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特征和DCE-MRI定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及其预测子宫内膜样癌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级别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马晓亮 蔡宋琪 +6 位作者 强金伟 张国福 周建军 曾蒙苏 任晓俊 江榕 沈敏花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5,共14页
目的分析基于治疗前基线临床特征和肿瘤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定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样癌(EEC)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级别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 目的分析基于治疗前基线临床特征和肿瘤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定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样癌(EEC)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级别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行标准化多参数MRI检查的194例EEC患者作为训练集,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深、浅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EEC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及肿瘤DCE-MRI定量特征[包括肿瘤体积以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 ep)、首过强化曲线下面积(iAUC)的中位数、均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分院共127例EEC患者作为独立外部测试集进行列线图的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方法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1)肌层浸润深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中深肌层浸润EEC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包括已绝经、超重(体重指数≥25 kg/m 2)的比例,血清癌抗原(CA)125、CA 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异常的比例,以及肿瘤DCE-MRI定量特征包括肿瘤体积,K^(trans)的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V_(e)的中位数,iAUC的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与浅肌层浸润EE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中EEC患者的绝经状态、体重指数、血清CA 199水平、肿瘤体积及iAUC均值为E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由肌层浸润深度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构建的列线图(记为Nomogram_1),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61(95%CI为0.803~0.919);在外部测试集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15~0.938),预测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82.0%,特异度为80.7%,准确率为81.1%,阳性预测值(PPV)为65.3%,阴性预测值(NPV)为91.0%。(2)肿瘤级别:单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中高级别EEC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已绝经、超重、血清CA 125水平异常的比例,以及肿瘤DCE-MRI定量特征包括肿瘤体积,K^(trans)的中位数、均值、标准差,V_(e)的中位数、均值,iAUC的中位数、均值、标准差,分别与低级别EE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中EEC患者的绝经状态、体重指数、肿瘤体积及V_(e)中位数为EEC患者肿瘤级别的独立预测因子。由肿瘤级别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构建的列线图(记为Nomogram_2),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45(95%CI为0.786~0.893);在外部测试集中的AUC为0.819(95%CI为0.744~0.894),预测高级别EEC的敏感度为72.4%,特异度为72.4%,准确率为72.4%,PPV为43.8%,NPV为89.9%。(3)DCA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中较大阈值概率范围内Nomogram_1和Nomogram_2均可获得明显正向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基线临床特征及肿瘤DCE-MRI定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可在治疗前无创性评估EEC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及肿瘤级别,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诊疗中遗传咨询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薛誉 石月 +3 位作者 徐言 许芷莹 陈晓军 王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目的评估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遗传咨询效率、推动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方法以2020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6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基于临床诊疗、患者... 目的评估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遗传咨询效率、推动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方法以2020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6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基于临床诊疗、患者反馈及文献阅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对遗传咨询的认知和态度。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认知水平和态度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36例(34.6%)患者表示在就诊前“没有顾虑,坦然面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较患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较接受保育治疗者更能坦然面对遗传咨询(P=0.048、0.008)。其余患者均对遗传咨询存在顾虑,无个人肿瘤病史的患者比有个人肿瘤史的患者更害怕检出遗传性突变(P=0.017),来自较发达地区的患者比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对可能罹患遗传性疾病有更多的焦虑情绪(P=0.013),已生育的患者比未生育的患者更担心自己患其他系统肿瘤的风险增加(P=0.008)。74例(71.1%)患者希望通过遗传咨询明确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遗传性,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比无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希望明确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遗传性(P=0.024、0.009)。52例(50.0%)患者希望了解如果有遗传性疾病是否可以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有效预防,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接受保育治疗的患者比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更希望了解如果有遗传性疾病是否可对后代进行有效预防(P=0.002、0.018、0.003)。共25例患者检出携带胚系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突变,经过门诊的报告解读后,19例(76.0%)患者表示“了解其他系统发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加,应早期筛查”,14例(56.0%)患者认同检出基因突变可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10例(40.0%)患者认同有生育意愿者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进行遗传阻断,13例(52.0%)患者认同基因检测结果能提示预后及靶向治疗方案,仅7例(28.0%)患者表示“知道如何进行其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结论患者文化程度、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疾病类型、治疗方法、肿瘤家族史、个人肿瘤病史、是否生育和是否有生育要求均可影响患者对遗传咨询的态度。在一次遗传咨询后,存在胚系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突变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相关系统疾病筛查和家族遗传风险管理的理解并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基因检测 女性生殖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肿瘤遗传护士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启示
