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fr基因过表达对乙醇致斑马鱼胚胎心血管发育异常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淑娜 蒋璆 +1 位作者 陆定 桂永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6-922,共7页
目的观察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过表达对乙醇致斑马鱼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转录dhfr mRNA并将其显微注射入斑马鱼受精卵内使dhfr基因过表达,并进行过表达的效率验证。将野生型斑马鱼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过表达对乙醇致斑马鱼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转录dhfr mRNA并将其显微注射入斑马鱼受精卵内使dhfr基因过表达,并进行过表达的效率验证。将野生型斑马鱼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处理组(400 mmol/L乙醇溶液)、乙醇+dhfr mRNA组(显微注射6 nL dhfr mRNA),观察各组胚胎的整体发育情况。按照上述分组,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心脏的转基因斑马鱼系Tg(cmlc2:mcherry)观察胚胎心房和心室的发育状况;利用荧光显微造影观察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心脏流出道及血管发育情况;通过心率和心室收缩指数评估心功能情况。构建基因探针并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胚胎nkx2.5、tbx1、flk-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乙醇处理组相比,乙醇+dhfr m RNA组斑马鱼胚胎发育异常百分率明显下降,存活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心房、心室、心脏流出道和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乙醇处理组nkx2.5、tbx1、flk-1 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乙醇+dhfr mRNA组nkx2.5、tbx1、flk-1 m RNA的表达较乙醇处理组上调,但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dhfr基因过表达可部分挽救乙醇所致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其机制可能与dhfr基因过表达后上调乙醇导致的nkx2.5、tbx1、flk-1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fr基因 乙醇 心脏 血管 NKX2.5 tbx1 FLK-1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老化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凤 任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464-468,共5页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表型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发病率居高不下。代谢性综合征病理相关的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及脂代谢异常促进心血管过早老化。自噬溶酶体途径可降解心血管老化过程中产生的功能异常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参与代...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表型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发病率居高不下。代谢性综合征病理相关的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及脂代谢异常促进心血管过早老化。自噬溶酶体途径可降解心血管老化过程中产生的功能异常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参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过早老化的发生发展。为寻找各种代谢性疾病下心血管老化治疗的新策略,掌握代谢应激情况下自噬参与心血管过早老化的调节机制异常重要。本文就国际国内前沿简要综述自噬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老化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延缓心血管过早老化及改善其功能异常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老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凌燕 张红旗 +5 位作者 徐丹令 王克强 邹云增 贾剑国 李冰玉 郝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皮下埋置微量泵,缓慢释放200 ng/(kg.min)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模拟病理状态下AngⅡ增高所致的肾脏组织损伤。实验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皮下埋置微量泵,缓慢释放200 ng/(kg.min)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模拟病理状态下AngⅡ增高所致的肾脏组织损伤。实验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在背部埋置生理盐水缓释泵,通心络组用通心络超微粉灌胃(剂量每天0.8 g/kg)。14天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以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肾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亚型p22phox、p53的表达及检测肾脏活性氧(reactie oxidatie species,ROS)水平。结果在AngⅡ模型中,肾动脉内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剥脱。模型组肾小球基质增生,部分肾小球萎缩,有纤维化倾向,肾实质细胞凋亡增加,p53及p22phox表达亦增强,活性氧增加。通心络组内皮损伤减轻,通心络可减轻肾小球损伤,减少肾脏细胞凋亡,减弱p53及p22phox表达及活性氧的生成。结论通心络减轻AngⅡ所致肾脏损伤可能通过减轻肾脏血管损伤及NADPH氧化/p53通路,抑制肾实质细胞凋亡而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肾脏损伤 氧化 凋亡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红旗 徐丹令 +8 位作者 杨琳 袁凌燕 贾剑国 孙爱军 解小刚 王未沫 刘剑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内皮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25只,分成1、3、7、14和28d组,每组25只,又分为假手术组5只,内皮损伤组和麝香组各10只。对照组埋置0.9%氯化钠液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埋置Ang...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内皮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25只,分成1、3、7、14和28d组,每组25只,又分为假手术组5只,内皮损伤组和麝香组各10只。对照组埋置0.9%氯化钠液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埋置Ang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in-1·kg-1,麝香组在埋置AngⅡ缓释泵前3d至实验结束用麝香通心滴丸超细粉灌胃(剂量5mg/kg/d)。