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的回顾和展望
1
作者 秦新裕 刘凤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普通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肠外营养支持 手术技术 传统外科 手术技巧 器官移植 外科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19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凤林 闾晨涛 +7 位作者 秦净 沈坤堂 陈伟东 沈振斌 汪学非 王聪 孙益红 秦新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1,F0002,共4页
目的总结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方法总结2010年3—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完成的19例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结果全胃切除8例,远端胃切除8例,近端胃切... 目的总结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方法总结2010年3—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完成的19例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结果全胃切除8例,远端胃切除8例,近端胃切除2例,胃楔形切除1例。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普通腹腔镜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50~440min,出血量10~100mL。D1清扫3例,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9、24和30枚;D2清扫16例,清扫淋巴结28~71枚。术后发生胃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 人工智能 胃癌 D2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IL-24的溶瘤腺病毒作用于乳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玮 秦新裕 +3 位作者 张宏伟 陈君雪 吴红平 钱其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评估CNHK600-IL-24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将IL-24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SG502-ΔCR2,与5型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共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荧... 目的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评估CNHK600-IL-24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将IL-24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SG502-ΔCR2,与5型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共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荧光显微镜观测及病毒体外增殖实验测评病毒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成纤维细胞MRC-5中的增殖情况;MTT法检测不同MOI值的病毒对两种细胞的抑制效应;ELISA法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后上清液中IL-24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IL-24蛋白;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NHK600-IL-24经测序及PCR鉴定,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CNHK600-IL-24感染MDA-MB-231细胞后表现出强大的增殖、复制能力,而在MRC-5细胞内增殖并不明显;CNHK600-IL-24在很低的浓度就能对MDA-MB-231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对MRC-5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CNHK600-IL-24感染MDA-MB-231细胞后,IL-24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感染MRC-5细胞后产生的IL-24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病毒引起的MDA-MB-231细胞明显凋亡而MRC-5细胞的凋亡率很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该病毒具有在乳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增殖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IL-24 乳腺癌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涉及CD133表达下调机制的细胞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洪涛 艾志龙 +4 位作者 沈盛 锁涛 王越琦 刘厚宝 童赛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结果:As2O3能诱导GBC细胞凋亡、减少CD133+GBC细胞的数量,同时能降低GBC细胞CD13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而实现其对体外人GB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人胆囊癌细胞 干细胞标志物CD13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单用及联合表阿霉素对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卫东 于健春 +2 位作者 康维明 刘玉琴 吴国豪(评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ω-3脂肪乳剂单用及联合表阿霉素(EPI)对胃癌移植瘤和荷瘤裸鼠的作用。方法:以胃癌细胞株MGC-803建立的裸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ω-3脂肪乳剂单用灌胃及联合表阿霉素腹腔注射的干预手段。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A...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ω-3脂肪乳剂单用及联合表阿霉素(EPI)对胃癌移植瘤和荷瘤裸鼠的作用。方法:以胃癌细胞株MGC-803建立的裸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ω-3脂肪乳剂单用灌胃及联合表阿霉素腹腔注射的干预手段。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A)组、ω-3脂肪乳剂灌胃(B)组、EPI腹腔注射(C)组及ω-3脂肪乳剂联合EPI(D)组。观察荷瘤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光镜观察胃癌移植瘤的改变;电镜观察胃癌移植瘤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D组肿瘤明显小于A、B组(P<0.05);D组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大小明显小于C组(P<0.05),A、B组间肿瘤生长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C、D组未见粘连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坏死灶较多。②C、D组均出现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死亡,但D组状况明显好于C组。③.B组肿瘤组织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变性,D组标本中可见到凋亡细胞。结论:①ω-3脂肪酸单独应用可减少胃癌肿瘤的侵袭性和局部转移,导致肿瘤组织局灶性坏死,并能引起肿瘤细胞代谢障碍、凋亡或死亡。②ω-3脂肪酸可增强EPI抗肿瘤效果,说明与EPI单独作用相比,联用ω-3脂肪酸可减少EPI用量。③ω-3脂肪酸可改善化疗动物的一般情况、减少EPI的毒副作用,而对正常器官无不良影响,对机体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ω-3 表阿霉素 药物疗法 联合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童汉兴 张勇 +4 位作者 张思 陆巍 江颖 朱隽 陆维祺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定位活检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 目的:探讨纳米炭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定位活检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在分析SLN微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CNP和TSC联合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20)IHC检测。对所有SLN组织用qRT-PCR检测CK20-mRNA的水平。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检出35个SLN,SLN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成功率为90.91%,每例平均(1.75±0.97)个。以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SLNB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总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分别为70.00%、85.00%、76.92%和30.00%。对10例HE检查阴性SLN加行CK20-IHC检测,2例呈阳性,这使20%的病例分期上升。对20例SLN组织的CK20-mRNA水平进行qRT-PCR定量分析,在5例患者的SLN中发现高水平的CK20-mRNA,其中1例IHC检查结果阳性。结论:CNP联合TSC定位活检结直肠SLN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qRT-PCR联合IHC能够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SLN中CK20-mRNA的水平差异可能和预后相关,但需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的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秦新裕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32,共4页
