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发展背景下“竹&园&艺”的有机融合——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竹藤园建造为例
1
作者 黄彪 彭红明 江泽慧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竹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当代景观规划应用的重要造园元素;园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通过艺术和工程手段,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追求自然和艺术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方式,可以是独立的创... 竹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当代景观规划应用的重要造园元素;园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通过艺术和工程手段,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追求自然和艺术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方式,可以是独立的创作,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旨在实现美的创造、欣赏乃至升华,引发人的共鸣和思考。在全球绿色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植物到植物景观再到艺术审美的升华,以及从竹材料到其材料应用再到材料美学诠释的升华,是当代景观规划与应用领域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以在中国上海崇明岛举办的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竹藤园的建造为例,从建造背景、植物—植物景观—艺术审美、竹材料—竹材运用—竹材审美诠释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竹&园&艺”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诠释了竹类植物所蕴含的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以期为景观园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博览会 花园 艺术 融合 绿色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生态保健效应——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畅 王月容 +3 位作者 汤志颖 王茜 段敏杰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99-6513,共15页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浓度及消减率、噪音消减率、减菌率及人体舒适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对生态保健效应的影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保健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范围为296.67—1090.00个/cm^(3),乔-灌-草结构年均最高,为(755.62±110.11)个/cm^(3),灌-草结构最低为(637.53±121.90)个/cm^(3);(2)PM_(2.5)浓度年变化范围为6.83—63.04μg/m^(3),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乔-灌-草结构对PM_(2.5)消减率最大(10.95%),灌-草结构最低(1.17%);(3)噪音消减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消减场,不同群落结构平均减噪率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4)减菌率变化范围为11.65%—44.60%,且乔-灌-草>乔-草>灌-草;(5)乔-草结构人体舒适度最好,灌-草结构最弱;(6)PM_(2.5)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正相关,噪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7)生态保健效应综合指数范围为1.6565—9.1387,总体排序乔-灌-草>乔-草>灌-草。北京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在群落结构上以乔-灌-草为宜,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刺槐、侧柏等具有生态保健效应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健 风景游憩林 群落结构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圆竹结构建筑分析
3
作者 黄彪 向俊柯 +1 位作者 靳永志 江泽慧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竹材是一种绿色、低碳、易再生、可降解、强度高、韧性好的优质天然材料,推动圆竹材在建筑、桥梁、景观中的应用对于有效减少工程建设中的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圆竹建筑在中国南方... 竹材是一种绿色、低碳、易再生、可降解、强度高、韧性好的优质天然材料,推动圆竹材在建筑、桥梁、景观中的应用对于有效减少工程建设中的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圆竹建筑在中国南方、北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扩大圆竹建筑应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供参考。圆竹材的应用应根据应用场景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加工工艺和防护处理措施。在南方地区,应提高圆竹材防霉、防虫处理工艺标准和设计要求;在北方地区,应对圆竹材防裂处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将圆竹材与其他材料结合,并运用现代技术,不仅可提高竹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拓宽竹材在建筑、交通、景观小品、家居家具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结构建筑 气候差异 防护措施 结构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计峰 叶满红 汤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149,共9页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品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报道大多以猪和鸡为研究对象。笔者总结了竹醋在猪、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其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仔猪腹泻,且表现出类似于酸化剂的选择性抗菌特性,如减少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竹醋还具有改善鸡肠道形态和提高蛋壳质量等作用。虽然竹醋与抗生素在促生长方面的效果相似,但竹醋在改善肉品质和提高其营养价值方面的效果优于抗生素。竹醋对动物健康的积极影响归因于其含有的有机酸、酚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成分的综合作用,所以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如竹醋中关键活性物质的鉴别、建立竹醋的营养成分数据库等。未来竹醋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展安全性评估,确保竹醋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二是开展加工工艺研究,提高竹醋产品的活性成分含量;三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扩大产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50年中国竹林区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
5
