁敖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32-2135,共4页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NaC lO4溶液中,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同时,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NaC lO4溶液中,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同时,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 电化学粗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吡啶 表面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纳米结构的铂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小聪 任斌 +3 位作者 曹婧 颜佳伟 钟起玲 田中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12-2116,共5页
采用控电位方波氧化还原法和控电流方波氧化还原法分别成功地制备了控电位粗糙铂(CPRPt)和控电流粗糙铂(CCRPt)纳米级铂电极表面.通过考察两类电极表面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性能,发现CPRPt和CCRPt纳米级铂电极表面催化氧化甲醇峰值电流密... 采用控电位方波氧化还原法和控电流方波氧化还原法分别成功地制备了控电位粗糙铂(CPRPt)和控电流粗糙铂(CCRPt)纳米级铂电极表面.通过考察两类电极表面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性能,发现CPRPt和CCRPt纳米级铂电极表面催化氧化甲醇峰值电流密度分别是光滑铂电极的约1.35倍和2.50倍.采用现场拉曼光谱技术考察了两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效应,发现两电极表面对吡啶吸附均有较高SERS活性,CPRPt电极表面还对有机小分子的解离吸附的拉曼光谱具有特殊的增强效应.本文初步探讨了两电极表面的SERS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制备 表面增强拉曼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庞然 金曦 +3 位作者 赵刘斌 丁松园 吴德印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7-2098,共12页
对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电化学表面吸附和反应过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显示出了其独到的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方法,但对于其表面增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将量子化学计算应用于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分析的研究,... 对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电化学表面吸附和反应过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显示出了其独到的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方法,但对于其表面增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将量子化学计算应用于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分析的研究,以电化学界面分子吸附、电化学反应以及光电化学反应的研究体系为模型,提取EC-SERS光谱所蕴藏的物理化学信息.通过对吡啶在电化学表面的吸附、水的吸附及其电化学反应、以及对巯基苯胺的电化学表面催化偶联反应等体系的研究,揭示了电化学表面吸附、反应和光电化学过程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荷转移态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 被引量:20
8
作者 田中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27,共5页
提出了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理论化学家也要懂得实验,实验室要有一个加工车间和一批能工巧匠,要抢救一些实验技术,把科研人员的时间解放出来,让他们为科研、为国家作更多贡献。
关键词 实验室 素质教育 实验队伍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离子束撞击固体表面坍塌沉积物的拉曼光谱研究
9
作者 唐紫超 任斌 +2 位作者 黄荣彬 田中群 郑兰荪 《光散射学报》 199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C60离子束撞击固体表面坍塌沉积物的拉曼光谱研究唐紫超任斌黄荣彬田中群郑兰荪(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ColapsedDepositionofAccelatedC60Beamo... C60离子束撞击固体表面坍塌沉积物的拉曼光谱研究唐紫超任斌黄荣彬田中群郑兰荪(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ColapsedDepositionofAccelatedC60BeamonSolidSurface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60 离子束撞击 表面坍塌 沉积物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离质谱法在典型固体燃料热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沈洋 崔存浩 +4 位作者 刘浩然 任海荣 蔡江淮 周忠岳 齐飞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944,共24页
通过热解将固体燃料在热化学上转化为运输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实现固体燃料高效利用的最为切实可行和兼顾经济性的途径之一。由于热解反应产物的复杂性,对固体燃料热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全面阐明对于理解热解反应机... 通过热解将固体燃料在热化学上转化为运输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实现固体燃料高效利用的最为切实可行和兼顾经济性的途径之一。由于热解反应产物的复杂性,对固体燃料热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全面阐明对于理解热解反应机理至关重要,同时对提高热解过程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光电离质谱(PIMS)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高度通用的过程分析技术,通过对热解气相产物中的离子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为热解提供了实时的信息。为此,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PIMS技术在固体燃料(包括煤、生物质和固体推进剂)热解领域的应用,并对不同实验和模型的进展进行了概述。这些进展相互促进,有助于学者加深对热解固体燃料复杂过程的理解,并为未来深入研究热解机理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光电离质谱法 煤炭 生物质能 固体推进剂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溶解钛金属直接水解法制备纳米TiO_2 被引量:36
11
