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1
作者 周先建 王洪苏 +4 位作者 方清茂 周毅 张美 李青苗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5-1983,共9页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物种。基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版)》中的植物目录,结果表明四川拥有国...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物种。基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版)》中的植物目录,结果表明四川拥有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共42科、65属、116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一级保护有荷叶铁线蕨等9种,二级保护有金毛狗等107种。四川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乐山、甘孜分布最多,垂直性分布明显,甘孜州、阿坝州等高海拔区域分布多达57种。四川省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濒危原因多为人为破坏和环境破坏造成,建议加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药用植物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监管科学:发展中的新兴融合科学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军宁 黄璐琦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中药监管科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ugulatory Science)作为我国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中西医交叉融合科学,不仅是监管科学(Rugulatory Science)作为国际前沿科学在中药监管领域的全新应用场景,更是一种根植于传统中医药学土壤... 中药监管科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ugulatory Science)作为我国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中西医交叉融合科学,不仅是监管科学(Rugulatory Science)作为国际前沿科学在中药监管领域的全新应用场景,更是一种根植于传统中医药学土壤的中西医融合研究新模式和原创性科学思维方式。中药监管科学具有融合科学(Convergence Science)的问题导向性、多学科交叉、覆盖创新价值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等特点。发展中药监管科学意味着中药监管科技创新朝向融合科学发生根本性变革,将有助于探索建立既符合中医药特点,又体现中西医融通的中药审评审批体系,以期获得中国式现代化中药监管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督管理 监管科学 中药监管科学 融合科学 中西医融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四川省中药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清茂 李青苗 +15 位作者 周毅 朱文涛 罗冰 张美 周先建 吴萍 胡平 王洪苏 彭成 裴瑾 黎跃成 张浩 庄诚 甘友清 罗明华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6-1958,共13页
目的通过开展为期12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11—2022年),获得四川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并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数据比较,研究分析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四川省中药产业发... 目的通过开展为期12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11—2022年),获得四川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并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数据比较,研究分析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四川省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GPS、数码摄影、红外摄影、智能手机终端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录入与数据分析。结果①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报告中药资源最新总数为9055种,其中药用植物8272种、药用动物745种、药用矿物38种,发现植物新种8个。②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用植物以高等植物为主,药用植物物种数量排名前20的科包括菊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等。③全省重点普查的235种野生中药材的蕴藏量为3672.27万吨,超过10万吨的蕴藏量丰富的野生中药材包括天南星、淫羊藿、升麻、石菖蒲、秦艽、何首乌等49种。④2021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215种,包括枳壳、川芎、黄精、丹参等,在地面积817万亩,产量为126.47万吨。⑤四川省183个区县均发现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分布,其中中药资源品种数量超过800种的中药资源富集县(市)30个,峨眉山市、洪雅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等16个县中药资源数量超过1000种。⑥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结果比较,中药资源总数从4037种增加到9055种,增加116.38%;野生中药材蕴藏量从30.6万吨增加到3672.27万吨,增加119倍;中药资源超过800种的富集县(市)数量从3个增加到30个,增加10倍;发现植物新种8个,包括滨藜叶高山党参、塔公东俄芹、新龙韭等。结论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全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比较,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与科、属、种的组成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四川省中药资源品种数、资源富集县(市)数量和重点普查药用植物品种蕴藏量均居于全国前茅,为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的四川省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发展中药大健康产业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也为我国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和中药材生产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四川省 中药资源种类 中药资源蕴藏量 中药资源富集县(市) 中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重点中药材资源品种及蕴藏量调查研究
4
作者 周先建 方清茂 +7 位作者 张美 周毅 胡平 吴萍 王洪苏 罗冰 李青苗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9-2008,共10页