作者 单博文 李祎 +1 位作者 覃钧 石雷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目的】探究中国竹林分布区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揭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异及其时间变化规律,为未来不同竹林分布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60—2020年气象数据,利用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 Version 2.0)对202... 【目的】探究中国竹林分布区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揭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异及其时间变化规律,为未来不同竹林分布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60—2020年气象数据,利用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 Version 2.0)对2021—205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预测,借助RClimDex软件计算与竹林生长相关的10个极端气候指标,采用累积距平、Sen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克里金插值法研究1960—2050年中国竹林分布区极端气候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90年来,中国竹林区的夏季高温日数、日最高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温的极高值、日最高温的极低值和日最低温的极低值每10年分别上升3.52天、0.15℃、0.21℃、0.26℃和0.4℃,霜冻日数每10年减少1.79天,上述极端温度指标大约在2000年前后存在突变点;单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和年均日降水强度每10年分别上升1.58 mm、2.13 mm、12.99 mm和0.2 mm?d-1,上述极端降水指标在1994年前后存在突变点。从空间上来看,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的极高值在整个竹林区域都较大,而夏季高温日数的高值区则位于低纬度的竹林区;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的极低值的低值区,以及霜冻日数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内陆高纬度的散生竹区。表征极端降水的单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和年均日降水强度的高值区位于南方以及沿海区域,而四川混生竹区具有较高的极端降水指标和极低的极端低温指标。【结论】在中国竹林分布区发生的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都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且大部分极端温度指标和极端降水指标分别在2000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存在突变点。内陆高纬度区域的散生竹区易遭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低纬度竹林区可能会遭受旱涝两极灾害的影响,而四川混生竹区遭受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风险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生竹 混生竹 丛生竹 极端温度 极端降水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毛竹细胞壁形成相关miRNAs鉴定及差异分析
6
作者 高圆梦 林小芳 +2 位作者 杨旸 李英 李雪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在20%PEG6000干旱胁迫下不同时段(0、6、12、24、48h)的幼苗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研究了在干旱胁迫应答中调控细胞壁形成的差异miRNAs,筛选出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s及其靶基因,旨在为竹... 【目的】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在20%PEG6000干旱胁迫下不同时段(0、6、12、24、48h)的幼苗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研究了在干旱胁迫应答中调控细胞壁形成的差异miRNAs,筛选出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s及其靶基因,旨在为竹子在细胞壁方面的适应性进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竹子的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候选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干旱处理的毛竹叶片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其表达模式及靶向作用。【结果】在15个样品中发现了408个miRNAs,包括51个已知的miRNA、357个新预测的miRNA和7105个预测的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共有5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挖掘到3个差异表达miRNAs:novel_miR116、novel_miR276和novel_miR2,对应靶基因在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上富集到与细胞壁形成密切相关的通路上;PH02Gene11396编码类固醇5-α-还原酶(Det2),PH02Gene36673、PH02Gene36674、PH02Gene21400编码阿魏酸-5-羟基化酶(F5H);PH02Gene50651编码生长素反应蛋白(AUX/IAA);目标miRNA的整体表达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靶基因的表达量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目标miRNA与靶基因混合后的双荧光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A空载体与靶基因混合的酶活性,同一烟草叶片上右侧注射miRNA-mRNA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左侧注射miRNA空载体-mRNA的荧光强度。【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目标miRNA和4个靶基因,揭示了以下的负调控靶向关系:novel_miR116与PH02Gene11396、novel_miR276与PH02Gene36673/PH02Gene36674、novel_miR2与PH02Gene50651。这些目标miRNAs可能通过调控油菜素内酯、木质素单体和生长素反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MIRNA 细胞壁形成 干旱胁迫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建 雷刚 +3 位作者 漆良华 丁霞 程昌锦 刘学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0-1290,共11页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4.2等软件,统计了丹江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指数,计量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水域和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8.07%、19.73%、11.63%,耕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2.83%、52.40%,除2003年土地利用程度高达25.02%,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3%左右;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市域范围内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斑块类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景观聚集程度逐渐提升,空间分布趋向集中;丹江口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长,由2003年105.31×10^(8)元增长至2018年116.99×10^(8)元,其中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价值最高,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和食物生产占比较低。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加大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力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无污染农业生产,适时增设自然景观,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氮磷净化能力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1-2271,共11页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磷净化能力,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氮磷净化能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在景观水平上,景观形状指数不断减少,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形状复杂程度降低,景观聚集程度提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了5.58,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小,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氮磷净化能力呈持续增强趋势,其中TN输出总量分别为899.224、801.481、776.979、672.149 t, TP输出总量分别为77.308、69.921、68.163、60.802 t, 15年间TN、TP的净化能力分别增强了25.3%和21.4%;对氮磷净化能力重要性等级划分表明,极重要、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于库区、河流两岸和林地区域。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林地与氮磷的输出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与氮磷输出量呈正相关;在景观水平上氮磷输出量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和散布与并列指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可在库区氮磷输出量较高的地区种植喜氮喜磷植物,通过调节景观格局结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加林地面积,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充分滞缓径流等一系列措施,充分保障库区水源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净化能力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缠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费本华 苏勤 +4 位作者 刘焕荣 方长华 马欣欣 张秀标 孙丰波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