动物分别在术后1、3、7、14和28d处死,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ELISA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形态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的结构。结果:假手术组内皮完好;内皮损伤组见内皮细胞(EC)充血、水肿、脱落,内弹力板暴露;而麝香组在1d组、3d组、7d组损伤相对较轻。14d组和28d组见EC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以降低血液中ET,CRP和TNF-α含量,增加NO的含量,对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损伤 麝香通心滴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血管构建中脐带内皮细胞分离及冻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红军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王克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随时提供种子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冻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49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 目的 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随时提供种子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冻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49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酶消化结果及所荻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规律;采用VⅢ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加入冻存液,置于液氮进行保存,复苏后,分别进行台酚蓝拒染试验及MTT还原试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得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胰酶和胶原酶混合灌注法消化结果优于单纯胰酶及胰酶和EDTA组,各组消化时间均以10~15min为佳;混合酶消化组细胞获得率及贴壁结果均较其他二组为优。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95%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的生长曲线无差异。结论 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混合酶消化法消化效果最佳,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可提供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能及时提供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血管 脐带 内皮细胞 冻存技术 心脏病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危险因素在预测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20年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金雪娟 周京敏 +3 位作者 周俊 潘信伟 陈灏珠 葛均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评价Framingham冠心病预测模型(Framingham模型)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国人模型)在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20年发病中的准确性,及预测模型引入新危险因素后的潜在附加值。方法 在1992年参加"中国1... 目的 评价Framingham冠心病预测模型(Framingham模型)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国人模型)在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20年发病中的准确性,及预测模型引入新危险因素后的潜在附加值。方法 在1992年参加"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CMCS) "基线时无冠心病与脑卒中的840例上海市男性作为随访队列(CMCS上海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记录本年度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2007年复查基线危险因素,并增加测量新的危险因素。采用C-statistic与Hosmer-Lemeshow χ^2检验比较Framingham模型及国人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国人模型为基本预测模型,将新危险因素依次独立添加至基本模型。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重新分类净改善(NRI)指数和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评价新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CMCS上海队列平均随访22.3年,在可供分析的17 617人年中,共发生冠心病事件(心肌梗死或/和冠心病死亡)24例和缺血性脑卒中45例。国人模型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2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表现良好, 其中Framingham模型:AUC=0.657 6(95%CI:0.594 2~0.724 0),国人模型:AUC=0.726 5(95%CI:0.664 3~0.788 7),国人模型优于Framingham模型,AUC增量为0.068 9(95%CI:0.019 6~0.117 1),P=0.006。以国人模型为基本模型,未发现新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模型的再分类能力。"高敏C反应蛋白"是唯一导致NRI显著增加的危险因素。2007年风险评分可显著改善IDI,但净变化很小。结论 国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2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能力,增加"高敏C反应蛋白"因素可小幅度改进风险预测,但对改变临床风险的重新分类或鉴别策略收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 风险预测 中年男性
原文传递
患心血管病 能否游高原
7
作者 程蕾蕾 《大众医学》 2017年第8期55-55,共1页
