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双低剂量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2例疑诊肺动脉栓塞且BMI正常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41例。常规组:管电压为120 k V,对比剂量为80~90m L,监测点为肺...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双低剂量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2例疑诊肺动脉栓塞且BMI正常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41例。常规组:管电压为120 k V,对比剂量为80~90m L,监测点为肺动脉干。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00 k V,对比剂量为40 m L,监测点为上腔静脉。对比分析两组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亚段肺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正常BMI患者CTPA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量扫描完全可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双低剂量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2例疑诊肺动脉栓塞且BMI正常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41例。常规组:管电压为120 k V,对比剂量为80~90m L,监测点为肺动脉干。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00 k V,对比剂量为40 m L,监测点为上腔静脉。对比分析两组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亚段肺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正常BMI患者CTPA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量扫描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