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后复苏室中儿科患者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爱华 石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9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对麻醉后复苏室中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儿护理安全与质量。方法:以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后复苏室的16012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在麻醉后复苏室中... 目的:对麻醉后复苏室中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儿护理安全与质量。方法:以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后复苏室的16012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临床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6%(90例),肺不张是最常见的原因,经处理,其中93.3%(84例)的患儿可恢复并且无需提高术后护理级别,6.7%(6例)的患儿无法脱离呼吸机,并意外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年龄≤28天、胸外科手术的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升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后两者是风险因素。结论:儿童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具有呼吸道不良事件高风险的患儿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麻醉 麻醉后复苏室 呼吸道不良事件 风险因素 麻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红 邓萌 +2 位作者 张学锋 周守静 梁伟民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57例实施先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患儿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情况。其中2007年7~12月间为抑肽酶(aprotinin)治疗组(AP组...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57例实施先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患儿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情况。其中2007年7~12月间为抑肽酶(aprotinin)治疗组(AP组n=265);2008年2~7月为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治疗组(TA组n=292)。全部患儿按手术复杂程度分为:复杂先心手术组(n=156,其中AP组n=79,TA组n=77);简单先心手术组(n=401,其中AP组n=186,TA组n=215)。简单先心手术组按体质量又分为〈10kg组(其中AP组n=129,TA组n=134)和〉10kg组(其中AP组n=57,TA组n=81)。抗纤溶药物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血制品用量;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抑肽酶的止血效果在复杂先心手术组中表现较显著,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比氨甲环酸组减少21%[分别为9.6(7.5~17.5)mL/kg和12.1(6.2~17)mL/kg](P〈0.05)。而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组术后出血量较体质量〉10kg组明显增多,但2种药物止血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在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患儿在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较其余各组显著减少。结论:抑肽酶在减少小儿复杂先心术后出血方面优于氨甲环酸。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氨甲环酸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炫 周志坚 张学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I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FI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1%和26%.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其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小儿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琪清 熊波 张学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0.2mg/kg)。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术中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有轻度下降,但均在生理范围内;高、中剂量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类似布比卡因,低剂量短于布比卡因。除个别患儿在术中有牵拉反应和术后呕吐外,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咪唑安定 小儿麻醉 骶管阻滞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萌 汤顺荣 郑珊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3-885,共3页
目的:分析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外科200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3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疾病构成、一般情况、麻醉方法以及手术期间心率(HR)、无创血压(BP... 目的:分析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外科200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3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疾病构成、一般情况、麻醉方法以及手术期间心率(HR)、无创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情况。结果:共105例入选本次回顾研究,根据吸入麻醉药不同分为3组:安氟烷组(Enf)、异氟烷组(Iso)和七氟烷组(Sev)。3组患儿日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性别和ASA评分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nf组心率(148±15)次.min-1明显快于Iso组心率(138±12)次.min-1和Sev组心率(137±14)次.min-1(P<0.01)。3组BP、SpO2、PETC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吸入安氟烷或异氟烷或七氟烷维持麻醉时,控制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在1.0~1.5MAC(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参考成人吸入麻醉药的MAC值计算)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质量 婴儿 新生 吸入麻醉药 血液动力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胆道闭锁对麻醉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炫(综述) 郑珊(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需要行Kasai手术(胆道-空肠吻合手术)以缓解症状并减轻肝功能损害.由于存在梗阻性黄疸并伴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Kasai存在术后延迟复苏的现象,麻醉医师一直担心此类肝功能异常对麻醉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需要行Kasai手术(胆道-空肠吻合手术)以缓解症状并减轻肝功能损害.由于存在梗阻性黄疸并伴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Kasai存在术后延迟复苏的现象,麻醉医师一直担心此类肝功能异常对麻醉药物代谢产生影响,以致发生过多的不良反应;另外,为了减少术后由于疼痛、哭吵导致腹部伤口哆裂的发生,手术后一般需要通过静脉连续输注吗啡,但可能存在延缓吗啡代谢,患儿过度镇静,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胆道闭锁 麻醉医师 空肠吻合手术 肝功能损害 小儿 不良反应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未成熟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志坚 王炫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9-701,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作用 吸入麻醉药物 未成熟 心肌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效应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联体婴儿手术分离的麻醉处理一例
8
