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防晒乳对儿童皮肤防护作用的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珊 焦磊 +8 位作者 刘盈 赵牧童 申春平 肖媛媛 李丽 梁源 田晶 汪洋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组(左侧涂抹试验品、右侧涂抹对照品)或B组(右侧涂抹试验品、左侧涂抹对照品),涂抹后进行阳光暴露活动,在阳光暴露前后对颞部、上臂伸侧和前臂伸侧部位进行皮肤测试评估。试验品为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防晒系数(SPF)50+,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PA)++++],对照品为含有甘草提取物的婴儿防晒霜(SPF35,PA++)。采用双侧差异量表评估日晒后症状,采用红斑评分评估晒后红斑情况,采用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平台检测评估部位黑色素及红斑值、含水量及经表皮失水量(TEWL)。观察记录相关不良事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98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及访视,男100例(50.5%),女98例(49.5%);年龄3~17(8.11±0.23)岁,A组、B组各99例。颞部、前臂伸侧和上臂伸侧日晒后对照侧症状更明显的受试者例数多于试验品侧(颞部:11例比4例,上臂伸侧:16例比2例,前臂伸侧:33例比3例),两侧频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红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黑色素值差值[M(Q1,Q3):-0.33(-13.00,14.17)、1.17(-10.75,12.67)]均低于对照侧[9.83(-8.50,25.00)、5.50(-4.08,21.00)],角质层含水量差值[6.53(-2.12,21.65)、7.75(-4.08,19.23)]均高于对照侧[2.35(-8.51,14.44)、1.35(-7.80,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日晒后与日晒前红斑值、TEWL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1例(0.51%)的对照侧发生一过性荨麻疹,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含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3~18岁健康儿童日晒后黑化的防护优于对照品,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防晒剂 黑素类 红斑 防护 金盏花提取物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北京市某儿童医院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况研究
2
作者 申春平 梁源 +7 位作者 刘盈 焦磊 田晶 汪洋 王珊 赵牧童 党楠 马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8-1854,共7页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某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926例0~17.5...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某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926例0~17.5岁居住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AD患儿,记录一般情况、AD疾病严重程度及皮损分布情况、AD的临床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AD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AD疾病转归及治疗现况。采用SAS 9.4、SPSS19.0和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对应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的AD患者,男∶女比例为1.4∶1;有79.0%(1522/1926)、86.1%(1658/1926)、91.3%(1758/1926)和97.3%(1907/1926)在6月龄、1岁、2岁和5岁起病;轻度占13.2%(255/1926)(SCORAD评分0~24)、中度50.1%(965/1926)(SCORAD评分25~50)和重度36.7%(706/1926)(SCORAD评分>50),重度患儿年龄小于轻度和中度患儿;面部、头部、躯干和下肢为中重度AD常见起病部位,手、足、耳部为重度AD好发部位;温度变化、热水因素、精神情绪和春冬季是诱发AD加重的常见因素;有35.2%(678/1926)处于症状加重状态,61.8%(1191/1926)处于症状持续存在状态;洗澡越频繁,AD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越轻(χ^(2)=29.791,P<0.001);有28.0%(520/1856)的AD患儿从没有润肤习惯,与AD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χ^(2)=15.908,P<0.05);中、重度AD患儿联合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AD患儿。综上,2015—2019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专科门诊就诊的AD患儿多在5岁内发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大部分患者病情控制不佳,传统治疗方案存在局限性,识别儿童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有助于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临床特征 治疗
原文传递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晶 梁源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7-1160,共4页
目前一般规律使用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部分中重度难治性患儿,需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或超说明书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然而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AD关键炎症因子的发... 目前一般规律使用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部分中重度难治性患儿,需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或超说明书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然而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AD关键炎症因子的发现,针对白细胞介素4/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AD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治疗 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
原文传递
儿童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诊疗进展
4
作者 焦磊 梁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487-492,共6页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ESS),即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低于成人。抗生素及抗惊厥药物是儿童DRESS常见的致敏药...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ESS),即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低于成人。抗生素及抗惊厥药物是儿童DRESS常见的致敏药物。与成人相比,抗生素比例更高,潜伏期可小于2周。肝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早期识别致敏药物并停用、早期诊断后立即治疗非常关键。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DRESS的一线治疗方法,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应用前景广阔,但儿童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儿童 靶向治疗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克立硼罗软膏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杨思燕 马琳 张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2-966,共5页
