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A边界组件的地球物理正反演软件平台
1
作者 曹礼刚 施明智 罗耀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71,共7页
基于SOA边界组件模式,构建模块化、跨环境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正反演通用软件平台。该平台依托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流程和基本业务逻辑,通过构建兼容C#、Python、MATLAB、Surfer及C++等不同语言和环境的接口,实现跨开发环境调用已有的算... 基于SOA边界组件模式,构建模块化、跨环境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正反演通用软件平台。该平台依托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流程和基本业务逻辑,通过构建兼容C#、Python、MATLAB、Surfer及C++等不同语言和环境的接口,实现跨开发环境调用已有的算法模块,高效地提高地球物理软件开发效率。为了演示平台的电法勘探正反演计算流程,以直流电阻率法为例进行正反演计算演示,并给出平台的结果展示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 地球物理 软件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实验研究
2
作者 邓继新 徐小兵 +4 位作者 徐中华 闫龙龙 黄军平 谭开俊 史江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0-1147,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揭示了沉积环境变化对页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页岩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学特征受沉积古地貌控制,岩性在横向展布上由上斜坡沉积环境的钙质页岩演变为斜坡洼地沉积环境的混合质页岩直至广海陆棚环境的硅质页岩,矿物组分上表现为生物石英含量逐渐增多,组成颗粒粒径逐渐减小,纹层组合特征由钙质纹层为主转变为“硅质纹层+黏土质纹层”为主.页岩样品纹层组合差异造成岩石受力骨架弹性性质改变,从而控制了地震弹性性质的整体变化方式,表现为垂直层理传播纵、横波速度随石英含量变化整体近似呈“V”型趋势,支撑颗粒相似的页岩样品不同方向纵、横波速度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关系,硅质页岩具有最低的纵、横波速度比值,灰质页岩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纵、横波速度比值,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也具有按组分和纹层组合特征分层分布的特征,孔隙度是影响速度变化的次一级因素.低黏土含量的硅质页岩和灰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主要表现为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贡献,高黏土含量的混合质页岩和硅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则受黏土质纹层中黏土颗粒定向程度和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共同影响,有机质对各向异性贡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乌拉力克组页岩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海相页岩 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优化煤层气水力压裂微震震源定位
3
作者 华豪 程冰洁 +3 位作者 徐天吉 严震乾 高波 何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acoustic sensing,DAS)进行全井段、宽方位、高密度煤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微振动的实时监测,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走时信息和震源约束映射算法的微震源定位新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光纤采集数据中道间相似系数识别有效微震事件。其次,根据P波和S波波形顶点获得在光纤中的入射位置,并采用长短时差能量比法获取波形走时差用于确定微震事件距光纤的空间距离。最后,结合入射光纤位置和震源距监测光纤距离进行震源约束映射定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光纤采集过程中,DAS对于地震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敏感性。表现为对0°入射角的P波敏感,对90°入射角的P波则基本不敏感;对45°入射角的S波敏感,但对90°入射角的S波不敏感。在噪声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基于不同标距长度的波场采样效果显著性顺序为:1 m>10 m>100 m,在噪声强度为300%时,1 m空间采样数据仍能展现出相对连续的波形特征,明显突出50 Hz的震源子波。预测缝网展布走向以NNW-SSE为主,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平台内大部分压裂缝网预测误差在10 m内。在四川盆地川南煤田M井田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表明,基于约束定位算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验证结果一致,能够有效指示煤储层压裂缝网区域,对致密、低孔渗油气藏开采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震源定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约束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富钾锂卤水勘探历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兵 王绪本 +6 位作者 郑绵平 杨凯 张永生 李倩 张赛民 温思宇 林晓杨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中钾、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随着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大,由起初的“气钾兼探”逐渐向“气钾锂综合勘探”过渡。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锂卤水的成因机制大体上相同,其中干旱气候条件下古海水的蒸发浓缩致使卤水中的钾锂富集;高温高压下含钾/锂元素的杂卤石/绿豆岩与埋藏卤水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钾锂的富集;淋滤作用也是卤水中钾元素富集的重要成因。深层卤水主要储集于各类白云岩中,其富集主要受断裂、裂缝发育带和背斜等构造控制,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孔隙裂缝储卤、断裂运卤、背斜核部富卤”。基于目前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的勘探现状和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集成新技术的研发、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的优化、含高品位伴生元素新层系的勘探以及气田型卤水有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继续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 气田型深层卤水 卤水成因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在巴什布拉克-乌泊尔构造带深部结构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巍 高文龙 +5 位作者 王腾宇 高永才 张振 葛大壮 袁菎铭 姚孟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32-340,共9页
