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悠悠长水、巍巍高山——复旦大学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邹怡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479-483,共5页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浙江嘉兴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2011年是谭其骧先生诞辰100周年,是年5月28、29日。
关键词 谭其骧先生 历史地理 谭先生 百年诞辰 沿革地理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科学院学部 云梦泽 古都学 古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2017年)暑期历史地理前沿研修班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慧 《历史地理》 CSSCI 2017年第2期318-319,共2页
2017年7月10日至15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暑期历史地理前沿研修班'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共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及本所10位老师主讲。学员来自海内外,... 2017年7月10日至15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暑期历史地理前沿研修班'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共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及本所10位老师主讲。学员来自海内外,其中正式学员30名,旁听学员50余名。此次前沿研修班的主题是'历史维度下的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 变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信息化与图情研究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数字历史黄河”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威 夏翠娟 +1 位作者 张光伟 孙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60,共11页
[目的/意义]历史地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遭遇瓶颈,需探索突破方法,而图情学科知识体系在提供数字学术支撑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力历史地理信息化深入发展。本文即探讨历史地理信息化与图情研究融合的意义与路径。[研究设计/方法]... [目的/意义]历史地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遭遇瓶颈,需探索突破方法,而图情学科知识体系在提供数字学术支撑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力历史地理信息化深入发展。本文即探讨历史地理信息化与图情研究融合的意义与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在文献调研、专家交流与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历史地理信息化存在的三个困境,提出解决以上问题需引进图书情报学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加强历史文献管理方案、历史文献文本结构分析和历史地理数据标准三方面的建设,最后以“数字历史黄河”为例介绍了融合的若干节点。[结论/发现]历史地理信息化目前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科发展,历史地理信息化与图情的深度融合对推动历史地理学适应大数据时代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价值]提出了图情研究与历史地理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在“数字历史黄河”工作中首次指出了融合的可行性路径,这一融合已经发挥了消灭“数据孤岛”、建立数据关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信息化 图情研究 数字人文 语义互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以明清以来的皖南低山丘陵为中心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振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地名折射了区域社会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具有地理方面的指标意义,而且还蕴含着人群、商业、族姓冲突、民间信仰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内涵。透过对历史地名变迁轨迹的追溯,可以揭示一地的社会地理背景,从中看出各色人群对历史记忆的选... 地名折射了区域社会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具有地理方面的指标意义,而且还蕴含着人群、商业、族姓冲突、民间信仰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内涵。透过对历史地名变迁轨迹的追溯,可以揭示一地的社会地理背景,从中看出各色人群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利用徽州民间文献,对皖南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作一探讨,可以揭示徽州地名雅化的特点、方式以及隐藏在地名雅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地名 雅化 社会地理 族姓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昭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要讨论中国环境史现状及趋势这个问题很困难,因为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没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学科边界,目前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学者来自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除了题目明确标出环境史研究字样的论文或者... 要讨论中国环境史现状及趋势这个问题很困难,因为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没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学科边界,目前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学者来自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除了题目明确标出环境史研究字样的论文或者著作之外,判断哪篇论文或者哪本著作归属环境史很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历史地理学 学科边界 著作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伟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地理 出版 核心问题 晋文化 中国文化 理念 部门 区域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学与国际法学的互鉴互促:评《南海的历史与主权》
7
作者 丁雁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8-2261,共4页