目的 调查四川省重点中药材的种类和蕴藏量信息,为四川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市场走访调查、栽培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区域内重点中药材的品种和蕴藏量信息。结果 四川省... 目的 调查四川省重点中药材的种类和蕴藏量信息,为四川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市场走访调查、栽培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区域内重点中药材的品种和蕴藏量信息。结果 四川省有《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收载重点品种358种,其中市场重点调查药材133种、野外重点调查药材225种。调查发现了重点植物药材325种,重点动物药材14种,重点矿物药材14种,重点菌类药材5种。完成了134种重点中药材的数量和重量调查,通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系统计算得到134种重点药材的蕴藏量信息。结论 四川省重点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占全国重点品种数量的51.3%。资源蕴藏量大,在2000万吨以上,但部分品种资源破坏严重,急需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四川省 重点中药材 蕴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与监管科学发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军宁 王军志 +8 位作者 李波 王辰 杨悦 周思源 秦晓岺 周乃元 蒋露 张伟 华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24,共18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监管职责涉及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和福祉,是国际上监管事务和规模最为庞大的监管机构之一,在保证创新药品、人用疫苗、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监管职责涉及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和福祉,是国际上监管事务和规模最为庞大的监管机构之一,在保证创新药品、人用疫苗、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药品监管科学化进程和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朝向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管体系战略目标迈进.本文基于科学轨迹和里程碑事件,将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药物分析技术应用(1949~1984),发展阶段——药品注册标准建立(1985~2014),加速阶段——监管科学理念导入(2015~2018),跨越阶段——监管科学行动计划(2019~2023).“十四五”期间,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明确监管科学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优先事项及各方责任,以全国重点实验、局重点实验室、监管科学基地三大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药品监管科学的科技创新、技术评价、成果转化、学科培育、国际协调五大体系,以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化妆品、新兴交叉学科产品六大监管领域“卡脖子”问题为突破口,实施一批有助于加速新兴技术产品上市和可靠地生产药品的重点项目,持续创新药品监管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解决药品监管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问题,以期获得中国式现代化药监科技领域重大突破,更好地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公众健康需求、监管全球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督管理 科学化进程 监管科学 医药产业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中药监管科学驱动下的四川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华桦 方清茂 +3 位作者 李青苗 唐健元 马双成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1-2247,共7页
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作为评估受监管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获益综合性能的新兴融合科学,其核心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中药监管科学在建立符合中... 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作为评估受监管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获益综合性能的新兴融合科学,其核心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中药监管科学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加速中药新兴技术产品转化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四川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国家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首批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我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基于中药监管科学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的最新进展,概述了中药监管科学在提高中药监管效能,加速中药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和助推四川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前景,对于保障和提升中药监管能力和驱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监管科学 川产道地药材 高质量发展 中药产业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四川省洪雅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7
作者 赵磊 秦运潭 +4 位作者 祝世杰 方清茂 罗冰 周先建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7-1974,共8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洪雅县药用植物资源,为洪雅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标本采集,对洪雅县药用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洪雅县共有药用植物1748种,隶属185科808属,其... 目的调查四川省洪雅县药用植物资源,为洪雅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标本采集,对洪雅县药用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洪雅县共有药用植物1748种,隶属185科808属,其中菊科所占比例最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9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中药基原185种。结论洪雅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中药产业化发展的空间较大,该普查结果可为洪雅县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雅县 药用植物资源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与发展前瞻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监管科学(Regulatory science, RS)从最初公共管理为应对所面临的客观风险而提出监管的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模式,到现今世界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共同推动成为21世纪战略性前沿学科,有力促进了全球创新药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我国药品监管... 监管科学(Regulatory science, RS)从最初公共管理为应对所面临的客观风险而提出监管的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模式,到现今世界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共同推动成为21世纪战略性前沿学科,有力促进了全球创新药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我国药品监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导下理念萌芽,到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 TCMRS)融合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科学内涵。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构建“科学、高效、权威”药品监管体系的重要科技支撑。尤其是中药监管科学,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具有中西医融合科学特征的新兴学科,业已成为加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药特点、全球领先的中药卓越监管体系(TCM excellent regulatory system, TCMERS)的新工具和新方法。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印发《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对于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药品监管实践,实现药品高水平安全监管和高质量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管 药品监管科学 高水平安全监管 高质量产业发展 中药监管科学 中药卓越监管体系