利用时频电磁数据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约束提高电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探讨塔西南西部地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和乌泊尔构造带深层电性结构及其油气分布区域。该区域地形、浅地表形态以及深层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无法得到有效的地震资料,严... 利用时频电磁数据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约束提高电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探讨塔西南西部地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和乌泊尔构造带深层电性结构及其油气分布区域。该区域地形、浅地表形态以及深层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无法得到有效的地震资料,严重制约了目标层的油气勘探。时频电磁具有勘探深度大,信噪比高,不受高阻屏蔽的优点。通过对巴什布拉克-乌泊尔区域时频电磁资料进行处理解释,有效识别了该区域的主要断裂及褶皱。南北向和西北向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和极化率剖面,展示了塔西南凹陷同时受南天山和西昆仑山双向挤压的电性结构特征,两侧分别形成逆冲推覆体,呈对冲构造形式,覆盖于塔西南凹陷之上,两侧推覆体发育多排逆冲断层,呈叠瓦状分布,其南侧为乌泊尔构造带,北侧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与盆地呈现明显的断层接触关系,南北两侧为区域性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时频电磁 区域构造 电阻率和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稀土矿区隐伏断裂带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书 舒荣波 +3 位作者 闵刚 刘康 袁慧琳 程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3,103,共7页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状态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南方某稀土矿C2矿区的地层分布及构造特征,首先开展高密度电法参数实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以及温纳-斯伦贝尔2装置测量模式,完成了4条测线的高密度电法测量;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实验区的隐伏电性结构模型,圈定了风化层(富含稀土矿的地层)厚度以及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实验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性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收液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高密度电法 渗漏通道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机器学习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城市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反演
7
作者 王显菊 刘严松 +4 位作者 刘琦 吴静 邵青青 Mayada Jamal 马叶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8-1021,共14页
城市水系被称为城市的血管,水系沉积物记录了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城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信息,对城市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天水市籍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城市水系被称为城市的血管,水系沉积物记录了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城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信息,对城市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天水市籍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高光谱的Cu,Zn,Cd含量反演研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高光谱数据采集,将光谱数据进行多种数学变换后筛选与重金属实测含量相关性较强的特征波段作为自变量,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多元逐步回归(SMLR)3种反演模型,并选取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原始光谱数据经光谱变换后能有效突出光谱特征信息,不同光谱变换方式的特征波段筛选效果不同。5种变换中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对数一阶微分(AFD)筛选效果优于倒数对数(AT)和倒数对数二阶微分(ASD)。(2)3种反演模型的R 2均大于0.6,能够有效实现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反演。(3)不同元素的最佳反演模型有差异。Cu的最佳反演模型为SD-ANN模型,R 2为0.750;Zn的最佳反演模型为SD-SMLR模型,R 2为0.962;Cd的最佳反演模型为SD-SMLR模型,R 2为0.761。不同元素的最佳反演模型与特征波段选择有关,基于水系沉积物特征波段开展重金属含量反演有利于提高反演精度。研究为快速获取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信息提供了参考,为环境无损监测及生态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高光谱反演 重金属元素 特征波段 含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冕宁地区苏雄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意义
8
作者 吴广彬 徐争启 +3 位作者 孙岳 田建民 阚磊 张苏恒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扬子板块西缘广泛发育苏雄组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探讨该区苏雄组火山岩与铀成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四川冕宁地区苏雄组流纹岩样品,通过分析其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锆石U-Pb-Lu-Hf同位素组成,对苏雄组流纹岩... 扬子板块西缘广泛发育苏雄组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探讨该区苏雄组火山岩与铀成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四川冕宁地区苏雄组流纹岩样品,通过分析其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锆石U-Pb-Lu-Hf同位素组成,对苏雄组流纹岩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以及构造演化背景进行研究。苏雄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823.8±3.7)Ma(MSWD=3.4),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流纹岩具有高硅(SiO_(2)=70.14%~76.75%,平均74.19%)、高碱(K_(2)O+Na_(2)O=6.66%~7.67%,平均7.25%)、低铝(Al_(2)O_(3)=11.36%~13.12%,平均12.10%)、低钙(CaO=0.26%~2.39%,平均1.08%)、低镁(MgO=0.18%~0.74%,平均0.37%)的特征,属于过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Th、Rb、U、Zr、Hf,相对亏损Ba、P、Nb、Ti、Sr,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明显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分布的特征,并具有较高的10000 Ga/Al值、Y/Nb值和锆石饱和温度,指示其属于A_(2)型长英质岩浆岩;流纹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指示其来源于新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幔物质的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后碰撞活动大陆边缘的拉张伸展环境,构造演化过程中洋壳俯冲后退导致的富钠软流圈上涌促进了U的富集,苏雄组火山岩具有提供铀源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雄组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秋生 高原 +1 位作者 王绪本 赵俊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9-801,共13页
