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彩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由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首先进行报道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以神经退行性变性为特征的老年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由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首先进行报道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以神经退行性变性为特征的老年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是一种全世界公认致残率高和负担重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病机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与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国强 李彦霞 +1 位作者 张鑫月 魏聪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9期140-141,共2页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在血压升高之前就出现动脉弹性功能的降低。动脉弹性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决定因素...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在血压升高之前就出现动脉弹性功能的降低。动脉弹性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决定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弹性功能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被引量:8
3
作者 邱新萍 李友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72-173,共2页
李友林教授在治疗小儿咳嗽时,注重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明确病因病机,用药宜辛、温、润、酸,善于观察小儿分泌物,抓主症,辨证用药治疗,往往疗效俱佳。
关键词 李友林 小儿咳嗽 中医药治疗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相关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
4
作者 杨珺涵 咸楠星 +8 位作者 张世祺 高诗岳 王基实 马新宇 李相泽 李腾 刘悦 杨关林 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I0010,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其舌象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210例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其舌象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210例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年龄分段标准将痰瘀互结证组分为中年组(27例)、低龄老年组(40例)、高龄老年组(17例)。对不同年龄组的痰瘀互结证患者HSV(Hue,Saturation,Value)、RGB(Red,Green,Blue)参数等舌象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与增龄相关的舌象变化规律。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不同年龄组间舌质、舌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色特征:中年组多红舌,低龄老年组多淡紫舌,高龄老年组多绛舌和紫舌(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H值小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V值大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V值小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的R+B/R+G+B值大于其他两组;舌形特征:中年组多胖大、齿痕舌,高龄老年组多瘦薄舌,且高龄老年组多裂纹舌、老舌、嫩舌(P<0.05);舌苔特征:中年组舌苔多白腻如豆腐脑铺舌,高龄老年组患者舌苔淡黄黏糊状如鸡子黄覆盖,腻苔比例逐渐减少,以高龄老年组腻苔比例最低(P<0.05)。中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V值大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的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根部的V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中部、根部的R+G/R+G+B值大于其他两组。结论(1)中年组易痰瘀热化。(2)伴随增龄瘀血程度逐渐加重。(3)高龄老年组痰瘀之邪易伤及营阴。(4)高龄老年组易虚实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年龄 舌象 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及中医药抗衰老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蓉 高美兰 +3 位作者 李雅文 陆璇 常丽萍 魏聪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9期70-80,共11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居民对衰老及中医药抗衰老的认知和应用现状,为推动中医药抗衰老事业提供参考。方法在2022年5月28日—2022年12月16日对全国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对衰老及中医药抗衰老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回收有效... 目的调查并分析居民对衰老及中医药抗衰老的认知和应用现状,为推动中医药抗衰老事业提供参考。方法在2022年5月28日—2022年12月16日对全国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对衰老及中医药抗衰老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回收有效问卷52470份。结果1)对衰老情况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有衰老表现的参与者占95.94%,且衰老表现主要在皮肤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只有15.45%的参与者未曾患过衰老相关疾病。交叉分析显示在一定程度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年轻化趋势。2)对衰老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63.76%的参与者经常或偶尔了解衰老知识。58.71%的参与者了解衰老可以延缓并防治。3)对抗衰老态度的调查显示,69.77%的参与者担心衰老,71.57%的参与者认为有必要采取抗衰老措施,认为应该在31~35岁开始采取抗衰老措施的参与者最多。交叉分析显示对衰老担心的参与者更愿意了解衰老知识,且认为有必要采取抗衰老措施。4)采取抗衰老措施的调查显示,64.38%的参与者采取过不同类型的抗衰老措施,其中46.40%的参与者采取过中医药相关的抗衰老措施。5)对中医药抗衰老产品认知和关注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40.60%的参与者认为应该在1年内感知到明显效果,选择时最关注的4个因素是自身需求程度、服用方式、药效药理作用和说明书适应症,最受欢迎的服用剂型是口服液(65.38%)。6)对中医药抗衰老综合看法的调查显示,78.74%的参与者认为中医药抗衰老整体需要进一步发展。94.90%的参与者不了解中医药抗衰老理论。受关注更多的方面是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结论调查可知衰老表现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年龄趋向年轻化,抗衰老迫在眉睫。然而民众对衰老和中医药抗衰老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且缺乏规范的了解渠道,抗衰老措施的知晓度、应用率也有待提高。中医药抗衰老的理论构建、科普宣传、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有待全面发展。希望此次调查及建议能够为抗衰老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衰老 中医药抗衰老 应用现状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是中医病机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红光 陈海彬 +2 位作者 周学平 王明艳 吴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病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病机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病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将蛋白质组学运用于中医病机的研究中,对于探... 病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病机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病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将蛋白质组学运用于中医病机的研究中,对于探讨病机本质、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病机 中医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FIB、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邢之华 徐采云 +3 位作者 刘卫平 杨天伦 肖艳平 崔寒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FIB、HS-CRP水平。结果:①各组中FIB测值高于正常的比例阳以气虚衰型最高,具体测值为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型中HS-CRP测值为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②7组的FIB及HS-CRP水平的两两比较的21对中,均为6对有统计学差异,15对无统计学差异;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证型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FIB、HS-CRP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FIB在阳气虚衰型,HS-CRP在心血瘀阻型中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中医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和症状/体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姚飞翔 胡镜清 张亚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72-677,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类型和症状/体征。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1979年至2011年5月所收录的有关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334篇含有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和207篇含有证候症状/...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类型和症状/体征。