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离我们有多远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怡璐 宋雷 康连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8-15,共8页
迄今为止,自肥厚型心肌病被发现已逾50年,该病被认为是具有高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且临床表现多变、自然病程各异,使其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相当困难。对肥厚型心肌病分子水平的认识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其致病突变位于编码... 迄今为止,自肥厚型心肌病被发现已逾50年,该病被认为是具有高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且临床表现多变、自然病程各异,使其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相当困难。对肥厚型心肌病分子水平的认识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其致病突变位于编码心肌肌小节相关蛋白的基因,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奠定了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学基础,并且预示着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将为该病的诊断、临床病程预测以及治疗带来一次革命(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基因突变 遗传性疾病 钙离子浓度 快速心律失常 压力阶差 心脏神经嵴细胞 DEHYDROGENASE 心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5~39岁青年归因于高收缩压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分析
2
作者 王潇 邵芳 +9 位作者 孔涛 吕纳强 袁晓鹏 刘洋 曹雪明 吴慧颖 韩敏 孙洁 党爱民 张静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575-6580,共6页
目的 综合分析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年高收缩压(HSBP)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为我国青年高血压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1990—2021年中国青年归因于HSBP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 目的 综合分析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年高收缩压(HSBP)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为我国青年高血压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1990—2021年中国青年归因于HSBP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伤残损伤寿命年(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人数及率的数据,明确中国15~39岁青年归因于HSBP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 2021年中国15~39岁青年归因于HSBP的心血管疾病死亡、DALYs、YLDs、YLLs率分别为3.979(2.280~5.810)/100 000、248.051(144.054~360.741)/100 000、26.883(14.586~40.864)/100 000、221.168(128.112~323.807)/100 000。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年归因于HSBP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DALYs、YLDs、YLLs率呈增高趋势。男性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明显高于女性,且在1990—2021年呈明显升高趋势。HSBP对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影响较大,其相关死亡、DALYs、YLDs、YLLs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年归因于HSBP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明显增加,急需对青年高血压制定更有力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青年 高收缩压 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原文传递
防线前移时不我待:中国高血压积极防控的时代已来
3
作者 娄莹 蔡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8-1241,共4页
为全面提升高血压规范化筛查、诊断与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制定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当前我... 为全面提升高血压规范化筛查、诊断与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制定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当前我国高血压筛查、诊断、评估和治疗领域的若干重要临床问题,充分评估目前可获得的最新高质量研究证据,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倡导高血压诊治防线前移、强化降压、简化心血管病危险分层、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全新理念和观点,必将促进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指南 诊断与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4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1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5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压缩感知电影序列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双心室功能
6
作者 谢佳鑫 葛英辉 +3 位作者 林青 温茹 王佳佳 张戈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序列与常规电影(CM)序列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双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71例CHD患者(心律齐组31例、心律不齐组40例)行心脏CM及CS序列扫描,记录2种序列扫描时间;对比2种图像质量主观评分... 目的观察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序列与常规电影(CM)序列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双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71例CHD患者(心律齐组31例、心律不齐组40例)行心脏CM及CS序列扫描,记录2种序列扫描时间;对比2种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析于2种图像上所测双心室功能定量参数的差异、一致性及其相关性。结果CS图像采集时间为(18.87±1.75)s,较CM[(147.56±5.23)s]缩短87.21%。2种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心律齐组CS图像主观评分低于CM图像[4(3,5)vs.4(4,5),Z=-2.070,P=0.038];心律不齐组CS图像主观评分高于CM图像[4(4,4)vs.3(4,4),Z=-2.673,P=0.008]。于2种图像所测全部71例、心律齐组及心律不齐组左心室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CM与CS图像所获全部71例、心律齐组及心律不齐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射血分数(EF)、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及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于CM与CS图像所测双心室功能CMR参数的一致性均良好,且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利用CS序列可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准确评估CHD患者双心室功能并显著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电影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时代慢性主动脉瓣反流诊治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阳 赵庆豪 +1 位作者 赵杰 吴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期长,晚期预后差,最佳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目前干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功能和扩张程度,而新影像学评估(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新参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等)及生物标志物可优化治疗决策。主动脉...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期长,晚期预后差,最佳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目前干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功能和扩张程度,而新影像学评估(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新参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等)及生物标志物可优化治疗决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或延迟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仍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用于外科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多维度评估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第4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变化、意义与挑战 被引量:10
