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母乳喂养院外管理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伟 吴岐 +2 位作者 饶琳 叶冬梅 宋海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母婴分离情况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院外母乳采集、储存和转运的情况,为制订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住院期间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 目的了解母婴分离情况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院外母乳采集、储存和转运的情况,为制订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住院期间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的母亲20例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院外管理情况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母乳采集前相关清洁准备差异化;自行选择母乳采集的设备;母乳采集的技巧掌握不足;无法控制母乳采集的质量;期望得到医护人员专业支持。结论针对NICU院外母乳的收集、储存、运送等诸多环节,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应用最新、最佳的证据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NICU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母乳喂养 院外管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1 位作者 丁艳 黄小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小艺 刘志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药敏率以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9年5月医院65例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病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新生儿败血症组...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药敏率以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9年5月医院65例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病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新生儿败血症组和菌血症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窒息史、母亲产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88‰;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占73.85%,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6.15%、24.61%、16.93%、15.38%、9.23%;单核李斯特菌及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死亡的主要病原菌;青霉素G、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耐药率为0;败血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菌血症组(P<0.05),母体宫内感染确诊率、新生儿生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低于菌血症组(P<0.05)。结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感染预防及治疗首选经验性药物,各医院应根据该院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母亲具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缓解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临床症状及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发型血流感染 病原菌 药敏
原文传递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周青 吴强松 黄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规范新生儿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流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规范新生儿BCG接种流程...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规范新生儿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流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规范新生儿BCG接种流程。便利抽样法选取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2010-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规范接种前后两组新生儿在BCG使用情况及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后,新生儿BCG及时接种率由96.16%升至97.36%(P<0.01),BCG的AEFI报告发生率由493.32/100万剂次降至68.78/100万剂次(P<0.05)。结论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可提升BCG及时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卡介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单中心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茵 刘志伟 +1 位作者 唐征 黄小艺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627-631,共5页
目的分析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简称国妇婴)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国妇婴分娩的164960例活产新生儿资料,同时,对2015—2020年在国妇婴分娩的共96... 目的分析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简称国妇婴)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国妇婴分娩的164960例活产新生儿资料,同时,对2015—2020年在国妇婴分娩的共96708例活产新生儿及母亲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存在出生缺陷的1501例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纳入出生缺陷组,并以剩余的95207例非出生缺陷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纳入非出生缺陷组。观察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前10位分布情况;孕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受孕方式,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胎数。结果2010—2020年国妇婴共上报2280例新生儿出生缺陷,总体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822‰(2280/164960)。2014年出生缺陷率最低为10.046‰,2020年出生缺陷率最高为20.717‰。2015—2020年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较2010—2014年出现总体升高趋势。2015—2020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中,出生缺陷组男性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或多胎的新生儿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组(P值均<0.001)。2015—2020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母亲中,出生缺陷组母亲高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组(P值均<0.01),两组间母亲孕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活产新生儿男性性别(OR=1.178,95%CI为1.042~1.331,P=0.009)、低出生体重(OR=3.749,95%CI为3.238~4.342,P<0.001)、母亲高龄(OR=1.641,95%CI为1.445~1.864,P<0.001)是其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母亲高龄与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增高密切相关。