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铋合金电极在溶胶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思振 孙岚 +3 位作者 胡融刚 王志林 章小鸽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35-1640,共6页
锌电极的自腐蚀速率,持续放电下的阳极溶解速率和电极钝化的难易程度是碱性电池性能的重要电化学参数.本文应用线性极化、恒流放电等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电解液中添加Carbopol树脂以及电极中添加Bi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应用金... 锌电极的自腐蚀速率,持续放电下的阳极溶解速率和电极钝化的难易程度是碱性电池性能的重要电化学参数.本文应用线性极化、恒流放电等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电解液中添加Carbopol树脂以及电极中添加Bi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应用金相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锌电极和锌铋合金电极浸蚀及放电后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Carbopol树脂可明显提高电极的极化电阻,显著降低电极的自腐蚀速率;阳极的溶解电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正移,阳极过电位显著增大且大电流密度放电时较明显促进电极钝化.锌电极中添加一定量的Bi对改善电极表面氧化物膜的沉积形貌和电极表面固液界面的传质条件,减小电极的自腐蚀速率,抑制电极自腐蚀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 锌铋合金电极 自腐蚀 Carbopol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组装法制备核壳SiO2/Pt粒子及其CO电氧化和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2
作者 李永军 周宥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3-1778,共6页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CO在SiO2/Pt粒子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的主氧化峰为0.49V(vsSCE),表现出比本体Pt金属好的催化性能.电化学FTIR光谱研究发现:线性CO在SiO2/Pt粒子上的IR吸收带的方向发生倒反,而且在不同的研究电位下,每个吸收带劈裂为两个间隔约为14cm-1的吸收带,这种劈裂现象在饱和吸附CO的Pt金属表面上是很难观察到的.这些异常的红外吸收现象可能是由SiO2/Pt粒子的结构效应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一氧化碳 电氧化 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的部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丁松园 吴德印 +3 位作者 杨志林 任斌 徐昕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69-2581,共13页
概述了我们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化学增强机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金属的成键作用和光诱导电荷转移对Raman谱峰强度与电位关系的影响,基于光电场下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物理增强机理,并针对SERS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基本问... 概述了我们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化学增强机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金属的成键作用和光诱导电荷转移对Raman谱峰强度与电位关系的影响,基于光电场下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物理增强机理,并针对SERS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建立SERS统一理论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化学增强机理 物理增强机理 统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特性吸附和Pt(111)电极表面结构对乙二醇解离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友军 甄春花 +1 位作者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阴离子特性吸附和Pt(111)电极表面结构对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特性吸附显著影响乙二醇的解离吸附,在高氯酸介质中(无特性吸附)测得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初始速率v...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阴离子特性吸附和Pt(111)电极表面结构对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特性吸附显著影响乙二醇的解离吸附,在高氯酸介质中(无特性吸附)测得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初始速率vi以及解离吸附物种(DA)的饱和覆盖度均明显大于硫酸溶液(发生SO24-/HSO4-特性吸附)中的相应值;其平均速率v随电极电位的变化呈类似火山型分布,最大值位于0.22V(vsSCE)附近.还发现通过不同处理获得的Pt(111)电极的不同表面结构对这一表面过程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解离吸附 Pt(111)电极 特性吸附 表面结构 表面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表面α-吡啶基的振动光谱学判据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抒 黄荣 +2 位作者 赵刘斌 吴德印 田中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1-792,共12页
基于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LANL2DZ(metal)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吡啶及α-吡啶基吸附于Pt、Pd、Rh、Ni四种金属表面的红外和拉曼光谱.通过详细地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谱图,提出了以N端吸附的吡啶分子和α... 基于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LANL2DZ(metal)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吡啶及α-吡啶基吸附于Pt、Pd、Rh、Ni四种金属表面的红外和拉曼光谱.通过详细地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谱图,提出了以N端吸附的吡啶分子和α-吡啶基这两种表面物种各自存在的谱学判据.计算结果表明在以上四种金属表面,α-吡啶基的拉曼活性比吡啶的小,而特征谱峰的红外强度与吡啶相当.该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是检测金属表面α-吡啶基的有效手段,也解释了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吡啶吸附在金属表面得出不同结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吡啶 α-吡啶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特定晶面且大比表面积贵金属纳米晶催化基元的构筑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巧丽 李慧齐 +1 位作者 蒋亚琪 谢兆雄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2-614,共13页
