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现状与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鹏 邱静 +3 位作者 苗学问 徐保荣 郝晓辉 刘冠军 《测控技术》 2024年第5期1-22,共22页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先进测试技术与系统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该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在测试性需求分析与分配、测试性建模与方案优化设计、机内测试(Built⁃In Test,BIT)与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先进测试技术与系统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该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在测试性需求分析与分配、测试性建模与方案优化设计、机内测试(Built⁃In Test,BIT)与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设计、测试性试验与评估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各型装备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军事和社会效益。今后测试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究竟该如何开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是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对测试性工程技术的产生背景与需求、概念与内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现状与新进展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测试性工程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工程 智能机内测试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数字孪生 测试性增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耦合网络的装备保障体系级联失效及抗毁性分析
2
作者 张帅 周伟 +2 位作者 白光晗 兑红炎 陶俊勇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为准确描述装备保障体系结构特征与毁伤失效流程,进而提升装备保障体系功能与抗毁能力,基于杀伤层、保障层和储供层构建装备保障体系的多层耦合网络模型。基于杀伤链给出装备维修保障链与储供保障链的特征和典型样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考... 为准确描述装备保障体系结构特征与毁伤失效流程,进而提升装备保障体系功能与抗毁能力,基于杀伤层、保障层和储供层构建装备保障体系的多层耦合网络模型。基于杀伤链给出装备维修保障链与储供保障链的特征和典型样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装备保障体系多层耦合网络特性的级联失效模型与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给出对应的网络抗毁性评估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考虑级联失效的多层耦合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遭受攻击时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性能变化情况,所提出的使命任务节点重要度能准确识别关键节点。与传统网络抗毁性指标相比,杀伤链数量对节点失效产生的装备保障体系抗毁性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保障体系 网络抗毁性 多层耦合网络 级联失效 节点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脉冲离子束超精密智能修形策略(封面文章·特邀)
3
作者 谢凌波 石峰 +5 位作者 田野 巩保启 乔冬阳 孙国燕 郭双鹏 周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4,共15页
IBF在实现纳米精度的材料去除时,对加工环境及机床精度要求很严格。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离子束(Pulse Ion Beam,PIB)加工方式,解放了机床的动态性能对加工的影响,避免了连续束流带来的额外去除层。首先对PIB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验证了... IBF在实现纳米精度的材料去除时,对加工环境及机床精度要求很严格。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离子束(Pulse Ion Beam,PIB)加工方式,解放了机床的动态性能对加工的影响,避免了连续束流带来的额外去除层。首先对PIB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验证了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及出色的材料去除分辨率。其次针对新工艺,仿真分析了PIB加工的优势区间,制定了基于误差分布梯度的加工策略,并利用蚁群算法进行了加工轨迹优化,减少了57.7%的无效路径。最后利用PIB以及新的加工策略,在90 mm的有效口径内实现了0.552 nm精度的光学表面获取,验证了新加工系统和策略的可行性。该研究扩展了离子束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方法的应用场景,可以将其作为需要大面积去除微量材料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脉冲离子束 智能修形策略 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系统共轴折叠反射镜干涉检测技术(特邀) 被引量:3
4
作者 熊玉朋 路文文 +2 位作者 黄铖 陈付磊 陈善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2,共9页
