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51届美国核医学年会概况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绍亮 赵军 +2 位作者 石洪成 刘兴党 吴春英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核医学 大会 年会 论文 概况 交流 美籍华人 学年 美国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SPECT/CT骨断层扫描方案的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渊恺 朱汇庆 +2 位作者 刘淼 刘从进 刘兴党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研究SPECT/CT骨断层扫描中,探寻采集速度与图像质量间的平衡点。方法自2014年4月以来,每2个月为1周期,逐步调节采集条件。有三位医生诊断融合后SPECT/CT图像质量为基础,结合图像分辨率综合评价采集条件调整后的图像。结果 7种采集... 目的研究SPECT/CT骨断层扫描中,探寻采集速度与图像质量间的平衡点。方法自2014年4月以来,每2个月为1周期,逐步调节采集条件。有三位医生诊断融合后SPECT/CT图像质量为基础,结合图像分辨率综合评价采集条件调整后的图像。结果 7种采集条件所拍摄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方案3"方法推广于临床工作最佳。结论骨断层扫描中采集参数可以设置5 s/帧,合计64帧(5.625o),探头自动贴近,扫描方法为连续,所获得的SPECT图像的采集效率高。同时推荐使用"连续"代替"步进"方法采集骨断层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骨扫描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SPECT/CT设备的CT扫描方案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渊恺 刘壮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从工作、实践中总结SPECT/CT经验方法,得出优化的CT扫描方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节省CT球管曝光时间。方法在4个月的连续临床实例中,缓慢地改变各级参数,优化采集条件,回顾性分析CT照射剂量,同时统计每月CT球管及人均球管曝光时间等... 目的从工作、实践中总结SPECT/CT经验方法,得出优化的CT扫描方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节省CT球管曝光时间。方法在4个月的连续临床实例中,缓慢地改变各级参数,优化采集条件,回顾性分析CT照射剂量,同时统计每月CT球管及人均球管曝光时间等数据。结果优化后平均每人次的CT照射剂量降低84.72%。其中常规骨、小关节骨、脑、心脏辐射分别降低83.82%、88.80%、86.78%、8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化后月CT球管曝光时间为2031s。结论该CT扫描优化方案,在核医学临床使用中效果好,减少人均辐射同时降低CT球管曝光时间,提高球管使用寿命,可以得到一定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曝光时间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核医学再创辉煌 美国核医学第49届年会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绍亮 赵军 +1 位作者 朱汇庆 石洪成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临床核医学 正电子显像 学术会议 临床核医学 美国核医学第49届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发展的若干新动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祥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5-606,共2页
关键词 核医学 发展趋势 PET 核素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解放射性核素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核医学工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渊恺 朱汇庆 +3 位作者 陆云 张光明 李鼎 刘兴党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2期3-5,共3页
放射性核素物理性质(如半衰期、射线种类及其能量)常在生活中被提及,考试中被问到,日常对话中出现。我们可以看在一些国内的权威刊物、教育书籍中这些基础知识的数据会有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统一意见,达成共识,认清这些数据的正确出处,... 放射性核素物理性质(如半衰期、射线种类及其能量)常在生活中被提及,考试中被问到,日常对话中出现。我们可以看在一些国内的权威刊物、教育书籍中这些基础知识的数据会有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统一意见,达成共识,认清这些数据的正确出处,必要时国人也应开始或参与实验。在现有书籍的编写中,按照国家规定正确使用名词术语、剂量单位、统计学符号,尽量引用官方的数据,做好参考文献的引用工作,及时更新最新的参考文献。只有了解好放射性核素物理性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核医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 半衰期 射线 能量 书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52届美国核医学年会学术概况
7
作者 陈绍亮 李彪 +7 位作者 石洪成 李林法 赵晋华 左传涛 李蓓蕾 吴翼伟 章斌 罗全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第52届美国核医学年会于2005年6月18~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年会共交流论文1500余篇,中国大陆入选论文59篇,占3.9%,超过法国1篇而列第5位.前4位分别是美国(702篇)、德国(147篇)、日本(132篇)、韩国(110篇).Wagner教授第28次作了大会... 第52届美国核医学年会于2005年6月18~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年会共交流论文1500余篇,中国大陆入选论文59篇,占3.9%,超过法国1篇而列第5位.前4位分别是美国(702篇)、德国(147篇)、日本(132篇)、韩国(110篇).Wagner教授第28次作了大会总结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年会 美国 学术 中国大陆 总结报告 多伦多 加拿大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Ra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的核医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楼菁菁 李童童 +1 位作者 刘兴党 张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41,共7页
2020年氯化镭(^(223)Ra)注射液(多菲戈;)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批准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and bone... 2020年氯化镭(^(223)Ra)注射液(多菲戈;)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批准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and bone metastases,mCRPC)患者,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mCRPC患者的α粒子靶向放射活性治疗药物。近年来,国外应用核医学技术评估^(223)Ra治疗mCRPC患者的疗效已经十分普遍,国内仅少数医院刚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为使该药在国内得到规范使用,现将国内外^(223)Ra治疗mCRPC患者的临床核医学评估技术进行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镭(^(223)Ra)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上海市核医学医师及助理医师资格认定考核情况分析
9
作者 管 林祥通 张锦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1999年 上海 核医学 医务人员资格认定 案卷分析 核医务人员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核医学单光子显像报告书写要素规范
10
作者 单凤玲 张锦明 +2 位作者 刘从进 石珂清 刘兴党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核医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目前核医学科装机最多、应用最广的设备,可以反映活体生理、生化、功能和代谢变化。SPECT示踪剂多样,但空间分辨率差,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 核医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目前核医学科装机最多、应用最广的设备,可以反映活体生理、生化、功能和代谢变化。SPECT示踪剂多样,但空间分辨率差,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核医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将功能成像和结构解剖影像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等特点,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治,已成为临床认可的常规检查项目,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SPECT在上海市各级医院的普及,需要标准化的报告规范,以达到国家卫健委要求的检查报告互认,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等提供依据。根据国际指南及既往经验总结,上海市核医学质量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核医学单光子显像报告书写要素规范,为单光子显像报告书写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报告 要素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长三角地区核医学质控工作指导性意见