3
作者 王霞 游菁 +2 位作者 赵月娇 王辉 蔡慧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7-844,共8页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遗传咨询需求急剧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在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外肿瘤遗传护士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服务发展日趋成熟。而我国肿瘤遗传咨询工作起步晚,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护理学...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遗传咨询需求急剧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在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外肿瘤遗传护士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服务发展日趋成熟。而我国肿瘤遗传咨询工作起步晚,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护理学的结合处于萌芽阶段,尚缺乏肿瘤遗传护士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国外肿瘤遗传护士的资质认证、核心能力、实践内容,肿瘤遗传护士临床实践效果以及对我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遗传护士培养发展方案及临床服务模式提供借鉴,满足肿瘤高级护理实践发展的需求及日益增长的精准肿瘤学和优质遗传医疗保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实践护士 高级护理实践 遗传咨询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遗传学/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向雪松 丁景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ervical carcinoma,SCNEC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容易出现侵袭转移,预后比宫颈鳞癌和腺癌差。目前对其临床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NECC的关注越来越多,...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ervical carcinoma,SCNEC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容易出现侵袭转移,预后比宫颈鳞癌和腺癌差。目前对其临床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NECC的关注越来越多,改善其预后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SCNECC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当前手术、放化疗、靶向与免疫药物等治疗策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eutz-Jeghers综合征女性患者妇科疾病诊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石月 陈奕清 +5 位作者 丁景新 宁燕 汪清 马凤华 谭灏文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9-1064,共16页
背景与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相关的妇科疾病包括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 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G... 背景与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相关的妇科疾病包括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 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GAS)和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SCTAT)等。特别是LEGH发病早,疾病进展为GAS快,早诊困难,预后不佳,为患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相关研究数据,尤其是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PJS患者妇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患病情况、健康筛查及诊治现状,以期帮助指导早筛早诊,为PJS女性妇科疾病,特别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基于目前妇科临床PJS患者诊疗现状、患者反馈,结合文献阅读设计针对性调查问卷,并于2022年3月26日—2022年7月29日发放,以有效填写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妇科临床表现和诊疗情况。对各项目进行分层分析以找出相关高危因素保护因素及诊疗欠缺之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剔除5份,149例患者中114例(76.51%)具有妇科临床症状,主诉多为异常子宫出血(55.70%),近一半(41.61%)患者诉阴道排液。不到一半(47.65%)的患者接受过子宫颈筛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率低(7.04%)。约1/3(36.91%)的患者接受过基因检测,52例(94.5%)的患者存在STK11突变,其中64.52%系蛋白截断突变,但在癌症和癌前病变发病率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胚系突变遍布整个基因,但未发现位于非编码的9号外显子(E9)上的突变,突变发生率最高为E7(25.81%)。本研究中,无亲缘关系的患者携带相同突变,其发病年龄和疾病谱完全不同。因妇科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出现了女性生殖道多部位同步胃型黏液性病变(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GAS患者中不到一半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干预和规范化手术治疗,73.33%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40%的患者术前完成生育,0例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结论:本研究聚焦中国PJS女性妇科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治现状,发现子宫异常出血、阴道排液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存在于一半的PJS女性中,发生年龄显著左移。蛋白截断突变作为队列中主要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无相关性,并不影响其癌症风险及发病年龄。携带相同突变的无亲缘关系女性疾病发生情况完全不同,证明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PJS患者的疾病外显率。中国PJS女性群体未建立起遗传咨询和妇科健康筛查意识,基因检测普及度低,不到一半罹患妇科肿瘤的患者接受标准手术和辅助治疗。罹患妇科肿瘤的PJS患者普遍生育率低,极少接受PGT。这主要由于临床对于PJS的认知度局限,遗传咨询普及度低,干预不及时,使得PJS患者,尤其罹患妇科肿瘤的PJS女性患者失去了优生优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STK11基因 妇科肿瘤 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 子宫颈胃型腺癌 蛋白截断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苏琳 陈耀兵 +2 位作者 姚红梅 孙星峰 黄绍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9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舒适度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模式...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舒适度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模式镇痛组各45例,多模式镇痛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超声引导下行0.25%罗哌卡因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常规模式镇痛组患者仅术后采用PCIA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给予额外镇痛药物次数及剂量;术后24 h、48 h舒适度评分(BCS)以及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48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额外镇痛药物次数低于常规模式镇痛组,BCS、QoR-40评分高于常规模式镇痛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TAPB的多模式镇痛能够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的舒适度和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妇科肿瘤 舒适度 恢复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双中心临床研究