由共用镜坯、径向折叠的多个环带反射镜组成的成像系统具有紧凑化、免装调的特点。为确保各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提出了计算全息(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补偿干涉测量方法。针对可见光/近红外成像需求,基于共轴折... 由共用镜坯、径向折叠的多个环带反射镜组成的成像系统具有紧凑化、免装调的特点。为确保各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提出了计算全息(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补偿干涉测量方法。针对可见光/近红外成像需求,基于共轴折叠思路设计了环带四反射镜成像系统;应用金刚石车削工艺加工了多环带共体反射镜;重点针对其中共体的主镜、三镜和次镜、四镜分别设计了CGH补偿器,通过合理选择离焦载频和CGH轴向位置,有效分离了干扰衍射级次的鬼像,实现了多个反射镜面形与相互位姿误差的同步检测。干涉测量结果表明,多个反射镜同时达到接近零条纹状态,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较高,且无鬼像干扰。系统对100 m远处目标探测实验表明,反射镜不需要额外装调即可实现良好成像,具有集成度高、研制周期短、成像质量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系统 折叠反射镜 干涉检测 计算全息 高次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谐振子超精密修调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俊峰 王瑜 +3 位作者 杜春阳 赵羽乾 戴一帆 赖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目的研究因谐振子质量缺陷而引起的频率裂解机制,进而对刚性轴位置进行质量高分辨率可控去除,提高陀螺精度。方法首先基于多区域配合划分法建立半球谐振子高精度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质量大小与位置对谐振子频差的影响规律。其次搭建谐... 目的研究因谐振子质量缺陷而引起的频率裂解机制,进而对刚性轴位置进行质量高分辨率可控去除,提高陀螺精度。方法首先基于多区域配合划分法建立半球谐振子高精度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质量大小与位置对谐振子频差的影响规律。其次搭建谐振子振动特性检测平台,利用拍频法实现其频差值和刚性轴位置的精确辨识。最后结合仿真与辨识结果以及离子束加工方法确定谐振子超精密修调方案。结果优化网格划分方法后,谐振子有限元模型频差值小于0.0001Hz,当修调定位误差相同时,在一个范围内的质量去除比单点质量去除的修调效率更高;谐振子质量缺陷四次谐波刚性轴位置辨识精度可达0.1°,与常见的幅值法相比,其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通过三次点线结合方式进行质量修调后,谐振子频差值小于0.001Hz,修调效率与精度得到了提升。结论提出的谐振子仿真模型、振动特性测试方法以及离子束修调工艺精度较高且可行性较强,对实现半球谐振子性能高精度检测以及高质量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谐振子 频差 超精密修调 刚性轴位置 离子束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
6
作者 熊玉朋 陈适宇 +5 位作者 黄铖 路文文 彭小强 陈善勇 赖涛 欧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1272,共12页
面向机载探测系统大视场光学成像的需求,开展了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形位误差同步检测以及系统集成与成像实验研究。首先,采用视场扩展法进行大视场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其次,进行铝合... 面向机载探测系统大视场光学成像的需求,开展了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形位误差同步检测以及系统集成与成像实验研究。首先,采用视场扩展法进行大视场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其次,进行铝合金自由曲面反射镜纳米精度加工和高频抑制工艺探索,并实现了基于计算全息元件的自由曲面形位高精度检测;最后,进行了光学系统的装调集成与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视场角为30°×5°,全视场光学传递函数值大于0.7,接近衍射极限,最大像元均方根半径为2.075μm,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面形精度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优于20 nm,位置精度优于1μm,装配集成后能够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的场景使用要求,同时具备稳定可靠和快响制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超精密加工 自由曲面 计算全息补偿检测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裂纹闭合的非线性超声在线测量 被引量:3
7
作者 贾俊 陶利民 +2 位作者 胡海峰 胡永攀 吕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建立了外部载荷作用下用非线性振动-声场调制指数表征裂纹尺寸的数学模型。根据对外载荷与塑性致闭应力共同作用下裂纹面的开闭响应的分析,提出了裂纹张开和闭合应力的在线测量方法。在一块含中心穿透裂纹的铝合金薄板试件上进行了裂纹... 建立了外部载荷作用下用非线性振动-声场调制指数表征裂纹尺寸的数学模型。根据对外载荷与塑性致闭应力共同作用下裂纹面的开闭响应的分析,提出了裂纹张开和闭合应力的在线测量方法。在一块含中心穿透裂纹的铝合金薄板试件上进行了裂纹闭合参数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振动-声场调制技术在线测量裂纹闭合参数是可行且有效的,且该方法还能用于分析小裂纹的特殊开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闭合 张开应力 振动-声场调制 结构健康监测 非线性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环境应力与电连接器间歇性接触失效关联关系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吕克洪 程先哲 +2 位作者 吴林筱 邱静 刘冠军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3年第1期37-42,54,共7页
电连接器的电接触性能易随温度、振动、腐蚀等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电连接器发生各种间歇性接触失效,该类失效具有自行恢复、随机性强、事后难以复现等特点,给装备可用度和任务成功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针对温度、振动/冲击、盐雾等典型的... 