11
作者 周雨菁 董孟杰 +2 位作者 桑士标 刘学公 刘兴党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8,共6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随后逐渐传播至全国。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由冠状病毒β属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潜...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随后逐渐传播至全国。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由冠状病毒β属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 d,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级医院都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常规诊疗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核医学检查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核医学工作者正常开展检查时的防控防疫要求更高。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在做好疫情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核医学诊疗,切实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国家相关疫情防控政策,长三角地区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常态化期间核医学质控工作指导性意见,就核医学相关体内、体外检测、病房治疗等常规诊疗过程中涉及的防控内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核医学 质量控制 指导性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核医学科安全事故的预防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渊恺 《中国辐射卫生》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适应变化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核医学科的安全防范工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从核恐怖事件及核事故的发生现状以及核医学科的特点,软件作保障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核医学科需要在硬件与... 目的适应变化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核医学科的安全防范工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从核恐怖事件及核事故的发生现状以及核医学科的特点,软件作保障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核医学科需要在硬件与软件上逐步完善,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安全事故 预防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201)Tl和^(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玉新 刘从进 +5 位作者 张光明 李鼎 侯敏 朱汇庆 刘兴党 林祥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静息2 0 1 Tl 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6例冠心病患者行2 0 1 Tl负荷 延迟再分布心肌SPECT显像 ;常规潘生丁药物负荷高峰时 ,静脉注射2 0 1 Tl111~ 14 8MBq ,... 目的 探讨静息2 0 1 Tl 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6例冠心病患者行2 0 1 Tl负荷 延迟再分布心肌SPECT显像 ;常规潘生丁药物负荷高峰时 ,静脉注射2 0 1 Tl111~ 14 8MBq ,15min后进行心肌显像。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和 9例正常人行静息2 0 1 Tl负荷、99Tcm MIBI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 ,静息状态注射2 0 1 Tl111~ 14 8MBq ,注射后5min给予潘生丁药物负荷 ,高峰时注射99Tcm MIBI 92 5MBq。 1h后行双核素显像。结果  36例冠心病患者2 0 1 Tl负荷 延迟再分布心肌显像的阳性率为 83 33% ,2 3例冠心病患者双核素心肌显像的阳性率为 10 0 %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2 6 7,P =0 0 4 3)。 9例正常受检者均为阴性。结论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较高 ,省时、安全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 ,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铊放射性同位素 MI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轴浆流转运的核素显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文东 金少津 +2 位作者 徐建光 林祥通 顾玉东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6-288,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体核素显像检测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再生轴浆流转运的可行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13 1I 酪氨酸和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 ,通过计算机图像融合 ,在兔动物模型中分别对正常坐骨神经及移位后膈神经进行轴浆流... 目的 探讨在体核素显像检测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再生轴浆流转运的可行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13 1I 酪氨酸和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 ,通过计算机图像融合 ,在兔动物模型中分别对正常坐骨神经及移位后膈神经进行轴浆流核素显像。结果 正常兔坐骨神经内轴浆流转运速率为 3 0mm d。膈神经移位术后 1个月即可在再生良好组中测出13 1I 酪氨酸通过吻合口向远端转运 ,转运速率为 40mm d。在瘢痕组中发现13 1I 酪氨酸不能向远端转运。13 1I 酪氨酸在神经内的转运可用于在体示踪显像 ,与99Tcm MDP图像融合可对转运图像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膈神经移位术 术后 早期轴浆流转运 核素显像 臂丛根性撕脱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少津 林祥通 刘永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90例核素脑脊液显像的随访病史 ,部分结合CT和(或)MRI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 ,脑池显像均可见脑室返流明显 ;正常脑压脑积水 ,示踪剂缓慢上升到大脑凸面 ...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90例核素脑脊液显像的随访病史 ,部分结合CT和(或)MRI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 ,脑池显像均可见脑室返流明显 ;正常脑压脑积水 ,示踪剂缓慢上升到大脑凸面 ,上矢状窦放射性分布少 ,即使伴脑室返流 ,但其程度较轻。脑脊液漏诊断的灵敏度在持续性、间歇性、可疑或无明显脑脊液鼻漏三组中分别为100 %(19/19) ,90 %(27/30)及71 %(17/24)。其他 ,脊髓空洞症12例中无阳性发现4例 ,脑脊液吸收缓慢5例 ,脊髓段有放射性缺损区3例。颅内压增高21例中脑脊液吸收缓慢9例 ,吸收正常12例。脑室分流术后11例 ,放射性核素分流显像可以显示分流管是否畅通。本组与脑脊液相通的蛛网膜囊肿5例均能显示。结论 :脑池显像有助于正常脑压脑积水的诊断 ,及估测手术预后 ;结合棉拭放射性计数测定 ,是诊断脑脊液漏有效而灵敏的方法。还可用于脑室分流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成像 脑脊液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八年制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汇庆 冯晓源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8期726-728,共3页
