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欧庆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1期378-384,共7页
我国石油物探的发展可以7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主要在前苏联帮助下建立了石油物探的自立基础,掌握了对方法的正确应用,为我国大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后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针对实际需要,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技... 我国石油物探的发展可以7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主要在前苏联帮助下建立了石油物探的自立基础,掌握了对方法的正确应用,为我国大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后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针对实际需要,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切实加强了研究开发,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建立了庞大的以地震勘探为主体的石油物探工业系统;在整个历史阶段,石油物探工作在不断前进,但和国外对比,总体技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还应重点加强石油开发地球物理工作,并以此带动整个石油物探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横波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魏建新 赵群 +1 位作者 孟平 周正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3-511,共9页
本文利用剪切振动的超声换能器作发射声源和接收器,在实验室内观测横波在已知弹性结构的人工复合材料和裂隙细砂岩样品中的传播特征。由实验证实:(1)横波浩复合材料层面或岩样裂隙方向传播时,存在两种速度的横波:其中快横波的偏... 本文利用剪切振动的超声换能器作发射声源和接收器,在实验室内观测横波在已知弹性结构的人工复合材料和裂隙细砂岩样品中的传播特征。由实验证实:(1)横波浩复合材料层面或岩样裂隙方向传播时,存在两种速度的横波:其中快横波的偏振方向平行样品的弹性结构方向(层面或走向裂隙),而慢横渡的偏振方向垂直结构方向。(2)当入射横渡(发射器或接收器)偏振方向与样品弹性结构方向平行或垂直时,只能观测到一种横渡(快或慢横波),而在其它方位可同时观测到快、慢横波。快、慢横波的相位与发、收换能器的偏振性能有关,振幅可用方位角或偏振角的三角函数未表示。(3)比较两种样品的弹性结构特征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各向异性,但快、慢横波的衰减特性不同。这表明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结构方向控制着速度各向异性,而结构特征影响横波的衰减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横波 弹性结构 超声波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物理模型实验:换能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建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2期128-137,共10页
在固体物理模型实验中,作为震源和接收器使用的超声换能器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部件之一。本文根据固体物理模型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设计和制作固体技能器时所需考虑的几个方面,并且依此给出了适合模型实验使用的换能器应有的频率和辐... 在固体物理模型实验中,作为震源和接收器使用的超声换能器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部件之一。本文根据固体物理模型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设计和制作固体技能器时所需考虑的几个方面,并且依此给出了适合模型实验使用的换能器应有的频率和辐射面尺寸的参考范围。在采用声匹配技术后,获得了高信噪比、高传输率和宽频带、窄脉冲(1~2个周期)的固体换能器。文中首次给出了适合物理模型使用的脉冲型核波技能器,并针对不同的负载,测试了换能器的主要性能及负载对性能的影响,并文中还讨论了换能器在固体中的辐射声场,指出了复杂振动与尺寸效应给声场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观测实际的物理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对技能器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能器 固体物理模型 模拟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介质中的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8-353,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波在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各向导性特征。以往,人们是借助于Hudson求解裂隙介质中等效弹性参数的方法,利用各向导性波动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种方法需要巨大数量的计算机内存和极高...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波在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各向导性特征。以往,人们是借助于Hudson求解裂隙介质中等效弹性参数的方法,利用各向导性波动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种方法需要巨大数量的计算机内存和极高的运算速度.实现难度较大.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无需求解各向异性波动方程,而是利用有限元网格划分的灵活性,采用分裂节点的方法在均匀介质中设置裂隙,然后.通过求解各向同性波动方程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从而使我们利用常规的各向同性有限元模拟方法便可研究裂隙介质中的各向导性问题。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裂隙介质 模拟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电法勘探四十年
5
作者 田正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5-84,共20页
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发展历程中,电法(包括电磁法)勘探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石油天然气概查、普查勘探阶段,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效果。笔者将勘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1954年前)... 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发展历程中,电法(包括电磁法)勘探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石油天然气概查、普查勘探阶段,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效果。笔者将勘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1954年前)、发展阶段(1955—1965年)和缩减提高阶段(1966年以后),并分阶段、分地区简述了石油电法勘探的发展概况和达到的勘探程度,总结了电法勘探的任务和一般采用的方法技术。文章以大量的实际材料说明了电法勘探的地质地球物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电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号的高低频成分补偿 被引量:17
6
作者 管路平 唐权钧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45,共11页