近年来普外科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常见的病种,如消化性溃疡,由于内科药物治疗的进步,很少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反之,传统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随着肿瘤发病率的... 近年来普外科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常见的病种,如消化性溃疡,由于内科药物治疗的进步,很少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反之,传统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肿瘤已经成为普外科的主要病种,肿瘤的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普外科的进步不仅得益于外科医师知识的深化,技术的更新,也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进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内科疾病 消化性溃疡 外科医师 医疗器械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国豪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9期588-590,共3页
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参与广泛而复杂的生化过程。肝脏疾病导致患者代谢异常和营养不良,尤其是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上,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外科患者,其疾病过程、病... 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参与广泛而复杂的生化过程。肝脏疾病导致患者代谢异常和营养不良,尤其是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上,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外科患者,其疾病过程、病理生理变化、机体代谢改变的变化范围很大,从代偿性肝病患者到需要行肝移植的ESLD患者。因此,对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外科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代谢改变及营养状况,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外科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秦新裕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对胃肠外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可大致归纳成下列诸方面。
关键词 胃肠疾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42
10
作者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目前,手术病人高龄现象十分明显,老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器官储备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相关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导致了老年普...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目前,手术病人高龄现象十分明显,老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器官储备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相关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导致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手术治疗措施的复杂化。因此,如何准确评估老年病人手术风险,妥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每个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老年病人 外科病人 并发症发生率 围手术期并发症 手术风险 人口老龄化 手术耐受性
原文传递
从上海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实践获得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楼文晖 秦新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共2页
外科质量控制涉及从诊断、术前准备,到手术和术后管理的全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持续推动外科的进步。上海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全市外科质量的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腹股沟疝修补术、糖尿病及代谢手术... 外科质量控制涉及从诊断、术前准备,到手术和术后管理的全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持续推动外科的进步。上海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全市外科质量的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腹股沟疝修补术、糖尿病及代谢手术等手术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开展了外科质量督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体来说,国内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在质量控制的深度、广度和临床一线医生的参与度上,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凌跃新 童赛雄 陈诚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轻型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83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需要营养支持,10例患者均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后在家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轻型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83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需要营养支持,10例患者均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后在家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营养状况良好。其中8例肠内营养时间为2周,2例为3周。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10例患者均无腹痛、血淀粉酶升高、鼻空肠营养管脱落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发生。结论:在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轻型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加速康复和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会议纪要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秦新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8-789,共2页
“世界加速康复外科和围术期用药大会”(World congress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2015年5月9—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6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大会上围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 “世界加速康复外科和围术期用药大会”(World congress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2015年5月9—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6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大会上围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这次会议有3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医学大会 围手术期 会议 世界 surgery 术后 围术期用药
