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头颈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贾鑫华 苏征 +2 位作者 李煜霏 吴婷 乔友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9-1493,共5页
头颈癌(HNC)的病因主要是烟草和酒精的暴露,在戒烟行动的号召下,吸烟相关的HNC发病率下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HNC的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在美国HPV相关HNC超过宫颈癌成为HPV相关的第一大肿瘤。此外,随HPV疫苗的陆续... 头颈癌(HNC)的病因主要是烟草和酒精的暴露,在戒烟行动的号召下,吸烟相关的HNC发病率下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HNC的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在美国HPV相关HNC超过宫颈癌成为HPV相关的第一大肿瘤。此外,随HPV疫苗的陆续上市,宫颈癌的研究逐渐进入后疫苗时代,HPV其他相关肿瘤,尤其是HNC成为下一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癌 口咽癌 口腔癌 喉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医学内窥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薛鹏 乔友林 江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通过概述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眼底镜和电子阴道镜中的研究进展,阐明其应用的重要性。总结人工智能在医学内窥镜研发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医学内窥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消化内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电子阴道镜
原文传递
2013—2022年中国北方医院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和灰色关联法分析
3
作者 王梦婷 阴建 +7 位作者 朱奕潼 左婷婷 朱博 游嘉 杨雯 王红 乔友林 王宇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3,共6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并探讨费用变动的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2013—2022年中国北方3所三甲医院的5654例宫颈癌患者住院数据,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用于描述住院费用构成的总体特征和动态...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并探讨费用变动的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2013—2022年中国北方3所三甲医院的5654例宫颈癌患者住院数据,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用于描述住院费用构成的总体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评估住院费用与各单项费用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2013—2022年,5654例宫颈癌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较小,年均结构变动度为18.60%,诊断费和药费是影响费用变动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2013—2022年诊断费和药费结构变动值呈正向变动,对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前3位费用项目分别为其他费用(35.87%)、诊断费(32.09%)以及药费(16.44%),累计结构贡献率为84.40%。诊断费占比呈明显上升,对结构变动贡献较大,表明诊断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药费近年来占比下降,但仍然是影响费用变动的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显示,2013—2022年其他费用(0.855)与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其次是诊断费(0.824)、药费(0.781)。结论诊断费、药费及其他费用结构贡献率较高,与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是影响住院费用变动的主要因素。综合医疗服务费和治疗费的结构贡献率相对较低,且与住院费用的关联度也较低,对住院费用的结构和变动趋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住院费用 结构变动度 灰色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10年保护效果与免疫原性评价研究
4
作者 潘程浩 徐小倩 +7 位作者 文天萌 王美玉 马俊飞 韩锦秀 李书华 胡尚英 乔友林 赵方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20~45岁中国女性接种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10年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对四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NCT00834106)对象展开长期随访研究,进行问卷调查、静脉血采样、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 目的评估20~45岁中国女性接种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10年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对四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NCT00834106)对象展开长期随访研究,进行问卷调查、静脉血采样、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HPV-6、11、16和18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不同对象宫颈脱落细胞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及滴度。结果共随访889名对象,对照组、疫苗接种组和补接种组分别为240、453和196名。对照组年龄为(40±7)岁,高于补接种组和疫苗接种组[分别为(38±4)和(38±6)岁](P<0.05),各组对象安全套使用情况和性生活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种组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异常比例为3.7%(17/453),明显低于对照组[9.6%(23/240)]和补接种组[5.6%(11/196)](P<0.05)。疫苗接种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2例,对照组CIN1级2例,CIN2级及以上3例,补接种组未发现CIN1级及以上病例。疫苗接种组和补接种组HPV-18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5%(161/453)和76.0%(149/196),明显低于其他型别(P<0.05)。疫苗接种组(补接种组)与对照组中和抗体GMT比值范围为2.62~25.33(9.05~83.08)。结论中国20~45岁女性接种四价HPV疫苗10年后仍存在保护性中和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免疫效果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人群分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菊晓 董丽 +1 位作者 李莉 陈汶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1-646,共6页
宫颈癌是威胁亚洲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近年来,HPV DNA检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宫颈癌初筛。但HPV DNA检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HPV阳性人群进行转诊... 宫颈癌是威胁亚洲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近年来,HPV DNA检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宫颈癌初筛。但HPV DNA检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HPV阳性人群进行转诊分流,识别真正高风险人群的同时,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及过度转诊和治疗。细胞学、HPV DNA基因分型、HPV mRNA检测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等分流方法各有利弊。文章旨在对各种分流方法进行简单描述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生物标志物 分流
原文传递
预防性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莉 赵方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4-728,共5页
预防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研发成功对于HPV相关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防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世界上首个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已经10余年,临床试验后续的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了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HPV... 预防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研发成功对于HPV相关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防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世界上首个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已经10余年,临床试验后续的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了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接种规划,疫苗的人群应用效果包括降低HPV感染、尖锐湿疣和高度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以及对于非接种人群的群体免疫效应日益凸显。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率,特别是扩大疫苗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应用是当前HPV疫苗实施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疫苗 宫颈肿瘤 安全性 国家免疫规划
