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绿色贸易发展与碳中和进程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
作者 刘长松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全球气候危机加剧,实现《巴黎协定》的1.5℃目标,需要各国提高减排力度,加快贸易的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碳中和进程加快国际贸易的“脱碳化”进程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各国绿色贸易标准不一,加剧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绿色贸易发展较快... 全球气候危机加剧,实现《巴黎协定》的1.5℃目标,需要各国提高减排力度,加快贸易的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碳中和进程加快国际贸易的“脱碳化”进程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各国绿色贸易标准不一,加剧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绿色贸易发展较快,但受制于贸易规模大、结构转型难度大、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等因素,叠加国际绿色贸易的溢出效应,中国贸易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增大。为此,需要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完善绿色贸易支持政策,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产品标签认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变。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绿色贸易风险研判、监测预警与碳壁垒应对,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制定与政策协调,推进全球公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危机 绿色贸易 碳中和进程 绿色贸易壁垒 转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四国合作机制和低碳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柴麒敏 田川 +1 位作者 高翔 徐华清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并由此而造成了其国内低碳发展模式的不同与谈判立场的分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在即,新气候协议将取代《京都议定书》框定全球2020年后的应对行动与国家贡... 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并由此而造成了其国内低碳发展模式的不同与谈判立场的分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在即,新气候协议将取代《京都议定书》框定全球2020年后的应对行动与国家贡献,基础四国确立在低碳发展领域政治、贸易、金融、能源和城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将有利于巩固四国战略依托,有利于团结发展中国家争取正当的发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四国 低碳发展 气候谈判 排放峰值
原文传递
北京市采暖期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程水源 刘超 +3 位作者 韩力慧 李悦 王志娟 田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591,597,共7页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ρ(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的质量浓度.除此之外,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OC和EC的来源及其来源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0.69±61.86)μg/m3,其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91±12.02)、(5.03±2.58)μg/m3,分别占PM2.5的24.16%和5.55%;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37±6.05)μg/m3,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浓度的37.27%.PM2.5中OC和EC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它们来源相同,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量达44.70%,成为OC、EC的重要来源.因此,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将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来源解析 正矩阵因子分解(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