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辉 贾敬敦 +4 位作者 王文月 陈秀娟 吴世嘉 王洪新 王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3,共9页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来,有关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没有将"食品添加剂"与"其他化学添加物"准确区分,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严重的误解。据此,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相关研发背景对发展重点等提出建议。对于指导食品添加剂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尤其对推动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格局形成,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安全健康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提高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寇兴然 朱松 +4 位作者 马朝阳 娄在祥 吕文平 柯玉倩 王洪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植物多酚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然而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受到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和制约。作者从植物多酚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运转过程出发,综述了影响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和现阶段提高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明确了植物多酚口服生... 植物多酚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然而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受到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和制约。作者从植物多酚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运转过程出发,综述了影响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和现阶段提高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明确了植物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生物活性 吸收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洪新 吴颖 +3 位作者 寇兴然 马朝阳 郭珣 黄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4-199,共6页
文章归纳了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对其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生物活性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牡丹 黄酮 提取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露月 娄在祥 +4 位作者 寇兴然 柯玉倩 贾启海 何国华 王洪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应用离子液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方法:研究不同离子液体、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1.0 mol/L[Bmim]... 目的:应用离子液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方法:研究不同离子液体、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1.0 mol/L[Bmim]BF_4为萃取溶剂,微波功率328 W,提取时间185 s,料液比1∶22,测得金钗石斛总黄酮得率为0.490%,石斛碱得率为0.224%。与加热回流提取相比,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得率均有所提高,提取时间从90 min缩短到185 s。结论:该提取技术能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可用于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金钗石斛 总黄酮 石斛碱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湘蜀 寇兴然 +2 位作者 苏建辉 马朝阳 王洪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测定不同规格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方法采用了105℃烘箱法、高温灼烧法、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上述非多酚成分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测... 目的测定不同规格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方法采用了105℃烘箱法、高温灼烧法、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上述非多酚成分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之间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茶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茶氨酸、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结论本研究说明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过程对茶多酚成品中各非多酚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影响存在差异,并探明了其具体组成,为日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非酚类物质 氨基酸 茶多糖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升糖指数酥油茶粉的制备及品质评价
6
作者 黄火梅 王洪新 崔新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8,共9页