高原地区的物理条件与平原地带不同,会对人体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老年人 养生 保健法 心理健康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QR)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和增殖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英民 党红波 +1 位作者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研究ET-1与VSMC表型变化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MTT法研究ET-1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3~H-TdR法测定ET-1对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 目的:研究ET-1与VSMC表型变化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MTT法研究ET-1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3~H-TdR法测定ET-1对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从G_0期向S期的转变,G_0/G_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而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从第2d到第7d随时间延长1-Caldesmon表达逐渐增高。结论:ET-1促进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同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皮素-1 细胞表型 细胞增殖 MTT法 ^3H-Td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红旗 孙爱军 +1 位作者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观察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 (EC)的形态特征 ,为兔血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动物灌注固定 ,取出相应血管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EC一般呈梭形 ,核区较隆起 ,长轴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在腹主动脉相邻细胞之间有纵行的沟 ... 目的 :观察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 (EC)的形态特征 ,为兔血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动物灌注固定 ,取出相应血管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EC一般呈梭形 ,核区较隆起 ,长轴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在腹主动脉相邻细胞之间有纵行的沟 ,细胞连接处有较矮的嵴。在肺动脉有较丰富粗短的微绒毛和长短不一的桥样结构。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细胞呈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 ,微绒毛较矮 ,密度不均。在主动脉弓细胞形态多样。在下腔静脉 ,细胞呈窄长的梭形。结论 :EC的形态、排列、微绒毛的长度和密度 ,桥样结构的多少等均随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细胞 扫描电镜 EC 形态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浩 刘学波 +2 位作者 张红旗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的平滑肌细胞同步于G0期,药物组:加入含37.5mg·L-1大黄素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10%...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的平滑肌细胞同步于G0期,药物组:加入含37.5mg·L-1大黄素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作用12、24、36、48 h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mblot法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在各相同时间点C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值增大,cyclin D1表达高峰延迟,表达量下调,细胞周期受阻于G0/G1期。结论 大黄素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通过下调,cyclin D1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人血 表达 细胞周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对照组 胎牛血清 目的观 结论 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制作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探讨一种内皮早期损伤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红旗 徐丹令 +5 位作者 郝颖 贾剑国 孙爱军 周京敏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通过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0只,分成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每个组又分为1d、3d、7d 3个时间段。模型组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 目的:通过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0只,分成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每个组又分为1d、3d、7d 3个时间段。模型组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in^(-1)·kg^(-1),假手术组埋置0.9%氯化钠缓释泵。在埋泵后的第1、3、7d分别处死动物,检测血液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液粘度的变化;电镜观察内皮的形态;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的凋亡;同时对肾脏ROS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实验组可见内皮细胞受损,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1~3 d达高峰,7d时又略有下降。肾脏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伴ROS升高;血液粘度升高。而假手术组上述指标无改变。结论:用埋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可以成功制造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的模型,与球囊拉伤,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造模方法相比,具有简单稳定易于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脐血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秀华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王克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07-1408,1433,共3页
