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晓华 童德妍 +1 位作者 徐焕宾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优化的方法提高表位串联蛋白的真核表达效率 ,构建了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结果 多表位串联基因接入真核表达载体后 ,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多表位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 ,可诱导融合蛋白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该基于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可以诱导抗体应答 ,为该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多抗原表位 基因疫苗 免疫原性研究 嵌合 真核表达载体 体液免疫反应 网络数据库 配伍选择 减毒疫苗 软件分析 感染过程 表达效率 高效表达 免疫小鼠 融合蛋白 抗体应答 结构区 抗原性 密码子 细胞内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tosan-DNA疫苗诱导Th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薇 吴蓉 +2 位作者 沈燕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以chitosan pcDNA3 VP1、pcDNA3 VP1和 pcDNA3分别滴鼻免疫BALB/c小鼠 ,以ELISA法检测VP1体外表达和IgG亚型 ;以3 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并通过RT PCR检测了小鼠心肌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hitosan pcDNA3 VP1体外转染后VP1的表达水平与 pcDNA3 VP1转染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表明chitosan的加入不改变 pcDNA3 VP1质粒在体外细胞内的表达 ;chitosan pcDNA3 VP1组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达 3.0和 2 .74 ,均显著高于 pcDNA3 VP1组和 pcDNA3组 (P <0 .0 1) ;chitosan pcDNA3 VP1免疫可显著增强IgG2a的生成 ,第 6周和第 12周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2 .2 6和4 4 .2 ,而 pcDNA3 VP1组IgG2a表达稍高于IgG1、IgG2b和IgG3表达 ,IgG2a/IgG1比值为 1.6 3(P <0 .0 5 ) ;细胞因子检测表明chitosan pcDNA3 VP1组IFN γ表达显著高于IL 4 ,相对定量后IFN γ/IL 4比值为 2 .1;而 pcDNA3 VP1、pcDNA3组分别为 1.2 5和 0 .78。结论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DNA 疫苗 脱乙酰壳多糖 Thl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 M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3
作者 童德妍 汪晓华 +2 位作者 郑秀娟 关庆东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融合分子羧基段的myc表位检 测pcDNA4-his/myc-M转染的293T细胞中M蛋白的真核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pVAON33-M质粒基因免 疫小鼠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血清。结果pcDNA4-his/myc-M转染后48 h可检测到SARS-Cov M蛋白表达。 pVAON33-M基因免疫能够诱导产生M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SARS-Cov M蛋白可 以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作为SARS-Cov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SARS-COV 真核表达 免疫原性研究 转染 诱导 DNA 真核细胞 克隆 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7AP-exCD40L融合蛋白的分子设计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和生物活性
4
作者 陈晋 储以微 +5 位作者 邵先安 任学芳 张洪勇 高海峰 何球藻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6,F003,共7页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研究mB7AP-exCD40L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的重组Pichiapastoris实现了mB7AP-exCD40L的分泌表达,表达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2.6×103,对MLR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分子模拟设计的mB7AP-exCD40L在Pichiapastoris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B7AP-exCD40L在抗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ORIS 融合蛋白 生物活性 分子设计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重组Pichia Western 抗移植排斥反应 酵母表达体系 分子模拟 淋巴细胞增殖 相对分子质量 CD40L B7反义肽 GS115 表达产物 blot 分泌表达 抑制作用 胞外区 电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