竹材轻质高强,具有优良柔韧性,充分利用其柔韧特性加工竹产品,是一种创新制造方法。竹缠绕技术可以有效发挥竹材的轴向拉伸性、弯曲柔韧性及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等特性,是通过竹材的弯曲、缠绕,制备竹缠绕复合材料或缠绕式竹材制... 竹材轻质高强,具有优良柔韧性,充分利用其柔韧特性加工竹产品,是一种创新制造方法。竹缠绕技术可以有效发挥竹材的轴向拉伸性、弯曲柔韧性及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等特性,是通过竹材的弯曲、缠绕,制备竹缠绕复合材料或缠绕式竹材制品的一项技术。用于缠绕的竹基本单元有竹纤维、竹丝、竹篾、刨切薄竹以及竹条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竹纤维、竹篾和刨切薄竹,但现阶段缠绕基本单元的连续化加工存在生产成本高或竹缠绕制品力学性能降低等问题。竹缠绕技术发展至今,总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无胶竹缠绕技术与胶合竹缠绕技术,无胶竹缠绕是指通过竹单元之间相互施加力的作用或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竹材单元缠绕、成型的技术;胶合竹缠绕是指通过胶黏剂的作用实现竹材单元缠绕、胶合成型的技术,根据胶合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高含量树脂包覆式与层合式,高含量树脂包覆式实际上是一种竹材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而层合式则是一种竹材连续曲面层压技术。竹缠绕技术是一种异型竹产品加工方法,包括圆形以及非圆形轮廓竹产品,可应用范围广,产品覆盖水利、市政、建筑、军工、交通、家居、食品等领域,在性能、环保、成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深入开展竹缠绕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应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弯曲柔韧性 竹缠绕单元 无胶竹缠绕 胶合竹缠绕 异型竹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无刻痕一体化竹展平技术解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秀标 刘焕荣 +2 位作者 张方达 姜应军 费本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基于现有“刻痕”和“扎眼”等有损伤竹展平技术,通过对圆竹定段、壁厚分级、锯切剖分、分段软化、定弧定厚微整形、一体化展平和多段干燥等工序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竹材纵向无刻痕一体化展平,制得的竹展平板表观质量好,力学性能优良,板... 基于现有“刻痕”和“扎眼”等有损伤竹展平技术,通过对圆竹定段、壁厚分级、锯切剖分、分段软化、定弧定厚微整形、一体化展平和多段干燥等工序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竹材纵向无刻痕一体化展平,制得的竹展平板表观质量好,力学性能优良,板材出材率高。结合该技术在工厂的实际应用情况,缩短软化和展平时间,实现高温条件下快速展平及提高各生产工序之间的连续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板材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展平技术 无刻痕 锯切剖分 分级 多段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空间格局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璇 徐瑞晶 +2 位作者 商泽安 舒琪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4,共6页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 hm^(2)固定样地,选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这2种乡土攀援竹,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小尺度情况下,无耳藤竹在0.5~34.5 m尺度上、响子竹在0.5~13.5 m尺度上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其后随尺度增大,2种攀援竹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穿插出现。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种间空间关联随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0~35.5 m的中小尺度上,二者表现出明显负相关;随尺度缓慢增大,2种攀援竹的相关关系逐渐减弱;在二者距离趋向100 m样地上限时,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结论】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种群内的独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耳藤竹聚集的尺度较响子竹更大。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作为同一科的植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由于竞争作用在0~35.5 m的小尺度上互斥,在中大尺度上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雨林 攀援竹 空间分布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建飞 冯子兴 +3 位作者 高奇 倪良萌 项洪中 刘志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极强的量子限域效应。综述了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及表征技术手段,对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林业生物质 碳量子点 碳纳米材料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球磨法提取竹叶黄酮碳苷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亚倩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用球磨法从毛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测定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用球磨法从毛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测定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的最佳工艺为: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构成)含水量50%、提取时间150 s、液料比6∶1(mL∶g)。在该条件下,从竹叶中提取4种黄酮碳苷的总提取得率为1.55 mg/g,其中,异荭草苷0.99 mg/g、荭草苷0.23 mg/g、牡荆苷0.04 mg/g、异牡荆苷0.29 mg/g。该方法提取得率比浸渍提取法提高了7.6%,且节约了时间和有机溶剂。利用该优化工艺,结合LC-Q-TOF-MS检测,成功应用于以毛竹叶为原料制成竹茶样品的黄酮碳苷提取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碳苷 球磨法 低共熔溶剂 提取 竹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森林碳储量、碳汇变化预估与潜力提升途径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2 位作者 李海奎 余振 栾军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72,共16页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碳和碳资源化利用的汇转移4个途径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修复、精准绿化、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以及多时空尺度的优化布局,同时重视森林土壤碳库增汇的长期效应。