作者 周幸福 褚道葆 +4 位作者 韩爱杰 顾家山 林昌健 田中群 谭建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Metallic titanium was electrochemically dissoluted in absolute 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Et4N· Br(as electro conductive additive),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was then directly hydrolysized to obtain nanocrystalline... Metallic titanium was electrochemically dissoluted in absolute 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Et4N· Br(as electro conductive additive),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was then directly hydrolysized to obtain nanocrystalline TiO2.The powder obtained was calcined at 720℃ for 1 h.FT IR,Raman spectra,XRD and TEM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Studies showed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TiO2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was of monocline structure with high textural stability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of 10- 20 nm,and its Raman spectra showed a shift of about 25 cm- 1.The experimen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roduct yield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under 50- 60℃ ,selecting R4N· Br as conductive additive and preventing titanium anode from being passivated.The electrochemical dissolution of metal anode may be recommand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阳极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钛配乙酯 水解 拉曼光谱 电化学溶解 恒电位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对铜作用的激光扫描微区光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3 位作者 陆柱 杨勇 尤金跨 林昌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79-1084,共6页
采用激光扫描微区光电化学显微技术(PEM)对不同浓度下的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4-羧基苯并三唑甲酯与5-羧基苯并三唑甲酯的混合物(CBTME)在硼砂缓冲溶液(pH9.2)中对铜电极的缓蚀作用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当电位正向扫描至某一电位时... 采用激光扫描微区光电化学显微技术(PEM)对不同浓度下的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4-羧基苯并三唑甲酯与5-羧基苯并三唑甲酯的混合物(CBTME)在硼砂缓冲溶液(pH9.2)中对铜电极的缓蚀作用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当电位正向扫描至某一电位时,一定浓度的BTA或CBTME作用下,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n-型光响应越大,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与循环伏安光电流及交流阻抗测试的结果相一致;实验还发现,影响缓蚀剂对铜作用的过程不仅与缓蚀剂本身有关,还与电极电位有关.在一定的电位与一定的缓蚀剂浓度下可观察到铜电极表面共存着p-型和n-型区域及p转n的过程,因此可从微观上观察到缓蚀剂与铜表面作用的过程,为缓蚀剂的应用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BTA CBTME 铜电极 PEM 缓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甲醇杂质对石墨电极性能影响机制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庄全超 陈作锋 +3 位作者 董全峰 姜艳霞 周志有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73-2076,共4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1 mol/L L iPF6-EC/DEC/DMC电解液中,不同甲醇杂质含量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甲醇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与电解液中甲醇的含量有关;其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甲醇在2.0 V左右...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1 mol/L L iPF6-EC/DEC/DMC电解液中,不同甲醇杂质含量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甲醇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与电解液中甲醇的含量有关;其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甲醇在2.0 V左右还原生成的甲氧基锂沉积在石墨电极表面上,形成一层初始SEI膜,影响了EC的还原分解成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解液 甲醇杂质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化学沉积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光辉 吴辉煌 +1 位作者 杨防祖 王森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基于化学镀Ni-W-P和Ni-P体系中,添加剂LaCl3、乳酸、Fe2(SO4)3、硫脲和2,2'-联吡啶的浓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随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出现最大沉积速率的实验事实,建立了一种吸附模型并导出添加剂加速化学沉... 基于化学镀Ni-W-P和Ni-P体系中,添加剂LaCl3、乳酸、Fe2(SO4)3、硫脲和2,2'-联吡啶的浓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随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出现最大沉积速率的实验事实,建立了一种吸附模型并导出添加剂加速化学沉积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和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当吻合的结果.由拟合结果可得到一些参数值,如吸附平衡常数等.添加剂在基体上的吸附平衡常数(K1)大于已吸附了还原剂的表面上的吸附平衡常数(K2).K1值大表明添加剂在基体表面吸附能力更强.LaCl3、硫脲和2,2'-联吡啶的K1、K2值远大于乳酸、Fe2(SO4)3的K1、K2值,这表明LaCl3、硫脲和2,2'-联吡啶的吸附能力远强于乳酸、Fe2(SO4)3的,因此,LaCl3、硫脲和2,2'-联吡啶所引起的沉积速率峰值的浓度远小于乳酸、Fe2(SO4)3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镀液添加剂 化学沉积速率 加速作用 作用机理 氯化镧 硫酸铁 乳酸 硫脲 2 2’-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醇盐电化学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幸福 褚道葆 +3 位作者 顾家山 林昌健 林华水 田中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327-1331,共5页