原文传递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国华 顾大镛 郑烈伟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533例行断流术的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断流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533例行断流术的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断流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D)和联合断流术(combined devascularization,CD);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治疗;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择期和急诊手术。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目的、治疗时机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性CD与治疗性PD在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输血量少于后者。CD术后并发症、手术病死率与PD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断流术与预防性断流术相比,PVP、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性断流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7.3%,病死率1.7%,预防性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无病死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断流术与择期断流术相比,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的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CD已经成为治疗PH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急诊断流术和预防性断流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联合断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及防治 被引量:34
15
作者 吴国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45-1149,共5页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严重营养不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抗癌治疗的效果,增加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严重营养不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抗癌治疗的效果,增加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大部分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这已成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性恶病质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凌跃新 童赛雄 +1 位作者 锁涛 陈竟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其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迁移、侵袭及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其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迁移、侵袭及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常用肿瘤标志物CA19-9、CEA进行比较,探讨胃癌病人血清中H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80例胃癌病人术前血清HGF、CA19-9、CEA水平,并观察60例病人根治术后血清HGF变化。结果: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2.94±2.67)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31)μg/L(P=0.002);分层分析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HGF水平逐渐升高[Ⅰ期(2.19±2.12)μg/L,Ⅱ期(2.53±2.38)μg/L,Ⅲ期(3.92±3.45)μg/L,Ⅳ期(4.13±3.71)μg/L];Ⅲ期和Ⅳ期分别与Ⅰ期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淋巴结及肝脏转移者的血清HGF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16、0.009。根治术后血清HGF水平(2.17±1.36)μg/L比术前(2.73±1.65)μg/L明显降低(P<0.05)。另外,80例病人血清HGF、CA19-9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80%、16.2%和5.0%,HGF阳性率明显较高(P<0.01)。结论: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GF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及肝脏转移呈正相关.血清HGF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新裕 刘凤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0,共2页
从分子与基因水平探讨胃肿瘤的发生机制、调控规律以及诊断和治疗,是当前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胃肿瘤包括胃癌、胃间质瘤以及其他良性和恶性肿瘤。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癌... 从分子与基因水平探讨胃肿瘤的发生机制、调控规律以及诊断和治疗,是当前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胃肿瘤包括胃癌、胃间质瘤以及其他良性和恶性肿瘤。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胃外科 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细胞黏附分子 DNA修复基因 抑癌基因 基因水平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新裕 刘凤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5,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分子外科学也从概念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同时,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胃外科的实验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分子外科学也从概念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同时,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胃外科的实验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胃外科 个体化治疗 医学基础研究 临床实践 医学技术 医学理念 胃部疾病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病人恶病质发生机制及营养治疗 被引量:44
19
作者 吴国豪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98-101,共4页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部分病人常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和器官衰竭。恶病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致死因素,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人的...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部分病人常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和器官衰竭。恶病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致死因素,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预后。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恶病质 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恶病质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国豪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癌症恶病质是以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及脂肪组织消耗等进行性营养消耗为特点的多器官综合征.事实上癌症恶病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代谢障碍.包括厌食、贫血、糖代谢异常、脂肪组织分解、肌肉萎缩及胰岛素抵抗等…。癌症恶病质发生机制十分... 癌症恶病质是以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及脂肪组织消耗等进行性营养消耗为特点的多器官综合征.事实上癌症恶病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代谢障碍.包括厌食、贫血、糖代谢异常、脂肪组织分解、肌肉萎缩及胰岛素抵抗等…。癌症恶病质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是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事实上,绝大多数癌症病人死亡之前都会发生恶病质.其是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占癌症病人死亡原因的10%~22%,并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深入理解癌症恶病质发生的分子机制并针对性地设计多靶点治疗途径是目前国际上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 治疗方案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