原文传递
2009—2016年中国大陆女性HPV疫苗认知及接种意愿汇总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希 苏征 +3 位作者 徐慧芳 余艳琴 李扬 乔友林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6-1730,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对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汇总分析方法对2009—2016年中国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研究进行汇总,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对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汇总分析方法对2009—2016年中国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研究进行汇总,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3914名≤45岁女性纳入汇总分析,3353人(24.12%)听说过HPV疫苗,10592人(76.12%)愿意接种HPV疫苗。不愿意接种疫苗的原因是:认为没有罹患HPV相关疾病的风险(52.73%)、疫苗尚未大范围使用(34.98%)及疫苗的有效性(31.72%)和安全性(30.30%)。仅3094人(24.14%)和1628人(12.72%)愿意支付≥1000元/三剂购买进口和国产HPV疫苗,2254人(17.59%)和3528人(27.56%)仅愿意支付<100元/三剂购买进口和国产HPV疫苗。结论2009—2016年期间,中国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接种意愿较高。增加HPV疫苗相关的公众教育、降低疫苗的价格对未来我国HPV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汇总分析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6
8
作者 姜明月 冯瑞梅 +9 位作者 王林 李婷媛 张爱爱 崔剑锋 潘秦镜 张询 刘美丽 高峰 陈汶 乔友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目的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联合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入组的2 883例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行液基细胞学和14种高危型HPV(HR-HPV)检测,HPV分型检测应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技术。... 目的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联合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入组的2 883例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行液基细胞学和14种高危型HPV(HR-HPV)检测,HPV分型检测应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技术。于2017年对HPV或细胞学任一异常者进行随访,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临床研究终点,计算不同型别HR-HPV的阳性率,以细胞学联合HR-HPV检测为筛查手段计算联合筛查不同转诊模式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转诊率和漏诊例数。结果14种HR-HPV的检出率为18.87%(544/2 883),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HPV16(4.06%),其次为HPV52(3.61%)、HPV51(2.50%)、HPV58(1.98%)和HPV18(1.56%)。以HPV16、58、33、39、52、18、31、35、51、59、68、66、56、45的顺序依次累积计算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随着型别增加,灵敏度升高,特异度降低,当HPV16、58、33、39、52、18、31纳入分析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值(0.913,95% CI为0.882~0.944)。与传统以细胞学为主的筛查方法(8.99%)比较,联合筛查可降低漏诊例数,其中细胞学正常的女性应用HPV16、18进行分流、细胞学低度病变的女性应用HPV58、33、39、52、31等型别进行分流、细胞学高度病变的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的方法在降低漏诊例数的同时,不会提高阴道镜转诊率(8.71%,P=0.525),其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3.2%,漏诊5例。结论在联合筛查中,细胞学正常的女性应用HPV16、18进行分流,细胞学低度病变的女性应用HPV58、33、39、52、31等型别进行分流、细胞学高度病变的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可达到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分型检测 细胞学 宫颈癌筛查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26
9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分会 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 赵方辉 崔巍 毕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84-1195,共12页
我国正处于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关键时期,使用高质量筛查方法提高筛查覆盖率是消除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是WHO推荐用于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但我国尚无将其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华预防... 我国正处于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关键时期,使用高质量筛查方法提高筛查覆盖率是消除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是WHO推荐用于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但我国尚无将其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与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邀请国内50余名公共卫生、妇产科、检验医学、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内外指南、医学循证证据及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专家共识,推荐将HPV核酸检测作为我国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并针对其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前评估和准备、具体用途和适用人群、实验室操作流程以及实施后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推动我国HPV核酸检测全面、深入、规范、有序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我国宫颈癌消除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核酸检测 宫颈癌 筛查
原文传递
中国宫颈癌防治任重而道远 被引量:37
10
作者 乔友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80%以上的女性宫颈癌死亡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病因清楚,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取得巨大成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技术成熟,且有多种筛查方案可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选用,...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80%以上的女性宫颈癌死亡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病因清楚,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取得巨大成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技术成熟,且有多种筛查方案可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选用,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达到在2030年前全面预防控制宫颈癌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疫苗 宫颈肿瘤 筛查 预防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中孤立性肺结节恶性预测模型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凯 阴建 +1 位作者 孙萍 佟赫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概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EMbase从建库到2018年12月关于SPN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原始研究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数据独... 