采用钛金属为“牺牲”阳极,首次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化学一步法制备了纳米TiO_2前驱体钛醉盐Ti(OEt)_4,Ti(ORr-i)_4,Ti(OBu)_4.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电化学一步法直接制备纳米材料前驱体钛醇盐,克服了... 采用钛金属为“牺牲”阳极,首次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化学一步法制备了纳米TiO_2前驱体钛醉盐Ti(OEt)_4,Ti(ORr-i)_4,Ti(OBu)_4.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电化学一步法直接制备纳米材料前驱体钛醇盐,克服了传统化学方法合成金属醇盐步骤多、产率低、纯度达不到要求及后续分离繁琐等缺点.本文同时讨论了影响电合成钛醇盐的关键因素及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表明钛在醇溶液中呈点蚀行为,钛醇盐卤化物Ti(Ⅲ)(OR)_nBr_m在阳极形成,然后被氧化为Ti(Ⅳ)(OR)_nBr_m,这种物质在阴极上ROH参与下被还原生成钛醇盐Ti(OR)_4,钛阳极表面拉曼光谱证实了上述观点.防止阳极钝化,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采用有机胺溴化物为导电盐,可以提高电合成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醇盐 有机电解合成 拉曼光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对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钢筋钝性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群 刘玉 +1 位作者 杜荣归 林昌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潜以及Mott—Schottky曲线的测试,研究了预钝化电位对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钢筋的钝化作用及氯离子对钢筋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为-0.200—0.200V范围于不同电位分别预钝化48...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潜以及Mott—Schottky曲线的测试,研究了预钝化电位对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钢筋的钝化作用及氯离子对钢筋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为-0.200—0.200V范围于不同电位分别预钝化4800 s后,钢筋表面均处于钝态;钝化膜内浅层施主浓度随预钝化电位的升高而减少,深层施主浓度则增加;预钝化电位为0.200 V时,钢筋钝化膜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大;预钝化后的钢筋在含氯离子0.01—0.08 mol/L,pH值为12.50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浸泡24h后,其表面钝化膜表现为高掺杂的n型半导体,在0.15—0.47 V电位区间内表现为一种类型的施主浓度,施主浓度随氯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钝化膜 氯离子 电化学阻抗谱 Mott-Schottk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化学镀层的耐蚀性及其与磷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胡光辉 吴辉煌 杨防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磷含量为16.2%至23.4%(x)的不同镍磷(Ni-P)化学镀层在5%(w)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发现磷含量为21%~22%(x)时镀层的极化阻抗(Rp)出现极大值.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也发现Ni-P合金的峰值晶化温度(Tp)在此P含量范... 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磷含量为16.2%至23.4%(x)的不同镍磷(Ni-P)化学镀层在5%(w)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发现磷含量为21%~22%(x)时镀层的极化阻抗(Rp)出现极大值.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也发现Ni-P合金的峰值晶化温度(Tp)在此P含量范围内存在极大值.XRD实验表明镀层呈非晶态结构.利用描述非晶态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RUSM)解释耐蚀性能和峰值晶化温度的极大值现象,耐蚀性随P含量的变化与镀层中金属元素(Ni)和类金属元素(P)之间形成的键数有关.通过比较镀层密度的测量值和基于RUSM的计算值,证明了采用RUSM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化学镀层 耐蚀性 非晶态结构 沉积层组成 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化学法合成TiO_2(B)纳米带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聂茶庚 龚正良 +3 位作者 孙岚 左娟 赖跃坤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0-333,共4页
 采用软化学合成法成功制备亚稳态相的TiO2(B)纳米带,并由TEM、XRD、Raman、EDS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相关储锂性能初步研究表明,TiO2(B)纳米带具有相当高的可逆嵌/脱锂容量,可达到265mAhg-1,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  采用软化学合成法成功制备亚稳态相的TiO2(B)纳米带,并由TEM、XRD、Raman、EDS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相关储锂性能初步研究表明,TiO2(B)纳米带具有相当高的可逆嵌/脱锂容量,可达到265mAhg-1,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学法 合成 锂离子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 TiO2(B)纳米带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在金属表面活化的UBI-QEP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钢 吕鑫 +1 位作者 徐昕 万惠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应用 UBI-QEP方法估算了金属表面上形成的活化吸附态 CO- 2 在 Cu(1 1 1 ) ,Pd(1 1 1 ) ,Fe(1 1 1 )和Ni(1 1 1 )表面上的吸附热 ,计算了各种相关反应的活化能垒 .结果表明 ,CO- 2 在 4种过渡金属表面的相对稳定性的顺序为 Fe>Ni>... 应用 UBI-QEP方法估算了金属表面上形成的活化吸附态 CO- 2 在 Cu(1 1 1 ) ,Pd(1 1 1 ) ,Fe(1 1 1 )和Ni(1 1 1 )表面上的吸附热 ,计算了各种相关反应的活化能垒 .结果表明 ,CO- 2 在 4种过渡金属表面的相对稳定性的顺序为 Fe>Ni>Cu>Pd;在 Fe和 Ni表面上 CO- 2 较易生成 ,且容易进一步发生解离反应 ,在 Fe表面会解离成 C和 O吸附原子 ,而在 Ni表面上解离的最终产物为 CO和 O;在 Cu表面上 ,CO- 2 虽较难形成 ,但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比解离反应低 ,因此加氢反应是其进一步活化的有效模式 ;在 Pd表面上 ,CO- 2 吸附态在能量上很不稳定 ,所以 CO2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金属表面活化 UBI-QEP方法 甲醇 合成 加氢 二氧化碳 吸附 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u/C电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琪 孙公权 +6 位作者 闫世友 汪国雄 辛勤 陈青松 李君涛 姜艳霞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3-2127,共5页
采用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高分散的Pt/C,PtRu/C和Ru/C电催化剂.XRD计算结果表明,PtRu/C电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和合金度分别为2.2 nm和71%.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方法(in situFTIRS)研究了甲醇在3种电催化剂上的吸附... 采用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高分散的Pt/C,PtRu/C和Ru/C电催化剂.XRD计算结果表明,PtRu/C电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和合金度分别为2.2 nm和71%.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方法(in situFTIRS)研究了甲醇在3种电催化剂上的吸附氧化过程,发现PtRu/C对甲醇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C,Ru的加入一方面影响了甲醇在Pt上的解离吸附性能,另一方面提供了Ru-OH物种,从而抑制了低电位下电催化剂中毒.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吸附态CO(COL)是主要毒化物种,反应产物主要是CO2,还有少量的甲酸甲酯.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甲醇在PtRu/C电催化剂上的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TRU/C 甲醇氧化 电化学 in SITU FT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