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供排水特征及问题解析
1
作者 李劢 孙永利 +4 位作者 张维 申世峰 李鹤男 刘茜 张玮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围绕黄河流域城镇供、排水处理行业家底不清的实际问题,为应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收集基础数据、归纳与总结,系统分析黄河流域供、排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2021年,黄河流域用水人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年... 围绕黄河流域城镇供、排水处理行业家底不清的实际问题,为应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收集基础数据、归纳与总结,系统分析黄河流域供、排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2021年,黄河流域用水人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80%,流域供水压力大;截至2021年底,黄河流域各省区公共供水总漏损水量共计5.90亿m^(3),共有41座城市漏损水量与公共供水总量比值高于9%,城市公共管网漏损水量高;2022年,黄河流域各省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值为71.8%。其中,四川省和青海省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分别为64.2%和53.9%,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水平不一。建议流域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拓展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同时应全面加强城市供水管道的智能监管,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以缓解流域供水压力。对于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的城市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合理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注重污水收集管网的检测和维护,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清水”入流污水管网的影响以及清退的可行性研究,为提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能效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供水设施 污水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四川段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
作者 周俊丽 段丽杰 +2 位作者 许超 牟英春 夏瑞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2期27-29,共3页
黄河流域四川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接合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四川段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 黄河流域四川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接合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四川段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黄河流域 高水平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淑芹 丁文文 +2 位作者 李付杰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2期18-22,共5页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源头区生态退化、湟水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光伏产业固体废物风险隐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源头区保护、推进湟水河治理修复、防控光伏固体废物生态风险,以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与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海生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保障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本文围绕黄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生态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了加强黄...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保障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本文围绕黄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生态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对策和展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农村污染防控压力大,2021年黄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5%,农业源COD、总磷占比超过50%;大量化工企业沿黄分布,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国的46.94%、41.35%,流域结构性布局性水环境风险问题较为突出.(2)水资源短缺,2000-2018年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较1956-2000年减少12.5%,农业用水占比为64.68%,用水效率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特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量不足供水量的6%,矿井水和再生水利用有待提高.(3)近20年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局部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2.15%,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山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5.85%;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1980-2019年鱼类较20世纪80年代前减少70种.建议深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黄河流域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平台,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研究和科技攻关;厘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关键要素间的深层次关系和互馈机理,建立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体系,构建集信息智能感知、数据汇聚、模型集成、智能决策为一体的黄河生态云智慧大脑,以“数字黄河、智慧黄河”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重大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环境 水资源 生态系统 对策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响应关系研究
5
作者 张慧 夏瑞 +2 位作者 屈启兴 刘晓钰 许超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以黄河流域8省(区)73个地级市(自治州、盟)为研究对象,辨析了2022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格局,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机器学习预测模...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以黄河流域8省(区)73个地级市(自治州、盟)为研究对象,辨析了2022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格局,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建立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水环境质量的多输入多输出复杂响应关系,综合识别了导致黄河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数字经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水环境质量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响应关系,通常数字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其水环境质量相对越好,相对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流域水质的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水环境质量 响应关系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特征研究