2023年底,2本关于南海问题的新著先后出版,它们分别是由王祥等翻译的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南海的历史与主权》[1]和黄瑶等合著的《南海主权与海洋权利法理研究》[2]。这2本书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是作者均为国际法学者,因而从... 2023年底,2本关于南海问题的新著先后出版,它们分别是由王祥等翻译的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南海的历史与主权》[1]和黄瑶等合著的《南海主权与海洋权利法理研究》[2]。这2本书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是作者均为国际法学者,因而从风格和内容上都不同于以往历史学者类似主题的著作。南海问题既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也有其深远的历史脉络,在涉及主权问题、涉及包括中国南海断续线(俗称“九段线”)在内的海洋边界问题上尤其如此。就地理学的知识体系而言,两书中均包含有大量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对国际法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同历史地理学进行学科交叉的前景和局限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前著略作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历史学者 历史地理学 南海断续线 法理研究 南海主权 海洋权利 九段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振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 珠江三角洲 土地 契约 国内 福建 广东 文献 徽州文书 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和历史地理学的使命
9
作者 葛剑雄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文明是指一个较大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五千多年间在世界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处于地球表层极其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人类文明和人类历史... 文明是指一个较大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五千多年间在世界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处于地球表层极其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人类文明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人类产生至今,一直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协调,即人类不自觉的或自觉的适应地理环境。一是人类不断克服自身的生物性、兽性,形成人性,并逐步确立人类共同的精神标准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地球表层 人类群体 人类文明 地理环境 精神财富 生物性 人类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 ,战役的整个过程 ,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 ,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 ,战役的整个过程 ,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 ,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虽已湮没 ,应为其正名。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 ,其对岸的今赤壁市赤壁山 ,虽非初战赤壁 ,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 ,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 ,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之战 赤矶山 乌林 华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如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研究队伍的壮大和资料的充实,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之同仁共同努力,遂在产业、区域、方法等研究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研究队伍的壮大和资料的充实,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之同仁共同努力,遂在产业、区域、方法等研究层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时间、空间、学科序列上开启了新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结构和话语体系。只是随着其研究任务即经济活动地域系统的复杂化,该学科发展又遇到了前进中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 新进展 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与当代社会——谈历史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逸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性学科,首先是客观、真实地恢复各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其次是探索整个历史时期某一地理要素或某一区域综合地理要素变化和发展规律。但是,由于...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性学科,首先是客观、真实地恢复各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其次是探索整个历史时期某一地理要素或某一区域综合地理要素变化和发展规律。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与历史时期同一个地理环境之下,而今天的地理环境又是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因此,对今天地理环境的认识、适应、保护和利用,就必须要了解其历史过程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地理学又是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应用性学科。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角度,还是为当代社会服务需要出发,历史地理学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基础研究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拓展——评张伟然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晓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湖北 历史文化地理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司历史地理与西南边疆民族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伟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其在历史上的实施,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这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土司研究重其名实、性质、职分、世系等讨论,对其置...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其在历史上的实施,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这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土司研究重其名实、性质、职分、世系等讨论,对其置废、分布,特别是长官驻地、辖境范围等历史地理状况研究较少。基于从事《清史•地理志》编撰和《清史地图集》编绘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认识,推进土司历史地理研究可弥补学术界在土司驻地、建制、管理层级和辖境范围等方面上考察的不足,也是从更高、更深视域的疆土管理等中央与地方关系审视土司制度的需要。