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徐霄 李雪莲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自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难治性细菌性阴道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竑敏 苏婷婷 隋龙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阴道微生态、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缺失及导致BV相关致病菌的聚集等现象。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尤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阴道上皮的黏附,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完全被抗生素灭活,导致BV治疗后仍有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对临床常用的BV治疗方案及针对生物膜特异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增加对BV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药性 细菌 加德那菌 阴道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早衰的病因与诊治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丛青 李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6期339-342,共4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又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ovarianinsufficiency,POI),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证实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又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ovarianinsufficiency,POI),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证实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卵巢早衰40岁前发病率约为1%,30岁前发病率约为0.1%,20岁前发病率约为0.01%,是一种病因学高度异质性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严重损害育龄期女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其病因学与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病因学 诊治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围绝经期综合征 卵巢功能衰退 高促性腺激素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赛花 李雪莲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非编码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异常mi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炎症及各种癌症形成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miRNAs表达谱存在差异,其异常的mi... 非编码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异常mi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炎症及各种癌症形成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miRNAs表达谱存在差异,其异常的miRNAs表达能够通过影响基因转录后水平,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综述miR-93、miR-222、miR-92a/b、miR-224、miR-320、miR-9、miR-483-5p、miR-513a-3p、miR-24、miR-133b、miR-26b和miR-378在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激素合成和分泌、颗粒细胞增生、卵泡发育异常及排卵障碍中的作用,探讨miRNA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抗药性 性腺甾类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飞祥 李雪莲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的妇科内分泌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或)无排卵为其三大特征。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PCOS的重要发病机制,多数患者表现出高胰岛素血症。了解IR的机制对于掌握PCOS的病理机制和预后是...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的妇科内分泌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或)无排卵为其三大特征。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PCOS的重要发病机制,多数患者表现出高胰岛素血症。了解IR的机制对于掌握PCOS的病理机制和预后是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助于预防PCOS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PCOS-IR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含多个层面,其中包括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及其表达调控、胰岛素的信号通路和一些受体后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基因的多态性、线粒体转运RNA(mtt RNA)、微小RNA(mi RNA)、INSR和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受体 胰岛素 信号传导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基因在老年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作用特征
6
作者 郭路 刘晓程 +1 位作者 顾超 李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索RANKL基因对老年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30周龄RANKL-/-小鼠和同周龄野生型C57小鼠。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检测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并从动情周期、卵巢指数、卵泡计... 目的探索RANKL基因对老年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30周龄RANKL-/-小鼠和同周龄野生型C57小鼠。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检测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并从动情周期、卵巢指数、卵泡计数和激素水平方面评估卵巢功能。结果RANKL-/-小鼠卵巢组织颗粒细胞Ki-67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率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活性升高。此外,RANKL-/-小鼠卵巢颗粒细胞雌激素合成能力明显降低,但卵巢功能未见显著改变。结论RANKL基因影响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而降低小鼠雌激素合成能力,并且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氧化应激 卵巢功能 RANKL 颗粒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屈孕酮与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随机对照非劣效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娄瑶晨 周爽 +12 位作者 廖炯博 邵文裕 胡莹莹 宁程程 王倩 古丽娜孜·依尔甫拉提 杨冰义 程亚丽 吴鹏飞 朱勤 周先荣 单伟伟 陈晓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6-535,共10页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DG)与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非劣效、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招募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的EH...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DG)与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非劣效、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招募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的EH患者,入组EH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即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SH)和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分层后再按1∶1随机(随机序列由SPSS软件的随机数字生成器产生)分配至MPA组或DG组。随访截至2022年5月14日,完全缓解(CR)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1.1~17.2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6个月的CR率(6m-CR率),次要终点为治疗3个月的CR率(3m-CR率)、副反应发生率、CR后1年累积复发率和CR后1年妊娠率。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292例EH患者,中位初诊年龄为39岁(31~45岁)。其中,SH患者135例,随机分配至MPA组67例、DG组68例;CH患者157例,随机分配至MPA组79例、DG组78例。(2)292例EH患者中,205例患者纳入主要终点分析,包括92例SH和113例CH,MPA组、DG组分别为100、105例。MPA组和DG组的总体6m-CR率分别为90.0%(90/100)和88.6%(93/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1;率差(RD)=-1.4%,95%CI为-9.9%~7.0%]。按照病理类型分层,SH患者的总体6m-CR率为93.5%(86/92),其中MPA组和DG组的6m-CR率分别为91.1%(41/45)和95.7%(45/47);CH患者的总体6m-CR率为85.8%(97/113),其中MPA组和DG组的6m-CR率分别为89.1%(49/55)和82.8%(48/5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4例患者纳入次要终点分析,包括88例SH和106例CH,MPA组、DG组分别为96、98例。SH患者的总体3m-CR率为87.5%(77/88),其中MPA组和DG组的3m-CR率分别为90.7%(39/43)和84.4%(38/45);CH患者的总体3m-CR率为66.0%(70/106),其中MPA组和DG组的3m-CR率均为66.0%(35/5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EH患者的常见副反应包括月经过多(27.1%,79/292)、乳房胀痛(26.4%,77/292)、月经周期或经期改变(20.5%,60/292),MPA与DG组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93例SH患者达到CR,CR后1年累积复发率MPA组和DG组分别为5.9%和0;112例CH患者达到CR,CR后1年累积复发率MPA组和DG组分别为8.8%和6.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3例达到CR的SH患者中10例有生育计划,暂无妊娠者;112例达到CR的CH患者中有生育计划者21例,MPA组CR后1年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为7/9和2/7,DG组分别为4/12和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MPA比较,DG治疗EH同样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地屈孕酮 醋酸甲羟孕酮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 Ⅲ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