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六甲人来源的分子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辉 侯井榕 杨宁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共6页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丫染色体 单倍型 分布 六甲人 族源 分子人类学 基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融水北高村人的遗传学和体质人类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辉 杨宁宁 +4 位作者 黄兴球 陈莉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用适合民族研究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单核苷酸多态 (SNP)单倍型分析方法检测了北高村人和广西已定水族男子的遗传学特征 ,并对北高村人的男女都进行了体质特征观测分析 ,两种方法都得出了北高村人与水族相当一致 ,而与汉族较远 ,综... 本研究用适合民族研究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单核苷酸多态 (SNP)单倍型分析方法检测了北高村人和广西已定水族男子的遗传学特征 ,并对北高村人的男女都进行了体质特征观测分析 ,两种方法都得出了北高村人与水族相当一致 ,而与汉族较远 ,综合地证实了北高村人与水族的血缘关系 .鉴于民族不是简单的遗传概念 ,民族成分的正式确认还要解决各方面问题 ,仍须慎重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特征 汉族 Y染色体 单倍型 单核苷酸多态(SNP) 男子 问题 体质人类学 体质特征 水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连锁不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云刚 金力 黄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广泛的多态性现象 ,也是造成个体差异的最主要的遗传原因 ,发现和研究SNP的工作在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倍受关注。连锁不平衡是不同遗传标记间存在着的非随机组合现...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广泛的多态性现象 ,也是造成个体差异的最主要的遗传原因 ,发现和研究SNP的工作在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倍受关注。连锁不平衡是不同遗传标记间存在着的非随机组合现象 ,SNP作为极具优势的遗传标记为深入研究连锁不平衡、以及利用连锁不平衡进行群体遗传学的参数估计、基因精细定位、关联分析等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最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研究进展 单倍域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DNA技术:民族考古学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1,共6页
古DNA技术使考古学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得以进入分子水平 ,为民族考古学对过去人群的研究 ,如性别与家系鉴定、族属分辨、群体内部关系及群体迁徙等 ,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为高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关键词 古DNA技术 考古学 人类学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0年前中国新疆哈密古人骨的mt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惠琴 金建中 +7 位作者 许淳 姜言睿 朱琪泉 谭婧泽 黄微 徐永庆 金力 任大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7,共9页
本文对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地出土的3200年前的古人骨进行了mtDNAD环高度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结合人类学头骨形态分析数据,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种鉴别研究。结果显示,在3200年前,新疆哈密地区就有蒙古人种存在,并有可能发生亚、... 本文对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地出土的3200年前的古人骨进行了mtDNAD环高度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结合人类学头骨形态分析数据,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种鉴别研究。结果显示,在3200年前,新疆哈密地区就有蒙古人种存在,并有可能发生亚、欧两种不同人类种群混居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人骨 蒙古人种 欧洲人种 DNA多态性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晨辉 王志敏 +1 位作者 王艺 黄薇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年第9期643-646,共4页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DNA甲基化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肿瘤形成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整个基因组的去甲基化和部分区域高度甲基化两种现象。抑癌基因通常因高度甲基化而失活...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DNA甲基化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肿瘤形成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整个基因组的去甲基化和部分区域高度甲基化两种现象。抑癌基因通常因高度甲基化而失活,这种基因沉默调控与体细胞突变共同促进了肿瘤的发展。目前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加深了对基因沉默机制的理解,也为肿瘤发生机制研究及其早期诊断和潜在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CPG岛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辉 潘悟云 +4 位作者 文波 杨宁宁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73-880,共8页
