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杨 马盛男 张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口腔正畸治疗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病人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磨牙位移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口腔正畸治疗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病人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磨牙位移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上中切齿凸距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上下颚测量值以及上下颚改变特征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病人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软组织轻度水肿和不舒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良反应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种植体支抗 咀嚼效率 咬牙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宏艳 李杨 刘颖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663-1665,共3页
正畸治疗即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主要研究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治疗,从而实现美观牙齿功效,但是对口腔修复患者咬合能力、美观度的影响研究较少[1]。口腔修复是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包括:嵌体、全冠... 正畸治疗即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主要研究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治疗,从而实现美观牙齿功效,但是对口腔修复患者咬合能力、美观度的影响研究较少[1]。口腔修复是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包括:嵌体、全冠及义齿等,亦包括人工修复体针对牙周病、颌面部组织缺失的治疗[2]。临床研究表明[3]:口腔修复是较为重要的分支,是种植修复、粘接修复、美学修复中重要领域,能提高口腔修复治疗效果与水平。口腔修复治疗适用于牙体、牙齿缺损、牙齿缺失、牙周病、颌面缺损等口腔修复,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美观要求的提高,导致传统的口腔修复已经难以满足临床需要[4]。因此,本研究以口腔修复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能力、美观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缺失 正畸治疗 病因机制 美学修复 口腔修复 嵌体 粘接修复 全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口腔修复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莉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口腔修复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口腔修复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联合传统固定正畸,观察组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修复美学效果、咀嚼功能、牙根平行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中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侧龈缘曲线、总分及白色美学指数中牙冠形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牙根平行度及种植义齿修复疾病专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较高,可促进咀嚼功能恢复,获得较为理想的美学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口腔修复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牙列缺损 美学效果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指导对青少年正畸过程中口腔卫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景秋 石晶 刘志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青少年正畸过程中口腔卫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40例青少年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从初次就诊开始就进行系统口腔正畸心理指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口腔卫生状况进...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青少年正畸过程中口腔卫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40例青少年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从初次就诊开始就进行系统口腔正畸心理指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口腔卫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指导对青少年口腔正畸过程中口腔卫生情况有显著影响,加强青少年心理指导对正畸过程中保持口腔卫生,降低牙体硬组织及牙周损害有很高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指导 正畸 青少年 口腔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粘接型颊面管在正畸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9
5
作者 尹艳春 侯景秋 +2 位作者 彭惠 李德超 杜晓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随着直接粘接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将带有金属网面背板的颊面管直接粘接在支抗牙颊面,解决了粘接带环前需分牙和去除带环后支抗牙近远中留有间隙等缺点,这种直接粘接型颊面管的应用减少了医生的椅旁操作时间,避免了支抗牙的牙周损害,同... 随着直接粘接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将带有金属网面背板的颊面管直接粘接在支抗牙颊面,解决了粘接带环前需分牙和去除带环后支抗牙近远中留有间隙等缺点,这种直接粘接型颊面管的应用减少了医生的椅旁操作时间,避免了支抗牙的牙周损害,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对美观和舒适感的要求。本文将对直接粘接型颊面管与带环的对比、临床使用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对直接粘接技术发展的要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直接粘接 颊面管 带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景秋 石晶 秦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13-414,共2页
目的对比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固定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初次粘接托槽一个月后为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组患者使用正畸专用牙刷进行牙齿清洁... 目的对比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固定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初次粘接托槽一个月后为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组患者使用正畸专用牙刷进行牙齿清洁,对照组使用普通牙刷刷牙,矫治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牙面菌斑进行检查记录。结果实验组的牙菌斑检测指数与对照组牙菌斑检测指数有明显差异。结论固定正畸过程中,刷牙效果的优劣和牙刷的选择有关,选择正畸专业牙刷可以更好的清除牙菌斑,对预防牙面釉质脱矿、牙周炎起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刷 普通牙刷 牙菌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杨 石晶 郭月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100例实施渗透树脂修复、对照组... 目的探究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100例实施渗透树脂修复、对照组100例实施微研磨技术修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周、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21±0.61)分、(9.31±0.72)分、(9.41±0.61)分、(9.51±0.72)分、(9.41±0.7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3、19.366、17.131、21.194、27.776,P<0.05)。观察组修复后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3,P<0.05)。观察组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的病损面积(6.24±1.52)%、(4.02±1.02)%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5、26.313,P<0.05)。观察组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度评分(85.52±2.41)分、(92.52±2.8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45、34.567,P<0.05)。结论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效果进行比较后,前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技术 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颌畸形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杨 石晶 郭月明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MIA)与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10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正畸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53例,传统组给予常规矫正治疗,观察组给予MIA治疗,比...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MIA)与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10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正畸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53例,传统组给予常规矫正治疗,观察组给予MI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锥形束CT测量参数、牙周炎性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2%)高于传统组(75.5%),观察组治疗后磨牙位移低于传统组,观察组治疗后下齿槽座角、上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均高于传统组。