8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9期501-503,共3页
如何诊断心肌梗死一直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六十年来,各个专业组织一直在努力制订和不断更新心肌梗死的定义,但仍然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的要求。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振娅 吴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制定出平衡好二者风险的抗栓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抗血小板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制定出平衡好二者风险的抗栓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合并心房颤动时的抗凝治疗、生物瓣膜血栓抗凝治疗以及预防血栓器械干预治疗等方面。现就近年研究进展及共识和指南更新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抗栓治疗 血栓栓塞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导致相关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庄晓峰 高丽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9年第1期25-31,共7页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一些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血液系统等副作用。而近年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也具有严重心脏副作用,尤其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一些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血液系统等副作用。而近年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也具有严重心脏副作用,尤其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恶性心律失常。本文针对最常见的致心律失常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TdP的电生理机制、流行病学和其它并存危险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11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1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442,共9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静脉超声技术在重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临床管理中的价值
12
作者 马婧怡 于丽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6,共5页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对于降低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多聚焦于心输出量、动脉压力等前向血流的相关参数, 且多为有...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对于降低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多聚焦于心输出量、动脉压力等前向血流的相关参数, 且多为有创操作。静脉超声技术作为一种即时、无创的操作技术, 可以通过观察多支重要静脉的解剖学参数及血流波形情况, 并通过静脉充血超声分级系统评价患者静脉淤血及容量情况, 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但该分级系统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仍需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对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和治疗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脏危重症 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VexUS分级
原文传递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可能成为非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标准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峻 唐熠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2-795,共4页
既往的研究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概率可高达40%,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治疗策略存在诸多争议,且指南针对STEMI非梗死相关病变的处理无统一意见。冠脉血流... 既往的研究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概率可高达40%,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治疗策略存在诸多争议,且指南针对STEMI非梗死相关病变的处理无统一意见。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较单纯冠脉造影能更直观地评价冠脉血流储备能力,可能成为非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非梗死相关动脉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 马艳 +7 位作者 吴荣 张辰 李庆印 黄雨佳 赵明晶 付强 李永刚 王佳妮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87-1690,共4页
目的形成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的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方法全面回顾国内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护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文献及相... 目的形成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的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方法全面回顾国内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护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文献及相关疾病诊疗方案等,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1轮线上专家会议,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形成“共识”终稿。结果函询专家应答率为93.75%,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7和0.920,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02和0.407(P<0.01)。通过专家函询及专家会议,形成的终版“共识”涵盖血流动力学监测、左心室辅助装置功能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经皮缆线的固定及切口护理、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出院前考核7个主题。结论构建的“共识”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共识”内容覆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的各个环节,可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参考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术后护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心功能分级与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东 陈志国 +6 位作者 吴桂鑫 张策 王怡璐 邹玉宝 惠汝太 宋雷 王继征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44-1747,共4页
目的探讨NYHA心功能分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发现可用于患者分层的危险因素。方法从1999年到2000年,前瞻性纳入16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16岁以上成年HCM患者。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定期随访,建立HCM队列。HC... 目的探讨NYHA心功能分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发现可用于患者分层的危险因素。方法从1999年到2000年,前瞻性纳入16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16岁以上成年HCM患者。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定期随访,建立HCM队列。HCM患者按入组时是否达到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分为2组,比较基线临床表型和临床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成年HCM患者523例,其中入组时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63例(12.0%)。NYHA心功能Ⅲ/Ⅳ组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心率更快,左房内径更大,射血分数更低,伴有Q波异常的比例更高,携带心源性猝死(SCD)为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在平均4.7±3.2年的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死亡44例,其中心血管死亡40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其他患者的4.7倍(95%CI 2.54-8.69,P=1×10-6)和5.5倍(95%CI 2.92-10.35,P<1×10-8),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分析发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SCD(校正后HR 4.21,95%C11.53 to 11.59,P=0.005)和因心衰死亡风险(校正后HR 6.99,95%CI 2.66 to 18.35,P=8×10-5)均显著增加。结论 NYHA心功能分级与HCM患者预后显著相关,NYHA心功能Ⅲ/Ⅳ级可以作为患者分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NYHA分级 预后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原文传递
