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仲华与世界和平运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专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剑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6期1-22,146,共23页
金仲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杰出的人民外交家。本文通过金仲华参与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过程,回顾了他作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理事、理事会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为促进世界和平、拓展新中国外交舞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外交史角度,通过对... 金仲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杰出的人民外交家。本文通过金仲华参与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过程,回顾了他作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理事、理事会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为促进世界和平、拓展新中国外交舞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外交史角度,通过对金仲华参与世界和平运动外交实践的梳理,从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外交从初创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上,金仲华作为国际问题专家,围绕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并停止朝鲜战争等局部战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人民外交活动,并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世界和平运动的功能、意义和效果进行了理论总结。在促进新中国外交发展方面,他协助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副主席起草和修改会议演说稿,在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上系统阐述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总体要求、展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和开展合作的愿望。在参与世界和平运动的过程中,金仲华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也敢于和善于斗争,展现了人民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在国际舞台上,金仲华和当时外交战线的其他同志一起努力实践,逐渐形成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方针,为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仲华 世界和平运动 人民外交 世界和平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研讨会综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组织发展中国家气候大使和专家协调谈判立场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宏源 《国际展望》 200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随着哥本哈根会议日益临近,气候变化谈判形势更加艰巨和复杂。
关键词 研讨会 不发达国家 气候变化 气候变动 哥本哈根 丹麦 谈判立场 上海 研究院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挑战和亚太合作”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顾问年会综述
3
作者 张春 《国际展望》 2012年第4期134-136,共3页
2012年6月3日,“全球挑战和亚太合作”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顾问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德国、瑞典、印度、印度尼西亚、香港和北京等地的国研院顾问与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教授向这批国际顾问汇... 2012年6月3日,“全球挑战和亚太合作”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顾问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德国、瑞典、印度、印度尼西亚、香港和北京等地的国研院顾问与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教授向这批国际顾问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强调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的三个特点,一是重视“整合”,即在研究人员个体研究上强调团队和计划;二是突出“专业”,即在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建设服务上强调专业重点,如世博会和地方官员国际化教育等;三是强调“理论”,即在为国家外交服务上重点在理论、理念和战略的构建。国际顾问们高度评价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一年来的工作,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科研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问题 国际研讨会 年会综述 研究院 上海 顾问 合作 亚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新视野——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洁勉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共2页
为纪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建院30周年及《现代国际关系》创刊30周年,全面探索新时期中国对美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010年6月27-2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在京郊怀柔举办"新时期美国问题研... 为纪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建院30周年及《现代国际关系》创刊30周年,全面探索新时期中国对美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010年6月27-2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在京郊怀柔举办"新时期美国问题研究:方向与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社科院美国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知名美国问题专家与会,就"美国研究与美国问题研究"、"美国问题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美国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美国问题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等重要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会议由现代院崔立如院长主持,杨明杰、王在邦、傅梦孜等院领导及美国所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现将与会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研究 国际问题 研究院 上海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是多极化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研究员
5
作者 吴孟克 崔洪建 《世界知识》 2021年第9期12-17,共6页
一个仍在不断演变的概念世界知识:您认为该如何定义欧洲的“战略自主”概念?崔洪建:审视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会根据不同时期欧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充实。直到今天,这一概念仍有较强的开放... 一个仍在不断演变的概念世界知识:您认为该如何定义欧洲的“战略自主”概念?崔洪建:审视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会根据不同时期欧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充实。直到今天,这一概念仍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历史 开放性 不可缺少 独立自主 适应性 研究员 研究院 欧洲
原文传递
国际法上关键日期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沛彪 张逦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关键日期不是一个原则或规则,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评价证据分量的一种司法手段。关键日期在实践中较少适用且作用不大。能否设定关键日期是由争端本身决定的,并不存在某些优先的方法来设定。因为关键日期的设定不当将会导致不公平的审判结... 关键日期不是一个原则或规则,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评价证据分量的一种司法手段。关键日期在实践中较少适用且作用不大。能否设定关键日期是由争端本身决定的,并不存在某些优先的方法来设定。因为关键日期的设定不当将会导致不公平的审判结果,所以必须审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关键日期 适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形态演变:一项系统研究的尝试
7
作者 封帅 薛世锟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2,156,157,共21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程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政治安全系统发生互动。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的互动遵循“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的逻辑过程,并实现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面且深刻,使得人工智能开始大面积嵌入政治安全系统,重构了政治安全结构。政治安全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更复杂的风险形态,包括权力安全、制度安全与价值安全在内的政治安全内部生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整个政治安全形态经历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 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研究:发展演变与未来趋势
8
