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典型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卫红 周代余 +3 位作者 冯积累 昌伦杰 刘勇 王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砂岩块状底水油藏、低幅度层状边水油藏、大面积超深低丰度薄层油藏、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凝析气藏等不同油气藏类型中,应用水平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循环注气等方式开发,在新油田产能建设、老油田综合调整中取得显著效益。至2007年12月,塔里木油田已完钻水平井超过260口,占总井数比例近30%,年产油量占全油田的61%,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直井的1.73倍,实现了塔里木油田整体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水平井 开发模式 典型油气藏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陶 杨胜来 +9 位作者 朱卫红 卞万江 刘敏 雷雨 张媛 张劲 赵崴 陈兰 周小平 廖建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腐蚀、作业磨损以及特殊施工对套管造成损坏,使之抗外挤能力下降;⑥开发方式不合理。针对油田套损现状和分布规律,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套损井综合"防"、"诊"、"治"对策,对于已发生套损的井,采取井下作业坐封打压、工程测井、静温梯度法3种技术综合找漏,找漏结果统计表明,1998—2009年,已有71口油水井发生套损,确认套损点87个。在精确定位套损部位后,择优选取挤水泥、下封隔器、下胀管补贴等措施补漏,对已发生套损的57口井实施了补漏,有46口井恢复了生产,有效率达8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开发 套损井 套损规律 套损防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固井技术在塔里木油田超深水平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盛勇 李桂方 +2 位作者 李飞 黎强 任自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7-28,31,共3页
塔里木轮南侏罗三叠系油藏经多年开发后,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渗透层,压力系数1.15~1.18,钻井液密度超过1.2 g/cm^3就会出现渗漏。完井技术套管裸眼段长,套管串与井壁间环空间隙小,循环阻力大,水泥浆密度高(平均在1.85~1.90 g/cm^3),液... 塔里木轮南侏罗三叠系油藏经多年开发后,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渗透层,压力系数1.15~1.18,钻井液密度超过1.2 g/cm^3就会出现渗漏。完井技术套管裸眼段长,套管串与井壁间环空间隙小,循环阻力大,水泥浆密度高(平均在1.85~1.90 g/cm^3),液柱压力大,固井施工泵压高,致使水泥浆在低压渗透的储集层段漏失,从而影响了固井质量,污染了油层,给完井后井下作业造成极大的难度。因此决定在国内率先采用三级固井技术试验并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水平井 三级固井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水平井中的复合尾管胶塞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丹阳 肖勇 +1 位作者 牛阁 张建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塔里木东河塘油田开发20余年来,基本采用三开超深水平井结构,完井油层套管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下入?139. 7 mm,直井段到井口为?177. 8 mm复合管串结构。近年来,尝试将原先的单级套管结构改为尾管悬挂套管结构,从而达到节省套管费用降低钻... 塔里木东河塘油田开发20余年来,基本采用三开超深水平井结构,完井油层套管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下入?139. 7 mm,直井段到井口为?177. 8 mm复合管串结构。近年来,尝试将原先的单级套管结构改为尾管悬挂套管结构,从而达到节省套管费用降低钻井投资的目的。在研究分析全井复合管套串结构和单一尺寸尾管固井两者优点缺点的基础上,笔者创新性提出了在超深水平井实施复合尾管固井设想。从研制?177. 8 mm+?139. 7 mm复合尾管悬挂器着手,在超深水平井DH6-H1成功完成复合尾管固井。这是国内首次使用国产复合尾管悬挂器实现超深水平井复合尾管固井,为同类井的完井固井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平井 复合套管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修井井控设备密封性试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欧如学 宋中华 +3 位作者 李强 张超 周洪云 胡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9,5-6,共3页
修井作业时,防喷装置等井控设备的密封性试压,是油水井作业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预防井喷事故发生的基础保证方法之一,是做好井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塔里木油田修井作业井控装置以及其常规试压方法,找出装备本身及试压过程的缺陷... 修井作业时,防喷装置等井控设备的密封性试压,是油水井作业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预防井喷事故发生的基础保证方法之一,是做好井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塔里木油田修井作业井控装置以及其常规试压方法,找出装备本身及试压过程的缺陷,对装备加以改进并优化现有试压方法,解决目前塔里木油田高压油水井作业中井控装置和常规试压可能带来的井控风险,大大降低井喷的发生几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 井控设备 试压方法 研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地层测试常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中华 张士诚 +3 位作者 欧如学 李强 张超 周鹏飞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6期60-61,76,共2页