为了改善现有酥油茶粉中麦芽糊精添加导致产品升糖指数高的问题,并保证酥油茶粉的品质,该文采用抗性糊精代替麦芽糊精等改进措施,采取二次均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低升糖酥油茶粉。该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茶液、食盐和酥油配比后,考察抗性... 为了改善现有酥油茶粉中麦芽糊精添加导致产品升糖指数高的问题,并保证酥油茶粉的品质,该文采用抗性糊精代替麦芽糊精等改进措施,采取二次均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低升糖酥油茶粉。该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茶液、食盐和酥油配比后,考察抗性糊精和菊粉用量对喷雾干燥得到的酥油茶粉冲调性的影响,并通过测定粒径、冲调性、挥发性成分、热稳定性和预估升糖指数,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茶液用量(干基计)14%、食盐用量10%、酥油用量20%、抗性糊精用量40%、D-甘露糖醇用量5%、菊粉用量10%、蔗糖酯用量1%。品质测定结果显示,低升糖酥油茶粉的平均粒径为500 nm,其分散性、结块率、休止角、稳定性与利用麦芽糊精制备的酥油茶粉差别不显著,但溶解时间更少(P<0.05)。此外,与利用麦芽糊精制备的酥油茶粉对比,低升糖酥油茶粉的热稳定性更高、挥发性成分更丰富、预估血糖指数大幅度降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油茶 低升糖 喷雾干燥 抗性糊精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分子构象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江琦 娄在祥 +2 位作者 王正齐 王洪新 陈孝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8,共7页
选用蛹虫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借助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52(DEAE-52)柱层析得到虫草中性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CMP)。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 选用蛹虫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借助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52(DEAE-52)柱层析得到虫草中性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CMP)。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表征CMP,同时选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单糖组成,并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联用(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reflective index,GPC-MALLS-RI)测定CMP重均分子质量(MW)和均方根旋转半径(Rg),同时分析CMP在溶液中的构象。此外,对粗多糖和CMP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DEAE-52水洗的中性多糖CMP质量分数为76. 63%,比粗多糖(44. 95%)纯度提高70. 48%;在260 nm和280 nm处均无明显紫外吸收; FT-IR说明CMP为α-构型多糖;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1∶3. 90∶1. 51; MW和Rg分别为2. 432×107g/mol,31 nm;CMP在溶液状态下为高枝化度结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CMP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且自由基清除率高于粗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单糖 分子量 构型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多肽的工业化制备及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焦涵 陈杰 +5 位作者 顾璐萍 常翠华 李俊华 董世建 杨严俊 苏宇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以脱脂蛋黄粉为原料研究卵黄多肽(egg yolk peptides,EYPs)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首先探究了加热处理、超声处理以及粉碎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YPs得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肽回收率和脱色率为指标对脱色剂种类、添加量、脱色时间、pH、温... 以脱脂蛋黄粉为原料研究卵黄多肽(egg yolk peptides,EYPs)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首先探究了加热处理、超声处理以及粉碎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YPs得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肽回收率和脱色率为指标对脱色剂种类、添加量、脱色时间、pH、温度等卵黄多肽脱色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卵黄多肽产品氨基酸组成、肽段分布、水分及灰分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脱脂蛋黄粉进行粉碎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EYPs得率,得率为72.6%;综合考虑脱色率和多肽回收率,最佳脱色工艺为:7号活性炭添加量10 g/L,pH 4.3,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30 min,此时脱色率为72.34%,多肽回收率为84.76%。该工艺制得的卵黄多肽产品氨基酸组成均衡、肽段分子质量适合人体吸收,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可有效提高低值脱脂蛋黄粉的产品附加值,拓宽蛋品深加工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多肽 工业化制备 预处理 脱色 营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模型研究膳食多糖对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袁 高文玉 +2 位作者 王心怡 陆文伟 王鸿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15,共8页
膳食多糖具有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的作用,改善过敏症状的潜力,然而不同多糖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该研究利用粪便体外发酵模型探究膳食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筛选适合过敏人群食用的膳食多糖。结果表明... 膳食多糖具有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的作用,改善过敏症状的潜力,然而不同多糖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该研究利用粪便体外发酵模型探究膳食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筛选适合过敏人群食用的膳食多糖。结果表明,膳食多糖干预前后粪便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存在差异,多糖干预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提高;经过物种分析发现,灵芝、黄芪、蛹虫草、白桦茸、褐藻、金针菇、猴头菇和茯苓多糖组的Lactobacillu s和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增加;利用基于LC-MS技术的靶向代谢组检测色氨酸代谢物,发现灵芝、蛹虫草、褐藻、金针菇和茯苓多糖可提升吲哚乳酸(indole-3-lactic acid,ILA)和吲哚-3-甲醛(indole-3-carbaldehyde,I3C)含量,尤其是褐藻多糖和茯苓多糖对ILA及I3C增加显著,改变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色氨酸代谢过程。综上,褐藻多糖和茯苓多糖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提高色氨酸代谢产物,具有开发适合过敏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功能因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肠道菌群 膳食多糖 色氨酸代谢 体外发酵 功能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商业大豆蛋白结构功能性质及对台式香肠质构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艳红 赵建生 +3 位作者 傅礼玮 罗钦文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220,共9页
