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不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植株再生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尹钧 任江萍 +3 位作者 宋丽 李磊 余桂荣 师学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转基因受体材料,通过不同取材和预处理,发现小麦幼胚作为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其愈伤组织形成与芽分化能力优于幼穗。幼胚在枪击前的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抗轰击损伤和恢复生长能力都有明显影响,预培养2周的幼胚愈...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转基因受体材料,通过不同取材和预处理,发现小麦幼胚作为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其愈伤组织形成与芽分化能力优于幼穗。幼胚在枪击前的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抗轰击损伤和恢复生长能力都有明显影响,预培养2周的幼胚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的再生率较高。在轰击前6h到轰击后18h用0.4mol·L-1甘露醇处理,能增加分化率。小麦基因型不同,基因转化与植株再生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本研究中豫麦18-64是较理想的受体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受体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基因枪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软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葛子菲 毕新铜 +4 位作者 杨洋 冯健超 马冬云 谢迎新 王晨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8-1455,共8页
为了解外源褪黑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两个软质小麦品种郑麦825和豫农901为供试材料,在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0、50、100μmol·L^(-1)),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后软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组分和理... 为了解外源褪黑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两个软质小麦品种郑麦825和豫农901为供试材料,在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0、50、100μmol·L^(-1)),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后软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组分和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外源褪黑素可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峰值,延长灌浆活跃期,促进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及产量。喷施褪黑素后,小麦籽粒的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以及大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而直链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淀粉晶体特性不受外源褪黑素的影响,并呈现典型的A型特征。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淀粉相对结晶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在豫农901中呈下降的趋势,在郑麦825中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喷施50和100μmol·L^(-1)褪黑素均能显著改善软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淀粉理化特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时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小麦 灌浆特性 淀粉组分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转化Anti-TrxS基因 被引量:20
3
作者 尹钧 余桂荣 +2 位作者 任江萍 李磊 宋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76-780,共5页
为了获得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材料,以13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TrxS 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小花2036朵,收获T0代种子1616粒,结实率为79.4%,将T0代种子大田点播,获T... 为了获得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材料,以13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TrxS 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小花2036朵,收获T0代种子1616粒,结实率为79.4%,将T0代种子大田点播,获T1代苗1424株,出苗率为88.1%.对T1代株系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31个株系中有16个株系呈阳性反应.子房注射法共转化小花1206朵,收获种子89粒,结实率为7.4%,T1代共出苗41株,出苗率为46.1%,对郑新991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电泳结果呈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子房注射法 Anti-TrxS基因 小麦遗传转化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倍铭 冯健超 +5 位作者 郝紫瑞 贾玉库 杨世宇 谢迎新 王晨阳 马冬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9-1116,共8页
为探明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与品质的影响,以2个强筋小麦品种(郑麦158和郑麦366)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平安518和鑫华麦818)为材料,分别在3个种植密度(D225:225×10^(4)株·hm^(-2);D375:375×10^(4)株·hm^(-2);D52... 为探明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与品质的影响,以2个强筋小麦品种(郑麦158和郑麦366)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平安518和鑫华麦818)为材料,分别在3个种植密度(D225:225×10^(4)株·hm^(-2);D375:375×10^(4)株·hm^(-2);D525:525×10^(4)株·hm^(-2)基本苗)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支直比呈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均呈上升的趋势,以D525处理下数值最高,且与D225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稀懈值则呈下降趋势,在低密度处理下表现最高。淀粉冻融析水率均在D225密度下最低,不同品种之间以鑫华麦818析水率最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分布百分比升高,而小淀粉粒体积分布百分比降低。淀粉晶体特征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呈典型的A型特征,相对结晶度则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适宜的种植密度能显著改善小麦淀粉组分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淀粉含量 淀粉特性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Water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lag Leaves and Grain Yield of Wheat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战军 李保利 +1 位作者 陈若英 郭天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2期258-261,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ter,nitrogen model for achieving high yield,high quality of wheat and water and fertilizer saving.[Method]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irrig...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ter,nitrogen model for achieving high yield,high quality of wheat and water and fertilizer saving.[Method]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frequencies and N application times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flag leaf and yield of wheat was studied.[Result] The differences on Pn,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v/Fo,Fv/Fm,qP,qN of flag leaves and yield of wheat among different irrigation times had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without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relatively large;the difference on Pn,Fv/Fo,Fv/Fm,qP and qN between treatments of basal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and N application(40%)in returning green stage was not significant,however,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yield of two treatment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N application(40%)in jointing stage or booting stage.[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frequencies and N application times show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flag leaves and yield,in which W2N4 treatment combination was b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Irrigation frequency N application time Photosynthetic traits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份小麦品种(系)苗期茎基腐病抗性鉴定与抗病位点检测
6
作者 李巧云 郭振峰 +7 位作者 尹钊 郝晓鹏 唐建卫 董纯豪 袁雨豪 黄振扑 牛吉山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29-336,共8页
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培育与种植抗病品种是减轻FCR危害的重要措施。为获得FCR优异抗源,本研究用黄淮麦区小麦FCR优势致病菌假禾谷镰孢菌株WZ-8A,对中国与河南省推广种植的194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温... 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培育与种植抗病品种是减轻FCR危害的重要措施。为获得FCR优异抗源,本研究用黄淮麦区小麦FCR优势致病菌假禾谷镰孢菌株WZ-8A,对中国与河南省推广种植的194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温室抗性鉴定,并用已报道的25个与FCR抗性和5个与赤霉病抗性相关标记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94份供试材料中,无免疫或高抗品种(系);仅3份表现中抗(1.6%);表现中感与高感的材料分别为34个(15.5%)和157个(80.9%)。30个分子标记中,25个在不同材料间呈现多态性,推测与FCR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只有2个,为Xwmc397与XsdauK86,分别是抗茎基腐病位点Qcr-Xwmc397与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连锁标记,携带Qcr-Xwmc397的材料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未携带的材料(P<0.05)。三个中抗材料(存麦128、中育1123、YN903-18)可作为小麦FCR抗性改良抗源,筛选的2个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抗FCR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苗期抗性 抗病种质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