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7-1931,共5页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qu...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理机制及"补肾生髓成肝"的疗效机制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生物学基础,"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硬化 肝衰竭 肝癌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瀚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338-1344,共7页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重要策略,已形成的研究热点方兴未艾.近些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提高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临床疗效,"髓"为中心治疗...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重要策略,已形成的研究热点方兴未艾.近些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提高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临床疗效,"髓"为中心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揭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疗效机制,整体动态微调早调的作用方式满足了肝再生调控复杂多变的需要,解决了单靶点调控肝再生疗效有限的关键科学问题,平衡协调的疗效考核与结局指标的综合判断为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衰竭 肝硬化 肝癌 虚证本质 髓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肝癌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77-682,693,共7页
研究团队基于肝癌防治的临床难题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继承以毒攻毒,创新改善再生;继承扶正祛邪,创新维护生发;继承辨证论治,创新病因病机;继承整体治疗,创新髓为中心等方面获得若干进展,至少包括将“以毒攻毒”的防治理念推进到... 研究团队基于肝癌防治的临床难题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继承以毒攻毒,创新改善再生;继承扶正祛邪,创新维护生发;继承辨证论治,创新病因病机;继承整体治疗,创新髓为中心等方面获得若干进展,至少包括将“以毒攻毒”的防治理念推进到“无毒攻毒”和结合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理念;将扶正祛邪方法推进到维护生机的方案,整合“精准治疗”与“网络调控”防治肝癌的知识体系;发挥整体辨证论治优势的同时,强调紧抓“髓失生肝”病因病机的关键环节,针对“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采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防治肝癌的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防治 中医药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 肝主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联合分子对接分析左归丸治疗肝癌作用机制
4
作者 光彪 李瑞灵 +1 位作者 高翔 马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于复杂网络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左归丸治疗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获取左归丸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联合Louvain算法与CPM算法挖掘核心功能模块,利用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核心靶点,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进一... 基于复杂网络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左归丸治疗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获取左归丸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联合Louvain算法与CPM算法挖掘核心功能模块,利用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核心靶点,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筛选得到左归丸潜在作用靶点345个,通过多阶段聚类算法,检测出5个PPI核心模块,筛选出CYP2E1、PPARG、MMP2、CASP8等19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核心模块靶点主要富集在钾离子跨膜转运、乙醇氧化、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及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2/M转换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酒精性肝病、TNF、P53、PI3K-Akt、AM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MP2与β-谷甾醇的结合能最小,CASP8、CYP2E1、PPARG均与芝麻素的结合能最小.进一步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PARG、CYP2E1和CASP8的不同差异表达是肝癌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左归丸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调控“肝再生”,有利于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减少肝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左归丸 多靶点 聚类算法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研究的必然与偶然统一于或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9-1802,共4页
或然性的现代思维方式统一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辨证关系,是指导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正确哲学思维,珍惜偶然,追求必然,接受或然。反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去研究发展中医药或主张废除消灭中医药的学术思潮犯了片面必然性、片面偶然性... 或然性的现代思维方式统一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辨证关系,是指导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正确哲学思维,珍惜偶然,追求必然,接受或然。反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去研究发展中医药或主张废除消灭中医药的学术思潮犯了片面必然性、片面偶然性和抽象统一的哲学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 必然性 偶然性 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皎皎 李瀚旻 +3 位作者 高翔 叶之华 戴玲 陈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患者(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患者(简称中西医组)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联合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比较3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G-CSF、HGF、IFN-γ、IL-6、IL-8、IL-18、PDGF-BB、SCF、TNF-α)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88.10%、72.22%)较西医组(52.6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71.43%、58.33%)显著高于西医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3.88±17.52)个月,中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0.08±19.86)个月,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15.95±16.4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HGF、G-CSF、IL-6、IL-8、IL-18和SCF的表达水平较西医对照组下降,其中与西医对照组比较,HGF在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癌患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促进肝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肝” 肝癌 肝再生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81,共9页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降低了肝癌高风险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和肝癌发生率,降低了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同时,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 中医药 防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肝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瀚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337-3343,共7页
