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肝脏外科领域更新的展望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成 孙惠川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第4位及死亡第3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三者在...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第4位及死亡第3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三者在病因、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疗规范 手术切除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
作者 傅修涛 张欣 +2 位作者 黄傲 史颖弘 丁振斌 《肝脏》 2022年第11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吲哚菁绿染色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人,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加肝切除手术带教... 目的探讨肝脏吲哚菁绿染色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人,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加肝切除手术带教方法教学;实验组15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增加吲哚菁绿荧光染色的肝脏手术理论与术中带教。两组均采用理论笔试与口试,了解对肝脏解剖知识获取的效果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对肝脏解剖结构有更深的印象和认识。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能够使外科医生更直观准确深入地理解肝脏解剖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染色 肝脏 手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良性肿瘤的管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成(译) 孙惠川(审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39-1445,共7页
根据1994年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国际专家小组的总结,肝脏良性肿瘤是一类包括各种不同细胞起源的多样化病变。这些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偶然发现。2016年该推荐意见的目的是为临床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肝肿瘤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樊嘉 黄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樊嘉 黄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80-382,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肝癌外科治疗中的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惠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9期661-664,共4页
关键词 小肝癌 治疗 手术 生存率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四怕
7
作者 樊嘉 《健康促进》 2006年第2期11-11,共1页
有些人平时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外,还须忙于应酬,所以经常处于精神紧张,身体疲惫状态;也有一些经常抽烟、酗酒、吃夜宵、晚睡、乱服保健品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会加重健康透支,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使机体抵挡病毒的能力下降,最后... 有些人平时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外,还须忙于应酬,所以经常处于精神紧张,身体疲惫状态;也有一些经常抽烟、酗酒、吃夜宵、晚睡、乱服保健品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会加重健康透支,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使机体抵挡病毒的能力下降,最后积劳成疾,损害肝脏,损害健康,甚至搭上性命。所以,应注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并在平时做好养肝护肝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生活习惯 损害健康 身体免疫力 日常工作 精神紧张 身体疲惫 健康透支 不良行为 保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李曹杰 李嘉浚 +5 位作者 徐叶 陈茂培 罗剑锋 任正刚 杨欣荣 陈荣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的AUC为0.600~0.679。结论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纤维化-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eAg状态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惠川 张伟 +12 位作者 钦伦秀 叶青海 王鲁 任宁 庄鹏远 朱小东 陆录 钱永兵 郭家恺 项世骏 张玮德 樊嘉 汤钊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状态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肿瘤直径≤3cm的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150),比较2...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状态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肿瘤直径≤3cm的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150),比较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并分析影响D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果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1、3、5年的OS分别为91.5%、76.8%、60.1%和95.2%、85.3%、73.2%(P=0.053);1、3、5年DFS分别为73.3%、53.7%、40.3%和86.6%、65.5%、54.5%(P=0.002)。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患者年龄较轻(P=0.004),肝硬变较重(P=0.008),而在肿瘤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方面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FS和OS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BeAg阳性和大结节肝硬变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eAg阳性和多发肿瘤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患者术后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者更易早期复发,而且总体生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根治性切除 乙型肝炎E抗原 总体生存 无瘤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成 吴志棉 +3 位作者 郑朝旭 李勇 谭敏 樊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 111例 ,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囊结石的患者 5 77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13 C呼气试验 ,以检查胃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比...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 111例 ,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囊结石的患者 5 77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13 C呼气试验 ,以检查胃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比较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人群Hp感染率。胆囊结石组中Hp阳性患者术后均行一疗程根治Hp治疗 ,随访 3~ 6个月。结果 胆囊结石组Hp感染率为 4 5 .9% ,对照组Hp感染率为 2 7.4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 .0 1) ;胆囊切除术后Hp阳性患者根治Hp治疗后随访 3~ 6个月 ,均未见明显的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等症状。