原文传递
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及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问题探讨
9
作者 张俊华 庾石山 +37 位作者 张伯礼 陈士林 王海南 周思源 马双成 于江泳 张卫东 肖小河 屠鹏飞 钱忠直 果德安 王喜军 程翼宇 高月 王峥涛 孙晓波 李萍 谢晓余 王停 杨忠奇 唐健元 元唯安 华桦 周水平 刘雳 王勇 王磊 宋新波 黄宇虹 张胜昔 刘春 阳长明 马秀璟 黄芳华 魏锋 宋海波 海程玮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TCM Regulatory Science Coalition, TCMRSC)工作机制第一次专题工作会议(TCMRSC24-1)于2024年2月26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承办,主题为...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TCM Regulatory Science Coalition, TCMRSC)工作机制第一次专题工作会议(TCMRSC24-1)于2024年2月26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承办,主题为“珍稀濒危药材替代品”和“中药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问题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持会议。会议分为背景介绍、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会议总结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军宁研究员、药品注册司副司长王海南进行背景介绍。第二部分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院士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庾石山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教授进行主旨报告,分享了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相关监管科学研究及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需要深化讨论的关键问题。第三部分由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临床医院、企业等机构的30余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第四部分张伯礼院士进行专题研讨总结。与会专家围绕监管中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及提取物投料创新研究与科学监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投料 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 中药监管科学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和UNIFI软件的中药非法添加色素筛查平台建设
10
作者 李明华 张佳婷 +5 位作者 王献瑞 张萍 张毅 周娟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63-2069,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和UNIFI软件,建立包含45种常见中药非法添加色素的筛查平台,以期为中药材(饮片)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方法,提高监管效率。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以5 ...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和UNIFI软件,建立包含45种常见中药非法添加色素的筛查平台,以期为中药材(饮片)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方法,提高监管效率。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以5 mmol·L^(–1)的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同时利用UPLC-QTOF-MS/MSE进行质谱检测分析,基于电喷雾离子源(ESI)在m/z 50~1200范围内进行正、负离子扫描,并与色素对照试剂进行比对。最后,将45种色素的名称、CAS号、分子式、结构图(.mol格式)、碎片离子等信息导入UNIFI软件,构建中药非法添加色素筛查平台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45种添加色素的快速筛查平台,45种色素检测下限为0.33~24.83 ng·mL^(–1),此外对蒲黄、红花、五味子3个品种的市售中药进行了色素筛查,检出有红色和黄色添加色素如金橙Ⅱ、柠檬黄和皂黄等。结论:建立的色素快速筛查平台可快速、简便、高效地实现中药非法添加色素的筛查并有效提高药品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非法添加 UNIFI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与发展前瞻
11
作者 罗冰 李青苗 +7 位作者 尹莉 廖建 毛厚余 谭莉业 王洪苏 何韦静 方清茂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59-1966,共8页
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可促进地域品牌建设,提高药材生产者质量意识,规范中药材生产环节,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保障。四川省建设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省级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加工、饮片生产... 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可促进地域品牌建设,提高药材生产者质量意识,规范中药材生产环节,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保障。四川省建设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省级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加工、饮片生产到贸易流通、医疗机构的全链条追溯。总结了四川省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进展,分析了参与企业层次结构、信息链条完整性、体系综合影响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围绕溯源范围、服务能力、数据共享、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四川省中药材追溯体系发展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中药材 追溯体系 信息平台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方法研究
12
作者 付娆 张佳婷 +10 位作者 贺方良 王献瑞 郭晓晗 荆文光 李明华 余坤子 杨建波 程显隆 魏锋 张明童 马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42-2048,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探索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当归和独活进行分析,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峰位校正和提取,并将当归和独活质谱图量...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探索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当归和独活进行分析,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峰位校正和提取,并将当归和独活质谱图量化为数据矩阵(保留时间-质荷比-离子强度),进一步基于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率进行特征筛选,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s)、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K邻近(KNN)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数据鉴定模型,同时采用交叉验证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优选最佳模型用于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结果:通过特征筛选得到603个特征数据变量,与SVM、LR、KNN算法模型相比,以筛选的特征数据和ANNs算法构建的鉴定模型具有最佳的辨识效果,准确率和精确率均为100%,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且经外部验证能够准确鉴定当归和独活。结论:基于UPLC-QTOF-MS量化数据,结合ANNs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该方法可为中药数字化鉴定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独活 机器学习 特征筛选 数字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及其伪品竹节菜的数字化鉴定分析