作者 赵卫华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域外各国对当代南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达成前的早期阶段、DOC达成至“南海仲裁案”之间的阶段和中美竞争加剧后的新发展时期这3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域外大国学界和智库虽然也... 域外各国对当代南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达成前的早期阶段、DOC达成至“南海仲裁案”之间的阶段和中美竞争加剧后的新发展时期这3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域外大国学界和智库虽然也对南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其立场和态度总体上是对中国有利的。第二阶段后期特别是中美竞争加剧后,其研究成果体现的对待南海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逐渐多元化,研究方法也日益多元化,研究领域逐渐由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扩展。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中对中国不利的结论和声音逐渐增多,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斗争和南海维权斗争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上述变化受到各国研究人员代际更替、国际海洋法新发展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多重影响,但根本原因则是国际格局变迁及相关国家对本国利益的自我选择。中国应充分认识到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的工具性作用,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域外各国在南海问题各领域研究取向的变化,坚决反对歪曲或有选择地援引国际法来“抹黑”中国的行为;同时又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努力加强和深化对国际法、国际政治和历史等不同学科交叉互融的研究,提高阐释运用国际法的能力,援引恰当的条款来维护中国的正当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域外大国 海洋权益 中美竞争 国际海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中的承诺问题研究
9
作者 鲍志鹏 隆德新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28,154,共29页
在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结束冲突,达成和解对于冲突方特别是弱势一方有利。但是,和解进程往往伴随着博弈方复杂的利益计算和讨价还价,策略互动过程显著影响着和解实现的效果。实力差距和要价意志决定缅甸政府与民地武愿意作出多大的妥协... 在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结束冲突,达成和解对于冲突方特别是弱势一方有利。但是,和解进程往往伴随着博弈方复杂的利益计算和讨价还价,策略互动过程显著影响着和解实现的效果。实力差距和要价意志决定缅甸政府与民地武愿意作出多大的妥协,以及能否达成和解。总体而言,缅甸政府与相对实力强但要价意志弱的民族地方武装最容易达成和解。缅甸民族和解进程的回转起伏,关键在于协议承诺的可信性无法得到保证。内战中的承诺困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达成和平需要使反叛组织放弃武装,但在政府武装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缅甸军方背叛承诺风险有所增加;其二,在违约背叛成本低且收益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方背叛承诺的风险也将提高。在缅甸军方重掌政权、政治转型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和解的困境,将是未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政府 民族地方武装 民族和解 承诺 政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会文化危机及其国内、国际政治效应
10
作者 潘亚玲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4,177,178,共21页
美国在即将迎来建国250周年之际正陷入重大的社会文化危机之中。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尽管往往被简化为“身份危机”,但事实上是多重危机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转型导致的白人族裔化发展、平权运动转型以及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内... 美国在即将迎来建国250周年之际正陷入重大的社会文化危机之中。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尽管往往被简化为“身份危机”,但事实上是多重危机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转型导致的白人族裔化发展、平权运动转型以及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内部分裂,经济结构转型催生的严重不平等和阶级分化与重组,技术革命爆发加剧的代际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冲突。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经过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双重传导,与其在进入21世纪后接连遭遇的安全、经济和制度危机互为因果且相互强化。美国社会文化危机的国内政治效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通过经济、种族和身份性聚居推动选举地理重构,通过联邦、州及政党的多层次极化加剧“对抗政治”,通过建制化/反建制化、国家叙事和“美国例外论”的重构动摇国家认同。美国社会文化危机的国际政治效应通过四个渠道传导,即以“反外交”为核心的外交传导,以逆全球化为核心的市场传导,以移民美国为核心的人文传导,以及以虚拟社区为核心的观念传导。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为应对美国社会文化危机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措施,极有可能加剧美国的“对抗政治”而非“让美国再次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会文化 政治极化 霸权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文明观的思想特征及对国际传播的指导意义研究
11
作者 徐可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8期36-40,共5页
文章主要论述新型文明观及其对国际传播的指导意义。首先从外交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实践中对文明观的重要提法及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关联,比较文明观的异同,探讨新型文明观的理论内涵与先进性,强调新型文... 文章主要论述新型文明观及其对国际传播的指导意义。首先从外交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实践中对文明观的重要提法及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关联,比较文明观的异同,探讨新型文明观的理论内涵与先进性,强调新型文明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文明层面的集中体现,两者在实践层面相辅相成。文章认为,新型文明观的核心价值主要表现为文明的多彩性、平等性、包容性,并指出新型文明观之“新”在于文明交流对文明隔阂、文明互鉴对文明冲突以及文明共存对文明优越的超越。文章还剖析新型文明观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提出其思想理论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实践基础主要是新中国外交实践。文章将新型文明观与国际传播工作相联系,从做好文明研究、增强文明自信、讲好文明故事、塑造文明形象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新型文明观对国际传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文明观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交流 文明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阳龙舟运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2
作者 方彦 郑重 +1 位作者 金春浩 刘子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036-040,共5页
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等方法,以麻阳苗族自治县民间龙舟赛为研究对象,旨在归纳总结麻阳龙舟运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体现出的价值认同... 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等方法,以麻阳苗族自治县民间龙舟赛为研究对象,旨在归纳总结麻阳龙舟运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体现出的价值认同、发展现状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认为:麻阳龙舟运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认同主要体现在情感认同、精神认同和民族认同三个方面;当前麻阳龙舟运动面临组织方案不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单一等突出困境;完善各级龙舟运动赛事组织方案,搭建多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龙舟社团组织发展与监管并重,构建一体多元经济保障体系,是促进麻阳龙舟运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运动 龙舟赛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登政府执政后的重大国际问题笔谈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锋 丁纯 +4 位作者 杨成 毛瑞鹏 汤蓓 刘洪钟 孙海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53,共27页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以延续为主、调整为辅。同时,鉴于拜登阵营的建制派背景,其在国际问题上将更注重以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在亚太安全领域,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延续将大于变化;美欧关系将有所拉近;中美俄和美欧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未来产生影响。拜登政府以重振美国国际领导权为重要目标,对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拜登政府将努力消除特朗普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在重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行动。在科技产业领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基调将得到延续,中国需努力遏制双方关系恶化的势头,为自身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区域与大国关系 国际秩序 卫生治理 科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国际规则:问题、态势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方芳 杨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2,共11页