本文根据地震资料的部分频谱(10—50Hz),首先应用自回归方法预测低频成分.然后再应用最大方差模原理外推信号的高频成分,最终得到全频段的地震资料。低频补偿.有利于求取基本的速度结构和绝对速度值:高频补偿,能有效地压缩波形.压制噪声... 本文根据地震资料的部分频谱(10—50Hz),首先应用自回归方法预测低频成分.然后再应用最大方差模原理外推信号的高频成分,最终得到全频段的地震资料。低频补偿.有利于求取基本的速度结构和绝对速度值:高频补偿,能有效地压缩波形.压制噪声,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理论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成功地恢复信号中丢失的高低频成分。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也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低频 补偿 自回归法 高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弹性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文骏 郭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424-433,共10页
为了定量地研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响应,编制了一种可适用于微机的快速有限元程序.对半空间的和半空间上覆盖一平行层的两种模型,在受到表面线源和入射平面P波激发后的波动做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为便于验证和比较,双相介质... 为了定量地研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响应,编制了一种可适用于微机的快速有限元程序.对半空间的和半空间上覆盖一平行层的两种模型,在受到表面线源和入射平面P波激发后的波动做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为便于验证和比较,双相介质的参数采用了Plona实验所用材料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弹性波传播 有限元 地震勘探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VD法重建地震剖面 被引量:7
8
作者 谢凤兰 赵改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40,共8页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法(即SVD法)可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剖面作为一个二维矩阵,可分解为一系列子特征图象。利用这些子特征图象对原地震剖面作不同阶数的重建,即可获得保留了原地震剖面主要有效特征的新的剖面图象。本文简述了SVD分解的...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法(即SVD法)可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剖面作为一个二维矩阵,可分解为一系列子特征图象。利用这些子特征图象对原地震剖面作不同阶数的重建,即可获得保留了原地震剖面主要有效特征的新的剖面图象。本文简述了SVD分解的数学原理和特征成像的方法,并分别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试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改善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D法 地震剖面 特征成像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低阻气层的一种特征参数判别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松扬 《测井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28-434,共7页
张松扬.识别低阻气层的一种特征参数判别法.测井技术,1995,19(6):428~434本文根据松南地区浅部天然气低胆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选用自然伽马、中子、声波、密度、自然电位等测井资料,结合地质和测试资料,设置并... 张松扬.识别低阻气层的一种特征参数判别法.测井技术,1995,19(6):428~434本文根据松南地区浅部天然气低胆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选用自然伽马、中子、声波、密度、自然电位等测井资料,结合地质和测试资料,设置并确定了判别气层的特征参数;依据特征参数判别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处理软件,处理了一些低阻含气井段,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响应 气层 电阻率 地层评价 储集层 电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SV波AVO特性判别油气异常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中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53-658,共6页
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AVO)不仅P波存在,而且P-SV波也同样具有AVO特征。在某些条件下,P-SV波的AVO特征更明显、本文先从Zoeppritz方程出发,利用研究区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含气砂岩顶、底界的AVO特性。再用射线追踪方... 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AVO)不仅P波存在,而且P-SV波也同样具有AVO特征。在某些条件下,P-SV波的AVO特征更明显、本文先从Zoeppritz方程出发,利用研究区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含气砂岩顶、底界的AVO特性。再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由X-t域到θ-x域转换以后,同一层位的含气和非含气部位振幅变化差异十分明显。在包络差剖面上可见含气层周围有明显的振幅异常。据此,可在研究区内利用P-SV波的AVO特性判别油气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V波 AVO 地震波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函方程差分法层析成像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清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26,共13页
在程函方程差分解法的基础上,本人曾给出了在已知二维空间网格点上的初至走时来一次求出所有接收点至激发点之间的地震初至波射线路径,从而利用瞬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实现了任意两维地下介质速度分布情况下的弯曲射线法层析成像反... 在程函方程差分解法的基础上,本人曾给出了在已知二维空间网格点上的初至走时来一次求出所有接收点至激发点之间的地震初至波射线路径,从而利用瞬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实现了任意两维地下介质速度分布情况下的弯曲射线法层析成像反演算法。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对大量数学模型资料、物理模型资料及吉林地区野外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证明这种先由差分法求解程函方程,再由得出的时间场做炮点-检波点射线追踪,进而应用SIRT技术反演是层析成像反演方法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程函方程 差分法 地震勘探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初至波射线路径的追踪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清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20,46,共8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射线法的精确、高效的射线追踪方法,适用于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反演的射线追踪计算.在求解程函方程中使用了可变网格步长的差分格式,再按波前扩展理论计算出任意速度变化模型中离散网格点上的精确时间场分布.在... 本文给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射线法的精确、高效的射线追踪方法,适用于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反演的射线追踪计算.在求解程函方程中使用了可变网格步长的差分格式,再按波前扩展理论计算出任意速度变化模型中离散网格点上的精确时间场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Fermat原理求出任意点到震源点的射线路径.本方法同样适用于三维问题,并可用于叠前偏移、速度分析及转换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初至波 射线追踪 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换波探测直立裂隙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太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76-81,147,共7页