6
作者 张倩 王莉娟 +1 位作者 祝胜来 徐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1-2412,共12页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揭示流域及各省区生产和消费侧的能源-部门-碳之间的关联、能源流动特征、碳排放动态演变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特征,阐明流域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能源生产侧碳排放8量比消费侧高10%~31%,且碳排放差额逐渐增大,2020年差额达到7.27×10^(8) t,原因在于黄河流域二次能源净调出量逐年增加。②黄河流域9省区碳排放差额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青海省、四川省、河南省由能源生产侧碳排放量高转变为消费侧高,山东省则呈相反趋势,而流域中部省区生产侧碳排放量一直高于消费侧。③能源生产主导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生产侧碳排放量远高于消费侧,生产侧碳排放中近60%来自火力发电,原因在于能源加工转换中原煤使用量持续增加,且火力发电效率较低。由于电力低碳化程度高,能源消费主导型的四川省工业电力终端消费占比达到24.47%,但相应碳排放仅为9.20%。④黄河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状态向好发展,2020年呈现“东西良好协调,中部初步协调”的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以能源生产主导型省区为主,明确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的碳排放责任、制定各省区差异化减碳战略、构建省区间协同减碳机制,有利于支撑流域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 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特征 能源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评估及改进对策研究
7
作者 方政 曾令武 +1 位作者 刘雨欣 孙德智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21,共9页
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松弛值测算模型(SBM-DEA)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评估方法,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29个主要城市共174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运行效能进行量化评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法识别影响... 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松弛值测算模型(SBM-DEA)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评估方法,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29个主要城市共174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运行效能进行量化评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法识别影响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平均值仅0.5148,在运行成本和碳减排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工艺类型、污水处理负荷率、处理规模、药剂投加强度和进水COD浓度等对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运行效能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综合运行效能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松弛值测算模型 Kruskal-Walli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问题、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淑芹 许超 +2 位作者 夏瑞 李丹 周俊丽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2期10-13,共4页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环境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协同攻关平台、科学诊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统筹推进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障碍因子研究
9
作者 陈媛 曾令武 +1 位作者 甘荣情 孙德智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共9页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为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15个指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中游50个地级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为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15个指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中游50个地级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0.505增长到2021年的0.553;再生水利用率、农业用水比例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熵权法 障碍因子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黄河上游河流碳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叶凌 黄镜洁 +9 位作者 尹琼琳 谢磊 白雪 庞晴晴 赵举 杨维功 彭福全 朱翔 杨飞 汪龙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46-6857,共12页
以黄河上游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河流清水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宏基因组技术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水体碳氮循环微生物影响.结果发现,林地用地对水体污染较小,其中NH_(4)^(+)-N、NO_(3)-N、TN、COD平均浓度分别为0.19、1.35、1.66、21.92mg/L... 以黄河上游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河流清水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宏基因组技术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水体碳氮循环微生物影响.结果发现,林地用地对水体污染较小,其中NH_(4)^(+)-N、NO_(3)-N、TN、COD平均浓度分别为0.19、1.35、1.66、21.92mg/L,城乡用地造成水体NH_(4)^(+)-N(4.23mg/L)、COD(48.8mg/L)浓度增加,农田用地导致水体NO_(3)-N(21.62mg/L)、TN(31.59mg/L)浓度增加.硝化基因amoAB、nxrAB与碳循环基因sucCD、IDH13、mdh、porAB、gap2在林区河段的相对丰度较高;而反硝化基因napAB、nirKS、nosZ在城乡区河段、农田区河段相对丰度较高.林区河段、城乡区河段碳氮功能优势微生物种类(>20种)高于农田区河段(15种).微生物网络关系表明,城乡区河段和农田区河段相关性边数小于35,林区河段大于35,林区河段微生物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城乡区河段,Paracoccus、Sphingomonas菌属与NH_(4)^(+)-N呈显著负相关,Thalassiosira菌属与NO_(3)-N呈显著正相关;农田区河段,Leptothrix、Methylocystis与NH_(4)^(+)-N、COD呈显著负相关,Acidovorax、Flavobacterium、Hydrogenophaga与NO_(3)-N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河流 土地利用 碳氮循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科技组织机制 支撑黄河生态保护
11
作者 李海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3年第10期52-53,共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该流域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生态屏障 我国经济社会 大力推进 高质量发展 决策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山东段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丹 徐慧韬 +2 位作者 唐军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2期23-26,共4页
