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谨求实,开拓进取,创造血管外科的辉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总结血管外科主要疾病——主动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的诊治现状和进展,特别论述了血管腔内治疗的进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述了血管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并提出了关于血管外科医师培训和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观点。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医师培训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大乔 符伟国 +5 位作者 蒋俊豪 陈斌 杨珏 史振宇 王利新 王玉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脉狭窄。其中1例采用球囊扩张合并血管支架植入,其余11例采用覆膜型血管支架植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全部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随访期间内无支架移位、内漏、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血管外伤的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创伤和损伤 腔内修复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人工血管及支架的相关力学试验
3
作者 李永生 董智慧 +1 位作者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5-257,共3页
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可导致主动脉的生物力学改变,同时,人工血管及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正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此相关主动脉生物力学特点研究及有关人工血管和支架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焦点。... 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可导致主动脉的生物力学改变,同时,人工血管及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正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此相关主动脉生物力学特点研究及有关人工血管和支架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焦点。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高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主动脉、人工血管及支架的力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主动脉顺应性 血管内支架 生物力学 力学性能 力学试验 弹性模量 血管疾病 应力松弛 主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超声在复杂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长泼 郭大乔 +5 位作者 史振宇 王利新 李炜淼 唐骁 郭宝磊 符伟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超声(IVUS)在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在IVUS辅助下实施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IVUS在真假腔鉴别、继发破口定位、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判断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以...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超声(IVUS)在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在IVUS辅助下实施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IVUS在真假腔鉴别、继发破口定位、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判断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以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与DSA相比,IVUS对夹层真假腔辨别、内膜破口和内脏动脉血供来源的检出率都较高(1±0 vs 0.73±0.46)、(2.1±0.9 vs 1.7±0.7)和(96.7%vs 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中,在真假腔鉴别、继发破口定位、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判断等方面,IVUS优于常规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超声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基础研究与移植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转化医学现状
5
作者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干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分支,近年来在血管外科领域中主要围绕治疗外科难治性肢体缺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通过转化医学的模式,已经将基础研究结果逐步应用于临床。多达30%的重度肢体缺血病人不适合手术而面临截肢,甚至失去生命... 干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分支,近年来在血管外科领域中主要围绕治疗外科难治性肢体缺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通过转化医学的模式,已经将基础研究结果逐步应用于临床。多达30%的重度肢体缺血病人不适合手术而面临截肢,甚至失去生命。干细胞移植为这部分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根据移植细胞的种类总体可以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纯化CD34+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最早被应用,因为其中CD34+细胞含量高,而CD34+细胞是形成新生血管的主要效应细胞,缺点是采髓量较大,需要麻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简便,避免了这些不足,尤其随着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CD34+细胞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纯化CD34+细胞移植是新近报道的新方法,筛除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物中其它的混杂细胞,旨在减少由此带来的潜在炎症性反应等负面效应。现有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证实3种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保肢效果,为外科难治性肢体缺血提供了新的选择。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三者之间疗效的比较,以及是否存在各自对应的适用人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 干细胞 转化医学
原文传递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2024版《腹主动脉-髂动脉动脉瘤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6
作者 阚远晴 符伟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5,共9页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发布了2024版《腹主动脉-髂动脉动脉瘤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对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病变的诊疗策略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该指南基于截至2023年8月的最佳证据,依据修改后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评分系统制定了160条建议,较2...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发布了2024版《腹主动脉-髂动脉动脉瘤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对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病变的诊疗策略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该指南基于截至2023年8月的最佳证据,依据修改后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评分系统制定了160条建议,较2019年版本新增59项全新建议。新版指南针对质量控制、流行病学与诊断筛查、小型腹主动脉瘤管理、腹主动脉瘤择期修复、破裂及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管理、复杂腹主动脉瘤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证据总结与分级推荐。该指南对于指导国内血管外科腹主动脉-髂动脉瘤临床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但同时也需注意结合本土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诊疗。本文对指南中相关部分进行了解读,供学者们参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诊疗指南
原文传递