作者 周志坚 王炫 +1 位作者 张学锋 汤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联体婴儿分离 麻醉处理 手术分离 坐骨 麻醉管理 分离手术 发生率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肾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邵徽英 郑吉建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肾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60例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ASA分级为Ⅱ至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肾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60例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ASA分级为Ⅱ至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使用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予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通气。麻醉维持:七氟烷组予七氟烷(吸入浓度为1%~3%)+舒芬太尼[1~5μg/(kg·h)静脉泵注],丙泊酚组予丙泊酚[4~12 mg/(kg·h)]+舒芬太尼[1~5μg/(kg·h)静脉泵注]。术中根据需要予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在麻醉诱导前(T 0)、麻醉后15 min(T 1)、手术结束时(T 2)和术后24 h(T 3)4个时间点对患儿行肾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判断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结果在麻醉过程中,七氟烷组肾血流量逐渐下降而丙泊酚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在T 2时间点丙泊酚组的肾血流量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有4例发生AKI,丙泊酚组无1例发生AKI,两组患儿AKI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 2时间点肾血流速和血清NGAL水平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2(95%CI为0.657~1.000)和0.924(95%CI为0.806~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19和55.01。即麻醉后肾血流速<4.19 cm 3/min时,预测发生AKI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3.50;术后2 h血清NGAL水平>55.01μg/L时,预测发生AKI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3.2%,阳性似然比为3.73。结论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麻醉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流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心肺转流术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胰岛素血症婴儿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昊鸿 张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麻醉处理 胰腺次全切除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mol/L 婴儿 反复抽搐 低血糖 CT平扫 静脉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5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芳 许燕 舒仕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64-867,873,共5页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中麻醉管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 485例患儿...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中麻醉管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 485例患儿中除1例因声门下狭窄取消手术外,其余484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无一例麻醉死亡。484例完成手术的患儿中有2例发生插管困难,但最终插管成功顺利完成手术;203例(41.9%)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稳定。32例(6.7%)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252例(52.1%)发生术中低体温;所有患儿术后10~20min拔除气管导管;8例(1.6%)发生苏醒延迟。 结论 术前麻醉诱导注意保温,防止体温下降,控制液体输注,并以白蛋白为主,防止术中低血压,麻醉维持以吸入为主,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外科学 麻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儿童的三尖瓣修复术麻醉管理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石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儿童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据报道其死亡率达8.5%,其中约一半患儿具有手术指征。如何管理并改善患儿预后是心脏专科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应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现报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行... 儿童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据报道其死亡率达8.5%,其中约一半患儿具有手术指征。如何管理并改善患儿预后是心脏专科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应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现报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行三尖瓣修复术麻醉管理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裴灏 王炫 +3 位作者 张学锋 邓萌 周志坚 栗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采取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Ⅰ组:负荷剂量0.04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 目的采取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Ⅰ组:负荷剂量0.04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kg(SF1,n=30);舒芬太尼Ⅱ组:负荷剂量0.05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4μg/kg(SF2,n=30)和吗啡组:负荷剂量40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8μg/kg(M,n=30)。观察术后1、2、4、8、12、24、48h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3组之间氧饱和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SF2组部分病人氧饱和度评分低于94%。3组之间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上M组和SFI组、SF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FI组和SF2组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小儿腹部外科手术后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负荷剂量0.04μ/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kg作为PCIA镇痛剂量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舒芬太尼 镇痛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吗啡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庄培钧 王炫 +2 位作者 张学锋 周志坚 王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设计评价术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吗啡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定能否在此类手术中替代吗啡。方法选择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2~13岁,美国麻...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设计评价术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吗啡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定能否在此类手术中替代吗啡。方法选择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2~13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术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5mg/kg。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时予右旋美托咪定1μg/kg;M组诱导时予吗啡100μg/kg。术中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氧饱和度。在术后即刻及15、30、45、60min应用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表)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应用Ramsey镇静评分表对镇静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术后是否需要吗啡补救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D组的petCO2显著低于M组(P<0.01);D组的CHEOPS疼痛评分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e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术后60min,M组无需吗啡补救镇痛的患者比例为70.0%(21/30),显著高于D组的43.3%(13/30,P=0.037)。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呼吸抑制作用比吗啡弱,且能提供类似的术后镇痛作用,可以在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作为一个可供临床选择的麻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阑尾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熊波 史琪清 王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水(0.4mL/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吗啡(50μg/kg,i.v.)。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评估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PVAS评分和OPS评分除第24h时间段外,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5h时,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4±10.9)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9)μg/kg],吗啡应用人数(1/21例)也少于对照组(6/19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4/21例)低于吗啡对照组42%(8/19例)。