在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框架下,森林碳汇潜力提升未来研究重点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适宜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增汇技术,森林碳储、碳汇协同提升与木质产品库的碳汇转移与存续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以及潜力研究,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森林面积 固碳潜力 碳增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汪紫微 代福宽 +2 位作者 岳祥华 王汉坤 田根林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竹类植物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竹种分类对竹子的材性和加工利用研究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竹种分类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从最初的人工标记特征至后来的智能提取特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不断纳新,方法逐渐脱... 竹类植物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竹种分类对竹子的材性和加工利用研究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竹种分类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从最初的人工标记特征至后来的智能提取特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竹种分类不断纳新,方法逐渐脱离人工,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可避免人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将成为今后竹子分类识别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分类 计算机技术 数量分类学 性状特征 深度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分布模式与样地设计提升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精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樱馨 梅安琪 +1 位作者 徐晴 侯正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森林资源调查中,研究森林属性空间分布模式下的抽样设计,以突破地域限制,为抽样调查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法则。【方法】利用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样地调查的实测数据,构建人工总体。以树木死亡率作为为森林属性的代理属性,表达... 【目的】森林资源调查中,研究森林属性空间分布模式下的抽样设计,以突破地域限制,为抽样调查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法则。【方法】利用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样地调查的实测数据,构建人工总体。以树木死亡率作为为森林属性的代理属性,表达空间自相关。采用系统抽样设计,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估森林空间自相关、样地大小以及系统抽样设计对抽样精度的影响。【结果】(1)4种不同空间分布模式的总体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死亡率为0%的总体、死亡率为20%的随机模式总体、死亡率为10%的聚集模式总体、死亡率为20%的聚集模式总体。当死亡率为20%,抽样强度为2.73%时,随机模式的变异系数比聚集模式的变异系数低了1.3%。(2)3种不同大小的样地总体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20 m×20 m、30 m×30 m、40 m×40 m。其中,40 m×40 m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20 m×20 m和30 m×30 m对应的变异系数。(3)随着抽样强度增大,随机模式下8×8的主单元数目设计的人工总体的变异系数比4×4的约高0.02%,比16×16的约高0.15%;聚集模式下,8×8的N设计的人工总体的变异系数比4×4的约高0.32%,比16×16的约低0.54%。【结论】(1)不同强度的空间自相关都会削弱抽样精度,其中聚集模式相比随机模式的影响更为显著;(2)较小的样地有利于提高抽样精度和精度的收敛速度,但合理大小的样地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抽样效率;(3)系统抽样中不同主单元数目对抽样精度的影响不明显,实际调查中应避免选择样本量为1的系统抽样,否则抽样误差难以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调查 空间模式 样地大小 系统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南亚热带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18
作者 王帅康 栾军伟 +4 位作者 王树梅 尤业明 贺明霞 黄海梅 黄雪蔓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20,共13页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40 cm土层中细根的生物量大小和分布情况,使用叶面积指数仪测量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加深,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2)0-10和2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与树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不如0-10 cm土层明显,这可能归因于不同树种根系的养分吸收策略导致细根在不同土层上的分布产生差异。(3)细根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4)细根生物量随针叶、阔叶树种的混交模式变化呈极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阔阔混交>针阔混交>阔叶纯林>针叶纯林。本研究表明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大小和空间结构分布有明显影响,该结果为深入认识不同混交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丰富度 树种混交 细根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不同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促进毛竹叶片类黄酮合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晓燕 朱成磊 +4 位作者 杨克彬 刘燕 李紫阳 郭栋 高志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并用qPCR方法分析了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生长,类黄酮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低温下,功能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则呈现上调趋势,且在8 h时达极显著水平。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了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3个酶基因家族共29个成员,包括20个查尔酮合酶基因(PeCHSs)、8个查尔酮异构酶基因(PeCHIs)和1个黄酮-3-烃化酶基因(PeF3H1),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均含有响应低温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元件。PeCHSs倾向在根和叶中表达,而PeCHIs为组成型表达。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中,仅PeCHS1表达与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低温胁迫下,3个PeCHSs、2个PeCHIs和PeF3H1在功能叶片中呈上调表达,与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毛竹可能通过提高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促进类黄酮的合成来响应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类黄酮 分子特征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下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消费启迪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言 宋莎莎 +1 位作者 费本华 王雪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现象,对圆竹家具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圆竹家具的消费倾向,得出了文化导向、环保导向、设计导向、工艺导向共同作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结论。此外,对现代圆竹家具的智造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标准化、连接方式五金化、部件模块化的圆竹家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最后,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四个角度阐述了圆竹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家具 传统技艺 艺术传承 文化特质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