目的探讨诱导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分析其用作组织工程心血管修复物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应用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的培养液... 目的探讨诱导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分析其用作组织工程心血管修复物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应用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鲜脐血中得到的单个核细胞数(3.4±2.1)×107/mL。贴壁细胞培养分化过程中形态发生改变,从小圆形变成梭形,最后分化成典型成熟内皮细胞的鹅卵石样形态,细胞数量可扩增达107。7 d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vWF和VEGFR-2。流式细胞仪分析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表达CD133下降,从3.11%±1.05%下降至0.09%±0.02%。透射电镜观察到培养14 d的细胞胞浆中已出现典型的Weibel-Palade小体。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存在内皮祖细胞,并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初步具有用作构建组织工程心血管修复物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大鼠脑^(31)P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兴华 王利民 +5 位作者 贾剑国 汪洋 夏薇 余亦华 王克强 葛均波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31 P磁共振波谱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作在体无损伤的检测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变化的非侵入性技术 ,可测得脑内多种能量代谢产物 .目的 :急性低氧大鼠脑组织的31 PMRS检测 .方法 :(1 ) 2 0只成年SD大鼠分为 4组 :低氧 0min(对照 ) ,5min ,1 0min... 31 P磁共振波谱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作在体无损伤的检测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变化的非侵入性技术 ,可测得脑内多种能量代谢产物 .目的 :急性低氧大鼠脑组织的31 PMRS检测 .方法 :(1 ) 2 0只成年SD大鼠分为 4组 :低氧 0min(对照 ) ,5min ,1 0min ,1 5min后 ,迅速液氮冷冻 ;(2 )将脑组织研碎后 ,加入高氯酸 (PCA) ,冷冻干燥 ;(3)将提取物用 0 .5mLD2 O溶解后进行MRS检测 .结果 :(1 )急性低氧早期即引起31 PMRS中PCr和ATP峰降低 ,ADP和Pi峰增高 ,PCr/Pi和ATP/Pi降低 ,而ADP/ATP增高 .可交换磷池 (EPP)中PCr的正常值为 42 .4% ,低氧 5min后降到 2 8.9% ,ATP从 33.8%降到 1 9.2 % ,Pi从 1 7.7%升到 42 .0 % .(2 )急性低氧时31PMRS中脑内磷酯分解代谢产物GPC、GPE含量增加 ,说明低氧早期脑内即有膜磷酯的分解增加 .结论 :31 P磁共振波谱可用于脑低氧性疾病的诊断 ,我们波谱中最敏感的指标是PCr/Pi和ATP/Pi,尤其早期降低更为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P31磁共振波谱 能量代谢 ATP PCr 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早期小鼠心肌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凌燕 潘国建 苑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1-608,共8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肥厚、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安静组(CON组),运动组(CE组),压力超负荷组(TAC组)和压力超负荷+运动组(TAE组)。每组15只。TAC组和TAE组施予升主动脉缩窄术(t...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肥厚、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安静组(CON组),运动组(CE组),压力超负荷组(TAC组)和压力超负荷+运动组(TAE组)。每组15只。TAC组和TAE组施予升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 aorta constriction,TAC),术后3天,CE组和TAE组进行2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10米/分×30分→13米/分×60分,5次/周)。2周后,在采集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数据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1,HSF-1)、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及VEGFmRNA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TAC组血压升高50 mmHg,说明压力超负荷模型建立成功。与CON组相比,TAC组心肌增厚,心肌微血管增强,射血分数增加(P<0.05),处于代偿期。与CON组相比,CE组射血分数增加,血管新生增加(P<0.05),血管新生相关因子HSF-1、HIF-1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TAC组相比,TAE组EF值增强(P<0.05),血管新生相关因子HSF-1、VEGF表达增加(P<0.05)。CE组(相对CON组)HSF-1、HIF-1、VEGF表达较CON组的增加幅度大于TAE组较TAC组的增加幅度。HSF-1表达规律与HIF-1、VEGF一致。结论:2周有氧运动有效增强压力超负荷代偿期小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因子HSF-1、HIF-1和VEGF表达。运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运动上调HSF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因子HIF-1、VEGF表达增加,促进血管新生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超负荷 热休克因子1 血管新生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Neureguline对快速起搏所致猴心衰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江 顾兴华 +3 位作者 段嘉川 曾理 李尤 王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N euregu line对快速起搏所致心力衰竭恒河猴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成年雄性恒河猴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及N euregu line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240次/m in起搏7 d后,起搏状态下连续1... 目的研究重组人N euregu line对快速起搏所致心力衰竭恒河猴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成年雄性恒河猴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及N euregu line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240次/m in起搏7 d后,起搏状态下连续10 d,每天1次静脉注射重组人N euregu line 3μg/kg,心力衰竭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结束后,测定左心室的最大压力上升速度(LV dp/dtm ax)、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 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取左室心肌组织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肌球蛋白重链(-αMyH C)的表达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LV dp/dtm ax、LV SP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高于假手术组(P<0.05);N euregu line治疗组LV dp/dtm ax高于心力衰竭组(P<0.05),LV SP有上升的趋势(上升了11%),LVEDP有下降的趋势(下降了16%)。