客家人是南方讲客家话的特殊汉族民系 ,其来源学术界有一定争议。该研究对福建长汀的 14 8个客家男子做了遗传分析。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 ,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 ,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 ,不同于其他南方汉族偏... 客家人是南方讲客家话的特殊汉族民系 ,其来源学术界有一定争议。该研究对福建长汀的 14 8个客家男子做了遗传分析。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 ,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 ,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 ,不同于其他南方汉族偏向于侗台语族群。混合分析发现客家人数据结构中汉族结构占 80 2 % ,类畲族结构 13% ,类侗族结构 6 8%。各族M7个体Y STR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分析发现客家人中类苗瑶结构有两个来源 ,其一来自湖北 ,其一来自广东。客家人之类侗族结构应来自江西土著干越。客家人母系遗传的线粒体RegionV区段 9bp缺失频率为 19 7% ,与畲族很近 ,不同于中原汉族。客家人的主要成分应是中原汉人 ,畲族是对客家人影响最大的外来因素。与客家话中的苗瑶语特征相印证 ,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荆蛮族的核心成分不断加上中原汉人移民形成的。客家话等南方汉语方言最初也可能是南方原住民语言在中原汉语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 遗传结构 Y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SNP) 短串联重复(STR) 畲族 客家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瑶族3支系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褚迅 单可人 +7 位作者 文波 齐晓岚 李毅 吴昌学 刘 赵艳 任锡麟 金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114种YDNA单倍型,苗瑶语系特异YDNA单倍型H7的平均频率为92.4%;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8种单倍型,可归入B4、B5、D4、D5和N单倍型类群中,CoⅡ/tRNALys区域间的9bp缺失平均频率为58.2%。结果提示贵州瑶族父系遗传结构单一,具有典型的苗瑶族群特征,又存在与其他族群的融合。母系遗传结构相对复杂,9bp缺失是贵州瑶族的母系遗传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瑶族 Y-DNA单倍型 mtDNA单倍型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雅军 何驽 张帆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371,共9页
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并报告了人骨古DNA的分析结果。DNA的分析结果表明墓葬中的人骨和灰坑中的人骨在单倍型的分类上没有差别,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常见单倍群。头骨测量特征的... 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并报告了人骨古DNA的分析结果。DNA的分析结果表明墓葬中的人骨和灰坑中的人骨在单倍型的分类上没有差别,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常见单倍群。头骨测量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出灰坑的人骨与二十世纪发掘的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形态距离较远。这个结果可能暗示着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的人群可能有不一样的来源,期望未来对这两个人群的直接的DNA对比结果会有助于来源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 陶寺 墓葬 灰坑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和藏族的皮肤反射系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红 李辉 +8 位作者 吴弘 柯越海 徐洪岩 肖君华 Mark Shriver 熊墨淼 卢大儒 刘维达 金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人类的肤色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近在人类复杂性状基因定位中 ,统计学和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使得肤色相关基因有可能利用这些方法来甄别。而且 ,有了PhotovoltColorWalk色度计等便携的新式光谱反射系数测量工具 ... 人类的肤色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近在人类复杂性状基因定位中 ,统计学和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使得肤色相关基因有可能利用这些方法来甄别。而且 ,有了PhotovoltColorWalk色度计等便携的新式光谱反射系数测量工具 ,研究者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大量人群的皮肤反射系数作为遗传学研究用的人类表型性状。我们用PhotovoltColorWalk测试了 372人的一个汉族群体和 2 74人的一个藏族群体的上臂内侧不受阳光照射的皮肤反射系数 ,以建立反射系数测量的基准数据。我们调查了年龄、性别、居住地纬度、种族等不同因素对皮肤反射系数的影响 ,也调查了皮肤反射系数的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藏族 皮肤反射系数 皮肤色素沉积 数量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古DNA样本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帆 李辉 +6 位作者 黄颖 谭婧泽 张丽苹 徐智 金建中 卢大儒 金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古代DNA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地域和人口大国,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利用遗传学手段对中国若干考古遗址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两类古代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尝试了模拟古代DNA条件的全基因组的随机引物预扩增...  古代DNA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地域和人口大国,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利用遗传学手段对中国若干考古遗址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两类古代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尝试了模拟古代DNA条件的全基因组的随机引物预扩增的实验方法.