应加强高危因素人群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监测,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出生缺陷 医院监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1 位作者 刘志伟 徐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三组间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2),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373,P=0.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无相关性(P=0.175)。脐血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脐血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性(P=0.267,0.059)。结论Ghrelin及瘦素共同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与出生后两者的调节机制有所区别,Ghrelin可能并非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而发挥调节胎儿生长发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GHRELIN 瘦素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正常新生儿C—反应蛋白测定值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明今 王雅荪 《新生儿科杂志》 1997年第5期199-201,共3页
本文对顺产,剖宫产,产钳产三组932例正常新生儿生后6天内C-反应蛋白值的观察,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CRP的影响,采用激光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测定结果,三且新生儿CRP平均值曲线趋势呈先后急剧上升,生后1天达峰... 本文对顺产,剖宫产,产钳产三组932例正常新生儿生后6天内C-反应蛋白值的观察,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CRP的影响,采用激光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测定结果,三且新生儿CRP平均值曲线趋势呈先后急剧上升,生后1天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至生后6天接近成人水平产钳产组1天组,2天组,3天组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顺产组产剖宫产组;该结果表明,生后6天内新生儿CRP值的变化与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C-反应蛋白 分娩方式
原文传递
美金胺对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热休克蛋白70合成的影响
8
作者 刘志伟 陈惠金 蒋明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28-730,共3页
为评估非竞争性NMDA受体美金胺(Memantine)对缺氧缺血(HI)的脑保护作用,将HI模型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予8%氧2h)随机分为对照(NC,n=15)组、缺氧缺血(HI,n=25)组,HI前应用美金胺组(PRE,n=25)、HI后应用美金胺组(POST,n=24)。应用免疫... 为评估非竞争性NMDA受体美金胺(Memantine)对缺氧缺血(HI)的脑保护作用,将HI模型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予8%氧2h)随机分为对照(NC,n=15)组、缺氧缺血(HI,n=25)组,HI前应用美金胺组(PRE,n=25)、HI后应用美金胺组(POST,n=24)。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海马及皮质部位热休克蛋白(HSP)70阳性细胞数,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评估美金胺的脑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RE组和POST组脑HSP70生成量明显低于HI组。提示HI是HSP70生成的强烈诱导剂,美金胺的应用则明显减少了HSP70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缺氧缺血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胺 脑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热休克蛋白70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血流感染55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小艺 刘志伟 石文静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1-536,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GBS)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围产期高危因素及药敏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共诊断新生儿早发型...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GBS)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围产期高危因素及药敏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共诊断新生儿早发型GBS血流感染55例,纳入研究.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GBS early-onset sepsis,GBS EOS)组(40例)和菌血症组(15例),回顾性分析2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新生儿早发型GBS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31‰(55/179 738).菌血症患儿无临床表现;GBS EOS患儿临床表现以呼吸问题[呼吸窘迫(35%,14/40)和呼吸暂停(10%,4/40)]、黄疸[40%(16/40)]、循环欠佳[血压降低等,32%(13/40)]多见,血常规异常主要为C-反应蛋白升高[>10 mg/L,100% (40/40)]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25×109/L,78% (31/40)].菌血症组阴道分娩率低于GBS EOS组[1/15与52% (21/40),x2=9.549,P=0.002],母产前发热[15/15与55% (22/40),x2=10.034,P=0.002]、绒毛膜羊膜炎[15/15与68%(27/40),x2=6.384,P=0.012]及新生儿生后即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的比例[15/15与70% (28/40),x2=5.759,P=0.016]均高于GBS EOS组.GBS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及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2% (22/53)和46%(24/52). 结论 GBS是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临床以呼吸窘迫、呼吸暂停、黄疸及循环欠佳多见.青霉素类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治疗首选.对具有GBS感染高危因素者,产儿科积极处理可减轻新生儿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 被引量:52
10