为分析总结近些年来调控肝再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近些年来有关调控肝再生的相关重要文献,结合作者的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发现,近些年来,采用调控肝再生防治肝脏病... 为分析总结近些年来调控肝再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近些年来有关调控肝再生的相关重要文献,结合作者的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发现,近些年来,采用调控肝再生防治肝脏病证在促进与抑制协调,反向抑制与正向诱导,注重微调与预调,整体动态调控等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急需解决正常肝再生与异常肝再生的区分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临床应用的客观量化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等关键科学问题.调控肝再生防治肝脏病证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临床转化应用有待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肝再生 肝衰竭 肝硬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肝癌细胞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结果: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胶囊、抗毒软坚胶囊、左归丸(左归饮)、姜黄胶囊及其相关制剂(饮片水煎剂、颗粒剂等),通过调控"正常肝再生修复与异常肝再生紊乱失衡"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与现有主要直接针对肝癌细胞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分级配合应用而构建的肝癌三级预防新方案能更全面更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已获得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明确的部分疗效机制。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可针对肝癌细胞及其微环境同时发挥作用,体现先进的防治理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案的不断完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肝 肝再生微环境 肝癌三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主生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7-2574,共8页
"肝主生发"的理论创新,构建了中医药通过调控发生发育与再生修复机制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新的知识体系,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的创新与发展。综述"肝主生发"与"肝主升发"的深化整合、"肝主生发... "肝主生发"的理论创新,构建了中医药通过调控发生发育与再生修复机制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新的知识体系,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的创新与发展。综述"肝主生发"与"肝主升发"的深化整合、"肝主生发"与"生机学说"的深化整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化整合、还原研究与整体研究的深化整合等方面取得的若干进展,部分展示了中医药通过影响发生发育与再生修复机制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成果,更加明确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生发 中医药 再生医学 干细胞 肝脏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继承与创新中探解肝脏病防治难题——李瀚旻教授著作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基础与临床》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之华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2年第8期54-55,共2页
从机体内部机理出发,探索肝病的防治难题,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迅猛发展,肝脏再生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迅速,但是调控肝脏再生的途径和方法却一直进展缓慢.
关键词 再生医学 肝脏再生 肝再生 干细胞 基础与临床 继承与创新 内部机理 进展缓慢
原文传递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瀚旻 高翔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境则会启动、促进、甚或加速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肝癌的肿瘤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治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肿瘤、不同克隆性的同步多灶性肿瘤以及表型和遗传水平的瘤内异质性,为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增加了极大的复杂度。根据肝癌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具有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假说,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是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肿瘤异质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再生微环境 肝干细胞 肝癌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证辨证论治新视角
13
作者 李华成 李瀚旻 《时珍国医国药》 CAS 2024年第9期2228-2231,共4页
深刻认识虚证本质是进一步提高虚证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对虚证本质的认识必须防止陷入“现象等于本质”和“虚证无本质”的认识误区。提出虚证本质的新认识是病理损伤与再生修复失衡。构建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是提高... 深刻认识虚证本质是进一步提高虚证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对虚证本质的认识必须防止陷入“现象等于本质”和“虚证无本质”的认识误区。提出虚证本质的新认识是病理损伤与再生修复失衡。构建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是提高无症可辨(隐性证候)辨证论治水平有效途径。虚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策略是通过避免、减轻、甚或阻止病理损伤,维持正常再生修复,改善异常再生紊乱,发挥调控病理损伤与再生修复失衡的作用,主要包括“开源节流”和“填精生髓”两大配伍规律。“显性证候”则“有是症则用是药”,采用常规辨证论治方法行之有效。“隐性证候”则须根据病理损伤与再生修复失衡的具体态势,参照相关指标体系选方用药。进一步深入研究病理损伤与再生修复失衡的相关机制,不断充实完善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和疗效判断标准,深刻揭示相关配伍规律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疗效机制,是提高虚证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辨证论治 隐性证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