13
作者 张佳婷 王献瑞 +7 位作者 贺方良 荆文光 郭晓晗 李明华 余坤子 杨建波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56-2062,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和数字“身份证”,实现鸭跖草及其伪品竹节菜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鸭跖草、竹节菜进行分析。经Progenesis QI量化后,分别提取不同批次鸭跖草、竹节菜...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和数字“身份证”,实现鸭跖草及其伪品竹节菜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鸭跖草、竹节菜进行分析。经Progenesis QI量化后,分别提取不同批次鸭跖草、竹节菜的共享离子信息,筛选得到各自的特异性离子数组,并根据离子强度输出前n个离子信息分别作为鸭跖草、竹节菜的数字“身份证”。以上述数字“身份证”为基准进行样品的匹配鉴定,反馈匹配可信度。结果:基于鸭跖草和竹节菜的数字“身份证”,能够高效快速地实现两者在个体水平上的数字化鉴定,且鸭跖草和竹节菜的匹配可信度均大于68.00%,即使混合样品中含有5%的竹节菜也能被高效、准确地鉴定识别。结论:基于UPLC-QTOF-MS和数字“身份证”,能够在个体水平上实现鸭跖草及其伪品竹节菜的快速数字化鉴定分析,有利于鸭跖草的质量控制,为中药数字化质量控制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数字化 数字“身份证” 鉴定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UPLC-QTOF-MS的人参生长年限数字化鉴定分析
14
作者 王献瑞 郭晓晗 +6 位作者 张宇 张佳婷 贺方良 荆文光 李明华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49-2055,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数据建模,对人参生长年限进行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对3、4、5、15年生的人参样品进行UPLC-QTOF-MS分析,以混合质量控制样品为基...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数据建模,对人参生长年限进行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对3、4、5、15年生的人参样品进行UPLC-QTOF-MS分析,以混合质量控制样品为基准进行峰位校正、提取并经量化处理,获取反映化学成分信息的精确质量数-保留时间数据对(EMRT)。结合SVM进行数据建模,同时在5、10、20折内部交叉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率(Acc)、精确率(P)、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进行模型评价。基于所建数据模型进行人参生长年限的鉴定。结果:经量化处理后80批人参均获得6556个EMRT,结合SVM建立的数据模型具有优秀的辨识效果,Acc、P及AUC均大于0.900且外部鉴定验证正确率为100%。结论:基于UPLC-QTOF-MS分析,并结合SVM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人参生长年限的数字化鉴定,可为中药材生长年限鉴定探索及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长年限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数字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份证”数字表征的中药鉴定思路及其应用价值探讨
15
作者 王献瑞 张佳婷 +6 位作者 贺方良 荆文光 郭晓晗 李明华 张宇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36-2041,共6页
目的:针对当前难以对未知的中药样品或混合样品进行盲检的情况,提出中药非靶向鉴定的新思路,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理论分析法、系统科学法等,理清当前中药鉴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理论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 目的:针对当前难以对未知的中药样品或混合样品进行盲检的情况,提出中药非靶向鉴定的新思路,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理论分析法、系统科学法等,理清当前中药鉴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理论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身份证”数字表征的中药鉴定思路,主要包括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的中药材“身份证”信息获取和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智能化匹配鉴定。此外,基于“身份证”数字表征的鉴定思路亦可用于中药材真伪、基原等鉴定。结论:基于“身份证”数字表征的中药鉴定思路具备理论可行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中药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管,但仍须从实践角度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数字化 中药鉴定 数字表征 鉴定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材化学成分的数字化非靶向鉴定及应用平台构建
16
作者 王献瑞 张佳婷 +6 位作者 郭晓晗 张宇 贺方良 荆文光 李明华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27-2035,共9页
目的:探索中药材的非靶向鉴定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身份证”信息数据库。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获取不同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质谱数据信息,以化学成分的组合特征形成中药材的数字“身份证”,构... 目的:探索中药材的非靶向鉴定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身份证”信息数据库。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获取不同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质谱数据信息,以化学成分的组合特征形成中药材的数字“身份证”,构建中药材化学成分“身份证”信息数据库。针对待测样品,采用有序匹配的方法进行数据库检索,实现非靶向鉴定。结果:基于Node.js和Java成功构建了中药材化学成分“身份证”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237味中药。基于中药材数字“身份证”特征,实现了中药材的非靶向鉴定。结论:针对中药多成分、整体性的特点,中药化学成分“身份证”信息数据库利用全成分信息的组合特征,实现了中药材及饮片的数字化非靶向鉴定分析,提高鉴定分析效率,可为中药材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数字化 数据库 JAVA 非靶向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领域中免疫组库(TCR/BCR)作为一种新型“全息”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与展望
17