系统研究了10种商业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及其对台式香肠质构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大豆蛋白结构性质采用蛋白含量、溶解性、平均粒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 系统研究了10种商业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及其对台式香肠质构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大豆蛋白结构性质采用蛋白含量、溶解性、平均粒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持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凝胶性、流变学特性等表征。结果显示,不同大豆蛋白原料制备的台式香肠性质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大豆浓缩蛋白(soybean protein concentrate,SPC)由于蛋白含量的差异需要分类分析;对于SPI而言,台式香肠的蒸煮损失率与溶解度和乳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和-0.616^(**),而与持水性呈极显著正相关(0.919^(**));对于SPC而言,结果与SPI相反。SPC的凝胶性对于产物的硬度(0.017)、咀嚼性(-0.321)和蒸煮损失率(-0.213)均无显著性影响。通过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在台式香肠原料选择中,大豆蛋白的溶解度、可溶性成分的聚集度是最值得关注的内在特征,而乳化活性和持水性是最值得关注的宏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大豆蛋白 台式香肠 原料特性 质构 蒸煮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虾青素的蛋黄粉干燥方式和贮藏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范巧 顾璐萍 +3 位作者 李俊华 苏宇杰 常翠华 杨严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5-211,共7页
为提高蛋黄粉中虾青素(astaxanthin,AST)的保留率,以AST强化鸡蛋为原料,采用普通喷雾干燥、充氮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制备AST强化蛋黄粉,探讨干燥方式对蛋黄粉性质的影响。将制备的充氮喷雾蛋黄粉在不同温度(4、25℃)、光照(... 为提高蛋黄粉中虾青素(astaxanthin,AST)的保留率,以AST强化鸡蛋为原料,采用普通喷雾干燥、充氮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制备AST强化蛋黄粉,探讨干燥方式对蛋黄粉性质的影响。将制备的充氮喷雾蛋黄粉在不同温度(4、25℃)、光照(照光、避光)、氧气(非真空、真空)条件下贮存,探究AST强化蛋黄粉的最佳贮存条件。同时测定了蛋黄粉中AST的生物可给率。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的蛋黄粉其溶解性、水分散性、乳化性较高,充氮喷雾干燥和普通喷雾干燥方式制得的蛋黄粉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3种干燥方式的AST保留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100%)>充氮喷雾干燥(91.06%)>普通喷雾干燥(61.94%),且真空冷冻干燥所制备的蛋黄粉L^(*)值较低,a^(*)、b^(*)值较高。在贮藏期间,4℃、避光、真空包装条件下的蛋黄粉具有较高的AST保留率、自由基清除率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由于AST化学性质不稳定且蛋黄脂质含量较高,AST强化蛋黄粉具有较低的生物保留率和较高的生物可给率。研究结果显示,AST强化蛋黄粉可采取充氮喷雾干燥方式制备,低温、避光、无氧条件下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干燥方式 蛋黄粉 贮藏稳定性 生物可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清蛋白对低脂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焓淇 张伟健 +4 位作者 常翠华 顾璐萍 苏宇杰 杨严俊 李俊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该研究以蛋清蛋白作为品质改良剂制备低脂凝固型酸奶,探究乳蛋白与蛋清蛋白比例、总蛋白质含量和蔗糖含量对凝固型酸奶pH、硬度、流变学特性、水分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蛋清蛋白添加比例的升高使得酸奶pH、硬度、储能模量、表观黏度... 该研究以蛋清蛋白作为品质改良剂制备低脂凝固型酸奶,探究乳蛋白与蛋清蛋白比例、总蛋白质含量和蔗糖含量对凝固型酸奶pH、硬度、流变学特性、水分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蛋清蛋白添加比例的升高使得酸奶pH、硬度、储能模量、表观黏度和持水性增加。总蛋白质量分数2.5%时无法形成凝固酸奶,总蛋白质量分数为3.5%和4.5%的酸奶能良好凝固。添加蔗糖能够改善酸奶的感官品质,结果显示添加蔗糖质量分数为6%的酸奶具有最高的感官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酸奶质地与其储能模量、pH呈正相关,与持水能力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蛋清蛋白能够改善低脂凝固型酸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蛋清蛋白 流变学特征 水分状态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加工工序及贮藏过程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宋晓慧 朱珺玎 +2 位作者 李智 马朝阳 王洪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槟榔的加工过程对成品口感及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该文旨在探究槟榔加工、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针对槟榔加工工段,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快速水分测定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方法测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纤维持水能力... 