克立硼罗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已在国内被批准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此外,克立硼罗软膏也被报道成功治疗多种炎症性皮肤疾病。本文综述克立硼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脂溢性皮炎、炎性线状... 克立硼罗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已在国内被批准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此外,克立硼罗软膏也被报道成功治疗多种炎症性皮肤疾病。本文综述克立硼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脂溢性皮炎、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慢性单纯性苔藓、色素性痒疹、斑秃、浆细胞性龟头炎、扁平苔藓等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类 4型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克立硼罗软膏 皮肤疾病 治疗 皮炎 特应性 银屑病 白癜风
原文传递
外用西罗莫司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浅表丛状血管瘤1例
6
作者 卢红铮 何瑞 +2 位作者 王胜春 张嫦娥 张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9-1113,共5页
丛状血管瘤(T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常于婴幼儿和儿童早期发病,成人发病少见。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指南,儿童TA的治疗选择有限,具有挑战性。该文介绍了1例左侧腘窝浅表型TA的儿童病例,早期给予局部外用0.1%西罗莫司乳膏,后期联... 丛状血管瘤(T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常于婴幼儿和儿童早期发病,成人发病少见。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指南,儿童TA的治疗选择有限,具有挑战性。该文介绍了1例左侧腘窝浅表型TA的儿童病例,早期给予局部外用0.1%西罗莫司乳膏,后期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患儿皮损恢复良好。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探讨,以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浅表型TA治疗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关思路和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丛状血管瘤 西罗莫司 脉冲染料激光
原文传递
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娟 徐教生 +1 位作者 尉莉 韩晓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5-858,共4页
目的 分析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3-2017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16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11岁,中位发病年龄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 目的 分析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3-2017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16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11岁,中位发病年龄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0个月.发病部位:上肢10例(上臂7例、肩部2例、前臂1例),面部4例,颈部2例.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可推动的红色肿物,呈水疱样外观,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物直径0.5 ~3 cm,触诊水疱内可及质硬结节.皮肤镜下,16例患者皮损见红色均匀背景,13例见白色无结构区,4例见蓝灰色无结构区,11例见线状或树枝状不规则血管,15例患者同时有多种皮肤镜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5年无复发.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主要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组成,还可见介于上述两种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肿瘤间质中见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钙化,部分可见多核巨细胞.表皮和瘤体之间真皮内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及弹性纤维减少或缺失.结论 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好发于上肢及面颈部,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构成,真皮内淋巴管扩张、弹性纤维减少,皮肤镜下以红色背景、白色无结构区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基质瘤 儿童 皮肤镜检查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水疱型毛母质瘤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召阳 向欣 +6 位作者 陈云刘 苗朝阳 赵欣荣 张振华 刘元香 马琳 徐子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比较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年龄、以1∶1比例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 目的比较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年龄、以1∶1比例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或司库奇尤单抗)或甲氨蝶呤治疗的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儿各10例。治疗第4、8、12周时分别评估PASI、医师对病情整体评分(PGA)及体表受累面积(BSA)评分,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治疗第4、8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75应答率(7/10、10/10)及PASI90应答率(5/10、9/10)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PASI75:1/10、5/10,PASI90:0/10、1/10;均P<0.05),而第12周时生物制剂组与甲氨蝶呤组PASI75(10/10比8/10)及PASI90应答率(9/10比4/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时两组PASI、BSA、PG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4、8、12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BSA评分及第8周时PGA评分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PASI:Z值分别为2.50、3.56、2.63;BSA:Z值分别为2.87、3.57、2.40;PGA:Z=2.81,均P<0.05)。分析各组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生物制剂组治疗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各基线评分(均P<0.01);除BSA评分外,第8、12周PASI及PGA评分显著低于第4周相应评分(均P<0.05);然而,第12周PASI、PGA、BSA评分与第8周相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氨蝶呤组第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相邻时间点相应评分(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生物制剂组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甲氨蝶呤组以感染及转氨酶升高为主。结论生物制剂和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生物制剂比甲氨蝶呤能更快达到PASI75、PASI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甲氨蝶呤 生物制剂 儿童 斑块状银屑病
