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包木太 孙晓军 +4 位作者 王鑫平 孙培艳 李一鸣 陆金仁 李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6,共8页
海域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工作是溢油应急规划的基础,有利于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本文对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型的主要评价方法和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在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中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 海域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工作是溢油应急规划的基础,有利于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本文对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型的主要评价方法和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在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中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研究中,各类方法具有不同特点,多为各种方法同时使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选取的各类指标可总结归为物理指标、生物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三大类,并且针对部分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较为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综述了海岸线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当前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如评价体系系统性差、评价指标科学性低及评价过程主观性强等,而加强学科交叉的同时对目前研究中不足深入研究将是后续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环境敏感性评价 海岸线类型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包木太 皮永蕊 +1 位作者 孙培艳 李一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大量的原油(~500万桶)在深海(~1 500 m)泄露,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此次事故溢出石...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大量的原油(~500万桶)在深海(~1 500 m)泄露,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此次事故溢出石油的总量,泄露速率以及测量相关数据中所涉及的技术及方法,对进一步研究溢油转移的趋势和转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喷洒了6.6×10^6 L的消油剂,消油剂可以促使溢油的快速分散,同时也会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该事故对墨西哥湾的植被和海洋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沼泽植被、海水中的浮游动/植物、鱼类、贝类、珊瑚虫、迁徙鸟类,甚至是墨西哥湾大型底栖生物.此次溢油事故涉及各种不同的环境情况,为研究石油烃降解菌在溢油转移和降解过程中种群和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消油剂处理过的溢油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与生物标志物以及微生物菌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地平线溢油 溢油速度 石油分散剂 海洋系统 石油烃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D2-1解烃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包木太 王丽娜 +3 位作者 李一鸣 孙培艳 杨晓飞 曹丽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20,共6页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2 g/L,pH值为8.0,温度为25℃,NaCl质量浓度为30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该菌原油去除率超过50%.由微生物降解前后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可知,菌株D2-1对原油中的C9~C38都能进行有效降解,正构烷烃的去除率最高.菌株D2-1对原油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寡养食单胞菌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石风化溢油解析和生物降解过程室内模拟研究
4
作者 王腾 李光梅 +2 位作者 陆金仁 孙培艳 包木太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0期240-243,共4页
运用一个小型潮汐池模拟海岸环境,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吸附在人造滩涂礁石上的石油进行处理,研究风化溢油的解析和生物降解过程。对石油烃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组在加入细菌发酵液后,海水中、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沙中石油烃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运用一个小型潮汐池模拟海岸环境,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吸附在人造滩涂礁石上的石油进行处理,研究风化溢油的解析和生物降解过程。对石油烃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组在加入细菌发酵液后,海水中、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沙中石油烃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经过60天的模拟实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超过21.9%的石油被降解。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水中细菌数量也被研究,实验组细菌数量从7.00×107 cell/m L降低到1.20×107 cell/m L,而对照组细菌数量一直低于106 cell/m L。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菌株可以加速滩涂溢油的解析速度,使其溶解于水中或者沉降到潮下带中,并且可以有效的对石油进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溢油 模拟潮汐池 生物修复 解析过程 降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