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成像与各向异性等研究是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信息提取与细节分辨能力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壳幔结构、碰撞和隆升动力学、资源与地质灾害的深... 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成像与各向异性等研究是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信息提取与细节分辨能力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壳幔结构、碰撞和隆升动力学、资源与地质灾害的深部机制等研究进展显著.本专辑收录33篇论文,主要分布在深部结构与地球物理探测、地震各向异性与变形、断裂性质与地震活动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重点围绕这些论文,对近年来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探测 地壳-上地幔结构 深部构造 变形 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频相干技术检测页岩裂缝发育带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杰 李琼 +2 位作者 范欣然 李勇 何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6-361,共6页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裂缝及其发育程度是决定页岩气藏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分频相干技术对页岩储层进行裂缝检测:对原始的地震数据体进行分频处理,对分频后的单频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干性计算,得到单频相干数据体,选取优势频带采...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裂缝及其发育程度是决定页岩气藏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分频相干技术对页岩储层进行裂缝检测:对原始的地震数据体进行分频处理,对分频后的单频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干性计算,得到单频相干数据体,选取优势频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单频相干数据进行重构,得到分频重构相干属性,并应用于页岩的裂缝发育带检测中。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频率尺度下的单频相干属性反映了不同尺度的断层、裂缝特征,而分频重构相干属性则更加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不同尺度断层、裂缝的整体特征。利用分频相干技术实现了页岩裂缝发育的精细描述与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 裂缝检测 分频 主成分分析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绪本 高原 +1 位作者 王志 余嘉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0-2037,共8页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地球物理学报》以青藏高原为专辑,集中在2017年6期刊发36篇文章,涵盖了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一批最新...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地球物理学报》以青藏高原为专辑,集中在2017年6期刊发36篇文章,涵盖了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地震特性与大陆动力学、壳幔结构与地震各向异性、深部电性结构及密度结构等研究方向.本文将从这几个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享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深部地球物理 大陆动力学 壳幔结构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bung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鑫 王绪本 +3 位作者 郭维华 吕锡敏 李国斌 王荣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6,共8页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 岩性油气藏 Jabung区块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融合分析的窄方位叠前裂缝预测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晓军 张鑫 +3 位作者 张本健 张正鹏 许志远 罗海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0-1156,I0015,共8页
熊晓军等基于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差异,提出标准差统计方法进行叠前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宏观趋势正确;但由于采用窄方位或单方位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预测的裂缝发育带连片性差。为此,通过改进标准差统计方法... 熊晓军等基于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差异,提出标准差统计方法进行叠前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宏观趋势正确;但由于采用窄方位或单方位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预测的裂缝发育带连片性差。为此,通过改进标准差统计方法的裂缝预测流程,引入裂缝融合分析方法,有效克服了采用窄方位或单一方位数据预测裂缝的缺陷,可以准确表征高角度裂缝发育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基于标准差统计的窄方位叠前裂缝预测方法,再引入基于网格聚类分析的裂缝融合技术,最后得到纵横向连续性强的裂缝数据体。对中国N区的海洋窄方位叠前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表征高角度裂缝发育带的展布特征,与钻井数据符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差异 窄方位 高角度裂缝 叠前裂缝预测 裂缝融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区深部三维结构与底板破碎带勘探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闵刚 舒荣波 +3 位作者 刘康 程蓉 陈书 袁慧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3-1843,共11页
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开采模式而言,矿体下方(花岗岩基底)发育的裂隙构造(破碎带)、地下暗河等渗漏通道,会严重降低离子型稀土矿的采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流出的浸矿液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调查花岗岩基底破碎带(渗漏通道)的... 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开采模式而言,矿体下方(花岗岩基底)发育的裂隙构造(破碎带)、地下暗河等渗漏通道,会严重降低离子型稀土矿的采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流出的浸矿液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调查花岗岩基底破碎带(渗漏通道)的发育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福建省长汀稀土矿C2勘探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设计了12条勘探剖面来完成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勘探剖面较好地圈定了花岗岩风化层的厚度以及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研究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回收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性结构 渗漏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M算法优化的矩形网格隐式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15