地层测试可以获得动态条件下的各种地质资料和地层参数,是及时准确评价油气层的有效方法和最直接的手段。塔里木油田的深井开发地层测试所面临的困难较大,虽然通过测试方法的优选及井下工具的灵活运用,较好的解决了一些测试问题,但是仍... 地层测试可以获得动态条件下的各种地质资料和地层参数,是及时准确评价油气层的有效方法和最直接的手段。塔里木油田的深井开发地层测试所面临的困难较大,虽然通过测试方法的优选及井下工具的灵活运用,较好的解决了一些测试问题,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地层测试的研究还需努力攻关,力争达到施工工艺安全,测试结果真实可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常规测试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井筒效应特例分析
7
作者 田新建 张永灵 +1 位作者 郭来春 雷胜林 《油气井测试》 2000年第2期36-40,共5页
引发井筒效应的因素很多 ,在分析每种特殊井筒效应的起因时必须结合地层物性、相态变化、压井液比重和地层产出物等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本文具体分析了高比重压井液+复合测试管柱、油水两相 +多层、凝析气凝析引起的 3种特殊类... 引发井筒效应的因素很多 ,在分析每种特殊井筒效应的起因时必须结合地层物性、相态变化、压井液比重和地层产出物等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本文具体分析了高比重压井液+复合测试管柱、油水两相 +多层、凝析气凝析引起的 3种特殊类型的井筒效应。通过分析 ,搞清了流动曲线和恢复曲线出现异常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井筒效应 地层测试 压力曲线 试井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合水泥在塔里木油田碎屑岩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晓杰 余纲 +4 位作者 瞿志浩 郑会锴 赵宝辉 朱海金 史为纪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4期63-67,共5页
塔里木LN油田、ST油田碎屑岩井储层多为中孔、中渗储层,水层多而薄、底水活跃,对层间封固质量要求高,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油气水窜,水泥环易出现微间隙,后期开采含水率高。自愈合水泥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兼具一定的微膨胀效果,能有效防止窜流... 塔里木LN油田、ST油田碎屑岩井储层多为中孔、中渗储层,水层多而薄、底水活跃,对层间封固质量要求高,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油气水窜,水泥环易出现微间隙,后期开采含水率高。自愈合水泥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兼具一定的微膨胀效果,能有效防止窜流,改善界面胶结。针对碎屑岩固井难点,结合自愈合水泥特点,研究出一套适用于该区块的自愈合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具有流动性好、抗压强度高、静胶凝过渡时间短等良好的工程性能。室内实验和4口井的现场成功应用表明:自愈合水泥浆体系能满足该区块碎屑岩井的固井施工作业,提高固井质量,储层段固井优质率达到70以上,2口实验井采油含水率0,为后续老油田稳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塔里木油田 碎屑岩 自愈合 微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台阶水平井在塔里木盆地超深超薄边际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荣宁 吴迪 +4 位作者 韩易龙 陈文龙 王陶 张波 叶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井对全区稳定分布的深层双层层状边水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阶水平井 塔里木 边际油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固井技术在塔里木漏失性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丹阳 闵鹏 +2 位作者 徐铠昀 李桂方 康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奥陶-寒武系碳酸岩油气产量快速上升。此类油田一般采用在进入目的层段前下入套管固井,然后揭开目的层完钻转试油这种先期完钻方式。但是,当目的层段含有泥岩等易垮塌地层时,为避免在试油期间... 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奥陶-寒武系碳酸岩油气产量快速上升。此类油田一般采用在进入目的层段前下入套管固井,然后揭开目的层完钻转试油这种先期完钻方式。但是,当目的层段含有泥岩等易垮塌地层时,为避免在试油期间发生埋测试管柱的事故,就需对易垮地层段以上部分下入套管实施固井,下部下入筛管的复合管串结构。然而,这类地层地层压力系数低,即使使用低密度水钻井液固井,仍然免不了发生漏失,造成固井质量不佳和对脆弱渗透性目的层的二次污染,最终伤害油气产量。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以往采用先打水泥塞,然后再下钻探塞。塞面在合格位置,进行下步下套管固井作业。即使这样,依然难免因漏失出现塞长不够或无塞而多次重复打水泥塞现象,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在复合管口中下入管外封隔器,实施选择性固井,能很好地解决类问题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漏失性 固井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云峰 谭飞 +5 位作者 屈海洲 钟治奇 刘勇 罗新生 王振宇 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残丘不同部位储集层发育情况。轮古地区风化壳岩溶高差范围约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阶地减小;共识别出各类残丘252个,Ⅰ、Ⅱ类残丘虽数量较少,但总体体积大,为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区;残丘与现今构造高点重合率高(96.42%),后期构造运动基本未改变残丘形态,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岩溶残丘主体部位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层均有发育,且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较大,各项储集层参数优于残丘翼部,残丘相对幅度与单井产量具正相关性,残丘规模和部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 风化壳岩溶 岩溶残丘 控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K S101超深井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盛勇 何钧 +2 位作者 李宁 宁爱民 李晓青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4,共3页
