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和毒力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付菊 胡玢婕 +5 位作者 王小飞 孙启娟 项平 张艳梅 瞿涤 赵虎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第6期340-347,共8页
为探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耐药性、毒力和感染特征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胃活检组织标本及相应临床病例资... 为探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耐药性、毒力和感染特征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胃活检组织标本及相应临床病例资料,分离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型、临床病例特征。结果显示,从胃活检组织样本中共分离培养28株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和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的耐药率分别为32%、75%和11%,未发现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X)耐药。单一药物耐药17株(17/28,61%),双重耐药10株(10/28,36%)。毒力基因cagA、oipA和vacAs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vacAs2。基因型vacAs1 m1占39%(11/28),vacAs1 m2占61%(17/28);iceA1占54%(15/28),iceA2占21%(6/28),iceA1 A2占25%(7/28);dupA^+占36%(10/28)。28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但能力不尽相同。单因素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45~59岁、iceA1^+dupA^-基因型和甲硝唑敏感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强。结果提示,本院分离的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双重耐药不容忽视。菌株主要毒力基因型为cagA、oipA、vacAs1 m2。幽门螺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者年龄有关,45~59岁组较强;携带毒力基因iceA1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dupA基因型及甲硝唑耐药与菌株生物膜形成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生物膜形成 耐药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艳梅 胡玢婕 +4 位作者 赵付菊 项平 杨长青 方毅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探究HP耐药相关基因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HP,采用E-test法测定其对克拉霉素(CLA)、甲硝唑(M...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探究HP耐药相关基因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HP,采用E-test法测定其对克拉霉素(CLA)、甲硝唑(MTZ)、阿莫西林(AMX)和左氧氟沙星(LEV)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测序法检测HP中上述4种抗菌药物相关的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与耐药率的相关性。结果从514例胃黏膜活检样本中分离出HP 129株,其中31.4%的菌株对所有4种抗菌药物均敏感,而68.6%的菌株至少对1种抗菌药物耐药。对CLA、MTZ和LEV的耐药率分别为19.8%、57.0%和29.1%,未发现对AMX耐药的菌株;同时发现20株(23.3%)菌株对2种抗菌药物耐药,6株(7.0%)菌株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与CLA、MTZ、AMX和LEV相关的主要耐药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分别为23S r RNA(A2143G)、rdx A(C148T)、pbp1A(A1777G)和gyr A(C261A/G),其突变频率分别为20.9%、7.0%、9.3%和12.8%。结论上海地区HP对常用抗HP药物的耐药率高,应根据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根除HP。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与耐药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临床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玢婕 赵付菊 +7 位作者 王诗雯 项平 杨长青 方毅 陈飞 杨峰 赵虎 张艳梅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79-485,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的分子特征,探究其基因型与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14例临床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设计和合成10对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的分子特征,探究其基因型与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14例临床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设计和合成10对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检测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临床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UD)]的相关性。结果从514例胃黏膜活检样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129株。幽门螺杆菌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包括cag A、vac A(m1、m2、s1)、ice A1、ice A2、dup A、lux S、oip A,其中vac A s1m2基因型与ice A1^+/ice A2^+混合基因型增加了PUD发生的危险程度,而vac A s1m1基因型则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危险因素。dup A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度。结论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ice A1^+/ice A2^+和vac A s1m2基因型可能是PUD危险因子。dup A可考虑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标记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基因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临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