作者 刘志伟 陈惠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8-620,共3页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美国缅因州医学中心芭芭拉布什儿童医院新生儿室质量委员会于2004年7月制定《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并在美国沿用至今。该指南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了定义,制定了对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的筛查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美国缅因州医学中心芭芭拉布什儿童医院新生儿室质量委员会于2004年7月制定《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并在美国沿用至今。该指南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了定义,制定了对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的筛查标准,规范了对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处理流程。该指南对我国今后制定新生儿低血糖诊治常规应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诊断 治疗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园 唐征 +2 位作者 王翼 施婴婴 刘志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体外分离获得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体外分离获得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 IL-4)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 TNF-α)培养8 d诱导分化为DCs,予1,25(OH)_2D_3(10 nmol/L)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经CD3磁珠阳性分选后获得T细胞,并以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混合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1,25(OH)_2D_3干预组DCs刺激同种同体CD3^+T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61.6±8.23对75.21±6.21),且CD3^+CD4^+和CD3^+CD8^+T细胞亚群的增殖率均降低(59.24±10.22对74.54±6.89,47.06±12.10对59.97±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s与同种同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收集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1,25(OH)2D3干预组IL-12和IFN-γ浓度均低于对照组(78.84±11.8对99.06±9.07,9.76±2.75对22.45±2.6),而IL-4则高于对照组(49.45±2.84对35.75±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OH)_2D_3可抑制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s刺激自体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且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呈Th2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艳 徐茵 +7 位作者 王翼 张茜茜 黄小艺 唐征 顾玮 范建霞 余文 刘志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异,同时以早产为临床结局的观察指标。结果23396例妊娠早期孕妇25-(OH)-D平均为42.0(17.6~76.6)nmol/L,5th和95th的25-(OH)-D分别为20.2nmol/L和70.7nmol/L;初产妇18170(77.7%)例,经产妇5226(22.3%)例,孕妇年龄平均30.0(24.0~38.0)岁,BMI20.7(16.5~27.6)kg/m^2,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检测的例数分别为5878、5554、5974、5990例,25-(OH)-D分别为40.0(29.3,52.7)、46.2(35.6,57.2)、43.8(33.1,54.8)、37.2(26.9,49.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BMI划分为BMI<18.5kg/m^2,18.5kg/m^2≤BMI≤23.9kg/m^2,24kg/m^2≤BMI≤27.9kg/m^2,BMI≥28kg/m^24组,25-(OH)-D分别为43.5(30.9,56.9)、42.1(30.8,53.8)、39.9(30.7,50.4)、39.7(30.7,49.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人群<25岁,25~29岁,30~34岁,≥35岁,25-(OH)-D分别为39.1(28.4,52.3)、41.3(30.1,52.9)、42.4(31.2,54.1)、43.8(31.9,55.7)nmol/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25-(OH)-D分别为41.6(30.2,52.9)nmol/L和43.5(32.5,5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娩时不同孕周的产妇其妊娠早期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以25-(OH)-D水平<5th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指标,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BMI、经产妇和初产妇出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早期低体重、低妊娠年龄、初产有更高的维生素D严重缺乏发生率,不同季节25-(OH)-D有差异(冬<春<秋<夏),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和早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妊娠早期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1 位作者 徐茵 沈月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1)围生期高危因素和临床结局,为改善VLBW1的近期临床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76例产妇分娩的84例VLBW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质量将VLBW1分为2组:880~1200g组和〉...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1)围生期高危因素和临床结局,为改善VLBW1的近期临床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76例产妇分娩的84例VLBW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质量将VLBW1分为2组:880~1200g组和〉1200~1500g组,对其并发症和新生儿期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LBW1母亲的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29例(38.2%)、多胎妊娠17例(22.4%)、胎膜早破18例(23.7%)、妊娠贫血14例(18.4%)、胎盘异常(胎盘低置、胎盘前置以及胎盘早剥)14例(18.4%)、试管婴儿9例(11.8%)及产前发热3例。入院VLBW1均有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黄疸55例(65.5%),Hb〈100g/L 39例(46.4%),窒息29例(34.5%),呼吸暂停28例(33.3%),血小板〈100×10^9L^-1 24例(2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1.4%),喂养不耐受17例(21.3%),肺炎15例(17.9%),败血症7例(8.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4.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2.5%)。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者51例(60.7%),输血治疗者33例(39.3%),辅助通气24例(28.6%),需气管插管复苏19例(22.6%),VLBW1总的存活率为90.5%。出生体质量800~1200g的早产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1200~1500g组早产儿(P=0.01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目前围生医学可使绝大多数VLBW1得以存活。预防感染和积极呼吸支持是降低VLBW1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母亲母血及其大于胎龄儿脐血中IGF-Ⅰ、IGF-Ⅱ和IGFBP-3水平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伟 沈月华 +2 位作者 黄小艺 张鑫瑜 方京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关键词 IGFBP-3 IGF-Ⅰ 大于胎龄儿 糖尿病母亲 IGF-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脐血 母血 胎儿生长 发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新生儿病理性气胸的围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小艺 刘志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新生儿病理性气胸的围生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2月本院病理性气胸患儿38例(病例组),按13的比例,选择病例组住院号连续3份相同孕周产科分娩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发生病理性气胸的围生因... 