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增“国际级”传染性疾病合作平台
1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78-78,共1页
6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在与国际医学前沿接轨方面再推新举措,新增一“国际级”传染性疾病合作平台。在当天由公卫中心承办的为期3天的第五届国际流感及其它呼吸道病毒疾病协会抗病毒组会议开幕... 6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在与国际医学前沿接轨方面再推新举措,新增一“国际级”传染性疾病合作平台。在当天由公卫中心承办的为期3天的第五届国际流感及其它呼吸道病毒疾病协会抗病毒组会议开幕式上,落户公卫中心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与再现传染病临床管理、培训和研究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正式揭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康 桂永浩 陈建平 抗病毒 医学前沿 医学院院长 呼吸道病毒 临床管理 卢洪洲 副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朱泾镇1628例老年人健康体检4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东晴 潘胜琼 +3 位作者 李俊 穆怀典 周敏 李锋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朱泾镇1628例≥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为更好的制定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金山区朱泾镇2017年1628例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朱泾镇1628例≥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为更好的制定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金山区朱泾镇2017年1628例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记录各体检指标,与其2013年体检结果相比较与分析。结果与2013年比较,2017年上海市朱泾镇≥65岁老年人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指标均值均呈上升趋势,老年男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P<0.05),老年女性以舒张压升高为主(P<0.05),且尿酸下降明显(P<0.05)。超重(BMI≥24)、肥胖(BMI≥28)、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男性以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为突出(P<0.05),而老年女性以高甘油三脂血症突出(P<0.05)。结论朱泾镇≥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各指标的均值和各主要疾病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有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健康体检 随访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输入性疟疾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蒋旭华 黄玉仙 +3 位作者 凌云 朱爱红 叶善可 黄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共收集输入性疟疾病例8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6.4岁,男性82例(94.3%),女性5例(5.7%)。其中中国患者79例(90.8%),南苏丹3例(3.4%),印度2例(2.3%),喀麦隆、尼日利亚、布隆迪各1例(1.1%)。在75例能够明确感染来源地国家的病例中,感染来源地为非洲国家的多达63例(84.0%),其次为亚洲(11例,14.7%)。实验室确诊病例78例(89.7%),临床诊断病例9例(10.3%)。在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感染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最多,为66例(84.6%),感染间日疟原虫(P.vivax)10例(12.8%)。20例(23.0%)患者既往有疟疾史。患者发病至住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 d,30例(34.5%)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内服用抗疟疾药物。符合重症疟疾标准的18例,其中1例为脑型疟,17例总胆红素>43μmol/L,3例血清肌酐>265μ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48 h内服用抗疟药是预测重症疟疾的独立的危险因子(OR=0.05,95%置信区间0.01~0.43,P<0.05)。结论恶性疟原虫是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的主要虫种,非洲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地。发病后及时给予抗疟治疗可降低重症疟疾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重症疟疾 恶性疟原虫
原文传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359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佩佩 沈银忠 +5 位作者 刘莉 沈佳胤 齐唐凯 韩雪梅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59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男325例,女34例,30~44岁所占比例最大,42.6%患者出现发现延误;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体重下降较多见,咯血少见,多数研究对象两肺受累,病变范围≥3个肺野,空洞少见;T-SPOT阳性率偏低,50.7%患者首次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69例患者痰结核菌药敏结果显示,43.5%出现耐药;已知抗病毒状态中的患者93.2%已经进行了抗病毒治疗;282例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及机会性感染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梅毒、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等为主;333例已知预后情况的患者中53例死亡,其中79.2%在6个月内死亡。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年轻患者比例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T-SPOT阳性率偏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多数患者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和机会性感染较多,患者多在6个月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胶升白胶囊预防和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毅 张琴 +3 位作者 张丹丹 季媛媛 宋杰 任晓静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芪胶升白胶囊预防和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同... 目的观察应用芪胶升白胶囊预防和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加服利巴韦林500 mg/次,2次/d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胶升白胶囊4粒/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HCV-RNA、肝肾功能等,观察8周。同时观察芪胶升白胶囊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结束后,试验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并无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且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8%(16/46),对照组为77.5%(34/4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轻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26.1%(12/46),对照组为47.5%;中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6.5%(3/46),对照组为20.0%(8/40);需要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2.2%(1/46),对照组为10%(4/40)。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可预防并改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的骨髓抑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胶升白胶囊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骨髓抑制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开放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7
6
作者 倪鎏达 谢青 +8 位作者 李捍卫 韩文科 徐伟民 王琳 谢敬东 许昕 陈晓蓉 徐国光 陈成伟 《肝脏》 2009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288例临床诊断DILI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mg/d)治疗(A组),对照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治疗(B组),观察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288例临床诊断DILI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mg/d)治疗(A组),对照组144例采用保肝降酶治疗(B组),观察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乏力、呕吐症状的改善A组较B组明显(0.0062和0.0344);在生化方面DBil、GGT下降明显优于B组(0.0016和0.0073),优效性检验(B组为对照)TBil、DBil两组差值有明显差异(0.0026和0.0002);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DBil、GGT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2、0.0000和0.0008)。结论UDCA可有效治疗DILI,尤其是对那些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顽固性血性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殷科珊 张建良 +1 位作者 吕盈盈 巫善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评价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对改善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血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腹水患者,其中21例血性腹水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进行腹腔穿刺使腹水或血性腹水经过体外超滤浓... 目的:评价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对改善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血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癌顽固性腹水患者,其中21例血性腹水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进行腹腔穿刺使腹水或血性腹水经过体外超滤浓缩再回输入腹腔,1天后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观察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后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腹围、尿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和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顽固性肝癌血性腹水安全,近期效果可靠,有利于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 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 血性腹水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致皮肤软组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烨 宋言峥 +5 位作者 钱雪琴 邓桂林 朱益军 陈辉 李洪伟 王培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79-980,共2页