贵金属纳米晶在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催化活性往往与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直接相关,而催化剂的贵金属原子利用率与比表面积密切相关.因小尺寸纳米晶难以保留特定的晶面,而具有特定表面的纳米晶通常结晶成尺寸较大、比表面积比较小... 贵金属纳米晶在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催化活性往往与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直接相关,而催化剂的贵金属原子利用率与比表面积密切相关.因小尺寸纳米晶难以保留特定的晶面,而具有特定表面的纳米晶通常结晶成尺寸较大、比表面积比较小的晶体,调控纳米晶的尺寸和表面结构两种策略似乎相互矛盾.如何可控合成同时具有特定表面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贵金属纳米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从形貌调控角度详细介绍提高贵金属纳米晶原子利用率的方法策略;总结调控单贵金属及其合金同时具有特定晶面和大比表面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纳米晶的形貌调控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纳米晶 合金 表面结构 比表面积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八配位镧系络合物的立体化学与固体CD光谱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南 万仕刚 +4 位作者 赵健 林以玑 宣为民 方雪明 章慧 《中国科学(B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95-1401,共7页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八配位Ln(Ⅲ)络合物[Eu(dbm)3LRR](1)、[Eu(dbm)3LSS](2)和[Tb(dbm)3LRR](3)(LRR/LSS=(-)/(+)-4,5-蒎烯基联吡啶,Hdbm=二苯甲酰甲烷),利用单晶衍射、UV-vis和固体CD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和固体CD光谱...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八配位Ln(Ⅲ)络合物[Eu(dbm)3LRR](1)、[Eu(dbm)3LSS](2)和[Tb(dbm)3LRR](3)(LRR/LSS=(-)/(+)-4,5-蒎烯基联吡啶,Hdbm=二苯甲酰甲烷),利用单晶衍射、UV-vis和固体CD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和固体CD光谱表明1和2互为对映体.采用激子手性方法,通过与六配位和七配位的β-二酮络合物的固体CD光谱的对比,提出含β-二酮的八配位Ln(III)络合物的绝对构型关联规则.该系列络合物的畸变四方反棱柱的Δ或Λ绝对构型也被其单晶结构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配位镧系络合物 Β-二酮 手性联吡啶 晶体结构 固体CD光谱 绝对构型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被引量:119
8
作者 庄全超 徐守冬 +3 位作者 邱祥云 崔永丽 方亮 孙世刚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4-1057,共14页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发生的电化学过程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研究锂离子在锂离子电池嵌合物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过程。本文从分析嵌合物电极的EIS谱特征入手,探讨了电化学阻抗谱中各时间常数的归属问题...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发生的电化学过程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研究锂离子在锂离子电池嵌合物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过程。本文从分析嵌合物电极的EIS谱特征入手,探讨了电化学阻抗谱中各时间常数的归属问题,重点讨论了与锂离子嵌脱过程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如电荷传递电阻、活性材料的电子电阻、扩散以及锂离子扩散迁移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电阻等,对电极极化电位和温度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阻抗谱 SEI 电子电导率 电荷传递电阻
原文传递
尖晶石LiMn_2O_4中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庄全超 魏涛 +2 位作者 魏国祯 董全峰 孙世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184-2192,共9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首次充放电过程.发现EIS谱高频区域拉长压扁的半圆是由两个半圆相互重叠而成的,分别归属于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迁移和与尖晶石LiMn2O4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相关的特征....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首次充放电过程.发现EIS谱高频区域拉长压扁的半圆是由两个半圆相互重叠而成的,分别归属于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迁移和与尖晶石LiMn2O4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相关的特征.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对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尖晶石LiMn2O4电极首次充放电过程中SEI膜电阻、电子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等随电极极化电位变化的规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嵌锂物理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LIMN2O4 SEI膜 电子电导率 电化学阻抗谱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薄膜锡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樊小勇 庄全超 +4 位作者 许金梅 江宏宏 黄令 董全峰 孙世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以电镀的方法在铜基底上沉积薄膜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化学循环伏安、电化学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多种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锡电极主要为四方晶系结构,其初始放电(嵌锂... 以电镀的方法在铜基底上沉积薄膜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化学循环伏安、电化学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多种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锡电极主要为四方晶系结构,其初始放电(嵌锂)容量为709mAh?g-1,充电(脱锂)容量为561mAh?g-1.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发现在嵌/脱锂过程中薄膜锡经历了多种相变过程.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说明,首次嵌锂过程中当电极电位达到1.2V在电极表面形成SEI膜,而当电极电位低于0.4V表面SEI膜出现破裂,归因于体积膨胀所致.SEM研究表明30次充放电循环后薄膜锡负极出现龟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薄膜锡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分子/金属结的电子输运机理与表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扬 刘俊扬 +2 位作者 晏润文 吴德印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3,共15页