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1979年至2011年5月所收录的有关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334篇含有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和207篇含有证候症状/体征的文章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常见证候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慢性前列腺炎常见中医证候是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和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脾气虚证。实证因素为湿热、气滞、血瘀,虚证因素则主要是肾虚和脾虚。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包括盆腔局部不适(会阴/少腹/阴器/腰骶等部位的疼痛、坠胀和其他不适)、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末滴白、尿后滴沥)和其他症状(阴部潮湿、口苦、口干、血精等)等。对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湿热下注证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14个主要症状/体征,气滞血瘀证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13个主要症状/体征。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专家意见,有助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及其症状/体征的归纳和特征的抽提,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证候 症状 体征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姚飞翔 胡镜清 张亚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研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进行了两轮的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最终确定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证... 目的:研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进行了两轮的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最终确定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医生报告结局中,湿热下注证包括排尿症状,会阴、少腹、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其他症状,舌脉等4个域,14个症状/体征条目;气滞血瘀证包括少腹、会阴、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排尿症状、舌脉等3个域,13个症状/体征条目。结论:我们所研究出的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使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结局的报告得到了简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证候 医生报告结局 量表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采云 邢之华 +3 位作者 刘卫平 杨天伦 肖艳平 崔寒尽 《中国康复》 2010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17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29例、痰浊内阻27例、阴寒凝滞33例、心肾阴虚30例、气阴两虚33例及阳气虚...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17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29例、痰浊内阻27例、阴寒凝滞33例、心肾阴虚30例、气阴两虚33例及阳气虚衰27例共6型,与排除冠心病的体检人员(对照组)30例均进行血浆FIB浓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FIB浓度均值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中各证型间比较,阳气虚衰型FIB浓度>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其FIB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结论:FIB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证型中阳气虚衰型FIB浓度增高其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 中医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认识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友林 王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文章客观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具体内容、总体思路以及"证"(证候)疗效评价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型、构成;概括... 文章客观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具体内容、总体思路以及"证"(证候)疗效评价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型、构成;概括了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的方法学特征;表明亟待构建反映患者需求的COPD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辨证论治的目标就是形神统一;基于形神一体观思想指导构建的COPD稳定期PRO量表能够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稳定期 辨证论治 评价内容 指标体系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正虚血瘀”中医病机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徐列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9期1465-1470,共6页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为解答这一问题开展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明确指出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正虚血瘀"病机中,"正虚"的具体表现是脾气虚弱和肝肾阴虚,因阴精虚损使疾病进展,致"虚损生积"导致肝硬化;进而提出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需根据证候表现采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之法,尤其要重视及早养阴柔肝以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中医病机 正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妍 常丽萍 高怀林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糖尿病前期(脾瘅)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包含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在4~7 a内有15%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前期被越发引起重视。西医药物治疗包含二甲双... 糖尿病前期(脾瘅)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包含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在4~7 a内有15%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前期被越发引起重视。西医药物治疗包含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中医从脏腑理论、气血津液、阴阳虚损等多角度辨证论治。文章主要从以上方面综述糖尿病前期相关中西医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脾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康 尹玉洁 +3 位作者 李雅文 秘红英 李红蓉 贾振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59-1664,共6页
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 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深入。现通过对目前医案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软件及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每种方法在医案研究中的适用领域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医案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为传承医案中蕴含的诊疗经验及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案 中医诊疗经验 数据挖掘 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疗法的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红蓉 马静 +3 位作者 尹玉洁 常丽萍 高美兰 魏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608-3615,共8页
中医药在养生抗衰、长寿延年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现代研究发现针灸、按摩推拿、穴位埋线、拔罐、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都具有一定... 中医药在养生抗衰、长寿延年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现代研究发现针灸、按摩推拿、穴位埋线、拔罐、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中针刺、艾灸的抗衰老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认知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殖功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皮肤衰老等方面;穴位埋线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可用于改善绝经后肥胖;推拿按摩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皮肤衰老;拔罐、膏方则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皮肤衰老。上述特色疗法和传统健身功法在临床应用中均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虽然相关研究较多,但大部分是药效动物实验,且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前沿性、创新性、针对性、多样性和权威性,高水平临床研究尤其缺乏,在方案设计、模型建立、指标选择、实验技术等方面亦有待提高,后续应加强中医特色疗法抗衰老的临床研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疗法 针刺 艾灸 按摩推拿 穴位埋线 拔罐 抗衰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络理论”探讨中医药保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内涵
16