槟榔的加工过程对成品口感及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该文旨在探究槟榔加工、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针对槟榔加工工段,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快速水分测定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方法测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纤维持水能力;同时测定了槟榔成品在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和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槟榔的质构指标变化呈现降低、升高和再降低的相似趋势;烤干工序对质构的整体影响最大,硬度平均值增大至18923.53 g,咀嚼性平均值增至13567.77 g,胶黏性平均值增至10466.56 g;槟榔纤维的持水性能在酶解之后有大幅提高,达(4.11±0.37)g/g,在干燥后达到最大[(4.79±0.35)g/g],且酶解会使槟榔的内部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组合酶解的方法基本可决定最终产品持水性。槟榔的特征风味物质在贮存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各成分21 d后会出现小幅减少;而水分含量在贮藏过程中14 d下降到20.58%,之后在21 d时小幅增加至21.48%。槟榔在加工和贮藏过程理化性质的改变具有一定规律,该研究对槟榔的科学加工、贮藏及降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酶解 质构 加工工艺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及植物提取物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苏建辉 张玉 +4 位作者 刘成祥 马朝阳 聂荣京 高传忠 王洪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9-746,共8页
以功能因子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5种活性成分。以α-淀粉酶和胆固醇酯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用正交t值法和加权综合分析的方法对5因素主成分分析及辅药交互作用分析... 以功能因子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5种活性成分。以α-淀粉酶和胆固醇酯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用正交t值法和加权综合分析的方法对5因素主成分分析及辅药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茶多酚和银杏黄酮是复方的主要成分,绞股蓝皂甙和苦瓜提取物是辅药,且主药和辅药及辅药之间可以协同抑制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活性 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生姜中5种姜辣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强伟 史先振 +2 位作者 Md Ramim Tanver Rahman 王洪新 苏义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10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干燥工艺对生姜中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5种姜辣素含量的影响。选用Grace smart RP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干燥工艺对生姜中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5种姜辣素含量的影响。选用Grace smart RP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显示:不同干燥工艺得到的生姜粉中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5种姜辣素的总含量以冷冻干燥最高,干燥需要48 h,能耗大;60℃红外干燥次之,干燥只需1.5 h,效率高。不同的干燥工艺对生姜中5种姜辣素的总含量有明显影响;生姜的干燥以60℃红外干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干燥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蛋白豆腐营养成分分析及速冻工艺对其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晓姝 胡博 +1 位作者 陈雪梅 张白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36-141,共6页
为探究速冻蛋白豆腐的营养成分及速冻工艺对其质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速冻蛋白豆腐和市售4种常见大豆制品(豆腐干、素鸡、盐卤豆腐、石膏豆腐)的营养成分差异(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K1、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为探究速冻蛋白豆腐的营养成分及速冻工艺对其质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速冻蛋白豆腐和市售4种常见大豆制品(豆腐干、素鸡、盐卤豆腐、石膏豆腐)的营养成分差异(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K1、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同时,研究分析了速冻环节对于速冻蛋白豆腐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种大豆制品中,速冻蛋白豆腐的维生素E、K1含量居于首位,分别为2.54 mg/100 g、19.2 mg/100 g;其他营养成分居中,其中脂肪含量为14.0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1.0 g/100 g、氨基酸含量为11.1 g/100 g、大豆异黄酮含量为142.6 mg/kg;经速冻工艺,豆腐持水性不变,解冻后的比未速冻的蛋白豆腐硬度与咀嚼性略高,弹性与内聚性低,在压缩比例为70%时,解冻后的速冻蛋白豆腐弹力仍能达到0.87;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解冻后的速冻蛋白豆腐网格结构并未遭到破坏。结论显示,速冻蛋白豆腐的营养价值较高;速冻工艺对于速冻蛋白豆腐的质构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蛋白豆腐 大豆制品 营养成分 持水性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缓解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倩雯 方志锋 +6 位作者 张评浒 王鸿超 朱金林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陆文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9-85,共7页