目的分析早期新生儿病理性气胸的围生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2月本院病理性气胸患儿38例(病例组),按13的比例,选择病例组住院号连续3份相同孕周产科分娩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发生病理性气胸的围生因素。结果早期新生儿病理性气胸占同期活产儿比例即发病率为0.25‰(38/150 575例)。肺部基础疾病包括肺炎(7.9%)和湿肺(92.1%)2种。经保守治疗和胸腔穿刺或引流后痊愈。病例组63.2%的患儿孕周<39周。病例组剖宫产娩出率(73.7%)、男童比例(81.6%)、羊水混浊率(3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羊水混浊、剖宫产是增加7 d内新生儿发生气胸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5.585(2.169~14.382)、3.431(1.336~8.811)、3.294(1.356~8.001)。结论湿肺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气胸的原因之一,剖宫产是早期新生儿发生病理性气胸的重要危险因素。产科医师应严格控制选择性剖宫产率,尽可能在39周后进行选择性剖宫产,儿科医师对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新生儿出生48 h内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随访胸片,及早诊治病理性气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气胸 围生因素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单纯性单脐动脉新生儿围产期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志伟 李丽蟾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 围产期结局 单脐动脉 单纯性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先天性畸形 临床发现 先天性异常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1 位作者 施婴婴 沈月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胃促生长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分析其与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胃促生长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分析其与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果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为606.2(488.4~914.4)pg/ml[中位数(P25~P75)],不同性别、分娩方式间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小于胎龄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1211.7(668.8~1690.5)pg/ml]明显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750.4(534.2~1030.o)pg/ml]及大于胎龄儿[520.6(439.9~77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是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可能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水平受出生体重的负反馈调节,可能是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营养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胃促生长素
原文传递
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安 喻敏 +5 位作者 叶松红 陈琦 金岚 乔雅琴 虞黎华 李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7期3232-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抢救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气状态、阿普加评分(Apgar)以及临床结局情况。结果实施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以及动脉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抢救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脆弱性分析预控护理模式可提升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气状态和复苏有效性,缩短抢救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分析 预控护理 重度窒息 APGAR评分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正常新生儿C-反应蛋白测定值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明今 王雅荪 +1 位作者 王旭红 刘兴国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199-201,共3页
本文对顺产、剖宫产、产错产三组932例正常新生儿生后6天内C-反应蛋白值的观察,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CRP的影响。采用激光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测定结果,三组新生儿CRP平均值曲线趋势呈先后急剧上升,生后1天达峰值,以后逐渐下... 本文对顺产、剖宫产、产错产三组932例正常新生儿生后6天内C-反应蛋白值的观察,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CRP的影响。采用激光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测定结果,三组新生儿CRP平均值曲线趋势呈先后急剧上升,生后1天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至生后6天接近成人水平产错产组1天组.2天组,3天组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P<0.01);该结果表明,生后6天内新生儿CRP值的变化与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产错产对新生儿生后6天内CRP值有增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C-反应蛋白 分娩方式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辅助生殖女性孕前有机磷农药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培培 高宇 +3 位作者 赵九如 李红 刘志伟 丁国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67-574,共8页
目的阐明上海地区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女性孕前尿液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OPs)暴露水平,探讨其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 目的阐明上海地区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女性孕前尿液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OPs)暴露水平,探讨其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门诊招募597名ART女性,其中106名女性分娩单胎活产儿被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孕前尿液OPs非特异性二烷基磷酸酯(DAP)代谢物浓度[包括:磷酸二甲酯(DM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DMDTP)、磷酸二乙酯(DEP)、二乙基硫代磷酸酯(DETP)、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DEDTP)]。运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GLMs)分析孕前OPs暴露与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除DMDTP和DEDTP外,其余4种DAP代谢产物均高度检出,检出率为87.7%~95.3%。孕前尿液DETP浓度与新生儿分娩孕周呈负相关(β=-1.34,95%CI:-2.24^-0.45)。性别差异分析显示:孕前尿液DETP浓度与男婴分娩孕周呈负相关(β=-1.72,95%CI:-3.02^-0.43),而在女婴中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上海地区ART女性孕前尿液OPs代谢物浓度远高于发达国家,且孕前OPs暴露对出生结局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 有机磷农药 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