电连接器的电接触性能易随温度、振动、腐蚀等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电连接器发生各种间歇性接触失效,该类失效具有自行恢复、随机性强、事后难以复现等特点,给装备可用度和任务成功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针对温度、振动/冲击、盐雾等典型的环境应力导致电连接器间歇性失效问题开展研究,定性分析间歇性接触失效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环境应力与电连接器间歇性接触失效关联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变率、振动量级、冲击强度对电连接器间歇性接触失效影响最为明显,是工程中预防电连接器出现间歇性接触失效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应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电接触性能 间歇性失效 环境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鹏 胡业荣 王贵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取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和加速退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不同退化模式的影响规律。针对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退化和腔面退化进行分析,发现有源区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增大,而腔面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减... 采取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和加速退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不同退化模式的影响规律。针对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退化和腔面退化进行分析,发现有源区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增大,而腔面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减小;进行了半导体激光器热特性建模与仿真,发现温度升高会使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增大;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加速退化试验平台进行了半导体激光器加速退化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温度升高会加剧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退化,而对有源区退化无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对进一步完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退化仿真模型,研究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退化的作用机理和防护措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退化模式 特征参数 等效电路模型 加速退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正切函数的测试性分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鹏 胡业荣 +1 位作者 吴伟兴 邱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现有主流测试性分配方法存在的分配指标过低和过高等不合理问题,分析认为其根源在于现有方法采用线性分配函数,而该函数不符合测试性指标提升规律,为此,构造了一种基于反正切函数的测试性分配函数,设计故障检测率与故障隔离率指标... 针对现有主流测试性分配方法存在的分配指标过低和过高等不合理问题,分析认为其根源在于现有方法采用线性分配函数,而该函数不符合测试性指标提升规律,为此,构造了一种基于反正切函数的测试性分配函数,设计故障检测率与故障隔离率指标的分配算法,开展案例应用并与经典故障率分配法和综合加权分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分配权重(故障率)的变大,本方法分配指标的增幅逐渐减小,不会出现极低指标和超1指标的不合理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分配 分配函数 分配权重 反正切函数 测试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任务的复杂系统韧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涛 白光晗 +2 位作者 陶俊勇 张云安 方依宁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3-1011,共9页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对军事系统韧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系统任务与韧性评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任务的系统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给出一种面向任务的韧性评估框架。其次,在绝对时间尺度...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对军事系统韧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系统任务与韧性评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任务的系统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给出一种面向任务的韧性评估框架。其次,在绝对时间尺度下考虑系统性能在任务过程中所受影响,并通过引入时间韧性指标,从时间韧性和性能韧性两个维度对系统的综合韧性进行度量,弥补了当前韧性指标未考虑任务需求及任务时间的局限。最后,以装备保障信息交互网络为案例,给出了当扰动及恢复均具有随机特性时,不同任务需求及任务时间下所提韧性评估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韧性 韧性工程 韧性评估 任务需求 时间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格常数对声学超材料板隔声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晓栋 肖勇 温激鸿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51-5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含柱状局域共振单元的声学超材料板的隔声特性,探究多种结构设计方案下晶格常数对其隔声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不限定附加共振单元质量情况下,晶格常数对隔声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随着晶格常数变大,共振单元影响不断变小...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含柱状局域共振单元的声学超材料板的隔声特性,探究多种结构设计方案下晶格常数对其隔声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不限定附加共振单元质量情况下,晶格常数对隔声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随着晶格常数变大,共振单元影响不断变小最后与均质板隔声曲线吻合。