7
作者 金文韬 王添平 +3 位作者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MRI 预测模型 生境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用药方案的探索并附1例病例报告
8
作者 田蕊 刘惜时 +1 位作者 李惠新 李淑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45-449,共5页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ervix carcinoma,NECC)是子宫颈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颈恶性肿瘤的1.4%,在NECC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多见,约占80%,其次是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约占12%,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未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ervix carcinoma,NECC)是子宫颈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颈恶性肿瘤的1.4%,在NECC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多见,约占80%,其次是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约占12%,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未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8%。NECC容易发生早期局部扩散和转移,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往往预后差。目前针对NECC主要治疗方式一项包含3538例NECC的荟萃分析显示,NECC最常见的初始治疗手段为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而且化疗也没有统一的方案,同时应用卡度尼利单抗治疗NECC的方案研究较少。本文分享病例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后4年,因“下腹坠痛1月余”发现阴道赘生物,活检后病理诊断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入院后查体盆腔呈“冰冻骨盆”,无手术时机,应用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效果明显,期待为后续NECC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治疗 卡度尼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懿琴 陈晓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5-569,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的传统病理学诊断是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组织形态学诊断一致率低,相同组织学形态及肿瘤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预后差距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形态学诊断 组织学形态 病理医师 子宫内膜癌 肿瘤组织学 生殖健康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防治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悦 辛卫娟(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远期生存质量,然而对PE的临床干预局限于症状出现后的被动处理,往往造成母婴预后不良,因此对PE的症状前预防研究成为热点。阿司匹林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PE预防性药物,...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远期生存质量,然而对PE的临床干预局限于症状出现后的被动处理,往往造成母婴预后不良,因此对PE的症状前预防研究成为热点。阿司匹林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PE预防性药物,然而随着对PE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药物被证明可用于预防PE。近年来,除阿司匹林以外的抗凝药、抗氧化剂、普伐他汀、二甲双胍及口服微生物组等多种药物在PE的防治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可用于PE防治的主要药物,以期对临床实践中PE的早期预防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预防和防护用药 阿司匹林 肝素 低分子量 抗氧化剂 普伐他丁 二甲双胍 口服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佳航 沈敏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亚型,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尽管目前卵巢癌总体诊治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由于HGSOC的异质性高...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亚型,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尽管目前卵巢癌总体诊治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由于HGSOC的异质性高,个体差异大,其疗效仍不理想;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亟待研究。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HGSOC的诊治也随之迈入精准医学时代。HGSOC的分子病理诊断、基于转录组学的分子分型、预后分子标志的发掘及药物反应的早期识别不仅为HGSOC的诊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时也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开拓了思路。本文就精准医学在HGSOC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其在HGSOC领域的转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GSOC) 分子病理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子宫移植相关要点讨论
12
作者 刘宇 丁岩 +1 位作者 张旭垠 华克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2,共8页
子宫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实体器官移植,已成为子宫性不孕女性获取生物学后代的重要方式。子宫移植手术本身存在血管蒂提取、器官灌注及血管缝合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但随着子宫移植动物造模及尸体移植手术的开展及应用,子宫移植供受者的选... 子宫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实体器官移植,已成为子宫性不孕女性获取生物学后代的重要方式。子宫移植手术本身存在血管蒂提取、器官灌注及血管缝合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但随着子宫移植动物造模及尸体移植手术的开展及应用,子宫移植供受者的选择、子宫血管的选择、子宫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移植物活力评估、妊娠及分娩时机的选择、子宫切除时机的选择及供受者心理健康及后代健康等问题越发成为讨论的新热点。