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癌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信号肽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于波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检测了 52例皮肤癌和 50名正常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结果,皮肤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 9A等位基因频率和 A/A基因型频率,表明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检测了 52例皮肤癌和 50名正常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结果,皮肤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 9A等位基因频率和 A/A基因型频率,表明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与皮肤癌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MNSOD 信号肽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海燕 陈连军 方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报告1例别嘌醇引起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伴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经甲泼尼龙60mg/d同时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冲击疗法HDIVID成功治愈,并且缩短了疗程。
关键词 药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丙种球蛋白 别嘌醇 静脉滴注 甲泼尼龙 静脉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生长激素和泌乳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及与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锋 冯树芳 +1 位作者 徐金华 邓守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78,共2页
为了探讨垂体分泌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以及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采用RIA法测定未治疗SLE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SLE静止期血清PRL、G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SLE患者活... 为了探讨垂体分泌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以及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采用RIA法测定未治疗SLE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SLE静止期血清PRL、G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SLE患者活动期血清PRL和GH水平与静止期患者及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血清ACTH和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SLE患者活动期(PRL+GH)/皮质醇比值与dsDNA抗体滴度正相关。提示SLE活动期患者存在垂体GH和PRL的分泌与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长激素 泌乳素 皮质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激光治疗汗管瘤34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方丽华 焦圣 陈军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应用铒激光治疗仪治疗34例汗管瘤患者,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29例皮损完全消退,治愈率85%;未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2例患者共2个皮损有轻微的皮肤表面纹理改变。我们认为铒激光治疗汗管瘤安全而有效。
关键词 铒激光 汗管瘤 激光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锋 冯树芳 +2 位作者 徐金华 陆云 邓守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SLE活动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113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PRL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2R的浓度,用...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SLE活动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113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PRL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2R的浓度,用SLEDAI评估了113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性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与高PRL血症的关系。结果63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14±7)μg/L显著高于50例静止期患者(12±8)μg/L和30名正常对照组(7±6)μg/L;74.9%的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在9-51.2μg/L;11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dsDNA抗体、SLEDAI呈线性正相关 ;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发现蛋白尿、低C3和高dsDNA抗体滴度与高PRL血症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清PRL轻度升高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L 患者 SLEDAI 血清泌乳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期 病情活动 DNA 水平 人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蜘蛛痣20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雯 陈军庞 邵玉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69-770,共2页
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206例蜘蛛痣患者,结果206例患者中201例痊愈,痊愈率为97.6%,其中102例患者经过1次激光治疗即痊愈,79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痊愈,20例患者经过3次治疗痊愈。无1例有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随访1年均无复发。
关键词 脉冲染料激光 治疗 蜘蛛痣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麻疹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敏刚 刘卫 翁孟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成人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8例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临床分析 被引量:62
8
作者 张超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对518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20余类,致病药物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及消炎抗风湿药等。多形红斑型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等... 对518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20余类,致病药物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及消炎抗风湿药等。多形红斑型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等。绝大多数致病药物所致的药疹以多形红斑型最多见,抗痛风药和抗癫痫药多引起重症药疹,呋喃唑酮、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多引起荨麻疹型药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致病药物 临床分析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骆肖群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天疱疮的发病过程中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的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的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理尚不明确。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研究提示:... 天疱疮的发病过程中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的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的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理尚不明确。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细胞免疫紊乱为Th1/Th2细胞混合亚型;天疱疮抗体与靶抗原结合,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上调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C3的合成,从而引起棘细胞松解形成;白介素10下降,使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进一步上升。另外,白介素1、2、6、10和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细胞因子 发病机理 IL-1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脲脲原体在抗生素临界浓度下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10
作者 钱黎华 杨蜀嵋 +3 位作者 王侠生 徐晨 邵惠芬 周乐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为了简化临床上溶脲脲原体(Uu)药敏测试的操作程序,在Uu MIC的质控范围内,选择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高度敏感临界值作为Uu培养基的最终浓度。方法:通过代谢抑制法,观察6株临床耐药菌株在这些抗生素临界浓度下生长的情况。结果 ... 目的:为了简化临床上溶脲脲原体(Uu)药敏测试的操作程序,在Uu MIC的质控范围内,选择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高度敏感临界值作为Uu培养基的最终浓度。方法:通过代谢抑制法,观察6株临床耐药菌株在这些抗生素临界浓度下生长的情况。结果 表明在4.0μg·mL^-1的四环素族浓度、0.5ug·mL^-1的大环内酯类浓度、2.0ug·mL^-1氧氟沙星浓度和1.0ug·mL^-1环丙沙星浓度下,这些菌株所显示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选择这些高度敏感临界值作为参照,可运用于Uu药敏试剂盒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抗生素 临界浓度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岩 翁孟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有关HLA的研究已涉及遗传学、免疫学和医学。HL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是 10年来的热点之一 ,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及其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关联性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HLA-Ⅱ类基因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玉新 陈健忠 马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棘颚口线虫期幼虫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妹 常正山 +2 位作者 陈韶红 方栩 张永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棘颚口线虫Ⅲ期幼虫感染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转化生长因子对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小岩 李明 翁孟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多、分解减少是导致皮肤、肺脏等组织纤维硬化的主要过程。此过程中 ,β-转化生长因子是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重要因子 ,它通过与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激活Smad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多、分解减少是导致皮肤、肺脏等组织纤维硬化的主要过程。此过程中 ,β-转化生长因子是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重要因子 ,它通过与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激活Smad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将信息传导至细胞核内 ,激活转录因子上调Ⅰ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同时 ,β-转化生长因子的作用也受到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 ,最终因各种因子的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成纤维细胞 Β-转化生长因子 SSC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在体三维成像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71
15
作者 刘华绪 郑志忠 任秋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皮肤组织病理学是皮肤病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许多皮肤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深入探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导皮肤病治疗的依据。然而组织病理学活检取材一般为创伤性的,病理切片的制作时费力;且仅能提供活检部位的信息。
关键词 皮肤病学 成像系统 共聚焦 组织病理学 三维 在体 原理 光学
原文传递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骆肖群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7-497,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辅助治疗 化妆品
原文传递
淋巴瘤样丘疹病继发蕈样肉芽肿:共同T细胞克隆增生一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平 邱丙森 +2 位作者 高红阳 陈明华 单易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305,共3页
目的报道一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继发蕈样肉芽肿(MF),随访27年,并检测其克隆性是否与疾病相关。方法比较不同时期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皮损组织和外周血标本的T细胞受体... 目的报道一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继发蕈样肉芽肿(MF),随访27年,并检测其克隆性是否与疾病相关。方法比较不同时期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皮损组织和外周血标本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此例在不同时期各具临床病理学特征,增生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h细胞,且示共同T细胞克隆。结论LyP继发MF示相同T细胞克隆,克隆性T细胞与疾病的生物行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继发性蕈样肉芽肿 T细胞 克隆 细胞增生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聚合酶链反应 Southern印迹杂交法
原文传递
儿童自身免疫性大疱病15例分析
18
作者 金岩 骆肖群 +1 位作者 翁孟 苏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自身免疫性 大疱性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意义
19
作者 于波 廖康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超氯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