作者 王文化 文晓涛 +2 位作者 吴昊 杨吉鑫 匡胤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95,共16页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低波数区间的误差约束;此外,它们大多沿单空间方向压制数值频散,因而无法缓解矩形网格模板的数值各向异性.本文基于隐式FD模板发展了一种多空间方向优化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以同时解决数值频散和数值各向异性问题.针对实用性更强的矩形网格单元,本文基于L_(1)范数建立目标函数并增加波传播角约束以减小数值各向异性,然后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提高模拟精度的目的.理论误差曲线分析表明,相比传统TE方法和其他单向L_(1)范数、L_(2)范数、L_(∞)范数优化方法,本文基于L_(1)范数的多向优化方法在中、低波数区间具有最小的绝对误差,同时能更好的均衡各个方位角之间的误差分布.均匀介质、Marmousi-2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算例均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其他三种优化方法在减小长时程测试下的误差积累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有限差分 矩形网格 波动方程正演 常系数优化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相干体分析技术的裂缝发育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晓军 张鑫 +3 位作者 童浩 罗海龙 张正鹏 段文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准确合理的裂缝带预测,对油气田勘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从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断裂带的平面连续性及精细刻画小尺度裂缝发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相干体分析技术的裂缝发育带预测方... 准确合理的裂缝带预测,对油气田勘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从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断裂带的平面连续性及精细刻画小尺度裂缝发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相干体分析技术的裂缝发育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大网格相干数据体设定距离因子,将研究区域分为邻近断层区域(裂缝带较发育)和远离断层区域(裂缝带较不发育);再针对小网格相干数据体,根据分区结果进行自适应滤波处理:在邻近断层区域进行反距离加权构造导向滤波,远离断层区域进行中值滤波。将该方法应用到某研究区裂缝带预测,结果表明,方法不仅有效地压制了噪声,并保留了断层、裂隙等边缘细节信息,使断裂展布特征更加清晰,成像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体分析 反距离加权 中值滤波 裂缝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断层识别
17
作者 江鹏 文晓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由于复杂的成藏要素和地质结构,以及多期的构造挤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属性提取方法,如蚂蚁体断层提取,难以精确识别潜山断层分布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储层断层识别方法。将金字塔结构的膨胀卷积组... 由于复杂的成藏要素和地质结构,以及多期的构造挤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属性提取方法,如蚂蚁体断层提取,难以精确识别潜山断层分布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储层断层识别方法。将金字塔结构的膨胀卷积组合与注意力机制结合,增大Vnet算法对目标区域的特征响应,提高了网络对于断层的识别能力。将其应用于陆丰凹陷的古潜山储层,首先对数据进行边缘保持滤波,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增强断层的特征。最后将预测结果与蚂蚁体属性、传统的Vnet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发现SPA-Vnet网络训练时具有更低的损失,更高的正确率,剖面上断层连续性更好,细节更丰富,精度更高,为古潜山储层的断层识别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Vnet网络 注意力机制 膨胀卷积 潜山 断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相移法在面波频散曲线提取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万志 田仁飞 刘俊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在浅层速度结构成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取面波频散曲线是反演地下速度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常规的相移法在处理深反射地震数据的频散曲线提取时,存在计算效率和分辨率低的问题。为了改进这些问题,笔者将Goertzel算...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在浅层速度结构成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取面波频散曲线是反演地下速度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常规的相移法在处理深反射地震数据的频散曲线提取时,存在计算效率和分辨率低的问题。为了改进这些问题,笔者将Goertzel算法与相移法相结合,旨在减少冗余计算并提高计算效率。同时,通过对自功率谱进行优化,使相移法获得的面波频散谱能量更聚集,从而提高识别频散曲线的精度。使用提出的改进相移法对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计算,并与原始相移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相移法能够更快速地获得更高分辨率的频散谱图,可为地下速度结构的精确成像提供高精度的频散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ertzel 相移法 面波 频散曲线 自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MTfit和MSATSI研究某煤矿微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
19
作者 徐睿 战凯 +3 位作者 孔超 王聪 王超 梁春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40-49,共10页
微地震监测对矿山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预警。首次将MTfit和MSATSI技术应用于东滩煤矿63_(上)06工作面微地震分析,选取53个关键事件,反演震源机制,并确定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得到了采矿活动与震源机制和岩层破裂之间的... 微地震监测对矿山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预警。首次将MTfit和MSATSI技术应用于东滩煤矿63_(上)06工作面微地震分析,选取53个关键事件,反演震源机制,并确定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得到了采矿活动与震源机制和岩层破裂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六采区微地震震源机制主要表现为正断和逆断型,显示出明显的CLVD成分,并且拉张和压缩破裂在本煤矿震源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应力场分析可圈定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明确围岩的构造应力状态,为理解工作面开采引发的岩体破裂和应力重组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fit MSATSI 微地震监测 震源机制 应力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芦山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研究
20
作者 薛凯伦 刘严松 +2 位作者 聂诗音 沈杜衡 李会玲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80-282,共3页
为探究地震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本文以川西龙门山地震带的芦山县为研究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分析,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人类活动、植被覆盖、气象水文、地震带发育特征中等方面选取16个地质灾害评价因子,... 为探究地震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本文以川西龙门山地震带的芦山县为研究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分析,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人类活动、植被覆盖、气象水文、地震带发育特征中等方面选取16个地质灾害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与随机森林(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并选用ROC曲线对3种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信息量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获得的易发性分区AUC值为0.992,分区准确性最高、效果最好,最适用于研究区。评价结果对位于龙门山地震带的芦山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易发性 机器学习 信息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