本文根据全球现有人体子宫移植数据及结局,就以上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国内人体子宫移植研究的开展和取得更长远的进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移植 供者选择 子宫血管 免疫抑制治疗 并发症 子宫活力 妊娠 活产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同期多部位发生的黏液上皮化生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陆铃慧 陈奕清 +5 位作者 李静 邵思齐 马凤华 宁燕 石月 王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5-1208,共1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多部位发生的黏液上皮化生和肿瘤(SMMN-FG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25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记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多部位发生的黏液上皮化生和肿瘤(SMMN-FG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25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记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25例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临床表现包括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盆腔疼痛、卵巢囊肿等。2例患者胚系检测证实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3例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最常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宫颈(21例),发生在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的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及16例。25例患者中,6例同时累及3个部位,仅1例出现4个部位同时受累。9例P53突变表型中,胃型腺癌6例,宫颈叶状增生2例,黏液腺癌1例,所有微偏腺癌P53均呈野生表型。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死亡3例,6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是否复发转移与疾病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病变部位的数目及子宫体病变的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SMMN-FGT临床预后相对较好,即使是晚期患者也能从手术及辅助治疗中获益。对于年轻患者,如卵巢经充分评估未见病变可予以保留。SMMN-FGT中宫颈发生胃型腺癌可能较单纯宫颈胃型腺癌预后良好,正确诊断SMMN-FGT对临床处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肿瘤 黏液上皮化生和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消除宫颈癌,究竟有多远
14
作者 姜桦 《大众医学》 2025年第1期42-43,共2页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其发展是一个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到浸润癌的漫长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30年实现“90-70-90”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目标,即90%的15岁以下女孩完成HPV疫苗接种,70%...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其发展是一个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到浸润癌的漫长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30年实现“90-70-90”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目标,即90%的15岁以下女孩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35~45岁女性接受高质量宫颈癌筛查,90%的确诊宫颈病变女性得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癌 HPV疫苗 宫颈癌筛查 宫颈病变 癌前病变 持续感染 恶性肿瘤 全球战略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鲍洢婷 尧良清 袁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4期4973-4975,F0004,共4页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增卵巢肿瘤病例数超过5万[1]。约90%的卵巢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为晚期,且发生腹腔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增卵巢肿瘤病例数超过5万[1]。约90%的卵巢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为晚期,且发生腹腔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可达到完全缓解,但70%左右的患者在两年内复发,且大多发展为多次复发[3]。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应用使卵巢癌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打破卵巢癌反复复发的恶性循环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手术作为卵巢癌初治的基石,其在复发治疗中的作用备受争议。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手术可以直接减少肿瘤负荷,有利于提高化疗反应,使患者生存获益;另一部分认为多次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高,难以平衡风险与获益。随着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逐渐得到认可,同时也引发临床医生思考三次及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价值、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手术可行性等问题。本文就近年来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卵巢癌复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铂敏感 铂耐药 肿瘤细胞减灭术
原文传递
多次复发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若瑶 袁蕾 +1 位作者 陈默 尧良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6,共9页
目的探讨多次(≥2次)复发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多次复发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23例卵巢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次(≥2次)复发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多次复发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23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切除程度、复发转移部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并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多次复发的卵巢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44~55)岁;其中,行三次肿瘤细胞减灭术(TCS)者18例,行四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2例,行五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2例,行六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1例。23例多次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以浆液性癌[21例(91%,21/23)]、晚期[Ⅲ~Ⅳ期;16例(70%,16/23)]、高分化[19例(83%,19/23)]为主。(2)基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达到满意减瘤(残留灶最大径<1 cm)、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CS)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的前提下,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共32例次,多次复发时最大肿瘤的最大径为10.0 cm,以多发性复发转移为主[20例次(62%,20/32)];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R0率为88%(28/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15/32),其中Ⅲ级及以上并发症仅占3%(1/32)。TCS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1个月(20.6~43.9个月);23例行TCS的患者中,20例(87%,20/23)TCS后复发,其中8例(35%,8/23)最终因卵巢癌死亡;TCS达到R0的患者22例,其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57.6%,而1例残留灶≥1 cm的患者于TCS后9.2个月死亡。