目的分析影响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概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EMbase从建库到2018年12月关于SPN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原始研究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数据独立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文献中纳入的变量,分别采用敏感性分析和Begg's检验漏斗图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有18篇中英文文献符合标准,对其中19个纳入变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SPN良恶性的因素有共有15个:人口学特征因素4个(年龄、肿瘤家族史、既往肿瘤史、吸烟史),影像学特征因素10个[毛刺、结节直径、分叶、钙化、边界清楚、边界模糊、毛玻璃样、胸膜凹陷征、短毛刺、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血液生物标志物1个[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P均<0.05)。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Begg's检验表明这些变量均无发表偏倚。其中年龄、毛刺、结节直径、分叶因素涉及文献较多(超过50%),其余因素涉及文献都小于30%。结论影响SPN良恶性的因素众多,年龄、毛刺、分叶、结节直径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孤立性肺结节 肺结节 肺癌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风险分层在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初筛阳性人群分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植华 林威 +9 位作者 王月云 吴波 袁世新 姚吉龙 赵晓山 陈斌 乔友林 赵方辉 陈汶 胡尚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其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差异。方法2015年3月1日至6月15日,在深圳市选取1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0~59岁2 717例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分析HPV基...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其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差异。方法2015年3月1日至6月15日,在深圳市选取1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0~59岁2 717例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分析HPV基因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终点,计算不同HPV基因亚型组合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2 717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率为15.9%(432/2 717)。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分别为HPV52(22.9%,99/432)、HPV16(12.7%,55/432)、HPV53(10.0%,43/432)、HPV51(8.6%,37/432)和HPV58(8.1%,35/432)。HPV33/16阳性预测CIN2+的灵敏度(57.1%)高于HPV16/18阳性(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3/16和HPV16/18阳性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以上(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ASC-US+)预测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3.5%和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感染HPV的女性罹患子宫颈高级别CIN的风险因HPV基因亚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风险排名前5位的基因亚型分别为HPV33、HPV16、HPV58、HPV56和HPV68。在HPV基因亚型检测技术普遍应用的前提下,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分型可考虑作为发达地区城市人群HPV阳性者的分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风险分层 宫颈癌筛查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9
13
作者 张韶凯 罗喜平 +9 位作者 李志芳 苏征 夏继超 胡桂英 朱玉静 谢龙旭 冯向先 孙喜斌 陈汶 乔友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价凯普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用于高危型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7月在广东、山西、河南三省招募的9914例(河南省3233例,山西省3301例,广东省3380例)宫颈癌筛查对象作为研... 目的评价凯普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用于高危型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7月在广东、山西、河南三省招募的9914例(河南省3233例,山西省3301例,广东省3380例)宫颈癌筛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V-DNA检测,HPV阳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不典型腺细胞(LSIL)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高危型HPV和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95%CI。结果9914例筛查对象的年龄为(45.0±9.3)岁。其中高危型HPV阳性者1302例,HPV16阳性者211例,HPV18阳性者64例。以病理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为金标准,HPV-D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0.6%(95%CI为75.8%~96.8%),特异度为78.0%(95%CI为74.5%~81.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56.3%(95%CI为39.3%~71.8%),特异度为95.7%(95%CI为93.8%~97.1%)。HPV-DNA检测对总人群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5.1%(95%CI为88.1%~98.1%),特异度为87.6%(95%CI为86.9%~88.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65.9%(95%CI为55.1%~75.2%),特异度为97.8%(95%CI为97.5%~98.1%)。结论凯普HPV检测试剂盒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ASCUS人群分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有效的HPV-DNA检测方法,可用于人群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筛查
原文传递
宫颈癌即时筛查技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爽 赵雪莲 +5 位作者 胡尚英 马俊飞 苏采峰 王德斌 张询 赵方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即时检测(POCT)技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9月,在山西省襄垣县建立的“自我采样”队列和“医生采样”队列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队列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分别纳入197和273名。由研究对象自己或妇科... 目的分析即时检测(POCT)技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9月,在山西省襄垣县建立的“自我采样”队列和“医生采样”队列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队列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分别纳入197和273名。由研究对象自己或妇科医生分别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进行检测,采用POCT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同时采用careHPV及常规PCR检测HPV,对POCT检测阴性但careHPV或常规PCR检测任一阳性者再次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比较POCT与careHPV及常规PCR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结果470名对象的年龄M(Q1,Q3)为51(45,57)岁。将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作为疾病终点,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56.56%~100.00%)、28.95%(95%CI:22.97%~35.76%),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与POCT检测相同,特异度增加至89.47%(95%CI:84.30%~93.08%);与careHPV和常规PCR相比,自我采样POCT HPV16/18检测的AUC最佳,为0.947(95%CI:0.910~0.985)。基于医生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64.57%~100.00%),55.85%(95%CI:49.83%~61.70%);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至71.43%(95%CI:35.90%~91.76%),特异度增加至92.45%(95%CI:88.63%~95.06%)。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 HPV16/18检测的AUC和医生采样方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947比0.819,P=0.217)。结论POCT HPV16/18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基于人群的宫颈癌筛查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即时检测 即筛即治 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