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时出现偏离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绍强 李恒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以应用微机计算的大量抽水试验实际资料成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揭示了造成非稳定流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偏离的四个方面因素。文章内的立论观点,既有计算实例说明,又有理论分析,尤其对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水位降深值的定向性误差在计... 本文以应用微机计算的大量抽水试验实际资料成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揭示了造成非稳定流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偏离的四个方面因素。文章内的立论观点,既有计算实例说明,又有理论分析,尤其对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水位降深值的定向性误差在计算中对误差的放大与缩小作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参数 偏离 抽水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球物理与现代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被引量:5
2
作者 裴正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文论述了地球物理学与现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进而,阐述了现代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主要问题及其地球物理探查的新方法、新手段。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水文和工程地质近年来的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雪洲 王宇 +1 位作者 朱庆俊 钱桂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和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一些与水文和工程地质相关的新学科生长点正在形成。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的思想已从单独的资源利用转变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来。涌现出一批调查、评价。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发展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质灾害勘察、监测新技术方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汝烈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8年第S1期352-356,共5页
在我国多年对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较多地运用了一些遥感、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和位移、应力遥控自动监测,以及数据微机处理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也展现了新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勘查 监测 新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亟待开拓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技术——兼论核废物污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5
作者 朱汝烈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11-17,共7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发展核能,势在必行。同时列举了核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危害。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对核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方案,特别是地质处置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处置核废物方案的初步构思及地质处置场址... 本文简要论述了发展核能,势在必行。同时列举了核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危害。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对核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方案,特别是地质处置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处置核废物方案的初步构思及地质处置场址选择的某些原则的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废物 地质处置 处置设施 处置场主岩 处置场调查及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勘查监测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
6
作者 吴庆曾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7-10,共4页
本文指出地质灾害勘查与监测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中的一项战术性的研究内容。以实例说明勘查是防治的重要环节。对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场地施工所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勘查,以及为正确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网点的勘查,均有其重要性及特殊... 本文指出地质灾害勘查与监测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中的一项战术性的研究内容。以实例说明勘查是防治的重要环节。对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场地施工所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勘查,以及为正确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网点的勘查,均有其重要性及特殊性。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需多种方法综合实施,具有勘查及监测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综合勘查 临灾预报 趋势预报 多维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时相遥感资料对能源基地水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神府—东胜煤炭基地为例
7
作者 李景豪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2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通过多时相遥感资料的动态对比解译,分析了神府—东胜地区 48000 km2(包括矿区 2756km2)范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和演变发展趋势,并对全区地质 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遥感 多时相 水资源 地质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图像进行宝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分析
8
作者 李景豪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0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文通过对4400多张不同时期航片和5幅卫片(部分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了 信息增强提取)的解译,结合前人资料和地面调查验证,对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沿线约 5000km2范围的灾害地质现象和环境地质因素进... 本文通过对4400多张不同时期航片和5幅卫片(部分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了 信息增强提取)的解译,结合前人资料和地面调查验证,对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沿线约 5000km2范围的灾害地质现象和环境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及与地 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图像 铁路 地质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象解译在宝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景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83-90,共8页
本文应用不同时期航卫片,对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沿线约5000Km^2范围的灾害地质现象和环境地质因素进行了解译分析,提出了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遥感图象解译 宝成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井新技术简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恒 查恩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55,57,共2页
修井新技术简介吴恒,查恩来(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保定071051)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对管井修理工艺技术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并试制成功了SDTV—1型和SDTV-2型彩色井下电视监视系统,特型贴粒过滤... 修井新技术简介吴恒,查恩来(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保定071051)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对管井修理工艺技术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并试制成功了SDTV—1型和SDTV-2型彩色井下电视监视系统,特型贴粒过滤管,遇水膨胀橡胶,较好地解决了修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井 修井 电视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综合物探技术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惠生 唐大荣 +1 位作者 吴庆曾 连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77-86,共10页