铁死亡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洪翔 张宇翀 +1 位作者 符伟国 王利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4,共9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氧化应激等刺激因素导致的铁代谢紊乱与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死亡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铁代谢紊乱主要体现为铁含量与血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羟基自由基过量生成,而脂质过氧化则与Xc-系统异常及...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氧化应激等刺激因素导致的铁代谢紊乱与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死亡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铁代谢紊乱主要体现为铁含量与血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羟基自由基过量生成,而脂质过氧化则与Xc-系统异常及磷脂氢过氧化物过量积累相关。这些因素协同导致主动脉稳态被破坏,驱动主动脉夹层中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管壁组成细胞铁死亡。主动脉夹层中存在多个铁死亡相关基因紊乱,且吸烟等流行病学因素、蛋白质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修饰及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异常亦与主动脉夹层铁死亡密切相关。此外,一些小分子药物和纳米材料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主动脉夹层铁死亡效果。本文通过探讨主动脉夹层铁死亡的潜在机制,旨在为主动脉夹层精准防治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铁死亡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技术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玉琦 王利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1,共2页
颈部是心脏和脑部的桥梁,动脉和静脉数量多,功能特殊,走向和结构复杂。6-8支重要动脉和4支重要静脉限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使得颈部其他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十分密切。又因为颈部部位特殊,不能过度压迫止血,所以手术中一旦出... 颈部是心脏和脑部的桥梁,动脉和静脉数量多,功能特殊,走向和结构复杂。6-8支重要动脉和4支重要静脉限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使得颈部其他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十分密切。又因为颈部部位特殊,不能过度压迫止血,所以手术中一旦出血将很难处理。因此,在颈部手术中正确地应用血管外科技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技术 手术中 颈部 压迫止血 动脉
原文传递
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分期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4
9
作者 唐骁 符伟国 +4 位作者 郭大乔 蒋俊豪 董智慧 王春生 王玉琦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08-110,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10年前因“马凡氏综合征、升主动脉瘤伴夹层”在我院行Bentall手术。3年前再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图1A),间隔6个月分别行腹主动脉开窗、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及直型人工血管置换,和Stanford B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10年前因“马凡氏综合征、升主动脉瘤伴夹层”在我院行Bentall手术。3年前再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图1A),间隔6个月分别行腹主动脉开窗、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及直型人工血管置换,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主动脉置换 分期治疗
原文传递
支架植入预防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骁 符伟国 +7 位作者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林长泼 王玉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18-220,224,共4页
目的探讨裸支架植入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实施322例EVAR术。为预防支架内闭塞的发生,根据血管造影并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42例患者EVAR术中行裸支... 目的探讨裸支架植入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实施322例EVAR术。为预防支架内闭塞的发生,根据血管造影并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42例患者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通过术后血管彩超及增强CT检查定期随访患者中期支架通畅率。结果 EVAR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应用分叉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不锈钢支架26例(61.9%),镍钛记忆合金支架16例(38.1%)。42例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7.1%(3/42),髂支血栓形成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5.4±8.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5.1%(2/39),髂支血栓形成1例。支架总体通畅率为94.9%(37/39)。结论通过术中多角度血管造影结合术前CTA检查结果,裸支架植入有助于预防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支架内闭塞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血管外科医师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处方习惯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嘉宁 王玉琦 +8 位作者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血管外科医生在周围动脉疾病(PAD)腔内治疗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药物处方习惯及其与相关指南的差异。方法对参与2012年第五届中国血管论坛的医生,以问卷的形式,对其临床真实处方习惯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非... 目的:了解中国血管外科医生在周围动脉疾病(PAD)腔内治疗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药物处方习惯及其与相关指南的差异。方法对参与2012年第五届中国血管论坛的医生,以问卷的形式,对其临床真实处方习惯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非骨科大手术后VTE的防治策略,PAD腔内治疗后的用药方案及全身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结果155份有效问卷覆盖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其中93.5%来自三级甲等医院,80.6%为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对非骨科大手术后高危患者VTE的预防,80.0%的医生采用抗凝药物预防;对外科术后VTE的治疗,76.1%的医生采用严格制动,77.4%的医生采用药物抗凝,11.2%的医生用药疗程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要求的3个月方案。PAD腔内治疗后,采用单药抗血小板、双药抗血小板或三联抗栓(双抗血小板合并抗凝治疗)方案的比例分别为8.4%、72.3%及11.7%,后两者中有39.2%的医生将最终过渡为单药抗血小板方案。40.3%的医生对PAD腔内术后采用终身抗栓治疗。西洛他唑(63.5%)及前列环素衍生物(61.4%)是被调查医生在PAD术后除抗栓药物之外最常应用的辅助药物。被调查医生对PAD患者吸烟、血脂、血糖进行主动干预的比例分别为90.2%、80.5%及77.3%。结论我国血管病专科医生对VTE的防治用药选择合理,但用药时限与国际指南有较大偏差。同时,我国PAD腔内治疗术后采用联合抗栓药物比例较高,但终身用药比例较低,该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获得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抗栓药物 腔内手术 周围动脉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血管外科干预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坚军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19,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诊、潜在风险高等特点。围手术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以及针对已经并发VTE病人,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降低相...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诊、潜在风险高等特点。围手术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以及针对已经并发VTE病人,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血管外科 围手术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有序开展各级血管外科手术的建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嘉宁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医疗机构必将是疫情警报最晚解除的单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继续加强防护和避免聚集性发病,同时又必须向各类疾病提供医疗救治。目前国内外尚缺...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医疗机构必将是疫情警报最晚解除的单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继续加强防护和避免聚集性发病,同时又必须向各类疾病提供医疗救治。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进行外科围手术期防护的指南和共识。根据防疫原则,外科手术的开展应以急诊手术和明显影响预后的限期手术为主。血管外科作为可以较为明确地规范其手术急缓程度的外科专科,在疫情期间收治患者应首先考虑手术急迫等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按照急迫程度细分为:抢救手术、急救手术、急诊手术、亚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六大类;并对疫情防控期间血管外科手术的收治原则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急诊手术 疫情防控 限期手术 择期手术 急救手术 外科专科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风险相关的不良形态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永刚 史振宇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占病例的75%,其病情凶险危及生命。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形态学特征良好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占病例的75%,其病情凶险危及生命。