作者 赵海洋 华桦 +10 位作者 薛晓宇 杨婷 郭姗姗 岳倩华 杨思晔 魏平 谭蕊蓉 赵耀 王超 张翼冠 赵军宁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中医“治未病”理论构成了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治未病”思想为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赋予科学内涵,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外在体现,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深度解析。“治未病”思想的深... 中医“治未病”理论构成了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治未病”思想为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赋予科学内涵,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外在体现,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深度解析。“治未病”思想的深度解析需要从科学意义上深度思考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客观描述“未病”的生物学基础并阐明“未病”发生机制;二是如何阐释中医“治未病”科学内涵及中药复方的特殊药理效应机制;三是如何构建以中医“治未病”为内核的中医药精准健康管理新模式。本文从监管科学角度出发,首次提出“全息”生物标志物免疫组库(TCR/BCR)可作为新型“全息”生物标志物,用以客观表征中医治未病生物学基础和干预效果的科学评价体系,进而作为新的科学证据解释上述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监管科学 免疫组库 全息映射 大克隆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关键科学问题探讨
18
作者 唐健元 于江泳 +31 位作者 杨正林 朱兆云 熊大经 余曙光 王停 彭成 舒红平 王云峰 谢春光 杨子峰 杨忠奇 王忠 王保和 林生 夏结来 张磊 边宝林 李明权 丁红 华桦 彭涛 刘晖晖 杜莹洁 王京昆 王丹 王智磊 侯晨晨 米银军 李在伟 马忠明 秦晓岺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TCM Regulatory Science Coalition, TCMRSC)工作机制2024年第三次专题工作会议(TCMRSC24-3)于2024年11月28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起并承办,主题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关键科学问...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TCM Regulatory Science Coalition, TCMRSC)工作机制2024年第三次专题工作会议(TCMRSC24-3)于2024年11月28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起并承办,主题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关键科学问题探讨”,唐健元教授主持会议。会议分为背景介绍、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会议总结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军宁研究员进行背景介绍。第二部分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院士主持,云南白药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研发总监朱兆云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唐健元进行主旨报告,分享了证候类中药新药研究临床试验认识和体会,以及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关键科学问题和已取得的学术成果。第三部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40余名专家围绕证候类中药临床试验方法、证候类中药研究质量控制和证候类中药临床疗效评价进行专题研讨。第四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司长秦晓岺进行专题研讨总结。与会专家围绕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和监管中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和监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推动我国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和科学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类中药新药 新药研发 中药监管科学 新思路 新工具 新标准 新方法
原文传递
中药监管科学:助力更高水平的中药科学监管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军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9-761,共13页
我国的中药监管经历了传统中药质量监管(感官性状鉴别)、现代中药质量监管(理化性质分析)、中药注册标准建立(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控制技术)、中药监管科学行动及科学监管(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等制度演进和科学化进程,目前已经进... 我国的中药监管经历了传统中药质量监管(感官性状鉴别)、现代中药质量监管(理化性质分析)、中药注册标准建立(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控制技术)、中药监管科学行动及科学监管(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等制度演进和科学化进程,目前已经进入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产业链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全球化监管协调的全方位科学监管新阶段。本研究提出中药监管科学(TCM rugulatory science)是基于中药产品特殊的中医和药品“双重”属性,通过中西医药学、监管科学等的跨学科知识、技术融合研究,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用以评估受监管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获益综合性能的新兴科学,以加速中药新兴技术产品转化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药监管科学既是监管科学(rugulatory science)在中药监管领域应用的新兴前沿学科,也是中西医融合研究(convergence research)的新策略和新范式。把监管科学和融合科学研究引入中药监管领域,源自国家药监部门肩负的“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药监部门主动适应中医药守正创新、科技发展、产业推动、健康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所采取的变革性措施。进一步全面强化中药监管科学体系建设,解决中药监管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问题,对于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审评审批体系和实现更高水平的中药科学监管,加速中药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造就强大中药产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品监督管理 中药监管科学 融合科学 中医药传承创新
原文传递
面向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中药监管科学概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健元 艾彦伶 +2 位作者 孙搏 胡镜清 赵军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34-2942,共9页
药品监管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融合学科.我国药品监管科学的提出相对较晚,中药监管科学更是在国际上缺少同类型的监管研究和体系以供参考借鉴.本文以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进程为基础,并综合国内外认识,就中药监管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做出阐释.... 药品监管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融合学科.我国药品监管科学的提出相对较晚,中药监管科学更是在国际上缺少同类型的监管研究和体系以供参考借鉴.本文以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进程为基础,并综合国内外认识,就中药监管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做出阐释.此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药监管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重点任务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管 交叉融合 中医药 监管研究 科学概论 高质量发展 科学的发展 内涵和外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