在链子崖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应用声频大地电场法、综合电磁法、激电测深法、声波跨孔探测及多次覆盖浅层反射波法等多种物探新技术方法,并紧密结合该地区地质条件,对链子崖危岩地段的隐伏裂缝、岩溶及覆盖层厚度进行了探测,取得了良... 在链子崖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应用声频大地电场法、综合电磁法、激电测深法、声波跨孔探测及多次覆盖浅层反射波法等多种物探新技术方法,并紧密结合该地区地质条件,对链子崖危岩地段的隐伏裂缝、岩溶及覆盖层厚度进行了探测,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裂缝 链子崖危岩体 声波跨孔探测 声频大地电场法 多次覆盖浅层反射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Sosie地震技术在西安地裂缝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大荣 雷炜 彭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32-38,共7页
西安地裂缝成因是地质专家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分辨地震勘测为研究和探讨地裂缝成因机制提供了丰富、准确的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西安地表地裂缝带下,均隐伏有第四系断层,地表地裂缝带的出现是从第三系下部的断裂,不断地继承性... 西安地裂缝成因是地质专家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分辨地震勘测为研究和探讨地裂缝成因机制提供了丰富、准确的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西安地表地裂缝带下,均隐伏有第四系断层,地表地裂缝带的出现是从第三系下部的断裂,不断地继承性向上伸展的结果在古梁与古洼被人为活动破坏,分辨不清的地段,证实了地裂缝被严格控制在古梁南侧,梁与洼地转折处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脉冲 浅层反射技术 地裂缝带 第四纪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潜孔锤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冉德发 李炳平 刘铁 《探矿工程》 1994年第1期42-42,共1页
空气潜孔锤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层中的应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冉德发,李炳平,刘铁陕西渭北东部地区是该省以煤炭、水电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本区浅部第四系孔隙水不丰富,部分地区又为苦咸高氟水,人畜用水困难。但是... 空气潜孔锤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层中的应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冉德发,李炳平,刘铁陕西渭北东部地区是该省以煤炭、水电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本区浅部第四系孔隙水不丰富,部分地区又为苦咸高氟水,人畜用水困难。但是区内地下深部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却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探工程 空气潜孔锤 岩溶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地基动态参数的测定
14
作者 陈宝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5-18,共4页
核电站地基必须经受住特定设计荷载条件下的动力荷载作用,采用动力分析法,为此,需要提供正确的动力参数。动力参数的正确性是以先进的测试技术为前提,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此外,尚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取值,本文就秦山核电站... 核电站地基必须经受住特定设计荷载条件下的动力荷载作用,采用动力分析法,为此,需要提供正确的动力参数。动力参数的正确性是以先进的测试技术为前提,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此外,尚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取值,本文就秦山核电站二期地基的动态测试中,有关横波的激发与接收,速度弥散,阻尼比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在各类地基的动态参数测试工作中都是难以遇避的,本文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地基动态参数测试技术的认识,赋予其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在这方面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工程 地基 动态 参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趋势评价方法
15
作者 李占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47,共2页
本文介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3种趋势评价方法,即矿泉水再生量法、黑箱法和统计法。重点介绍前两种方法。同时对3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实用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矿泉水 水质 评价 饮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质灾害的勘查与监测现状
16
作者 吴庆曾 《勘察科学技术》 1992年第1期62-64,共3页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部分,它的形成除与地球的固有活动规律有关,尚与人类对环境不合理改造的活动密切关联。随着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加剧,全球性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机构乃至首脑人物关心的热题。我...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部分,它的形成除与地球的固有活动规律有关,尚与人类对环境不合理改造的活动密切关联。随着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加剧,全球性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机构乃至首脑人物关心的热题。我国地处世界地质灾害集中的太平洋环带和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山带的聚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灾害 勘探 监测 中国
原文传递
宁晋泊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文卿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1-438,共8页
宁晋泊是河北平原南部三大古湖群之一,通过LN42.5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群演替达近20次,反映古气候变化具明显冷暖气候旋回5次以上,其中有2次寒冷期,3次湿暖期。结合6.4m以上^(14)C年龄数据推断计算晚更新世与全新世... 宁晋泊是河北平原南部三大古湖群之一,通过LN42.5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群演替达近20次,反映古气候变化具明显冷暖气候旋回5次以上,其中有2次寒冷期,3次湿暖期。结合6.4m以上^(14)C年龄数据推断计算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7.5m,这一界线与孢粉植物群、古气侯与古环境等分异界线非常吻合。因此作者推断宁晋泊的形成、发展与消亡时代相应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温暖期,全新世高温期再次复兴,后被河流沉积物所掩埋而消亡形成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植物群 气候变化 晚更新世 全新世 宁晋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玄武岩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福海 秦志学 韩子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32,共3页
论述了玄武岩的空隙类型及其网络系统、玄武岩水文性质基本特征,分析了玄武岩地下水的富集规律和补径排条件,同时,还对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以及玄武岩地区广泛分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玄武岩 地下水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浅层地震勘查新震源——震源弹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大荣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震源弹(枪)是国内近期开发的一种供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查使用的震源,由于能激发高频地震波、能在城市中使用、装备较轻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获较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震源 震源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物物探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雪洲 王振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一些水文地质学家也已逐渐认识到污染物羽状流的描绘及其运动分析与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分析方法应有所不同.对于传统的供水来说,野外只需打较稀的观测井即可,而要描绘污染物羽... 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一些水文地质学家也已逐渐认识到污染物羽状流的描绘及其运动分析与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分析方法应有所不同.对于传统的供水来说,野外只需打较稀的观测井即可,而要描绘污染物羽状流则必须用密集的三维监测系统才能奏效.如单纯采用钻探方法,不仅费用过于昂贵,所获得的技术资料亦不完整.出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全面考虑,综合利用地质、钻探、化探和物探方法应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物 羽状流 地球物理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