结论 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Hp感染率较高 ,Hp可能是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胆囊结石 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异黏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凯 战昊 +2 位作者 周俭 樊嘉 代智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含32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及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TDH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 目的:观察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含32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及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TDH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结合质谱(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寻找异黏蛋白的功能复合体。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DH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在有微血管侵犯、卫星结节、低分化和TNM分期Ⅱ~Ⅲ期的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P<0.01)。低MTDH表达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高MTDH表达组(P<0.05)。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MTDH能与PRMT5形成蛋白复合体。结论:MTDH有助于判断肝癌患者术后预后,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黏蛋白 肝细胞肝癌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ICOS^+T细胞的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其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家强 曹春梅 +3 位作者 Shyamal Goswami 陈沁 高强 张晓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6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测定ICOS、ICOS^+T细胞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s,TMAs)和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mIHC)检测2006-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8例原发性H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ICOS^+细胞占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ICOS^+细胞和ICOS^+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数量显著增加(P<0.000 1和P=0.009 1),而ICOS^+CD8^+T细胞则呈相反的降低趋势(P=0.033);在肿瘤中,ICOS^+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ICOS^+CD8^+T细胞。此外,ICOS^+CD4^+和ICOS^+CD8^+T细胞占各自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肿瘤组织中均显著增加(P均<0.000 1)。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浸润高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多因素分析证实上述指标是HCC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ICOS在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是O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新的HCC预后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诱导共刺激分子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癌40年的惊奇发现
13
作者 汤钊猷 《求医问药》 2013年第5期19-19,共1页
我从事癌症的临床治疗与研究40 余年,看到过一些十分奇怪的现象.例如,有些肝癌患者的病情相仿,而且都进行了小肝癌切除手术及全身化疗,但其最终的结局却差别很大. 30 年前,我曾接诊过一位肝癌患者,他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不久其两肺就出... 我从事癌症的临床治疗与研究40 余年,看到过一些十分奇怪的现象.例如,有些肝癌患者的病情相仿,而且都进行了小肝癌切除手术及全身化疗,但其最终的结局却差别很大. 30 年前,我曾接诊过一位肝癌患者,他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不久其两肺就出现了广泛性的癌细胞转移.从他的胸片上看,其肺内的转移灶如同"满天星".在那时,肝癌患者若出现了广泛肺转移是没办法继续治疗的.因此,我只给他用了小剂量的化疗药物(每隔一天注射250 毫克的氟尿嘧啶),以示安慰.半年后,这位患者来医院复诊,看起来红光满面.我非常吃惊,便让他再进行一次胸部透视.放射科医生为他进行胸部透视后对我说:"患者的肺部没有事."我很疑惑,便问这位患者:"你用过什么药? "他说:"我除了每隔一天进行一次化疗以外,什么药都没用过."我又问他:"这半年来,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他说:"我每天骑车到郊外游玩3 个小时,每周吃一只老母鸡.我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心情都不错."可见,癌症患者全身状况的好坏会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患者 治癌 全身化疗 胸部透视 癌症患者 癌细胞转移 放射科医生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静娴 黄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例因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内无肉眼癌栓的右肝巨大肝癌患者,先行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例因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内无肉眼癌栓的右肝巨大肝癌患者,先行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栓塞术。PVE术前、术后CT测量肝脏体积,评估PVE对肝脏体积的影响。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术前积极的心理沟通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良好的止痛及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措施,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E治疗,术后4周后随访,4例患者肝左外叶明显代偿性增生(23.4%-55.8%)。结论对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行PVE治疗可以提高肝癌切除率。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PVE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巨块型肝癌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版中国肝癌诊断和治疗规范解读 被引量:27
15
作者 孙惠川 王征 +1 位作者 周俭 樊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简称规范)已由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公布,并建议各医院遵照实施。这个规范是在2011年中国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基础上的更新。最重要的特征是增加了肝癌分期... 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简称规范)已由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公布,并建议各医院遵照实施。这个规范是在2011年中国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基础上的更新。最重要的特征是增加了肝癌分期以方便临床使用,此外这个规范主要依据来自中国学者的经验和研究结果使之更为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特点,而且重视多学科联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 肝肿瘤/治疗 规范 循证医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侵犯在复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光宇 朱小东 +6 位作者 施国明 沈英皓 蔡加彬 孙惠川 周俭 樊嘉 黄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于术后5年内复发的6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于术后5年内复发的6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MVI对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纳入本研究的HCC复发患者中,MVI总的发生率为31.6%。