原文传递
儿童甲下外生性骨疣4例
9
作者 张斌 何瑞 +3 位作者 尉莉 于彤 张楠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甲下外生性骨疣(subungual exostosis,SE)是一种指(趾)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可导致甲床损毁、畸形[1]。SE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少年及青年患病多见,儿童少见,平均发病年龄为26岁,约55%的患者在18岁前发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4]。
关键词 男女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 甲床 甲下外生性骨疣 平均发病年龄 指(趾) 儿童
原文传递
学习指南,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规范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10
作者 马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皮肤科最常见的早发、高发且容易复发的慢性病,患者人数众多,疾病负担巨大,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多学科医师联合实现分级管理,即轻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在基层管理、中重度患儿在专科管理,更有利于患儿的复诊和长期管理。为...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皮肤科最常见的早发、高发且容易复发的慢性病,患者人数众多,疾病负担巨大,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多学科医师联合实现分级管理,即轻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在基层管理、中重度患儿在专科管理,更有利于患儿的复诊和长期管理。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规范化诊疗及管理特应性皮炎患儿,及时识别需要转诊的情况,使患儿得到更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共同撰写了《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作为《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内容的延续,在特应性皮炎基本诊疗特点、内容和成人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本指南突出了儿童群体的具体管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原文传递
口服阿维A对106例儿童身高和骨骼发育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雅辰 王召阳 +4 位作者 向欣 陈云刘 彭芸 吴迪 徐子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分析口服阿维A对患儿身高和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口服阿维A疗程≥1个月的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身高和接近成年终身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 目的分析口服阿维A对患儿身高和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口服阿维A疗程≥1个月的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身高和接近成年终身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身材矮小的影响因素,对已达接近成年终身高者采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身高与遗传靶身高的接近程度。次要观察指标为骨龄、骨骺闭合情况,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儿基线与末次随访时骨龄与时序年龄差值的差异和骨骺早闭情况。结果106例患儿中,男62例,女44例,84例为脓疱型银屑病,10例为寻常型银屑病,11例为毛发红糠疹,1例为颜面播散性粟粒型狼疮,阿维A治疗剂量<1 mg·kg^(-1)·d^(-1),疗程1~90个月;0~18岁患儿96例,91例(94.8%)身材正常,5例(5.2%)身材矮小;83例阿维A单药治疗的患儿中,81例(97.6%)身材正常,2例(2.4%)身材矮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阿维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致身材矮小的风险比阿维A单药治疗增加76.57倍(OR=77.57,95%CI 2.20~2738.82,P=0.017),而病种、性别、发病年龄和阿维A初始治疗年龄、疗程、平均日剂量对身材矮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8、0.214、0.087、0.078、0.066、0.350)。13例已达接近成年终身高者均身材正常,非劣效性检验示接近成年终身高均不劣于遗传靶身高(Satterthwaite=0.23,P=0.030)。比较45例患儿基线与末次随访时骨龄与时序年龄差值,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P=0.250),且治疗前后均未出现骨骺早闭。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口服阿维A治疗(剂量<1 mg·kg^(-1)·d^(-1),疗程<90个月)对患儿身高和骨骼发育可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儿童发育 身高 骨骼年龄测定 骨骺 接近成年终身高
原文传递
口服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亚彬 肖媛媛 +1 位作者 晁金京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比较口服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方法2021年1-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头癣患儿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特比萘芬治疗组(体重<20 kg,剂量62.5 mg/d;体重20~40 kg,剂量125 mg/d;体重>40 kg,剂量250 mg/d... 目的比较口服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方法2021年1-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头癣患儿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特比萘芬治疗组(体重<20 kg,剂量62.5 mg/d;体重20~40 kg,剂量125 mg/d;体重>40 kg,剂量250 mg/d)和伊曲康唑治疗组(3~5 mg·kg^(-1)·d^(-1))。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特比萘芬治疗组27例(白癣17例、脓癣10例),治愈14例(51.85%),其中白癣5例,脓癣9例。伊曲康唑治疗组26例(白癣17例、脓癣9例),治愈25例(96.15%),其中白癣16例,脓癣9例。伊曲康唑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特比萘芬组,χ^(2)=13.37,P<0.001。结论伊曲康唑治疗儿童白癣的效果优于特比萘芬,但两药治疗儿童脓癣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儿童
原文传递