其次分析限定附加共振单元质量比100%前提下晶格常数的影响,分为固定或变化柱状局域共振单元半径两种情况讨论。固定半径的情况下,晶格常数取较小值取得隔声效果较好。变化半径的情况下,晶格常数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而应该取适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超材料板 晶格常数 隔声特性 能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歇故障信号动态响应特征的电连接器退化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先哲 吕克洪 +2 位作者 张勇 刘冠军 邱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0-199,共10页
电连接器间歇故障是装备中的一种主要故障类型,其信号表现与电连接器的退化状态及环境应力等级具有强关联特性。针对装备中电连接器退化状态难以评估这一技术难题,充分利用正弦振动条件下电连接器的间歇故障信号动态响应特征,结合动力... 电连接器间歇故障是装备中的一种主要故障类型,其信号表现与电连接器的退化状态及环境应力等级具有强关联特性。针对装备中电连接器退化状态难以评估这一技术难题,充分利用正弦振动条件下电连接器的间歇故障信号动态响应特征,结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其接触界面相对位移的表现规律,提取间歇故障信号的双峰幅值及其时间差作为反映电连接器退化状态的有效特征参数,并构造特征参数数据集;进一步建立基于深度信念网络和多任务学习的状态评估模型,采用自适应迭代加权求和的方式对模型的损失函数进行改进,结合间歇故障特征参数数据集,对电连接器开展退化状态评估分析,评估准确率达到95.94%,为开展电连接器退化状态评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故障 电连接器 动力学模型 深度信念网络 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集成故障与单元互测的系统级测试性分配与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皓宇 杨鹏 +1 位作者 张勇 邱静 《测控技术》 2020年第3期13-17,29,共6页
随着装备系统复杂度、集成度的不断增加,系统集成故障和单元间互测因素越来越凸显,给系统级测试性分配和设计带来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方法未考虑集成故障和单元互测导致测试性指标分配不合理,系统级测试性设计缺乏系统级测试选择... 随着装备系统复杂度、集成度的不断增加,系统集成故障和单元间互测因素越来越凸显,给系统级测试性分配和设计带来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方法未考虑集成故障和单元互测导致测试性指标分配不合理,系统级测试性设计缺乏系统级测试选择方法等。针对系统集成后产生的集成故障和单元间互测等情形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考虑集成故障与单元互测的测试性指标分配、面向集成故障的系统级测试选择方法,为系统级测试性设计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测试性分配 测试选择 诊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压载水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咏 王晓 +1 位作者 兑红炎 陶俊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39,共5页
压载水系统能过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稳定,是邮轮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压载水系统结构复杂,系统可靠性难以分析。为了分析压载水系统的可靠性变化,考虑系统在连续时间下的状态变化,基于连续贝叶斯网络,建立了一种新的船舶压载水系... 压载水系统能过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稳定,是邮轮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压载水系统结构复杂,系统可靠性难以分析。为了分析压载水系统的可靠性变化,考虑系统在连续时间下的状态变化,基于连续贝叶斯网络,建立了一种新的船舶压载水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压载水系统的故障机理,提出动态故障树模型。然后利用单位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将动态故障树模型转化为连续时间的贝叶斯网络,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算例对船舶压载水系统进行仿真,得到船舶压载水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剩余寿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系统 动态故障树 可靠性 连续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折射率介质的超窄带光学滤波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霞 陈英 蔡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8-224,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零折射率介质的超窄带光学滤波器.在线缺陷光学滤波器中引入具有类狄拉克点的光学超构材料,利用其零折射效应来实现滤波带宽的压缩.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传输特性分析表明,当超构材料的类狄拉克点频率与缺陷...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零折射率介质的超窄带光学滤波器.在线缺陷光学滤波器中引入具有类狄拉克点的光学超构材料,利用其零折射效应来实现滤波带宽的压缩.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传输特性分析表明,当超构材料的类狄拉克点频率与缺陷态的谐振频率相符合时,光学滤波器的透射峰能够显著压缩;光场分布及等效介质分析表明,零折射率介质的零相位延迟效应与强色散特性能够增强缺陷态透射电磁响应随频率变化的灵敏度,提高滤波器的品质因子,并能在压缩滤波带宽的同时保持高的峰值透射率,实现高耦合、超窄带的滤波设计.该结果为基于光学超构材料的波分复用系统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超构材料 窄带滤波器 零折射率 类狄拉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布动力吸振器的圆柱壳声振控制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宇晗 尹剑飞 温激鸿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264-268,共5页