MVI与患者首次切除术前AFP(P=0.013)水平、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肿瘤包膜(P<0.001)、肿瘤大小(P<0.001)及BCLC分级(P=0.025)相关;同时,MVI与复发患者是否再次手术切除显著相关(P=0.003)。MVI阳性组和阴性组复发患者切除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7%、28.9%、13.7%和77.0%、43.7%、20.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3个月和30.5个月(P<0.001)。MVI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7.2%、0和49.3%、16.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和11.6个月(P<0.001)。复发后未再次手术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7%、22.2%、8.9%和70.4%、33.1%、18.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25.3个月,两组间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在复发后再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1.5%和96.4%、74.9%、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6个月和48.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48)。结论与MVI阴性的复发患者相比,MVI阳性的患者复发时间短,总体生存率差,且再次接受手术的机会较少。但对能够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MVI阳性患者,可以获得与阴性患者相似的生存率,手术在复发患者中仍具有较大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术后复发 微血管侵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SQSTM1参与肿瘤及其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佳锋 傅修涛 丁振斌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321-326,共6页
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循环利用细胞代谢产物及陈旧细胞器的降解途径。自噬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甚至决定肿瘤预后。多功能蛋白p62/SQSTM1不仅作为重要的自噬接头蛋白参与降解过程,还是多个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枢纽,在肿瘤及其微... 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循环利用细胞代谢产物及陈旧细胞器的降解途径。自噬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甚至决定肿瘤预后。多功能蛋白p62/SQSTM1不仅作为重要的自噬接头蛋白参与降解过程,还是多个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枢纽,在肿瘤及其微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62/SQSTM1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利用自噬调节剂治疗肿瘤寻找关键突破点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SQSTM1 自噬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持续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病房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瑜玮 戚少华 +2 位作者 王婷 付腾飞 吴一鸣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康复训练对肝外科重症监护病房(Liver Intensive Care Unit,L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入住LICU患者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7 d康...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康复训练对肝外科重症监护病房(Liver Intensive Care Unit,L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入住LICU患者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7 d康复训练(n=15),试验组接受持续14 d康复训练(n=28)。康复训练包括包括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训练。采用下肢徒手肌力评定(MMT)量表、Berg平衡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训练效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次康复训练之前进行首次康复评定;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后第7天进行第2次评定,试验组则在康复训练后第14天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焦虑改善情况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ICU早期持续康复训练能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并改善其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康复训练 肌力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起源细胞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桑宸 高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6-290,共5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以化疗为主的标准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亟需开发有效的精准治疗新策略。iCCA在组织形态以及分子表达水平上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以化疗为主的标准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亟需开发有效的精准治疗新策略。iCCA在组织形态以及分子表达水平上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对临床精准治疗造成了巨大阻碍。肿瘤异质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致病因素、不同的基因突变、分子表达谱的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的潜在起源细胞等。目前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遗传谱系示踪系统明确了胆管上皮细胞、肝细胞或肝母细胞都可能是iCCA的起源细胞。本文系统性回顾了这些肿瘤起源细胞的相关研究,并认为将iCCA肿瘤起源细胞的相关信息综合到当前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分型系统中,有望对iCCA的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异质性 起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凯 战昊 +1 位作者 代智 周俭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对应正常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RM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细胞内的分...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对应正常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RM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分析PRMT5表达及分布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联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RMT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肝脏组织,其中核内表达占优势者为36.8%(119/323)。PRMT5表达及分布情况与MTDH表达相关(P<0.01)。PRMT5表达水平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PRMT5核内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优于核外表达组(P<0.05)。PRMT5表达分布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PRMT5表达分布联合MTDH表达量的预测价值更优(P<0.001)。结论:PRMT5表达在肝癌细胞核外分布占优势提示预后不佳;PRMT5核表达模式联合MTDH表达量可作为肝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 异黏蛋白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