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减少吗啡的消耗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吗啡 小儿麻醉 局部浸润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无肺部病变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海燕 孙波 +2 位作者 吕勇 张学峰 肖现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研究无肺部病变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应用细胞学、生化及免疫印迹法对20例无肺部病变的手术患儿的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结果BALF回收率为46.6%,其中细胞总... 目的研究无肺部病变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应用细胞学、生化及免疫印迹法对20例无肺部病变的手术患儿的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结果BALF回收率为46.6%,其中细胞总数为156×103/mL,巨噬细胞占93.9%,淋巴细胞占4.5%.总磷脂(TPL)为46.6μg/mL,饱和卵磷脂(DSPC)为17.9 μg/mL,总蛋白(TP)为72 2 μg/mL,DSPC/TPL为42.2%,DSPC/TP为0.28,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为1.91 μg/mL.细胞总数、TPL、TP、SP-A与年龄无显著相关.BAL对患儿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的数值可以为判断肺泡水平生理学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肺部病变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纤维支气管镜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婴儿先心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丽红 钟慧 +4 位作者 邓萌 汤顺荣 张学锋 周守静 梁伟民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在小婴儿先心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1岁以内的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组Ⅰ,n=40),氨甲环酸90mg.kg-1,分3次给予,每次30mg.kg-1,依次为术前、预充液中、体外循... 目的:观察和评价在小婴儿先心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1岁以内的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组Ⅰ,n=40),氨甲环酸90mg.kg-1,分3次给予,每次30mg.kg-1,依次为术前、预充液中、体外循环后。安慰剂组(组Ⅱ,n=40)给予0.9%氯化钠液9mL.kg-1,给药方式同组Ⅰ观察项目:手术前后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数值;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肾功能指标、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24h出血量为(9.0±4.8)mL.kg-1,安慰剂组为(11.9±9.3)mL.kg-1(P<0.05),术后24h出血量减少24%;两组术后输血量无差别;两组术后及24h D-二聚体值均明显增加,氨甲环酸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下降,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显著,组间无显著差异,常规凝血指标术后24h基本恢复。术后无肾功能不全及血栓形成、过敏反应。结论:婴儿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手术中90mg.kg-1氨甲环酸能使术后出血量减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最佳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学锋 王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77例 ,年龄 1月~ 13岁 ,随机分为七组 :术毕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负荷量 1mg/kg、维持量 0 15mg·kg 1·h 1(E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77例 ,年龄 1月~ 13岁 ,随机分为七组 :术毕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负荷量 1mg/kg、维持量 0 15mg·kg 1·h 1(E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E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E2组 ) ;2 5mg/kg、0 375mg·kg 1·h 1(E2 5组 ) ;或静脉注入 1mg/kg、0 15mg·kg 1·h 1(I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I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I2组 )。选择持续输注加PCA给药模式 ,持续镇痛 4 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曲马多用量、PC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率 (D/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曲马多用量依次为 :E2 5组 >E2组 >E1 5组 >E1组 ,I2组 >I1 5组 >I1组 (均P <0 0 1)。按压次数 :E1 5组明显少于E1组 (P <0 0 5 ) ,也明显少于I1 5组 (P <0 0 5 )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效按压率 (D/D) :相同途径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疼痛评分 :E2组明显低于E1组(P <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无论硬膜外途径还是静脉途径 ,负荷量 1 5~ 2mg/kg、维持量0 2 2 5~ 0 3mg·kg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小儿 术后镇痛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熊波 史琪清 王炫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小儿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儿31例,年龄2~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加0.9%氯化钠液,n=17)和研究组(七氟烷加Dex,n=...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小儿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儿31例,年龄2~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加0.9%氯化钠液,n=17)和研究组(七氟烷加Dex,n=14)。所有患儿入室后均吸入8%七氟烷行麻醉诱导,开放静脉通路,研究组给药方式为负荷量0.5μg/kg,后以0.5μg/(kg.h)维持。对照组组予等量0.9%氯化钠液。完成气管插管后,连接气体分析仪,并将七氟烷调至预定浓度。采用序贯法进行研究,七氟烷初始呼气末浓度差值均为2.0vol%,相邻浓度差值为0.2 vol%,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到预定值并维持15 min后行手术切皮。测定2组七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及切皮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吸入七氟烷的MAC分别为2.46%(95%可信区间为2.32%~2.60%)和1.90%(95%可信区间为1.78%~2.0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AC降低了23%(P<0.05)。所有患儿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小儿吸入七氟烷的MAC,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麻醉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血和抑制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红 周守静 王炫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1·h-1维持至术毕,预充液中予TA2mg·kg-1;分次TA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结束后3个时段每次予TA30mg·kg-1;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替代,给药方法和容量同连续T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心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观察术前、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D-二聚体水平;术前、手术即刻、术后6、12和24h的血IL-8、CRP和WBC计数水平。结果 120例患儿入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各40例。3组患儿术前基线资料具可比性。①术后出血量: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D-二聚体水平:3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术后24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TA和分次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8水平:3组在术后即刻、12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24h均出现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组在术后12h均显著升高,术后24h对照组较连续TA和分次TA组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3组术后12、24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连续TA和分次TA给药均可有效抑制纤溶反应,显著减少术后6h出血量,并有明显的抑制炎性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氨甲环酸 止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