(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DS与SCS间隔时间、SCS与TCS间隔时间、TCS时有无转移性腹膜癌与TCS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相关(P均<0.05);SCS后无治疗间隔时间(TFI)、SCS与TCS间隔时间、TCS时有无腹水、铂敏感性与TCS后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对有望达到R0且并发症可控的多次复发卵巢癌患者进行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可行的,但对于大量腹水、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未达到R0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利弊;3次及以上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TFI较长、与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较长患者的生存获益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肿瘤复发 局部 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7
作者 罗弯弯 付裕 +14 位作者 陈栋 张青 张楚瑶 赵冰冰 夏敏 沈源明 王建六 刘晓霞 汪希鹏 林蓓 韩钦 王颖梅 王蓓蓓 孙朝阳 陈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和透明细胞癌(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2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ESC(260例)和ECCC(10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同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2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和透明细胞癌(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2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ESC(260例)和ECCC(10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同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2匹配745例子宫内膜样癌(EEC)患者作为对照,比较EEC、ESC、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1)临床资料:EEC、ESC、ECCC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别为(60.1±7.4)、(61.5±8.0)、(60.4±10.8)岁,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SC和ECCC患者的体重指数[(24.2±3.0)、(23.6±3.6)kg/m 2]低于EEC患者[(24.8±4.2)kg/m 2],ESC患者已绝经比例(90.0%)高于EEC和ECCC患者(82.9%、81.5%),EEC患者的阴道异常流血发生率(88.3%)高于ESC和ECCC患者(82.5%、79.6%),EEC患者的阴道排液发生率(9.7%)低于ESC和ECCC患者(15.0%、2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实验室检测指标:在EEC、ESC、ECCC患者中,ESC患者的癌抗原153(CA 153)水平显著升高(P<0.01),ECCC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01)。(3)病理特征:与EEC患者比较,ESC患者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率增高(12.3%、18.2%)、深肌层浸润(>1/2)比例增高(21.5%、35.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增高(16.1%、42.7%),ECCC患者的ER阴性率(6.4%、75.0%)、PR阴性率(10.9%、70.7%)均增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预后:log-rank检验显示,ESC和ECCC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73.5%、79.6%)均显著低于EEC患者(96.5%;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ESC(HR=4.31,95%CI为2.59~7.16;P<0.001)和ECCC(HR=4.01,95%CI为2.08~7.72;P<0.001)、FIGO分期为Ⅲ~Ⅳ期(HR=3.86,95%CI为2.48~6.00;P<0.001)均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EEC患者比较,ESC患者绝经后女性更多,CA 153高表达,LVSI、深肌层浸润发生率更高,晚期患者占比更多;ECCC患者的ER、PR阴性率更高。ESC和ECCC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COX回归分析 回顾性研究 发病年龄 子宫内膜样癌 绝经后女性
原文传递
老年性阴道炎为什么会引起尿路感染?如何预防?
18
作者 张宁 丁岩 《保健与生活》 2024年第10期64-65,共2页
张阿姨今年60岁了,最近总是尿频,每隔半小时就要去一次卫生间,每次去卫生间就很急,排空后仍感觉尿不尽,尿道口还有烧灼感。张阿姨去医院泌尿外科看过很多次,按照尿路感染治疗了一段时间,症状有所缓解,但总是反复,不能除根。于是泌尿外... 张阿姨今年60岁了,最近总是尿频,每隔半小时就要去一次卫生间,每次去卫生间就很急,排空后仍感觉尿不尽,尿道口还有烧灼感。张阿姨去医院泌尿外科看过很多次,按照尿路感染治疗了一段时间,症状有所缓解,但总是反复,不能除根。于是泌尿外科医生建议她去妇科就诊。妇科检查后,发现她患有老年性阴道炎,进而引起尿路感染。请问,老年性阴道炎为什么会引起尿路感染?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阴道炎 泌尿外科医生 尿路感染 尿道口 妇科检查 卫生间 如何预防
原文传递
及时干预,阻止宫颈癌变
19
作者 李清 华克勤 《大众医学》 2023年第3期14-15,共2页
医生手记媛媛在经历5年的爱情长跑后,终于和男友走进了婚姻殿堂。然而前不久,她苦恼又气愤,先是偶有同房后出血,后又发现丈夫曾有多个性伴侣。她上网一查,吓了一跳:不会是宫颈癌吧?于是,她赶紧去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呈重度糜烂样... 医生手记媛媛在经历5年的爱情长跑后,终于和男友走进了婚姻殿堂。然而前不久,她苦恼又气愤,先是偶有同房后出血,后又发现丈夫曾有多个性伴侣。她上网一查,吓了一跳:不会是宫颈癌吧?于是,她赶紧去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呈重度糜烂样改变,有接触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出血 重度糜烂 宫颈癌变 性伴侣 妇科检查 长跑 及时干预 同房
原文传递
胚系BRCA突变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行乳腺癌筛查的专家指导意见(2022年版)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登凤 俞梅 +13 位作者 宋坤 石宇 陈刚 刘红 李卉 王浩 朱熠 李小平 尧良清 梁志清 孙强 狄文 向阳 张国楠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年第5期402-406,共5页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PARPi在卵巢癌维持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卵巢癌的治疗已经由既往手术+化疗为主发展为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策略。在新的治疗模式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明显延长,因此,全程管理的内...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PARPi在卵巢癌维持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卵巢癌的治疗已经由既往手术+化疗为主发展为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策略。在新的治疗模式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明显延长,因此,全程管理的内涵及相关策略也应随之转变。卵巢癌患者中约20%携带有胚系BRCA1/2突变,是PARPi维持治疗获益最大的人群,但携带胚系BRCA1/2突变者同时也是罹患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且该风险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在这部分患者的全程管理中乳腺癌相关筛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尚缺乏对这部分患者的相关筛查指南或指导意见。本部专家指导意见旨在卵巢癌全程管理过程中对特定的人群采取合适的筛查策略,同时考虑成本效益比,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及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更好地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 BRCA 乳腺肿瘤 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