盘状结构域受体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群 马志强 +3 位作者 刘冬 范崇熙 狄守印 师长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是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与肿瘤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研究表明DDR2在多数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其高表达往往作为不良预后的标志.此外,DDR2点突变... 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是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与肿瘤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研究表明DDR2在多数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其高表达往往作为不良预后的标志.此外,DDR2点突变后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的敏感性,提示DDR2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盘状结构域受体2
原文传递
心脏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62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瑶瑶 张策 +5 位作者 吴桂鑫 张禅那 惠汝太 王继征 宋雷 邹玉宝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84-248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肌钙蛋白I基因(TNNI3)Arg162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索该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例携带TNNI3基因Arg162位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07例正...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肌钙蛋白I基因(TNNI3)Arg162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索该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例携带TNNI3基因Arg162位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07例正常对照,采用panel二代测序对肌小节基因TNNI3、MYH7、MYBPC3、TNNT2、MYL2、MYL3、TPM1和ACTC1进行检测,对发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结果 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携带2种不同的TNNI3基因Arg162位点错义突变,其中2例携带Arg162Trp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在65岁及以上,以非对称性的室间隔增厚为主,1例有晕厥史及猝死家族史,随访出现心力衰竭并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另1例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其余2例携带Arg162Gln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均为35岁前,且均表现为心尖肥厚为主,临床表型较轻。结论 TNNI3基因Arg162位点2种不同错义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型变异较大,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而Arg162Gln突变携带者趋于表现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提示预后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TNNI3 突变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比较高敏和普通肌钙蛋白Ⅰ在择期PCI手术前后的浓度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蔺亚晖 宋卫华 +4 位作者 田涛 李阳 耿洁 康金锁 周洲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114-211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择期PCI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高敏感(hs-cTnⅠ)和普通敏感(con-cTnⅠ)心肌肌钙蛋白I的浓度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2例择期PCI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用雅培和贝克曼-库尔特两种化学发光方...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择期PCI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高敏感(hs-cTnⅠ)和普通敏感(con-cTnⅠ)心肌肌钙蛋白I的浓度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2例择期PCI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用雅培和贝克曼-库尔特两种化学发光方法同时检测。结果 PCI术后患者hs-cTnⅠ均值从0.013ng/ml升高到0.091ng/ml,高于99th百分位参考上限3倍,con-cTnⅠ均值从0.009ng/ml升高到0.061ng/ml,高于99th百分位参考上限1.5倍。术后的cTnⅠ浓度变化与术前的基线浓度相关性均很弱,且con-cTnⅠ较hs-cTnⅠ的相关性更弱(r=0.39 vs 0.42)。术前和术后的hs-cTnⅠ绝对浓度变化为0.081ng/ml(95%CI:0.036-0.125),con-cTnⅠ绝对浓度变化为0.056ng/ml(95%CI:0.027-0.0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hs-cTnⅠ在术后升高5和10倍的比例明显高于con-cTnⅠ的升高比例。随着hs-cTnⅠ变化幅度的增大(从>50%至>200%)住院天数逐渐延长,而con-cTnⅠ的浓度变化与住院天数的关联性并不明显。结论 hs-cTnⅠ在择期PCI手术前后的浓度变化幅度高于con-cTnⅠ,更有助于监测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PCI相关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冬 袁建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809-1812,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负荷高导致微循环栓塞发生有关。血栓抽吸在祛除栓塞物质后理论上可改善心肌灌注,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血栓抽吸后患者能否获益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险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应用单环网篮导丝取出深静脉脱落导丝一例并文献回顾
20
作者 杨敏 刘晨曦 +1 位作者 高爽 唐熠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描述1例应用单环网篮导丝成功取出脱落至股静脉的导丝的病例。回顾既往文献报道,针对导丝脱入深静脉的原因、检查方法以及取出的方法做一回顾,为减少Seldinger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提供建议。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1岁。应用Seldinger技术... 目的描述1例应用单环网篮导丝成功取出脱落至股静脉的导丝的病例。回顾既往文献报道,针对导丝脱入深静脉的原因、检查方法以及取出的方法做一回顾,为减少Seldinger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提供建议。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1岁。应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静脉穿刺放置血滤管过程中不慎将导丝脱落至股静脉。外科尝试经右股静脉切开取导丝未成功。后经左侧股静脉穿刺,置入9 F鞘管,并经由6 F JR3.5导引导管送入单环网篮导丝,成功取出脱落至对侧股静脉的导丝。文献检索及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英文关键词包括:"missed""retained""guide wire""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omplications"及"Seldinger wire",检索的中文关键词包括"脱落""遗留""导引导丝""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及"Seldinger导丝"。检索年限截止至2017年11月30日。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经进一步筛选标题及摘要获得关于深静脉残留导丝的病例报告及系统回顾共21篇。结论经皮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导丝脱落并不少见,这是一个有潜在生命危险的并发症。它往往与操作者经验不足、对此类并发症警惕性不够,以及缺乏监督管理有关;或因为繁重的工作强度、人力不足及夜班操作等造成医务人员疲劳工作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