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位于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实现“黄河战略”陆海统筹的战略支点。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水环境质量、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水资源保障... 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位于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实现“黄河战略”陆海统筹的战略支点。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水环境质量、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水资源保障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陆海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建议,以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陆海统筹 黄河三角洲 工业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现状与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硕 胡雨晴 +2 位作者 王海燕 于家琳 刘青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量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大量煤矸石无法消纳,只能就地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因此,探索建立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体...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量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大量煤矸石无法消纳,只能就地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因此,探索建立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并配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近十年来煤矸石产生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调研当前国内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和标准体系,分析总结出制约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法支撑大规模消纳需求、缺乏技术标准体系支撑、技术区域特征明显、不利于复制推广等;针对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技术规范及标准的情况,总结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领域标准现状,提出当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污染防控标准体系、缺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等。通过上述分析,为煤矸石综合利用行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实现煤矸石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环境管理 综合利用 政策法规 环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溱峰 龙凤 +1 位作者 段显明 葛察忠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4期34-43,共10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更大的考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越来越受到企业、投资者、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A股2012—2021年上市公司707个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运...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更大的考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越来越受到企业、投资者、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A股2012—2021年上市公司707个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结合起来(PSM-DID)消除样本选择性偏差与自选择偏差的问题,并且引入绿色和创新效应来检验上市公司ESG表现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揭示上市公司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深层次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②非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③企业的创新效应和绿色效应在其中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ESG表现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绿色效应,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ESG表现 企业绩效 可持续发展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O_(3)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宁 王亚俊 +3 位作者 李丹 何亮 王成 李艳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黄河金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科学认识O_(3)浓度时空演变和污染特征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O_(3)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及热... 黄河金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科学认识O_(3)浓度时空演变和污染特征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O_(3)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及热点分析的方法揭示黄河金三角地区O_(3)浓度的年、季节和月尺度以及空间变化特征,探究O_(3)污染等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金三角地区2015−2022年4个地级市大气中O_(3)浓度呈升高趋势,O_(3)年均浓度表现为运城市(105μg/m^(3))>临汾市(103μg/m^(3))>三门峡市(97μg/m^(3))>渭南市(95μg/m^(3)).②O_(3)季均浓度总体表现为夏季(146μg/m^(3))>春季(113μg/m^(3))>秋季(83μg/m^(3))>冬季(59μg/m^(3)).③1−12月O_(3)浓度呈现抛物线的变化特征(5−9月偏高).④空间分布上,O_(3)浓度最大值和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东北到西南方向,低值区域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O_(3)浓度最小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此相反.⑤黄河金三角地区1−12月O_(3)浓度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均呈现高值和低值交替出现的空间聚集特征.NPP/VIIRS-O_(3)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北部的5个区县,GDP-O_(3)聚集区零散分布在该地区的7个区县.⑥2015−2022年黄河金三角地区4个地市O_(3)不同污染等级的天数表现为优良(199 d)>轻度污染(123 d)>中度污染(46 d)>重度污染(7 d)>严重污染(0 d),优良和轻度污染的天数较多且优良的天数占到50%以上,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出现的天数表现为夏季(77 d)>春季(58 d)>秋季(27 d)>冬季(6 d),优良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则正好相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黄河金三角地区O_(3)时空演变规律及污染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金三角地区 O_(3)污染 时空变化特征 卫星遥感反演 经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定价协同机制的研究综述
16