本文基于分布式吸振器(DVA)概念对低频域段圆柱壳壳体振动控制与壳内声传播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运用有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理论,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并根据激励位置给出了一种在圆柱壳内壁不等间... 本文基于分布式吸振器(DVA)概念对低频域段圆柱壳壳体振动控制与壳内声传播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运用有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理论,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并根据激励位置给出了一种在圆柱壳内壁不等间距环布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低频段(40 Hz^200 Hz)内,相对于等间距DVA环布方案而言,此方案具有更佳的减振降噪效果,在作用频段内最高达到了26 d B左右的振动抑制与20 d B左右的声衰减。此方案采用的DVA环布方式,可为大型装备壳体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声学 圆柱壳 动力吸振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多任务的无人机集群“一站式”维修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文金 王罗昊佶 +2 位作者 白光晗 许贝 税浩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08,共8页
多架无人机通过协同配合、能力互补和行动协调,实现整体作战效能提升,因此研究战场环境下无人机集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执行多次任务的无人机集群,在任务间隙进行维修维护是提高集群作战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研究战场环境下无人机... 多架无人机通过协同配合、能力互补和行动协调,实现整体作战效能提升,因此研究战场环境下无人机集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执行多次任务的无人机集群,在任务间隙进行维修维护是提高集群作战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研究战场环境下无人机集群维修,有效地修复无人机的故障模块,短时间内迅速恢复集群战斗力水平,对执行多次连续任务的集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无人机集群的特殊性,基于不同维修规模、到达方式和信息可用情况的不同假设,建立基本的维修模型;基于作战环境的特殊要求和约束,提出针对战场环境下大批快速抢修“一站式”维修策略。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无人机维修数量为目标进行优化,为连续任务的执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集群 战场环境 “一站式”维修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发展新动态 被引量:42
19
作者 吕克洪 程先哲 +3 位作者 李华康 张勇 邱静 刘冠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4,共12页
电子设备是各类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装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械类设备存在明显退化状态征兆不同,电子设备退化状态无明显的外在表现,尚无有效征兆对其状态进行刻画,对其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梳... 电子设备是各类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装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械类设备存在明显退化状态征兆不同,电子设备退化状态无明显的外在表现,尚无有效征兆对其状态进行刻画,对其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梳理了电子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介绍了电子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复杂电子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复杂电子设备新特点及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从基于间歇故障特征的健康状态表征、面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测试性设计和多源特征融合的健康状态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电子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故障预测 健康管理 测试性设计 间歇故障特征
原文传递
面向制造的光学面形超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善勇 薛帅 +2 位作者 熊玉朋 彭小强 戴一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80,共14页
超精密测量是光学制造的前提。高精度的光学面形测量仍然遵循零位检验原则,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是自由曲面等复杂面形零位检验所必需的补偿器。为此,面向制造过程,重点论述CGH补偿检验原理及其衍射级次的鬼像干扰、投影畸变校正、测... 超精密测量是光学制造的前提。高精度的光学面形测量仍然遵循零位检验原则,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是自由曲面等复杂面形零位检验所必需的补偿器。为此,面向制造过程,重点论述CGH补偿检验原理及其衍射级次的鬼像干扰、投影畸变校正、测量不确定度与绝对检验问题,探讨CGH补偿检验的局限与应对方法。针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演变局部大误差的测量难题,论述子孔径拼接测量、自适应补偿干涉测量方法,探讨加工原位干涉测量进展。最后,从超高精度测量与溯源、混合光学零件的宏微跨尺度测量、自主可控面形测量仪器及其原位集成三个方面对光学面形测量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超精密测量 零位检验 光学面形计量 光学自由曲面 计算机生成全息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