金属/分子/金属结是分子电子学中的基本单元.根据电子的相位是否发生改变,分子结中的电子输运可以分为相干输运和非相干输运两类.在实验上,分子结的表征方法可以分为电学性质表征和非电学性质表征两类.本文借助能级图,首先对分子结的电... 金属/分子/金属结是分子电子学中的基本单元.根据电子的相位是否发生改变,分子结中的电子输运可以分为相干输运和非相干输运两类.在实验上,分子结的表征方法可以分为电学性质表征和非电学性质表征两类.本文借助能级图,首先对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机理作了简明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此前的工作,对分子结的一些常用电学表征方法,包括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电流-时间曲线、电导统计柱状图、转变电压谱、散粒噪声测试、非弹性电子隧道谱和热电效应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金属/分子/金属结 电子输运 自组装 单分子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研究PEO基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兰英 姜艳霞 +2 位作者 廖宏刚 曾冬梅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771,共5页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M和XRD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离子液体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并初步提出离子导电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嵌锂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莉莉 庄全超 +3 位作者 魏涛 史月丽 强颖怀 孙世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641-2647,共7页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显示Si/C复合材料中硅保持着良好的晶体结构且均匀的分散于炭黑基体中.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3393 mAh/g,4周之后可逆容量均保持在...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显示Si/C复合材料中硅保持着良好的晶体结构且均匀的分散于炭黑基体中.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3393 mAh/g,4周之后可逆容量均保持在1000 mAh/g左右,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Si/C复合材料电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分别出现了代表接触阻抗、固体电解质相界面界面膜(SEI膜)阻抗、电荷传递阻抗和相变阻抗的圆弧,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相变
原文传递
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两电极和三电极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全超 田雷雷 +2 位作者 魏国祯 董全峰 孙世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3-1237,共5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两电极扣式电池和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研究指出,两电极扣式电池体系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不能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两电极扣式电池和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研究指出,两电极扣式电池体系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不能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形成过程,但是可以用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获得的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加以说明.结果表明,在石墨负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中SEI膜主要在1.0~0.6V电位区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原文传递
电解液组成对尖晶石LiMn_2O_4中锂离子嵌脱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祥云 庄全超 +3 位作者 王红明 崔永丽 方亮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9-1506,共8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在1mol·L-1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1mol·L-1LiPF6-EC∶DEC∶EMC(碳酸甲乙酯)和1mol·L-1LiPF6-EC∶DMC三种不同电解液中,-20-20℃范围内...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在1mol·L-1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1mol·L-1LiPF6-EC∶DEC∶EMC(碳酸甲乙酯)和1mol·L-1LiPF6-EC∶DMC三种不同电解液中,-20-20℃范围内的阻抗谱特征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强烈影响尖晶石LiMn2O4正极的阻抗谱特征,而电解液组成对尖晶石LiMn2O4正极阻抗谱特征的影响较小,但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在尖晶石LiMn2O4正极中嵌入脱出过程相关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大.测得尖晶石LiMn2O4正极在上述三种电解液中,锂离子迁移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离子跳跃能垒平均值分别为7.60、16.40和18.40kJ·mol-1;电子电导率的热激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44.77、35.47和68.06kJ·mol-1;嵌入反应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52.19、46.19和69.86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LIMN2O4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 电子电阻 电荷传递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O_2电极/电解液界面特性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庄全超 许金梅 +5 位作者 樊小勇 魏国祯 董全峰 姜艳霞 黄令 孙世刚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LiCoO2电极在电解液中的贮存和首次脱锂过程.发现LiCoO2电极在电解液中,随浸泡时间延长其表面SEI膜不断增厚,归结为LiCoO2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自发反应导致生成一些高介电常数的有机碳酸锂化合物.研究结果指出...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LiCoO2电极在电解液中的贮存和首次脱锂过程.发现LiCoO2电极在电解液中,随浸泡时间延长其表面SEI膜不断增厚,归结为LiCoO2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自发反应导致生成一些高介电常数的有机碳酸锂化合物.研究结果指出LiCoO2电极首次脱锂过程中,SEI膜在3.8~3.95V电位区间发生可逆坍塌,对应其可逆溶解;由于过充反应,当电位大于4.2VSEI膜迅速增厚.研究结果同时表明,Li/LiCoO2电池体系的感抗来源于充放电过程中LiCoO2电极中存在LiCoO2/Li1-xCoO2局域浓差电池.发现锂离子在LiCoO2电极中的嵌脱过程可较好地用Langmuir嵌入等温式和Frumkin嵌入等温式描述,测得LiCoO2电极中锂离子嵌脱过程中电荷传递反应的对称因子α=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COO2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感抗