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思考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之是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双语教学的概念、八年制医学教育中进行双语教学应所具备的条件和应避免的误区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就如同医学院校八年制是医学教育体制和观... 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思考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之是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双语教学的概念、八年制医学教育中进行双语教学应所具备的条件和应避免的误区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就如同医学院校八年制是医学教育体制和观念改革和创新的结果一样,双语教学也必须在观念和思想上有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八年制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SPEC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玉新 林祥通 +1 位作者 刘兴党 顾兆祥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71-173,共3页
目前,核素心肌SPECT仍是诊断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准确、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传统显像多采用201Tl、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或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行单核素SPECT心肌显像,为了解决单核素心肌显像的缺点... 目前,核素心肌SPECT仍是诊断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准确、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传统显像多采用201Tl、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或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行单核素SPECT心肌显像,为了解决单核素心肌显像的缺点,很多学者对双核素心肌SPECT的双核素药物、显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性心脏病 双核素心肌SPECT 铊放射性同位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Ra SPECT/CT模型显像探索研究
18
作者 李童童 王兰 +4 位作者 王子 陆忻雨 石珂清 楼菁菁 刘兴党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2,共10页
探索Carlson模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模型、Hoffman 3D脑模型中^(223)R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 探索Carlson模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模型、Hoffman 3D脑模型中^(223)R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成像参数的条件。在研究中,对Carlson模型、PET/CT模型、Hoffman 3D脑模型进行GE NM/CT 670 ES质量控制测试,并获取三种模型的质量控制标准图像,然后对这三种模型进行^(223)Ra SPECT/CT成像检查,将获得的图像与质量控制标准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3)Ra SPECT/CT可以进行断层显像。Carlson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线性尚可、均匀性一般,热区分辨率和冷区分辨率均为22.3 mm;PET/CT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尚可,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融合匹配度及衰减校正离散度等指标与^(99)Tcm SPECT/CT质控图像有一定的差距;Hoffman脑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显示脑沟回、基底节核团欠清晰,需要继续提高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223)Ra SPECT/CT显像质量尚可,证明^(223)Ra SPECT/CT可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显像,但为了得到质量更好的图像,具体的显像参数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3)Ra SPECT/CT Carlson模型 Hoffman 3D脑模型 临床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的PET/MRI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一晖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氨基酸示踪剂所提供的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的生物学特征已超越了传统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用于脑肿瘤初始诊断、肿瘤边缘的描绘、手术和放射治...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氨基酸示踪剂所提供的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的生物学特征已超越了传统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用于脑肿瘤初始诊断、肿瘤边缘的描绘、手术和放射治疗的计划制订、残留肿瘤的评估及治疗后反应的评估。PET/MRI一体化成像允许在一次检查中同时获取PET和功能MRI序列多个参数,减少扫描时间,氨基酸PET与功能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空间分布一致性虽然存在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多模态检查模式对脑胶质瘤的功能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互补信息。本述评旨在简述脑肿瘤各种氨基酸示踪剂,以及对氨基酸PET/MRI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实际理解,另外还概述了新型放射性示踪剂转化进展,展望氨基酸PET/MRI放射组学、机器学习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关联性研究
20
作者 高蕊 方秀娟 +1 位作者 楼菁菁 刘兴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T2DM患者139例其中男65例,女74例,根据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T值水平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6例)、骨量减少组(54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T2DM患者139例其中男65例,女74例,根据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T值水平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6例)、骨量减少组(54例)、骨质疏松组(39例),入组139例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吡啶胶连终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血清酒石酸抑制酸性磷酸酶(TRACP-5b)数据。结果骨质疏松的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的25-羟基维生素D低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的TRACP-5b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腰椎整体骨密度(0.77±0.10)、左髋关节颈部骨密度和左髋关节整体骨密度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成标志物(25-羟基维生素D、N-MID、PINP)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灵敏度为97.40%,特异度为39.10%;骨吸收标志物(β-CTX、TRACP-5b)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AUC为0.614,灵敏度为82.10%,特异度为43.50%;骨形成与骨吸收标志物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AUC为0.721,灵敏度为84.60%,特异度为50%。结论T2DM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呈显著负相关,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增加,此外骨形成和和骨吸收标志物联合应用可以较好预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为临床提供新的检测指标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