关键词 直立裂隙系 三分量 转换波 横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观测问题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缪林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井间地震观测的目的是利用井间速度成像和井间偏移成像来研究井间介质的横向变化,为油藏工程、油气藏储层特征描述服务。由于其观测方式独特,在某一井中激发、另一井中接收,选用不同的井间观测系统方式,对层析及演、偏移成像都有很... 井间地震观测的目的是利用井间速度成像和井间偏移成像来研究井间介质的横向变化,为油藏工程、油气藏储层特征描述服务。由于其观测方式独特,在某一井中激发、另一井中接收,选用不同的井间观测系统方式,对层析及演、偏移成像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不同并间距条件下观测、激发、接收并与共间构造走向及子波频率与分辨率的影响关系。这对于实际井间资料的采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观测系统 数值模拟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方法在松南X地区岩心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松扬 黄国骞 +1 位作者 孙宝佃 彭石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4-30,共7页
在岩心数据处理中,一般采用常规的回归拟合法。但回归拟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需用指数、对数及多项式叠加的岩心数据处理之类的非线性拟合公式,必须将其变换为线性公式后才能求解。这样,不仅给拟合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即每当改... 在岩心数据处理中,一般采用常规的回归拟合法。但回归拟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需用指数、对数及多项式叠加的岩心数据处理之类的非线性拟合公式,必须将其变换为线性公式后才能求解。这样,不仅给拟合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即每当改变拟合公式时,相应的程序也必须作大的改动;而且,公式变换常常会带来误差;再者,有的非线性公式很难变换为线性公式,故而约束了拟合公式的任意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化拟合方法──鲍威尔(Powell)计算方法,并将其用于松南X地区的实际岩心数据分析处理中。结果表明,这种最优化方法应用方便、灵活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 岩心数据 测井参数 公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分辨力地震勘探——要迅速普及发展高分辨力地震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庆贤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共2页
“技术每向微观深入一个层次,都会导致宏观某些方面成万倍的效应变化。”油气勘探与开发对地震勘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地震能更为准确、微细地揭露地层的结构、性质和流体的特性。针对目前所面临的中国... “技术每向微观深入一个层次,都会导致宏观某些方面成万倍的效应变化。”油气勘探与开发对地震勘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地震能更为准确、微细地揭露地层的结构、性质和流体的特性。针对目前所面临的中国客观油气地质情况(厚度为1m左右的薄地层十分发育)和现实的找油气情况(东部要深挖细找,查明小至零点几平方公里的油气田),实现这一要求就更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分量各向异性介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林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413-423,共11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各向异性介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测坐标系的旋转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场传播特征,并将震源分别置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各向同性介质层中,进行混合模型的VSP观测来研究横波分裂现象,结果发现横波分裂不仅与岩层的...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各向异性介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测坐标系的旋转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场传播特征,并将震源分别置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各向同性介质层中,进行混合模型的VSP观测来研究横波分裂现象,结果发现横波分裂不仅与岩层的各向异性有关,而且还与震源所在层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数值模拟 各向异性介质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介质及其反射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改善 叶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0-55,共6页
本文对随机介质的反射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导出了随机介质中旅行时及反射系数的随机分布规律,给出了随机介质合成地震记录,说明了介质随机性对反射特征作用规律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随机介质 反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限元快速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6-43,共8页
有限元法已日趋完善,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数值分析技术之一。但由于应用有限元法解波传播问题时需占用巨量的机时和内存,使得它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有限元快速算法,可使计算速度较常规方法提高几十倍,... 有限元法已日趋完善,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数值分析技术之一。但由于应用有限元法解波传播问题时需占用巨量的机时和内存,使得它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有限元快速算法,可使计算速度较常规方法提高几十倍,并且所占内存量比相应的差分法还少.这就使得有限元快速算法在微机上解决复杂问题的想法成为可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施,并给出了双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地震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扫描法反滤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凤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本文所讨论的Q扫描法反滤波是以Futterman(FTM)衰减模型为理论基础,在频率域内采用分时窗变Q扫描技术,对地层吸收所造成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而进行的补偿处理,其实质就是反大地滤波。用这种方法能够校正地震子波相位的拉伸,补偿地震... 本文所讨论的Q扫描法反滤波是以Futterman(FTM)衰减模型为理论基础,在频率域内采用分时窗变Q扫描技术,对地层吸收所造成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而进行的补偿处理,其实质就是反大地滤波。用这种方法能够校正地震子波相位的拉伸,补偿地震波频率和振幅的损失,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以及改善相同轴连续性的目的。 本文论述了Q扫描法反滤波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理,并据此法在PDP-11/45机上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了剖面质量,从而为精细研究构造和岩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法 反滤波法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