结核分枝杆菌(Mtb)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结核病,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近年来,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屡见报道11],但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院内感染罕有报道。我院2011年2月至201... 结核分枝杆菌(Mtb)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结核病,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近年来,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屡见报道11],但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院内感染罕有报道。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共收治11例经穴位注射治疗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软组织 穴位注射 临床报告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组织器官 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天然 张永信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疗效和安全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故有学者认为须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为"皮试")。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必须进行皮试、如何进行皮试和皮试的临...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疗效和安全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故有学者认为须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为"皮试")。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必须进行皮试、如何进行皮试和皮试的临床意义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均还无定论。本文介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归纳国外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的必要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虽观点不一,但认为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意义不大的依据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皮肤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普通干扰素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慧 陈晓蓉 时佳 《肝脏》 2014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既往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IFN)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复发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BeAg(+)患者37例,其中既往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史的慢...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既往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IFN)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复发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BeAg(+)患者37例,其中既往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分别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析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后复发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阴转率,ALT复常率有无差异。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初治组与普通干扰素经治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分别为56%、67%,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别为52%、3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7%、5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应答分别为24%、12%;HBeAg血清学阴转率分别为4%、0%;ALT复常率分别为48%、67%;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仍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应答率与初治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普通干扰素经治后再次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 经治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军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7-7,17,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苦参素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并与常规组对照。结果LN,HA,PC-Ⅲ,Ⅳ-C在苦参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苦参素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并与常规组对照。结果LN,HA,PC-Ⅲ,Ⅳ-C在苦参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苦参素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5.0%和30.3%,与γ-干扰素疗效相近。苦参素治疗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是治疗乙肝所致肝纤维化,抗乙肝病毒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效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标志物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在结核病研究中的进展
12
作者 杨舒琪 李锋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中,病原体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等待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再激活。结核病的免疫应答依赖于适应性免疫,特别是T淋巴细胞。其中CD4+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γ-干扰素...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中,病原体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等待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再激活。结核病的免疫应答依赖于适应性免疫,特别是T淋巴细胞。其中CD4+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γ-干扰素来激活巨噬细胞,而CD8+T淋巴细胞则直接杀伤受感染的宿主细胞。长期慢性的感染往往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的衰竭,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展现出恢复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的强大潜力,并在癌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结核病中的作用机制、治疗前景仍需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好地推动PD-1和PD-L1抑制剂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作者综述了结核病中T淋巴细胞适应性免疫的特征,PD-1/PD-L1信号通路的功能及在结核病中的作用,并对阻断PD-1/PD-L1通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旨在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结核 T淋巴细胞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燕 卢洪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1期3961-3963,共3页
从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比较研究,以改善我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新护士的... 从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比较研究,以改善我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新护士的培养,从而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英国 临床护理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9例艾滋病患者并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君洋 齐唐凯 +4 位作者 张仁芳 刘莉 沈银忠 纪永佳 卢洪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37-1542,共6页