一例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CYP4F2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樱子 徐哲 +2 位作者 石海涛 刘腾 赵洋 《罕见病研究》 2022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RCI)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脱屑。本文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一例临床诊断为ARCI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和父母的DNA进行双向验证。结果表明先证者CYP4...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RCI)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脱屑。本文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一例临床诊断为ARCI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和父母的DNA进行双向验证。结果表明先证者CYP4F22基因存在c.235G>T和c.641delG复合杂合突变,通过变异位点解读指南评估分类为致病性变异,父母分别为两个变异的携带者。CYP4F2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先证者的致病突变,并且c.235G>T和c.641delG均为文献及数据库未报道的新变异,变异的检出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 CYP4F22基因 二代测序 致病性变异 基因型与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甲病诊断与治疗
14
作者 刘元香 徐子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4-679,共6页
甲病是儿童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为甲单元单独受累或其他皮肤病/系统疾病合并甲受累的表现。影响儿童甲单元的疾病很多,主要由感染性、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和创伤性因素所致。为进一步加深对甲病的认识,该文主要介绍常见炎症相关... 甲病是儿童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为甲单元单独受累或其他皮肤病/系统疾病合并甲受累的表现。影响儿童甲单元的疾病很多,主要由感染性、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和创伤性因素所致。为进一步加深对甲病的认识,该文主要介绍常见炎症相关的甲病表现,主要包括特应性皮炎/湿疹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甲改变、银屑病甲、扁平苔癣甲及儿童斑秃合并甲改变,进一步了解炎症性甲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增加对甲受累相关疾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甲病 儿童
原文传递
好皮肤后天养成计划
15
作者 田晶 马琳 《父母必读》 2022年第11期94-102,共9页
想让孩子拥有健康、光滑的皮肤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大部分常见的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和得以缓解。拥有健康、光滑的皮肤,不仅能抵御来自外环境的刺激对皮肤的伤害,保护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还能让孩子变得更漂亮、更... 想让孩子拥有健康、光滑的皮肤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大部分常见的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和得以缓解。拥有健康、光滑的皮肤,不仅能抵御来自外环境的刺激对皮肤的伤害,保护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还能让孩子变得更漂亮、更自信。孩子从小到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皮肤问题,这次我们邀请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专家为大家进行一一解答,帮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的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习惯 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 首都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1例
16
作者 卢枫 何瑞 +2 位作者 张嫦娥 马琳 张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204-1208,共5页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CMTC)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天性持久性大理石样皮肤、静脉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偶发溃疡及皮肤萎缩,皮损常局限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除皮损外还可伴发其他症状,如双侧肢体...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CMTC)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天性持久性大理石样皮肤、静脉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偶发溃疡及皮肤萎缩,皮损常局限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除皮损外还可伴发其他症状,如双侧肢体发育不对称、青光眼、癫痫发作和发育迟缓等。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收治1例出生后10 d的女性CMTC患儿,该患儿出生后右侧面部、上肢、躯干、下肢即有网状、树枝状红斑,以下肢为著。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1年余,后期对右下肢皮损明显处行激光治疗,患儿皮损恢复良好。作者详细报道了此例患儿的诊疗及随访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探讨,以进一步加强对CMTC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毛细血管畸形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样皮肤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进展
17
作者 晋亮 张斌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5-700,共6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免疫系统功能缺陷。PID临床表现多样,如反复严重感染、自身免疫、自身炎症、肿瘤及特应性疾病等。特应性皮炎(AD)样表现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皮肤损害之一。该文通过对AD皮肤表现PI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免疫系统功能缺陷。PID临床表现多样,如反复严重感染、自身免疫、自身炎症、肿瘤及特应性疾病等。特应性皮炎(AD)样表现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皮肤损害之一。该文通过对AD皮肤表现PID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阐述,详细综述此类疾病治疗进展,旨在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临床特征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新生儿及婴儿痤疮
18
作者 黄蕊 田晶 +1 位作者 梁源 马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6-1351,共6页
在出生后1年内发生的痤疮可分为新生儿痤疮和婴儿痤疮,临床中并不罕见,但易被忽视和误诊。其发病涉及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如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皮脂分泌增加及成分改变,饮食和遗传易感性等。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炎性... 在出生后1年内发生的痤疮可分为新生儿痤疮和婴儿痤疮,临床中并不罕见,但易被忽视和误诊。其发病涉及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如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皮脂分泌增加及成分改变,饮食和遗传易感性等。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炎性脓疱,少数会出现结节、囊肿、瘢痕,男性多见。新生儿及婴儿痤疮的诊断和治疗程序不同于其他年龄组,应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防止严重瘢痕形成等后遗症,发现潜在内分泌疾病,预测青春期严重痤疮的发生以尽早干预。本文将对新生儿痤疮及婴儿痤疮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期 新生儿痤疮 婴儿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