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先茜 杜培革 +2 位作者 傅桂莲 董婕 齐立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流感病毒NS1基因敲除毒株(delNS1毒株)的获得可以使我们建立更有效的生物学关系,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繁殖周期和致病的过程中,流感病毒NS1蛋白和双链RNA活性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生物学关系.资料表明,缺少功能性的PKR可以使delNS1毒... 目的流感病毒NS1基因敲除毒株(delNS1毒株)的获得可以使我们建立更有效的生物学关系,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繁殖周期和致病的过程中,流感病毒NS1蛋白和双链RNA活性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生物学关系.资料表明,缺少功能性的PKR可以使delNS1毒株在其他非允许宿主中繁殖,这表明流感病毒NS1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对抗或阻止PKR调解抗病毒效应.因此,本实验为了证明流感病毒NS1蛋白对其复制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流感病毒NS1基因的第38位和第41位氨基酸残基位点的定点突变;然后进行细胞转染包装成新的缺陷病毒;再对其进行转染后产量的测定,如TCID50和PFU.结果包装成的缺陷病毒与包装成的非缺陷病毒相比,缺陷病毒的TCID50和PFU明显下降.结论本实验证明了流感病毒NS1蛋白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使其产量和毒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技术 流感病毒 NS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套式核酸体外扩增方法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先茜 康向东 +2 位作者 董婕 杜培革 王笑英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临床上对流感的有效控制与治疗在于实验室快速与准确的诊断,这对于指导用药和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RT_PCR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强,nestedmultiplexRT_PCR法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灵敏度。实验的目的是应用分子生... 目的临床上对流感的有效控制与治疗在于实验室快速与准确的诊断,这对于指导用药和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RT_PCR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强,nestedmultiplexRT_PCR法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灵敏度。实验的目的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流感病毒进行快速诊断。方法我们结合流感病毒M基因、NS基因、HA基因的结构和进化特性设计多元引物达到流感病毒的型和亚型准确与快速的鉴定。结果甲型流感病毒以M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PCR后电泳带为413bp;甲型流感病毒以HA基因分亚型,H1N1亚型PCR后电泳带为348bp,H3N2亚型PCR后电泳带为291bp,H5N1亚型PCR后电泳带为326bp。结论应用优化的套式核酸体外扩增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型与亚型的诊断是比较快速的,且所需要的病毒量少(0.01~0.1TCID50),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快速诊断 扩增方法 体外 核酸 套式 优化 RT-PCR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流感病毒M基因 nested H3N2亚型 滥用抗生素 基因保守区 有效控制 重要意义 指导用药 病毒检测 高灵敏度 NS基因 HA基因 设计引物 H1N1 H5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牛病感染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贵平 张宝云 +2 位作者 李冰玲 田海燕 董小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研究目的是对北京某公司研制的一种牛血源性生物制品进行疯牛病感染因子的检测。通过对供体牛及其产地牛进行疯牛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认这些供体牛没有感染疯牛病,以其血液作为原料研制的生... 研究目的是对北京某公司研制的一种牛血源性生物制品进行疯牛病感染因子的检测。通过对供体牛及其产地牛进行疯牛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认这些供体牛没有感染疯牛病,以其血液作为原料研制的生物制品没有携带疯牛病病原的危险,本研究也为在我国进一步建立牛源性药品、生物制品中疯牛病感染因子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感染因子 检测技术 血源性生物制品 流行病学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苏州地区诺如病毒GⅡ组变异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付建光 嵇红 +10 位作者 单军 王慎骄 李志锋 靳淼 刘成 秦圆方 田华 鲍倡俊 朱叶飞 汤奋扬 祁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41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RNA及其基因组别,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419份粪便标本中,GⅡ组诺...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41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RNA及其基因组别,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419份粪便标本中,GⅡ组诺如病毒为122例,阳性率为29%,未检测出GI组诺如病毒,对本地区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A区(RdRp区)测序的25份GII标本中25株均为G11.4型;C区(N-s区)测序的26份G11标本中17株为GII.4型,8株为GⅡ.3型,1株为G11.2型;D区(P区)测序的25份GII标本中16株为G1I.4型,9株为GⅡ.3型。结论诺如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诺如病毒GII.4-2006b亚型为主,此外发现有Gtl.4-2010亚型(GII.4NewOrleans株)的流行,这是国内首次对该亚型毒株进行报道,同时还检测到部分重组毒株,提示诺如病毒在本地区的遗传变异日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分子特征 GⅡ 4-2010亚型 重组
原文传递
含有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诱发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晶 张晓光 +8 位作者 陈红 李魁彪 张晓梅 张柯 杨亮 徐红 舒跃龙 谭文杰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7-33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并考察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效果。本研究选用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A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将野生型和按照人密码子优化的NA基因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并考察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效果。本研究选用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A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将野生型和按照人密码子优化的NA基因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并鉴定了两种重组腺病毒rAdV-WtNA和rAdV-Mod.NA,纯化后病毒在第0周和第4周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两次,免疫剂量是109TCID50/只/次,第5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并比较病毒的细胞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制备和纯化的两种重组病毒均可有效表达NA目的蛋白;免疫后的小鼠均可检测出明显的针对NA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且rAdV-Mod.NA组分泌IFN-γ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rAdV-WtNA组(P=0.016)。