原文传递
枝晶状Pt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殊红外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志有 林建龙 +2 位作者 商淑静 任洁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5-1750,共6页
采用方波电位,在10×10^(-3)mol·L^(-1)K2PtCl6+3×10^(-4)mol·L^(-1)PbAc2+0.5mol·L^(-1)HCIO4溶液中,于本体Pl电极上电沉积制备出枝晶状Pl薄膜.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枝晶长度逐渐由400nm增加... 采用方波电位,在10×10^(-3)mol·L^(-1)K2PtCl6+3×10^(-4)mol·L^(-1)PbAc2+0.5mol·L^(-1)HCIO4溶液中,于本体Pl电极上电沉积制备出枝晶状Pl薄膜.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枝晶长度逐渐由400nm增加到900nm,且枝晶上的小晶粒(-10nm大小)变得密集.根据循环伏安(CV)曲线中氢吸脱附电量可得出Pt薄膜具有中等粗糙度(Cr=9—36),且电极表面的粗糙度随着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大.观察到Pt薄膜上吸附态CO的原位红外光谱具有明显的增强吸收效应,当沉积时间为6min时所制得的枝晶Pt电极的红外增强效应最大.CO呈现多种谱峰形状,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谱峰形状依次为左高右低的双极峰(类Fano红外效应),单极向下(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左高右低的双极峰,单极向上(异常红外效应),左低右高的双极峰和单极向下.这表明纳米材料薄膜所呈现出的特殊红外性能,与纳米材料的尺度和聚集状态等密切相关.所制备的枝晶状Pt薄膜有望为深入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殊红外性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枝晶Pt薄膜 类Fano红外效应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异常红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_3(OH)_2V_2O_7·2H_2O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亚琪 贺淳晓 +1 位作者 贾艳艳 谢兆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70-2178,共9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3(OH)2V2O7·2H2O的微米花结构,其分子式可表达为Zn3-3xM3x(OH)2V2O7·2H2O(其中M=Cu,Co,Ni,Mn;0.001≤x≤0.20)。应用XRD、SEM、TEM、UV-Vis DRS、EDX和BET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3(OH)2V2O7·2H2O的微米花结构,其分子式可表达为Zn3-3xM3x(OH)2V2O7·2H2O(其中M=Cu,Co,Ni,Mn;0.001≤x≤0.20)。应用XRD、SEM、TEM、UV-Vis DRS、EDX和BET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产物仍保持Zn3(OH)2V2O7·2H2O的六方晶体结构,微米花由主晶面为(0001)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带边吸收红移,其中以Cu的掺杂产物Zn3-3xCu3x(OH)2V2O7·2H2O最为明显,带边吸收扩展到可见光区。首次对Zn3(OH)2V2O7·2H2O及其不同金属离子掺杂产物Zn3-3xM3x(OH)2V2O7·2H2O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产物相比掺0.1at%Cu的Zn2.997Cu0.003(OH)2V2O7·2H2O对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对掺杂离子种类、掺杂离子浓度对产物可见光催化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掺杂 Zn3(OH)2V2O7·2H2O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状Pd纳米粒子的室温合成及其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加欣 姜艳霞 +2 位作者 廖洪钢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39-2143,共5页
室温下以氯化胆碱为稳定剂,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刺状Pd纳米粒子(Pdtnh0o0r0n).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结果表明Pdtnh0o0r0n具有较高密度的台阶位,与商业Pd黑催化剂相比较,Pdtnh0o0r0n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高,氧化电... 室温下以氯化胆碱为稳定剂,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刺状Pd纳米粒子(Pdtnh0o0r0n).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结果表明Pdtnh0o0r0n具有较高密度的台阶位,与商业Pd黑催化剂相比较,Pdtnh0o0r0n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高,氧化电流密度是商业Pd黑催化剂的1.2倍(-0.40--0.30V)-1.5倍(-0.65--0.40V),起始氧化电位和峰电位均负移50mV.相同电流密度下,Pdtnh0o0r0n催化剂对乙醇的氧化电位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刺状结构 PD纳米粒子 台阶位 乙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铂立方体的制备及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艳艳 饶路 +4 位作者 姜艳霞 刘子立 贺春兰 张斌伟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8-413,共6页
利用线性扫描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或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出铂纳米立方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铂立方体的尺度约为38 nm,由Pt(111)择优取向的小粒子围成.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了所合... 利用线性扫描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或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出铂纳米立方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铂立方体的尺度约为38 nm,由Pt(111)择优取向的小粒子围成.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了所合成的2种催化剂和商用碳载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发现在2种铂纳米立方体上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商用碳载铂,其起峰电位较商业碳载铂降低168 mV.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铂纳米立方体和商用碳载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过程,发现铂纳米立方体起始氧化电位提前,催化活性增强.乙醇在该催化剂上更易转化为乙酸,且表现出较强的CO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铂立方体 乙醇 电催化 原位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