具体上,可以采取“世袭职授查其沿革,政体建置考其地理”,纵横经纬结合的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并在一手档案资料基础上重视制度史与实际运作的过程讨论,积极开展土司历史地理研究乃至编绘土司历史地图,全景式展示土司演变状况,对民族史、边疆学和地方治理等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多学科建构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历史地理 边疆 民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州城历史城市地理的初步研究——以广县城与广固城为研究重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嘎 杜汇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青州城市建成区一带,历史时期曾经先后存在四座城市,即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或南阳城——满城。广县城,西汉时期既已存在,之所以产生于下圈村一带,关键在于其地地处高阜,不宜受到洪水侵袭,且南倚含水丰富的岩层,无缺水之虞。广固... 青州城市建成区一带,历史时期曾经先后存在四座城市,即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或南阳城——满城。广县城,西汉时期既已存在,之所以产生于下圈村一带,关键在于其地地处高阜,不宜受到洪水侵袭,且南倚含水丰富的岩层,无缺水之虞。广固城建于魏晋十六国时期,因时逢乱世,地理上重军事防御的色彩明显。由临淄城而广固城,历史时期青齐地区实现了第一次中心城市的转移,就魏晋十六国乱世而言,这一城市选择行为是相当成功的。进而论之,代广固城而兴的东、南两阳城及清代的青州满城,之所以均大体不出今天青州市区的范围,与它们均接近青齐地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关系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县城 广固城 水源 军事防御 几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水域的视角:江南水生态与灾害治理的历史动态考察
16
作者 王建革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共6页
狭义的江南指太湖以东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苏州、上海和嘉湖地区。太湖水东出太湖后,散流入一个低平原地带,然后进入沿海冈身高地出海,形成一个从低地流向高地的溢流体系和感潮体系。东有进潮动力,西有清水顶托,清水在高低地间缓流,... 狭义的江南指太湖以东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苏州、上海和嘉湖地区。太湖水东出太湖后,散流入一个低平原地带,然后进入沿海冈身高地出海,形成一个从低地流向高地的溢流体系和感潮体系。东有进潮动力,西有清水顶托,清水在高低地间缓流,河网充水,形成了支持中国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所需要的稻作农业环境和手工业城乡环境。为应对水旱灾变,古人兴建了海塘、圩田、堤防和各种闸坝,这一溢流水利体系利用了浊潮与清水的顶托动态,使清水不至于快速排泄,为生产与生活提供用水,为传统的丝织业和棉织业提供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业 城乡环境 稻作农业 灾害治理 平原地带 顶托 潮动力 动态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口地理个案研究:明清之际重庆地区人口数量下限推测
17
作者 葛剑雄 侯文权 《历史地理研究》 2019年第2期72-82,161,共12页
历史人口地理和人口史研究中都会遇到大规模天灾人祸之后或易代之际人口数量的空白,对遗存人口的数量仅有极端性的描述或缺乏根据的估计。本文提出一些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原则,以明末清初今重庆市辖区的遗存人口数量为样本,尽可... 历史人口地理和人口史研究中都会遇到大规模天灾人祸之后或易代之际人口数量的空白,对遗存人口的数量仅有极端性的描述或缺乏根据的估计。本文提出一些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原则,以明末清初今重庆市辖区的遗存人口数量为样本,尽可能广泛地搜集了各类直接与间接的史料,分片详细分析此时段内影响其人口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和结果,根据分别取上限或下限的原则,作较严格的推测和估计,该区域内明清之际人口谷底出现在康熙三年(1664年),其最低人口数不低于27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 人口地理 明末清初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廉地区清代商业会馆时空分布与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研究
18
作者 杜颢 《广西地方志》 2024年第2期25-33,43,共10页
钦廉地区清代商业会馆共计8座,坐落于行政治所和商业市镇,集中兴建于乾隆与同治两朝。从商业会馆所属地域的数量推断,广府帮资本力量最为雄厚,主导区域商业活动。近代以降,外地商贾于北海等地相继修建商业会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变动改... 钦廉地区清代商业会馆共计8座,坐落于行政治所和商业市镇,集中兴建于乾隆与同治两朝。从商业会馆所属地域的数量推断,广府帮资本力量最为雄厚,主导区域商业活动。近代以降,外地商贾于北海等地相继修建商业会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变动改变商业会馆时空分布。钦廉地区商业会馆时空分布变迁缘于沿海区域滩涂资源全面开发,海运也推进了全省经济中心广州、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对钦廉的经济整合能力达到顶峰,为钦廉地区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廉 商业会馆 经济地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士绅的经济生活——以徽州进士汪宗沂往来家书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陶良琴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晚清徽州进士汪宗沂与其长子汪福熙的往来家书,为系统研究士绅长时段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个案资料。汪宗沂早年游历于曾国藩幕府时年薪约300两,中进士后,在李瀚章和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时年入约700两,任山长时年入约500两。除... 晚清徽州进士汪宗沂与其长子汪福熙的往来家书,为系统研究士绅长时段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个案资料。汪宗沂早年游历于曾国藩幕府时年薪约300两,中进士后,在李瀚章和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时年入约700两,任山长时年入约500两。除入幕、从教外,汪宗沂还凭借百亩田产的收入和为他人看地、治病所得来维持家用。汪宗沂的经济理念主要表现为多元治生与勤俭节用并举,重视事关家族建设的长远投资,立德行善时不计金钱,积极承担士绅的经济职责。汪宗沂先后任高级幕府幕僚和书院山长的治生经历及其经济理念,为其家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本,是其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这一个案探讨也为研究近代士绅阶层的家族兴衰与变迁,提供了可资观察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徽州 士绅 经济生活 家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68
20
作者 满志敏 葛全胜 张丕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系统起作用的 ,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农牧过渡带附近对峙时 ,气候向寒冷方向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动荡的触发因素 ,极端情况下可以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过渡带 历史时期 个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