在停产的老井井眼中进行套管开窗侧钻,可恢复老井产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介绍了KS101C井在常规套管开窗工艺基础上,针对可钻性极差的地层,通过侧钻工艺优选、工具改造,优化工艺措施和钻头类型,成功实施超深井套管开窗侧钻工艺的思路... 在停产的老井井眼中进行套管开窗侧钻,可恢复老井产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介绍了KS101C井在常规套管开窗工艺基础上,针对可钻性极差的地层,通过侧钻工艺优选、工具改造,优化工艺措施和钻头类型,成功实施超深井套管开窗侧钻工艺的思路和方法。阐述了超深侧钻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技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同类井的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KS101C井 超深井 开窗侧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技术在H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敏 伍轶鸣 +5 位作者 刘勇 苟柱银 陈兰 王俊芳 廖伟伟 周小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24,共6页
塔里木H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全部采用机采完井,受井况限制,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很大。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塔里木油田特色的产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实现了超深、高温、高矿化度多变条件下的各项产层参数的准确获取,包括过套管地层测试... 塔里木H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全部采用机采完井,受井况限制,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很大。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塔里木油田特色的产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实现了超深、高温、高矿化度多变条件下的各项产层参数的准确获取,包括过套管地层测试、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及爬行器+能谱水流测超深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等成果,加深了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增油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 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 能谱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纤维承压堵漏技术在塔里木碳酸盐岩地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超 张治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3-4,29,共3页
在塔里木碳酸盐岩地层中,井漏具有普遍性,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危害。针对近年来一些承压堵漏技术存在承压能力难以提高,易发生二次漏失以及材料不能抗高温等问题,开发出新型石油工程纤维,结合优选的堵漏剂配方,可以很大程度改进承压... 在塔里木碳酸盐岩地层中,井漏具有普遍性,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危害。针对近年来一些承压堵漏技术存在承压能力难以提高,易发生二次漏失以及材料不能抗高温等问题,开发出新型石油工程纤维,结合优选的堵漏剂配方,可以很大程度改进承压堵漏技术在碳酸盐地层的应用问题。文章结合现场施工实例,对该堵漏材料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井漏 承压堵漏 石油工程纤维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15
作者 储艳萍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经济》 2015年第2期00115-00115,共1页
油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油田的建设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限采购物资的质量。因此,优化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成为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采购物资质量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我国油田物资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据此... 油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油田的建设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限采购物资的质量。因此,优化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成为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采购物资质量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我国油田物资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据此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针对优化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物资采购 物资管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絮凝剂在处理辽河油田采油污水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玉霞 杨世刚 +1 位作者 赵林 于连俊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的稠油污水,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A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在水溶液中共聚合得到两亲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AM/DAC/AA/DMAM)。在加量为5 mg/L时,除悬浮物率和除油... 