目的探讨AID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确诊为AIDS并符合DILI诊断的患者119例。分析患者用药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AID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确诊为AIDS并符合DILI诊断的患者119例。分析患者用药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治疗方法、肝损伤持续时间及预后,并对患者DILI进行分型及分级,观察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对肝生化指标的影响。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8例已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肝损伤分级(χ~2=15.756,P<0.001)、TBil水平(Z=-3.466,P=0.010)及Alb水平(Z=-1.968,P=0.049)明显高于61例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已明确导致患者DILI的药物种类中8例为抗真菌药物、41例为抗细菌药物、18例为抗结核药物、24例为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较其他3种药物所致DILI患者的TBil水平更高(H=12.804,P=0.005),抗细菌药物及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Alb水平低于其他2组(H=14.236,P=0.003),抗结核药物及抗病毒药物造成的肝损伤等级明显高于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χ~2=16.373,P=0.008)。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较短(χ~2=8.046,P=0.045);高水平ALP、低水平ALT提示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Z值分别为-2.943、-2.592,P值均<0.05)。结论 AIDS患者用药复杂,易并发DILI,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肝损伤,但对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实时了解肝脏炎症活动状态,有助于减少AIDS患者的DIL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性肝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临床表型及特殊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现状
15
作者 韩冰 涂传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报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再认为是少见疾病。对典型表现的AIH患者可遵循指南进行诊断与治疗。然而,AIH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少部分特殊人群或特殊临床表型的患者...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报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再认为是少见疾病。对典型表现的AIH患者可遵循指南进行诊断与治疗。然而,AIH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少部分特殊人群或特殊临床表型的患者,临床诊治仍面临困难与挑战。临床实践中,尤其应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精准施策。本文基于相关临床最新进展并结合最新指南共识的意见,就如何准确把握这类特殊临床问题以及实施个体化的处理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剂 特殊人群 治疗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制订泌尿外科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思考
16
作者 王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3,7,共4页
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指在系统评价证据和平衡不同干预措施利弊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1]。与指南相比,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则缺乏统一的定义。在医学以外更广的层面上,国际标准化组... 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指在系统评价证据和平衡不同干预措施利弊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1]。与指南相比,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则缺乏统一的定义。在医学以外更广的层面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共识定义为“有关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对实质性问题没有坚持反对的意见,同时按照程序考虑了有关各方的观点并且协调了所有争议”[2-3]。顺应医疗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时代要求,高质量的指南和共识作为临床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在我国医疗实践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指南制定 专家共识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文秀 张林 +2 位作者 孙美艳 鲍美娟 卢洪洲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6年第8期2820-2823,共4页
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歧视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歧视干预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反歧视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医护人员 男男同性恋 艾滋病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态与新发感染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阳 饶玉良 +1 位作者 林萍(综述) 卢洪洲(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31-734,共4页
临床常态感染病原微生物、新发传染病(EID)微生物、再现传染病微生物、对医患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本文就临床常态微生物、EID微生物种类及临床特征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感控认识。
关键词 常态感染 新发传染病 再现传染病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临床意义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怡洁 邬敏 +4 位作者 陆伟 冯艳玲 袁正宏 张小楠 张占卿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6期347-359,共13页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病毒在感染过程中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病毒感染者进行免疫复合物的定量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早期固相C1q结合荧光免疫法进行优化,并利用补体分子C1q特异性结合慢性...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病毒在感染过程中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病毒感染者进行免疫复合物的定量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早期固相C1q结合荧光免疫法进行优化,并利用补体分子C1q特异性结合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通过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对CIC进行检测。针对220例CHB患者、20例非乙型肝炎的肝炎患者、20例健康者、10例CHB功能性治愈者,分析了CHB患者中的CIC水平及其与CHB诊断所用病毒学指标、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约97%的CHB患者存在CIC水平升高,且与病毒学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r=0.1973,P=0.0058)、HBV DNA(r=0.2178,P=0.0023)显著正相关;与肝脏损伤相关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r=0.1580,P=0.0200)、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r=0.1513,P=0.0353)呈正相关,而与补体C4(r=-0.21,P=0.003)呈负相关。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患者之间CIC和补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且随临床分期产生相应波动。在免疫耐受期和低复制期,患者CIC水平较低而补体水平升高;在免疫激活期和HBV 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阴性肝炎患者中的结果则相反。结果提示,CHB患者血液循环中存在CIC生成所造成的肝脏损伤及补体大量消耗,对CIC进行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潜在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复合物 补体 肝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儿童复治敏感结核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杨 袁媛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了解复治结核病患儿临床特征,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收治的41例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分类、复治原因、肺结核胸部CT表现、治疗与预后等临床... 为了解复治结核病患儿临床特征,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收治的41例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分类、复治原因、肺结核胸部CT表现、治疗与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发现,41例患儿中,肺结核占58.5%(24/41),肺外结核占41.5%(17/41)。肺外结核中,淋巴结结核占41.2%(7/17),结核性脑膜炎占29.4%(5/17)。因不合理或不规律用药、复发、治疗失败而复治的患儿分别占58.5%(24/41)、31.7%(13/41)、9.8%(4/41),而在前者中有18例(75.0%)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24例有胸部CT检查的肺结核患儿中,12例(50.0%)表现为单侧肺非空洞病灶、9例(37.5%)为双肺病灶,2例(8.3%)为单侧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1例(4.2%)表现为空洞。23例(56.1%)复治患儿使用了3H-R-Z-E/9~15H-R-E或3H-R-Z/9~15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方案,余18例(43.9%)使用了非规范治疗方案。经随访,35例(85.4%)患儿成功完成治疗且治愈;2例(4.8%)患儿仍在服药,病情稳定;4例(9.8%)失访。由此可见,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以肺结核、因不合理或不规律用药致复治者为主,胸部CT表现以单侧肺非空洞病灶者多见,总体预后良好。但应注意患儿的随访,尤其是对初治中有药物不良反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再治疗 结核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