说明rAdV-Mod.NA是较好的人H5N1流感病毒候选疫苗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神经氨酸酶 重组腺病毒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含有H5N1 NA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晶 张晓光 +7 位作者 李魁彪 张晓梅 王敏 白天 杨亮 徐红 舒跃龙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考察含有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优化型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并筛选合适的免疫剂量。方法重组病毒以肌内注射方式在第0周和第4周免疫BALB/c小鼠两次,低、中、高组的免疫剂量分别是10^5、... 目的考察含有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优化型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并筛选合适的免疫剂量。方法重组病毒以肌内注射方式在第0周和第4周免疫BALB/c小鼠两次,低、中、高组的免疫剂量分别是10^5、10^7和10^9 TCID50/次,第5周时分别使用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ELISpot实验来检测和比较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结果重组病毒免疫后的小鼠均可检测出针对NA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且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10^7 TCID50/只/次是合适的免疫剂量。另外,从包含NA全长氨基酸残基的合成肽库中筛选到两个能够刺激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表位,即NA109-124:CRTFFLTQGALLNDKH和NA182-199:AVAVLKYNGIITDTIKSW。结论含有优化型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能够诱导BALB/c小鼠同时产生NA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较好的H5N1流感病毒候选疫苗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A型 神经氨酸酶 腺病毒 免疫 主动
原文传递
多重RT-PCR结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多种流感病毒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杨亮 张晓梅 +8 位作者 张晓光 马晶 王敏 温乐英 王大燕 白天 舒跃龙 钱永华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重RT-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多种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对5种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选择合适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序列,并在扩增产物序列内部选择高变区设计探针序列.首先,使用生物素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重RT-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多种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对5种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选择合适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序列,并在扩增产物序列内部选择高变区设计探针序列.首先,使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扩增出同样带标记的PCR产物;然后,产物与膜上的探针杂交,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反应,最后以斑点显色的方式来检测和鉴别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实验中还通过摸索不同的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来优化反应条件.结果 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RT-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成功检测和鉴别5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检测灵敏度比传统的RT-PCR方法高100~1000倍.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高通量快速检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杂交 流感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蜱传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倩莹 李樊 +10 位作者 付士红 殷启凯 何英 刘文婧 雷雯雯 陈晓菁 王世文 梁国栋 李浩 付丽娟 王环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4年蜱传脑炎(tick borne encephalitis,TBE)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使用Excel2016、GIS等软件对我国2014年上报的蜱传脑炎病例进... 目的分析我国2014年蜱传脑炎(tick borne encephalitis,TBE)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使用Excel2016、GIS等软件对我国2014年上报的蜱传脑炎病例进行汇总和处理,采用发病数、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2014年全国有9个省份共报告TBE病例32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024/10万,死亡1例。高发省份依次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其他6个省份病例数均不超过2例。TBE于春夏两季多发,集中分布于5~7月份。发患者群的年龄多集中于40~49岁,男女性别比为1.6∶1(198/124),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林业工人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9.40%(159/322)和26.40%(85/322)、18.60%(60/322)。2014年上报TBE病例主要集中在3家医院,报告病例数共占全国的68.6%。其中,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的实验室诊断率最高(91.9%)。结论2014年我国TBE发病与前两年相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地域上主要集中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脑炎 流行特征 疫情监测
原文传递
H5N1-N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乃福 马晶 +8 位作者 张晓光 张晓梅 白天 王敏 温乐英 王大燕 舒跃龙 周玲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P蛋白,并筛选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总蛋白中能够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一方面,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N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P蛋白,并筛选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总蛋白中能够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一方面,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N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对NP蛋白进行纯化.另一方面,制备了BEAS-2B细胞总蛋白.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Pull-down与LC-MS/MS技术来筛选并确认细胞中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成分.结果 构建的pET30a-NP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实现了可溶表达,经过两步纯化后,得到可溶的NP蛋白纯品.Pull-down与LC-MS/MS技术初步筛选到BEAS-2B细胞中20个可能与NP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他们和N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可溶NP蛋白及筛选到20个可能与其相互作用的BEAS-2B细胞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核蛋白类 蛋白质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