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肾交感神经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廖建泉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9期512-515,共4页
交感神经系统参与心输出量、血压、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其过度兴奋被认为参与了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肾交感神经作为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相互... 交感神经系统参与心输出量、血压、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其过度兴奋被认为参与了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肾交感神经作为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感神经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刺激肾素释放,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增加肾小管水钠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肾交感神经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2021,迎接2022--2021年心血管治疗领域重大研究总结
2
作者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肆虐,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阻挡不了国内外同仁在心血管领域奋勇向前的步伐。现将2021年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1.1 EMPEROR-Preser... 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肆虐,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阻挡不了国内外同仁在心血管领域奋勇向前的步伐。现将2021年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1.1 EMPEROR-Preserved研究[1]: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治疗的首个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治疗 全球范围 奋勇向前 国内外同仁 心血管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概要 被引量:5
3
作者 沈雳 李晨光 +2 位作者 吴轶喆 裴志强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51-258,共8页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系列支持医学创新的政策相继推出,医学创新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作为中国医学创新的缩影,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也逐步从早期的学习与跟随进入到自主创新的快...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系列支持医学创新的政策相继推出,医学创新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作为中国医学创新的缩影,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也逐步从早期的学习与跟随进入到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部分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支架 球囊 起搏器 消融设备 瓣膜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中40~70岁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关系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俊 周京敏 +4 位作者 金雪娟 虞勇 崔晓通 付明强 葛均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2010年6月至7月所做的4 049名40~70周岁女性居民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6... 目的:探讨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2010年6月至7月所做的4 049名40~70周岁女性居民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6个年龄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在控制年龄因素后,绝经年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绝经年限越长,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结论:需加强绝经期前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同一年龄阶段妇女中尤其需针对早绝经者加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绝经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韩霏 禹子清 +4 位作者 秦胜梅 方凌燕 李明辉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均≥70%)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03-01至2017-07-05期间入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6例,...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均≥70%)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03-01至2017-07-05期间入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6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78例及心功能不全组(LVEF<50%)18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界值,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功能不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96例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8例(18.8%)。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心率、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QTc)均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心率>70.5次/min(敏感度81.3%,特异度58.9%),QRS波时限>97.5 ms(敏感度82.4%,特异度67.5%),QTc>425 ms(敏感度93.8%,特异度41.1%),对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指标仅QRS波时限>97.5 ms(OR=7.577,95%CI:1.094~52.490,P=0.030)与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结论:在未发生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静息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提示这些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血管病变 心功能 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水平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6
作者 王宇成 虞莹 +2 位作者 石卉 虞勇 陈瑞珍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水平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并确诊为DCM的患者259例为DCM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时期进行健康体...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水平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并确诊为DCM的患者259例为DCM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没有心力衰竭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且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正常的84名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SFRP4水平,分析SFRP4水平与DCM的相关性及其对DCM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患者血清SFRP4水平明显升高[(28.54±10.25)ng/ml vs.(52.70±19.74)ng/ml,P<0.05]。随机将具有预后数据的234例DCM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56)与验证集(n=78)。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FRP4水平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OR=1.06,95%CI:1.03~1.10,P<0.001)。进一步评估模型预测效果,训练集与验证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均>0.8)、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均表明包含血清SFRP4水平用于构建预测模型对DCM患者的全因死亡预测具有较好的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中位随访33.5(11.0,49.0)个月,血清SFRP4≥75百分位水平DCM患者的无事件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血清SFRP4<75百分位水平DCM患者(16.57%vs.28.81%,P=0.02)。结论:DCM患者血清SFRP4水平显著升高,SFRP4水平对于DCM的预后预测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 全因死亡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在心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建辉 陈丽 周京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占38.7%,城市占41.1%,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医疗实践的重要挑战。...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占38.7%,城市占41.1%,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医疗实践的重要挑战。心电图有无创、简便、经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1950年,Blackburn等[2]提出了心电图编码的概念,并在人群中证明了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Minnesota code,MC)运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明尼苏达编码 心血管病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社区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京敏 崔晓通 +2 位作者 金雪娟 周俊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 研究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现况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的社区队列研究中一个农村社区所有65岁及以... 目的 研究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现况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的社区队列研究中一个农村社区所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包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内的基线情况调查,并留取清晨点时间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和UACR等,分析UACR在健康人群以及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1)完成调查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718名,其中男性721名,女性997名,年龄(73.3±5.5)岁.(2)调查的老年人群中,有至少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占78.00%,患病率排在前3位的心血管病危险凶素依次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其患病率分别为61.06%、44.59%和13.80%.(3)健康人群UACR中位数为13.81(6.03~26.51)μg/mg,其中男性为5.49(2.92~9.76)μg/mg,女性为17.12(7.28~33.28)μg/mg,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4)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UACR分别为16.27(6.65~42.00)μg/mg、26.27(10.92~76.65)μg/mg和16.39(6.98~41.03)μg/mg,均高于健康人群(P〈0.05或P〈0.01).