针对辽河油田的稠油污水,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A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在水溶液中共聚合得到两亲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AM/DAC/AA/DMAM)。在加量为5 mg/L时,除悬浮物率和除油率分别可以达到64.51%和81.05%。与其它各种絮凝剂相比,P(AM/DAC/AA/DMAM)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时,处理效果更加理想,P(AM/DAC/AA/DMAM)是一种性能比较优良的高分子絮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污水 高分子絮凝剂 共聚物 复配 破乳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油田超深水平井套损机理及防诊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陶 蒋仁裕 +2 位作者 韩易龙 张建华 张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给生产造成被动。针对该现状,实施多学科协作攻关,系统研究套损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重点开展物理与化学机理研究,明确提出油藏与钻井、测井、井下技术相结合的套损"...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给生产造成被动。针对该现状,实施多学科协作攻关,系统研究套损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重点开展物理与化学机理研究,明确提出油藏与钻井、测井、井下技术相结合的套损"防诊治"一体化研究思路。经实践证明,预测的套损隐患井与实际吻合程度及套损井恢复率均较高,成功探索了超深水平井套损对策技术,为其他类似油田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水平井 套损 机理 防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含量对火山岩气藏开发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云河 汤勇 +2 位作者 肖云 宋海敬 张小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2,135,共4页
由于CO2气体与常规天然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富含CO2的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态特征不同,导致CO2含量影响气藏的开发指标的变化。为此,以校正过相态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等温条件下不同CO2含量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不同温度下含CO2天... 由于CO2气体与常规天然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富含CO2的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态特征不同,导致CO2含量影响气藏的开发指标的变化。为此,以校正过相态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等温条件下不同CO2含量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不同温度下含CO2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及相态变化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认为:无论是气藏渗流还是井筒流动过程中,富含CO2的火山岩气藏的相态计算都必须考虑偏差因子、黏度和密度随CO2含量的变化;在压力小于30 MPa时,井筒流动要考虑体积系数的变化;气藏的稳产期、稳产期末采出程度和预测期末采出程度随CO2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该研究成果对富含CO2天然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CO2 含量 相态 状态方程 开发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氢酸深部分流酸化技术在东河油田的应用研究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文 袁学芳 +2 位作者 郭建春 刘举 刘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5-288,220,共4页
塔里木盆地东河油田CⅢ油组1号岩性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造成地层能量不足,产量下滑快,且常规酸化施工不能很好地解除地层深部的污染。本试验针对该油藏低渗、高岭石粘土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使用具备缓速深部... 塔里木盆地东河油田CⅢ油组1号岩性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造成地层能量不足,产量下滑快,且常规酸化施工不能很好地解除地层深部的污染。本试验针对该油藏低渗、高岭石粘土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使用具备缓速深部酸化性能的多氢酸酸液体系的方案,并结合多氢酸酸化机理分析了多氢酸对该油藏的适应性;针对该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实现水平段均匀酸化,提出在酸化过程中加入水溶性分流剂的方案,并在实验室内对现场岩心进行了分流酸化模拟实验。在取得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该油藏A15H井实施了多氢酸分流酸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多氢酸 分流酸化 CⅢ油组1号岩性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组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樊怀阳 陈文 刘百春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 4 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 4 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砂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砂体最发育,单个砂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沉积相 潮坪环境 砂体 岩石组合 沉积构造 沉积环境 塔河油田 扇三角洲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