对中国古代DNA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DNA 硅胶吸附 PCR 限制性酶切 随机引物预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悬棺人骨mtDNA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智 张帆 +3 位作者 李辉 王晓宁 金建中 金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本文以恩施宋代悬棺的骨骼或牙齿样品为对象,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获得并扩增了mtDNA的HVSI区的部分序列,通过几个实验初步认定是古DNA.同时通过与部分现代人mtDNA数据的比较参照,对所研究样品单倍群归属进行了初步确定,发现他们主要属...  本文以恩施宋代悬棺的骨骼或牙齿样品为对象,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获得并扩增了mtDNA的HVSI区的部分序列,通过几个实验初步认定是古DNA.同时通过与部分现代人mtDNA数据的比较参照,对所研究样品单倍群归属进行了初步确定,发现他们主要属于南方类型,但也可能有北方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mtDNA) 高变区Ⅰ(HVSI) 悬棺 古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测序 单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本地人源流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辉 周振鹤 +4 位作者 徐立群 张凌君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对分布于上海市郊9个区县13个乡镇的本地人群的体质特征和姓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上海本地人主要可以分为3个类群,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整合推测他们可能分别源于越人、吴人和历史上的北方移民.各主成分所占数据信息的比例显示,本...  本文对分布于上海市郊9个区县13个乡镇的本地人群的体质特征和姓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上海本地人主要可以分为3个类群,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整合推测他们可能分别源于越人、吴人和历史上的北方移民.各主成分所占数据信息的比例显示,本地人中最主要的差异是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的差异,其次是南方土著中吴人和越人的差异,再次是越人内部也可以分出两种来源.把各主成分值在上海地图上分别画成趋势图,发现各趋势图分别代表了上海历史上不同的移民事件.对姓氏的地理分析也揭示了南方姓氏和北方姓氏的扩散趋势和性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人 本地人群 源流 主成分分析 体质特征 姓氏 越人 吴人 北方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考古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力 张帆 黄颖 《创新科技》 2007年第12期44-45,共2页
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史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属于两大知识“营垒”或知识“板块”而处于隔绝状态。而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使得联通营垒、叠合板块势在必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文理交叉研究的进行和文理交叉学科的出现。在我... 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史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属于两大知识“营垒”或知识“板块”而处于隔绝状态。而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使得联通营垒、叠合板块势在必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文理交叉研究的进行和文理交叉学科的出现。在我国,作为社会学科的考古学与作为自然科学的分子生物学一直分属于历史学和生物学两大领域而少有往来,然而近年来。随着两学科各自学科意识的拓展和技术方法的进步,两者正逐渐突破原有的学术壁垒,实现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考古学 科学发展史 分子生物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交叉学科 历史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源流的遗传学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选华 李辉 +5 位作者 毛显赟 文波 高嵩 金建中 卢大儒 金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3-1029,共7页
通过分析湖北恩施、湖南吉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样本 ,利用 14个Y染色体非重组区 (NRY)单倍群分型技术对土家族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型结果结合其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和相关民族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不同人群的地... 通过分析湖北恩施、湖南吉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样本 ,利用 14个Y染色体非重组区 (NRY)单倍群分型技术对土家族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型结果结合其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和相关民族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不同人群的地理分布展示在地图上。然后对各主成分和单倍群进行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家族主体与汉族在父系结构上比较接近 ,但依然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还发现龙山地区唯一保留土家语的土家族与氐羌族群有很明显的相关性 ,这说明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可能正是氐羌民族。实验结果表明 ,恩施和吉首地区的大部分土家族与周边民族群体间的血缘交流频繁 ;而龙山和永顺的土家族更能代表土家先民的遗传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Y染色体单倍群 巴人 人群起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郊区姓氏和通婚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立群 李辉 +1 位作者 奚慧峰 金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66-673,共8页