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形态学特征良好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EVAR在不良形态学特征AAA患者应用的疗效。近年来,研究者聚焦AAA不良形态学特征与EVAR术后风险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临床医师评估EVAR风险提供依据。本文将对不良形态学特征在EVAR术后相关死亡、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和EVAR术后再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形态学特征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薇(综述) 王利新 符伟国(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主动脉瘤及夹层(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AAD)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病,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起源于不同的胚层,胸主动脉疾病和腹主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差异较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thoracic an... 主动脉瘤及夹层(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AAD)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病,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起源于不同的胚层,胸主动脉疾病和腹主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差异较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thorac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TAAD)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升主动脉部位发病则更早,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致病[1]。腹主动脉瘤平均发病年龄在75岁以上,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环境因素相关。在急性主动脉疾病中,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多为散发,其发生率<2%,手术预后通常较好[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 基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腹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超 丁勇 +1 位作者 符伟国 蒋俊豪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767-771,共5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发现。ncRNA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翻译等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肿瘤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文献报道,ncRNA(microRNA与l...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发现。ncRNA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翻译等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肿瘤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文献报道,ncRNA(microRNA与lncRNA)与腹主动脉瘤的发展密切相关。其通过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以及炎症等过程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旨在总结ncRNA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腹主动脉瘤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技术在微创血管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韩同磊 严栋 +7 位作者 沈洋 唐涵斐 林长泼 唐骁 司逸 高斌 郭大乔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6-800,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包括腔镜和辅助机器人,在临床外科领域的应用已愈加广泛,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也被诸多患者接受和推崇。然而,目前血管外科仅部分开放手术可以实现机器人辅助,而辅助血管腔内手术虽有报道但并不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包括腔镜和辅助机器人,在临床外科领域的应用已愈加广泛,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也被诸多患者接受和推崇。然而,目前血管外科仅部分开放手术可以实现机器人辅助,而辅助血管腔内手术虽有报道但并不成熟。本综述旨在总结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技术 血管外科 辅助机器人 临床外科 机器人辅助 微创技术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远端塌陷型颈内动脉假性闭塞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18
作者 周振宇 符伟国 +6 位作者 史振宇 唐涵斐 韩同磊 蔡亮 朱家琦 唐骁 郭大乔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应用于远端塌陷型颈内动脉假性闭塞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3例用CAS治疗的远端塌陷型颈内动脉假性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应用于远端塌陷型颈内动脉假性闭塞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3例用CAS治疗的远端塌陷型颈内动脉假性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观察CAS的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年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免于同侧脑梗/死亡/心梗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3%。患者术后随访36.5~6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0个月,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同侧脑梗死复发5例,死亡2例,无心肌梗死。随访5年免于支架内再狭窄率为91.2%。5年免于死亡/心梗/同侧脑梗率为82.7%。结论CAS应用于颈动脉远端塌陷型假性闭塞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和中远期疗效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假性闭塞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骁 符伟国 +4 位作者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史振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相关愈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至2006年6例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其治疗经过和结果,总结其主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相关愈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至2006年6例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其治疗经过和结果,总结其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中,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胸降主动脉瘤1例;空气栓塞1例,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2例,与术中控制性降压或低血压时间过长有关者3例;死亡3例,另3例治愈出院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虽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预后不佳。在以后工作中,需进一步总结经验,严格规范介入操作技术,积极改进相关医疗器械,以逐渐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瘤 夹层 腔内修复 手术后并发症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路 唐骁 +5 位作者 符伟国 史振宇 吕鹏 戴媛媛 王玉琦 郭大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后头颅MRI检查,评价术后新发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术后支架即刻残余狭窄率与钙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28例次CAS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内复查头颅MRI:新发DWI病灶15例(53.6%),均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术后有无新发DWI病灶,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钙化弧度(calcium radian,CR)及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1例患者发生手术侧脑卒中,其余27例恢复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术后1年复查颈动脉超声,并随访颈部X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支架断裂发生率为0。结论在实施远端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CAS对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CR、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斑块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术后新发DWI病灶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钙化 新发DWI病灶 残余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