当前,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网络空间规则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相关政治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国引领作用的局限性,网络空间规则构建进程缓慢。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面临的... 当前,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网络空间规则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相关政治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国引领作用的局限性,网络空间规则构建进程缓慢。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面临的发展态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在治理理念、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上升态势、互联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推动规则构建的有利条件,但在网络治理方面与美国及其盟国仍存较大差距,影响力依然有限。中国需在理念宣示、科研规划、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升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话语权,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国际规则 全球治理 中国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德坤 杜婧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3,共6页
由于海洋油气资源多处于国家间争议海域或重叠海域,容易引起沿海各国对争议海域或重叠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际合作和争端。二战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际合作与争端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本文选取了两个争端案例进行分析... 由于海洋油气资源多处于国家间争议海域或重叠海域,容易引起沿海各国对争议海域或重叠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际合作和争端。二战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际合作与争端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本文选取了两个争端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形成争端的原因。通过对三个共同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国能够实现共同开发的影响因素。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是当今世界解决在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历史演变 争端 共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和理解中国的国际责任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27,共4页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也将"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也将"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此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中国的国际责任 五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玉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3,共5页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推动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和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当前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本质上是通过政府力量对区域内产业布局失衡现象进行纠正的政策行为。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既...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推动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和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当前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本质上是通过政府力量对区域内产业布局失衡现象进行纠正的政策行为。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既有其客观合理性,也面临着现实的发展障碍。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妥善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定位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政府力量的干预,有效推动协调区域内产业布局优化,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妥善解决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模式带来的地方利益竞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 财政分权 政府主导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与俄苏问题研究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玉军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39,159,160,共24页
俄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大纵深、长时段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于俄国、苏联问题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人对俄苏对于中国影响的认知是相对肤浅的。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厘清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总结中国俄苏问... 俄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大纵深、长时段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于俄国、苏联问题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人对俄苏对于中国影响的认知是相对肤浅的。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厘清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总结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改进和提升中国俄苏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于学术的进步、知识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在外交实践中更好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剖析四百年来俄国之于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入手,回顾总结了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主要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中国俄苏研究的方法论选项:要将中俄关系置于由历史发展、国际比较、中国利益三个坐标轴共同组成的立体空间中加以审视;要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范式、理论与方法,实现跨学科的研究;要突破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界限,做到"既专又通";要实现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的融会贯通,在现实关照中回顾历史,在历史背景下把握现实;要广泛借鉴俄苏研究的世界经验,实现俄苏问题研究的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研究 中俄关系 学术史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价值问题刍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英琴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国际秩序作为国际关系一种有效而又规范的进化状态,其实质是某种主导性价值凝结和外化的结果。主导性价值外化为国际行为的规则,且在相当程度上使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变得可预测,国际秩序得以形成。国际秩序演进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国际主... 国际秩序作为国际关系一种有效而又规范的进化状态,其实质是某种主导性价值凝结和外化的结果。主导性价值外化为国际行为的规则,且在相当程度上使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变得可预测,国际秩序得以形成。国际秩序演进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国际主导性价值的变迁过程。本文探讨了国际关系视域下价值的界定及内容、主导性价值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并结合中西方所倡导的不同价值体系的区别,论述了当今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价值问题及其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秩序 主导性价值 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外交与国际责任——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伍福佐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59-66,共8页
中国国内能源供需状况客观上要求进口海外油气资源。为维护这些海外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中国承担"国际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仍然是由西方世界的话语霸权所规定的。在能源外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 中国国内能源供需状况客观上要求进口海外油气资源。为维护这些海外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中国承担"国际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仍然是由西方世界的话语霸权所规定的。在能源外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硬利益"和"软利益"的需求,中国逐渐把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有限结合起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就是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外交 国际责任 达尔富尔问题 中国外交 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