(5)具有0、1、2,3和4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的UACR中位数分别为13.81(6.03~26.51)μg/mg、15.76(6.79~36.44)μg/mg、13.82(5.68~34.43)μg/mg、16.47(6.07~50.56)μg/mg和18.63(11.26~83.09)μg/mg,具有4个危险因素人群的UACR水平显著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结论 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群患病率排在前3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依次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三者均与UACR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与肌钙蛋白T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敏 程宽 +4 位作者 王齐兵 朱文青 陈瑞珍 葛均波 陈灏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NT2)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95例无血缘关系的HCM先证者(其中22例为家族性HCM先证者)进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NT2)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95例无血缘关系的HCM先证者(其中22例为家族性HCM先证者)进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8、9、10、11、14、15、16号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家系资料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16例FHCM患者及79例S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的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突变。仅在9号外显子检出一同义突变,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Ile)。结论 TNNT2不是我国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肌钙蛋白T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结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菊英 葛均波 +5 位作者 吴鸿谊 樊冰 刘学波 王齐兵 葛雷 路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患者 显像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血管内超声显像 稳定型心绞痛 定量测定 斑块面积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ACS SAP 软斑块 病变性质 方法比较 平均年龄 罪犯血管 View US检查 定性分析 IVUS 血管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与小鼠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锷 陈瑞珍 +4 位作者 杨英珍 郭棋 虞勇 邹云增 陈灏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目的检测ADAMT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 spondin type 1 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3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1b/C小鼠分别建... 目的检测ADAMT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 spondin type 1 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3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1b/C小鼠分别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组,20只)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组,25只)模型,同期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等剂量不含病毒的EMEM液作为各自正常对照组(均为10只)。以苦味酸天狼猩红行心肌胶原组织特异性染色,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组织中的胶原容积积分(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两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CVF显著增加,且慢性组更为显著(P<0.01):急、慢性组ADAMTS-1 mRNA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对照组,尤以慢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 ADAMTS-1在心肌组织细胞胞质内表达;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 mRNA的表达与CVF呈正相关。结论ADAMTS-1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呈进行性增加并与胶原增生密切相关,表明ADAMTS-1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参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心肌组织 ADAMTS-1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纤维化 胶原代谢 心肌胶原 小鼠腹腔 柯萨奇病毒 等剂量 thr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电极植入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浩颖 汪芳 +4 位作者 金炜 刘健 舒先红 陈灏珠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探索非缺血性心肌病中左室电极位于延迟收缩部位对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收缩速度达峰...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探索非缺血性心肌病中左室电极位于延迟收缩部位对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收缩速度达峰时间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根据术前组织多普勒左室延迟收缩部位选择左室电极位置,并通过X线后前位、侧位、右前斜和左前斜位确定冠状静脉窦电极的位置,根据左室电极的位置是否与延迟收缩部位相符,将患者分为A组(n=20):电极位置和延迟收缩部位符合者;B组(n=13):电极位置和延迟收缩部位不符合者。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QRS宽度以及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Ts-S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RT后6月,两组患者的NYHA、LVESV和二尖瓣返流程度(MR)分级等参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LVEF增加和LVESV缩小较B组显著(P<0.01)。结论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CRT左室电极位置与延迟收缩部位符合患者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不符合患者,组织多普勒可用于指导左室电极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组织多普勒 心力衰竭 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志贤 葛均波 +11 位作者 钱菊英 樊冰 葛雷 刘学波 张国辉 王灏 沈安 冯琪 姚国粱 张根珠 徐菊锐 路艳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1期22-23,26,共3页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revascularization)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3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revascularization)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3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进行再血管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根据心脏超声和临床表现评价心功能状态。结果:PCI组18例治疗显效14例(77.7%),有效3例(16.6%),无效1例(5.6%),总有效率94.4%;CABG组12例显效9例(75.0%),有效2例(16.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1.6%,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结论:PCI和CABG使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再血管化 心功能 治疗 PCI PTCA CA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虹岷 黄浙勇 周京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心肌梗死亚型。近些年,随着影像技术越来越发达、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心血管医生对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的兴趣及关注也越来越高,因而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现就冠状... 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心肌梗死亚型。近些年,随着影像技术越来越发达、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心血管医生对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的兴趣及关注也越来越高,因而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现就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的机制及预后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浙勇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心律失常 终末期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 干细胞生物学 干细胞治疗 分子生物学 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明强 周京敏 胡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产生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其发生与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或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舒张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宽 王齐兵 陈灏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69-472,共4页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占所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比例达20%~48%,但在国内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现就其近年来在临床表现型、基因型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表现型 基因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与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宽 王齐兵 +6 位作者 秦胜梅 李敏 李高平 陈瑞珍 杨英珍 葛均波 陈灏珠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81例DCM患者(其中8例为家族性DCM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突变扫描,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81例DCM患者(其中8例为家族性DCM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突变扫描,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在所有DCM患者中未检出MYH-7的致病突变,仅在1例散发性DCM患者的7号外显子检出同义突变。结论:MYH-7可能不是中国DCM患者的主要致病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志峰 邹云增 +5 位作者 李纪明 吴剑 关爱丽 梁艳艳 李磊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心肌肥厚 小鼠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明 陈丽 周京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687-690,共4页
脂联素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最多的细胞因子。临床研究证实,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时伴随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低脂联素血症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基础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降低可减少心肌细胞Ca^(2+)转运,增加心肌炎性浸润... 脂联素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最多的细胞因子。临床研究证实,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时伴随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低脂联素血症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基础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降低可减少心肌细胞Ca^(2+)转运,增加心肌炎性浸润和氧化应激,促进心肌肥大及纤维化,从而诱导或加重心脏舒张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