作者 林菲 龙凤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碳定价是国际上广泛使用并十分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探讨我国引入碳税政策的可行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及平衡碳税和碳市场。本文基于协同视角整理及评述了国内外碳税和碳市场研究的历史研究和主要结论,多维度论述混合政策对... 碳定价是国际上广泛使用并十分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探讨我国引入碳税政策的可行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及平衡碳税和碳市场。本文基于协同视角整理及评述了国内外碳税和碳市场研究的历史研究和主要结论,多维度论述混合政策对解决单一政策的价格波动性和减排不确定性的有效性,阐述了碳税和碳市场混合政策的环境和经济效应,并从调控范围和价格协调等方面探究协同机制设计方案和实现路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减排政策提供储备和参考,助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推进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碳市场 协同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究:来自中国287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瑄 龙凤 +3 位作者 蒋艺璇 秦顺兴 石磊 葛察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4-2823,共10页
探索一条城市层面水污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刻画城市水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该研究构建动态面板效应模型,基于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水污染物浓度与GDP年度数据,探究城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探索一条城市层面水污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刻画城市水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该研究构建动态面板效应模型,基于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水污染物浓度与GDP年度数据,探究城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这五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异质性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形态差异以及水环境规制强度和人均收入水平对EKC拐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浓度均处于下降态势,而总氮浓度处于波动状态。②除化学需氧量外,氨氮、总氮、总磷浓度及高锰酸盐指数均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③异质性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东侧城市组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大部分水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④拐点形成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在水环境规制强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大部分水污染物浓度与经济发展均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着重加强化学需氧量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关注胡焕庸线以西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持续深化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充分发挥居民在水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水污染 经济发展 环境规制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水体中医药类新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涵 赵健 +6 位作者 张华民 郭加汛 黄适尔 徐赫姝 齐维晓 李艳红 刘锐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301,共9页
为探究黄河下游水体中医药类新污染物(PPCPs)的分布特征和评估PPCPs的生态风险水平,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黄河滨州段与滨州典型水库中173种PPCPs的污染特征,并通过风险熵值法评价了PPCPs的生态风险.研究在黄河和... 为探究黄河下游水体中医药类新污染物(PPCPs)的分布特征和评估PPCPs的生态风险水平,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黄河滨州段与滨州典型水库中173种PPCPs的污染特征,并通过风险熵值法评价了PPCPs的生态风险.研究在黄河和水库中检测到21种PPCPs,其中镇静药地西泮的浓度最高,为277.7 ng·L^(-1).黄河和水库中检测到的PPCPs总浓度的范围分别为120.1~137.6 ng·L^(-1)与55.3~436.1 ng·L^(-1).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精神药物和兴奋剂是最常检测到的药物.黄河滨州段下游水体中脱氢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灭多威、可替宁的浓度显著高于上游.水库DWS1中PPCPs的总浓度为436.1 ng·L^(-1)明显高于水库DWS2(62.4 ng·L^(-1))和水库DWS3(141.2 ng·L^(-1)).风险熵评估结果表明,黄河和水库中PPCPs的个体风险熵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但水库中PPCPs的联合风险熵接近中风险水平,需要引起注意.本研究为治理黄河下游地区的PPCPs以及预防和控制饮用水中的PPCPs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黄河 水库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坡向对道路边坡生物土壤结皮组成和发育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张鑫钰 何萍 徐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59-8468,共10页
坡向是影响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长的关键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对坡向的划分比较简单粗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处具有360°坡向的道路边坡上自然生长着生物土壤结皮,以15°坡向为间隔,研究该道路边坡不同坡向生物土壤... 坡向是影响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长的关键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对坡向的划分比较简单粗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处具有360°坡向的道路边坡上自然生长着生物土壤结皮,以15°坡向为间隔,研究该道路边坡不同坡向生物土壤结皮组成(藓、藻结皮分盖度)、发育特征指标(结皮厚度、苔藓株高、生物土壤结皮叶绿素a含量)、结皮层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的差异以及成因。结果表明:(1)在南北向上,315°—30°区间内的混合生物结皮以藓结皮为主、藻结皮次之;75°—225°区间内的混合生物结皮以藻结皮为主、藓结皮次之。(2)在东西向上,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和发育呈现非对称性。混合生物结皮中藓结皮分盖度、结皮层含水率和生物土壤结皮叶绿素a含量在西向(225°—315°)平均分别是东向(45°—135°)的3.31、2.82倍和2.55倍,发育程度总体表现为西向优于东向。(3)当以藻结皮为主时,结皮层含水率低于3.8%,以藓结皮为主时,结皮层含水率高于7%。提出了道路边坡生物土壤结皮在不同方向上组成和发育特征的差异性规律和可能的成因,有助于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工程中不同方向上藻、藓的精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道路边坡 结皮层含水率 叶绿素A含量 坡向 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视角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以铜冶炼渣为例
20
作者 黄文博 杨桂蓉 +4 位作者 韩雪萌 王军强 蔡文倩 李金惠 曾现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0-1588,共9页
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环境资源交互属性、生命周期评价和有价资源价值评估3项指标,建立多维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升级回收和降级回收的资源化途径,... 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环境资源交互属性、生命周期评价和有价资源价值评估3项指标,建立多维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升级回收和降级回收的资源化途径,工业固体废物的生态毒性和人体健康毒性较填埋途径分别降低96.86%和98.53%,能够减少土壤污染,维护土壤生态安全。预计2035年铜冶炼渣升级回收、降级回收和原级回收的比例分别达到30%、50%和10%时,可以实现最优目标,但升级回收占比的提高会导致碳排放升高和综合效益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降级回收能够大规模消纳工业固体废物,但受到建筑行业和产品质量管理制约。因此,远期规划需合理分配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占比,以获得最大化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资源化 碳排放 土壤污染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