心力衰竭组-αMyH C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αMyH C表达水平高于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重组人N euregu lin可能通过向上调节-αMyH C表达水平这一机制来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EGULIN 心力衰竭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表达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旗 徐丹令 +5 位作者 郝颖 贾剑国 孙爱军 周京敏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损伤内皮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成假手术组(对照)10只、内皮损伤组20只和通心络组20只。每个组又分为1、3、7 d和14 d组4个时段。对照组动物仅在背部埋置0.9%氯化钠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在背部埋置血管...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损伤内皮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成假手术组(对照)10只、内皮损伤组20只和通心络组20只。每个组又分为1、3、7 d和14 d组4个时段。对照组动物仅在背部埋置0.9%氯化钠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剂量为200 ng·min^(-1)·kg^(-1),通心络组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前3 d和处死前用通心络灌胃(剂量5 mg·kg^(-1)·d^(-1))。动物分别在术后1、3、7 d和14 d处死,检测血液粘度、透射电镜观察内皮形态的变化、比较肾脏组织中的ROS水平和P53mRNA水平。结果:内皮损伤组(血管紧张素Ⅱ组)见内皮细胞充血、水肿、脱落,内弹力板暴露、。而通心络组损伤较轻。通心络组可以降低肾组织中的活性氧自由基群(reactive oxygen spices,ROS)产生。同时还可以降低P53mRNA水平。在假手术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心络具有降低血粘度,降低肾脏组织ROS水平和P53mRNA水平,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肾张素Ⅱ 内皮损伤 血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牵张激活位点的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玉宏 邹云增 +3 位作者 王翔飞 徐丹令 梁艳艳 马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寻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受体)上的机械负荷感受位点。方法:制备AT1受体不同位点的突变体,转染既不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也不表达AT1的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 目的:寻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受体)上的机械负荷感受位点。方法:制备AT1受体不同位点的突变体,转染既不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也不表达AT1的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牵张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构建了C76A、K199Q、H256A、Q257A、C289A、C296A、K199Q/H256A、K199Q/Q257A8种突变体。COS7细胞转染AT1受体以前,AngⅡ和牵张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内ERKs磷酸化升高;而转染野生型AT1后,AngⅡ和牵张刺激引起细胞内ERKs磷酸化明显升高,各突变体中,Q257A和C289A转染细胞后细胞对牵张刺激的反应受到明显抑制,提示AT1的牵张感受位点在Q257A和C289A。结论:结果提示AT1受体上位于257位的谷氨酰胺和289位的胱氨酸在机械牵张引起的AT1受体激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牵张感受器 COS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活化在小鼠CVB_3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飞 李双杰 +2 位作者 王佐 陈瑞珍 杨美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核因子-κB活化的动态变化并探索其病理机制。方法采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2h、第3、7、14、21天取其心肌,采用凝胶滞留分析法检测NF-κB活性、TUNELassay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核因子-κB活化的动态变化并探索其病理机制。方法采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2h、第3、7、14、21天取其心肌,采用凝胶滞留分析法检测NF-κB活性、TUNELassay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酶活性。结果小鼠感染CVB3后NF-κB迅速活化,并呈持续性活化状态,主要是P65-P50二聚体活化。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病毒感染第7天病灶内炎症细胞凋亡,至第15、21天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酶活性在病毒感染后第7天开始升高,第14、21天明显升高。结论NF-κB活化在病毒性心肌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对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心肌炎 核因子-ΚB 心肌细胞 凋亡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脑代谢研究的有效方法——高分辨率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克强 王利民 +4 位作者 夏薇 余亦华 顾兴华 贾剑国 葛均波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4,共6页
介绍了一种脑代谢研究的有效方法 .成年大鼠脑经漏斗法液氮冷冻 ,制备脑组织高氯酸提取物并冷冻干燥 ,所得固体溶于D2 O后用1 H和31 P磁共振波谱 (MRS)检测 .结果表明 :脑高氯酸提取物的磁共振波谱有着极好的分辨率 ,31 PMRS可以分辨出... 介绍了一种脑代谢研究的有效方法 .成年大鼠脑经漏斗法液氮冷冻 ,制备脑组织高氯酸提取物并冷冻干燥 ,所得固体溶于D2 O后用1 H和31 P磁共振波谱 (MRS)检测 .结果表明 :脑高氯酸提取物的磁共振波谱有着极好的分辨率 ,31 PMRS可以分辨出ATP、ADP、磷酸肌酸(PCr)、无机磷以及多种磷酯和糖磷 ;1 HMRS可以分辨出乳酸 (Lac)、N 乙酰天冬氨酸 (NAA)、胆碱 (Cho)、肌酸 (Cr)、GABA、肌醇 (Ino)、琥珀酸 (Suc)以及多种氨基酸 .各波峰积分后得到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 ,而这些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可以反应脑内的代谢状况和脑受损伤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H1磁共振波谱 P31磁共振波谱 脑组织高氯酸提取物 漏斗冷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