上海郊区本地人的来源多种多样 ,通过对 13个分布于各区县的乡镇随机抽样统计姓氏 ,并作各地之间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发现嘉定、浦东、南汇、奉贤东部组成东北部一类 ,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组成相对一类。南翔姓氏来源复杂。马... 上海郊区本地人的来源多种多样 ,通过对 13个分布于各区县的乡镇随机抽样统计姓氏 ,并作各地之间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发现嘉定、浦东、南汇、奉贤东部组成东北部一类 ,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组成相对一类。南翔姓氏来源复杂。马桥、金汇也是独特的一类。家谱中记载的姓氏与现代的姓氏有明显对应关系 ,并且东北部的姓氏主要来源于长江以北 ,而西南部姓氏来源于长江以南。这说明两地人群来源可能不同 ,东北部晚近成陆地区的居民来源于北方地区 ,而西南部居民来源于南方其他地区。马桥、金汇等冈身地带居民与远古马桥文化有传承关系 ,其姓氏成因多样。对金汇镇 2 0世纪不同时期通婚范围的研究发现 ,70年代以前 ,因媒妁习俗而使通婚半径固定于 5公里左右的两个乡镇之内 ,70、80年代自由恋爱使通婚半径缩为 3公里左右的同一个乡内 ,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发展迅速而通婚半径扩展到近年的国内各省。金汇镇的通婚范围和血缘自然扩散状况可以代表上海及南方多数地区。相邻乡镇之间在媒妁习俗时需 2 0 0 0多年同化时间 ,在自由恋爱时需 70 0 0多年同化时间 ,可见自然扩散对基因交流的作用是很弱的 ,移民混居才是主要因素。上海各来源群体的邻居历史远远短于同化时间 ,所以其间几乎是没有混血的。南方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郊区 姓氏 通婚范围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家谱 模拟测试 自然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原住民的Y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俊 李辉 +2 位作者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9,共10页
 Y染色体是继线粒体之后的研究人类进化的又一热点,通过对其上的多态性位点研究也证实了非洲起源说.Y染色体上的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组合成的单倍型与民族系统的时间发生尺度比较一致,所以是鉴别民族迄今最恰当的遗传材料.M119C这...  Y染色体是继线粒体之后的研究人类进化的又一热点,通过对其上的多态性位点研究也证实了非洲起源说.Y染色体上的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组合成的单倍型与民族系统的时间发生尺度比较一致,所以是鉴别民族迄今最恰当的遗传材料.M119C这一SNP突变是百越民族的特色,M119C_M110C和M95T_M88G更是百越的特有种.良渚文化的族属是考古学界的一个争议焦点,有百越和三苗两种说法.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差异极大,其居民遗传上是否继承也是有问题的.本项研究通过对马桥地区良渚时期、马桥时期、战国、明代及现代居民Y染色体若干SNP位点的检测,重点考察了M119位点,发现马桥地区各时期的居民都有较高的M119C和M95T类型,具有典型的百越特征,而没有苗瑶的特征.这说明自古以来马桥地区居民都是越人,并且一脉传承至今.现代上海的原住民"宕傣"人与台湾原住民的遗传结构最接近,其次接近西南部的侗傣民族.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与Y染色体单倍型的相关分析发现,单倍型H9和H11区分了东越与西越,H7区分了苗瑶,H8区分出了氐羌,H11与H5区分了濮越系统与非濮越系统.各单倍型能对各民族系统较清晰地区分和代表,是族属分析的良好材料,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原住民 Y染色体 遗传分析 主成分分析 古DNA 百越民族 良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族勒墨人的肤纹分析及其统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柳扬帆 李辉 +1 位作者 金建中 金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5-52,94,共9页
 本文以白族勒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肤纹数据,并与相关的26个民族或支系的群体进行比较,得出了白族勒墨人是白语中较原始、较纯粹的一支,在研究藏缅语族白语的起源、演化归属上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突破了以往肤纹分析单纯使用聚类...  本文以白族勒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肤纹数据,并与相关的26个民族或支系的群体进行比较,得出了白族勒墨人是白语中较原始、较纯粹的一支,在研究藏缅语族白语的起源、演化归属上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突破了以往肤纹分析单纯使用聚类分析法带来的局限性,将数据适当预处理后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肤纹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勒墨人 扶纹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和体质分析草苗的起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辉 李昕 +5 位作者 杨宁宁 文波 侯井榕 黄兴球 金建中 金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1-629,共9页
我国湘桂黔交界处的草苗是苗族的一个特殊支系,具有汉族、苗族和侗族的风俗,操侗语,是国内民族融合最复杂的群体之一,对民族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融水草苗的三类指标.对草苗研究了Y染色体... 我国湘桂黔交界处的草苗是苗族的一个特殊支系,具有汉族、苗族和侗族的风俗,操侗语,是国内民族融合最复杂的群体之一,对民族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融水草苗的三类指标.对草苗研究了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单倍型,发现其与汉族基本一致,而与侗傣群体和苗瑶群体不同.列出了草苗的体质特征,发现其面貌特征接近侗傣群体.对草苗的肤纹分析又发现其最接近苗瑶群体.这说明草苗的父系祖先应该来自汉族;而母系成分最早一段时期可能来自苗族,使其心理上认同为苗族;后来由于处于侗族的优势分布区中,不断与侗族交流,又吸收了侗族的遗传结构并接受了侗语.草苗的复杂遗传结构说明中国的民族交流是频繁的,研究民族源流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苗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 体质 肤纹 族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鼻部外形特征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莉 李辉 +2 位作者 夏元敏 金力 卢大儒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6,共5页
面貌特征是一类遗传率极高的人体性状 .通过对家系和群体的鼻部特征进行分类界定 ,观察记录 ,确定鼻部的 4个性状特征 (鼻根高度、鼻背硬骨部、鼻背软骨部、鼻尖方向 )为单基因遗传 .
关键词 鼻部外形特征 遗传模式 基因频率 家系分析 上海金汇 偏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