作者 辛晶晶 王同兴 韩宁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9,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炎症和结构性阻塞,且不完全可逆,这将导致因空气潴留和体力消耗引起的呼吸急促。中医学提出“肺络”,认为肺络是布散于肺和肺系之络脉,肺络包括脉络和气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炎症和结构性阻塞,且不完全可逆,这将导致因空气潴留和体力消耗引起的呼吸急促。中医学提出“肺络”,认为肺络是布散于肺和肺系之络脉,肺络包括脉络和气络,脉络行血属阴,循行分布于内;气络行气属阳,循行分布于外。西医学中,脉络与大中小血管、微血管特别是微循环具有同一性;气络则涵盖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是肺微血管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发现,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COPD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受损细胞,其介导COPD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节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治疗COPD,且具有减少西药耐药性及诸多不良反应的优势。该文基于“肺络理论”,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保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治疗COPD的新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保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治疗COPD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络理论 中医药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鑫颉 贾振华 吴以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中医医案文献浩如烟海,如何从这些历代医案资料中总结或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是当代中医药文献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技术是发掘与整理中医医案的良好工具,可以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欲汲取的知识。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已广泛应... 中医医案文献浩如烟海,如何从这些历代医案资料中总结或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是当代中医药文献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技术是发掘与整理中医医案的良好工具,可以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欲汲取的知识。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已广泛应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是一种数据发掘、分析和知识发现的新技术,它更客观、更接近中医的辨证思想,更有利于从中医医案中提炼出精华。该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医案研究中4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及更适合医案证候研究和组方规律探讨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 数据挖掘 无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阴阳辨证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文静 司东旭 +5 位作者 孙会卓 李尚点 张慧婷 葛未来 吴东良 李友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目的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为核心多脏腑虚”理论,以阴阳二纲完善COPD稳定期的辨证。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2月COPD稳定期病例,符合西医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中医COPD主要症状并含有阴阳相关的症状、体征。采集患... 目的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为核心多脏腑虚”理论,以阴阳二纲完善COPD稳定期的辨证。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2月COPD稳定期病例,符合西医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中医COPD主要症状并含有阴阳相关的症状、体征。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并进行频次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37例。主症中喘息(328例,97.33%)、气短(308例,91.39%)、咳嗽(303例,89.91%)等比例较高。舌脉中苔白(252例,74.78%)、舌质黯(226例,67.06%)、脉细(195例,57.86%)等比例较高。共得到14个公因子,包括因子1口渴、口渴多饮、渴喜热饮、口干,因子2失眠、入睡难、易醒,因子3腹胀、脉沉细、脉沉等。聚类分析分为3类,类1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腰膝酸软、肢冷、乏力、苔白、脉细,类2包括痰易咳出、口干、口渴、口渴多饮、渴喜热饮、失眠、入睡难、耳鸣、舌质红,类3包括痰难咳出、鼻塞、喷嚏、心悸、腹胀、食欲减退、自汗、盗汗、畏寒、大便溏、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苔黄、脉沉、脉沉细。结论COPD稳定期“肺脾为核心多脏腑虚”的概念既能突出又能涵盖COPD稳定期脏腑功能特征,相关度较高且代表性的症状、体征与阴阳关系密切。以阴阳为纲可以分为3类证型:诸脏阳虚,阳损及阴、虚阳浮越,阴阳倶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辨证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缺氧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依 尹玉洁 +1 位作者 韩宁馨 贾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 目的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组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水蛭素组预加入Hirudin工作液,4 h后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MTS比色法检测HC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CMECs形态;免疫荧光鉴定HCMECs间质转分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内皮间质转分化相关蛋白:包括内皮细胞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2/3(Smad2/3)、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MTS法检测显示,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1),水蛭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性最强(P<0.01)。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或鹅卵石状结构,缺氧组细胞由鹅卵石状结构变为分散的长梭形,接近成纤维细胞形态,水蛭素组长梭形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恢复鹅卵石样。Western-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CD31、V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且vWF表达减少,α-SMA、FSP-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vimentin表达增强;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明显增加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并增强vWF表达,下调α-SMA、FSP-1蛋白表达(P<0.01),并减弱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信号通路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下调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P<0.01)。结论水蛭素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HCMECs细胞发生EndMT,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α/TGF-β1/smad/snail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缺氧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分化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子勤 詹会霞 +1 位作者 项磊 朴胜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糖尿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重大复杂疾病,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治病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证候研究是基础和关键。本文检索了近20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相关文献,从该病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分布、证候实质三个方面探讨糖尿病... 糖尿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重大复杂疾病,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治病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证候研究是基础和关键。本文检索了近20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相关文献,从该病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分布、证候实质三个方面探讨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发现众医家对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在总体特征及分布上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均认为其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具体表现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除传统的痰浊、血瘀证外,湿热证在疾病证候演变中具有核心枢纽地位,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辨证分型上,由于患者疾病程度、体质、环境因素、年龄等复杂因素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该病证候本质的研究上,手段较单一,多为与疾病生化指标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应加强采用表观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证候 消渴 胸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