益生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以缓解呼吸道病毒感染、维持呼吸道健康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菌株特异性。利用不同种和同种不同株的益生菌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益生菌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的缓解作用,以... 益生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以缓解呼吸道病毒感染、维持呼吸道健康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菌株特异性。利用不同种和同种不同株的益生菌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益生菌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免疫应答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益生菌缓解了H3N2感染造成的体质量减轻以及肺部血管周和支气管周炎症细胞浸润的症状。此外,益生菌降低小鼠肺部炎症因子的表达,特别是IL-1β和TNF-α;而益生菌对血液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则存在明显的菌株差异,Bifidobacterium bifidum 2对先天免疫反应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的激活作用优于同种不同株的Bifidobacterium bifidum 1,L.acidophilus 1和B.breve 2对IL-6的抑制作用优于同种不同株的益生菌。B.bifidum 2缓解H3N2感染引起的体质量减轻和肺部损伤的效果优于其他菌株,可能与其激活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B.bifidum 2特异性增加肠道菌群中Alloprevotella的丰度可能是激活先天免疫响应的关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存在菌株特异性,因此,这可能是益生菌缓解H3N2病毒感染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乳杆菌 H3N2流感病毒 先天免疫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咖水提物抗小鼠前列腺增生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莹 张连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探讨了玛咖水提物抗前列腺增生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理。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玛咖组(60 mg/kg,含苄基芥子油苷1.44 mg/kg)及苄基芥子油苷组(1.44 mg/kg)。除空白组外,其他组连续30 d皮下注射丙酸睾酮(5.... 探讨了玛咖水提物抗前列腺增生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理。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玛咖组(60 mg/kg,含苄基芥子油苷1.44 mg/kg)及苄基芥子油苷组(1.44 mg/kg)。除空白组外,其他组连续30 d皮下注射丙酸睾酮(5.0 mg/kg),制造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T/E2水平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及镜下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玛咖组和苄基芥子油苷组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T、DHT含量和T/E2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光镜下见前列腺增生程度大为减轻,增生的腺上皮乳头减少或消失,玛咖组的结果与苄基芥子油苷组相似。结果表明,玛咖水提物和苄基芥子油能显著抑制小鼠前列腺增生;苄基芥子油苷是玛咖水提取物抗前列腺增生主要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苄基芥子油苷 玛咖水提物 丙酸睾酮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蛋白的提取与超滤分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子箫 李俊华 +1 位作者 朱晓军 杨严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29-136,共8页
以脱皮藜麦为原料,通过碱提和超滤浓缩组合的方式制备藜麦蛋白,并对最终产品的成分与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皮藜麦在35℃下,以1∶10(g∶mL)的料液比于1 g/L的NaOH溶液中提取3 h,然后使用PES50型超滤膜,以0.2 MPa工作压强,25... 以脱皮藜麦为原料,通过碱提和超滤浓缩组合的方式制备藜麦蛋白,并对最终产品的成分与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皮藜麦在35℃下,以1∶10(g∶mL)的料液比于1 g/L的NaOH溶液中提取3 h,然后使用PES50型超滤膜,以0.2 MPa工作压强,25℃条件下,循环浓缩2倍,最终藜麦蛋白的得率比碱提酸沉法提高了23.99%,达到了81.24%,纯度为60.12%。膜制备藜麦蛋白主要是由球蛋白和白蛋白构成,超滤法制得的浓缩蛋白基本保留了藜麦蛋白优秀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研究证明碱提和超滤分离组合是制备藜麦蛋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蛋白 超滤 碱提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脱除吡虫啉和啶虫脒农残的虚拟模板表面分子印迹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静钰 黄鑫 +1 位作者 王力 王洪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结构类似物烟酰胺作为虚拟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GMA)作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了虚拟模板表... 以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结构类似物烟酰胺作为虚拟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GMA)作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了虚拟模板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dummy template surface mole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DMIP)。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DMIP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优化后的DMIP形态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DMIP对于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MIP对吡虫啉和啶虫脒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73和21.95 mg/g。将DMIP作为柱填充材料从茶多酚中脱除吡虫啉和啶虫脒,去除率分别达到96.2%和95.6%。所得DMIP对茶多酚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模板 吡虫啉 啶虫脒 分子印迹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