观察组治疗后龈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均低于传统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低于传统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牙合状况,减轻龈沟炎症反应,降低牙龈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颌畸形 微型种植体支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控制下的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蕴 张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5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控制下的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效果。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30只。在大鼠牙齿移动的第3、7、14天和第21天使用放免法对大鼠血清以及移动牙齿的近、远... 目的研究胰岛素控制下的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效果。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30只。在大鼠牙齿移动的第3、7、14天和第21天使用放免法对大鼠血清以及移动牙齿的近、远中颌骨中的骨钙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大鼠的牙槽骨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使用生化法对大鼠血清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大鼠牙齿移动的第7天和第14天近中颌骨骨钙素含量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牙齿移动的第14天和第21天远中颌骨骨钙素含量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各各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各个时间段的的血清骨钙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血清钙含量第7、14天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碱性磷酸酶含量第7天和第21天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控制组,其余各个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岛素的控制作用下,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正畸牙齿移动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没有进行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大鼠有骨质疏松倾向,所以在进行正畸牙齿移动时应当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控制 糖尿病 大鼠 正畸牙齿移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的BGP、ICTP及血糖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蕴 李杨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代谢变化情况,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糖、BGP和ICTP等影响。方法在实验设计上,此次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大鼠牙槽骨中ICTP的浓度水平,并结合部分关键生化指标及其测定结果,进一步观察BGP水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代谢变化情况,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糖、BGP和ICTP等影响。方法在实验设计上,此次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大鼠牙槽骨中ICTP的浓度水平,并结合部分关键生化指标及其测定结果,进一步观察BGP水平,即用来反应骨代谢变化的骨钙素。结果在3 d和7、14 d,两组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1 d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CTP指标水平比较情况,在3、7、14 d,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1 d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大鼠在胰岛素控制下,正畸牙移动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与此同时,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40只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倾向比较严重,故对其正畸治疗中,建议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正畸牙 IC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后配合EMAX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11
作者 张达 姜海英 赵跃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后EMAX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无法关闭前牙间隙60颗EMAX瓷贴面进行修复。分别于贴面粘接后2周、6、12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颜色匹配、患者...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后EMAX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无法关闭前牙间隙60颗EMAX瓷贴面进行修复。分别于贴面粘接后2周、6、12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颜色匹配、患者满意度及正畸的稳定性。结果:100%的贴面完整存在,并有良好边缘适合度。无牙龈炎症、无继发龋、边缘变色及明显的颜色不协调,正畸的稳定性好。结论:EMAX瓷贴面修复正畸治疗无法关闭间隙是可靠的,且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AX瓷贴面 口腔正畸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心理护理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达 姜海霞 王东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术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术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提高患者对种植修复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修复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宏艳 石晶 李杨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LI、PD、GI、SB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发音功能、舒适度、矫治器固位能力、整齐美观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改善情况,提高满意度和患者的咀嚼、语言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缺牙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临床效果 牙周菌斑指数 牙周袋探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心理护理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达 姜海霞 王东旭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4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术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术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提高患者对种植修复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修复 心理
原文传递
替牙列早期前牙反解除锁结反自行纠正1例
15
作者 侯景秋 石晶 彭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0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替牙列早期前牙反的病情及特点,探讨纠正反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前牙反的患者,利用双曲舌簧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再对舌簧施加轻力纠正前牙反。结果:前牙锁结解除,反纠正。... 目的:分析替牙列早期前牙反的病情及特点,探讨纠正反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前牙反的患者,利用双曲舌簧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再对舌簧施加轻力纠正前牙反。结果:前牙锁结解除,反纠正。结论:利用双曲舌簧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纠正前牙反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列 前牙反[牙合] 反[牙合]纠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王宏艳 李杨 刘颖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9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94例采取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有患者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应...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94例采取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有患者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口腔正畸方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牙齿功能、VAS评分、SBI指数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齿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及SB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口腔正畸方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牙齿功能和龈沟出血的情况,同时对于降低患者VAS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VAS评分 牙齿功能 SBI指数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石晶 闫征斌 +1 位作者 侯景秋 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指数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石晶 刘昱新 +3 位作者 侯景秋 闫征斌 彭惠 常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对比正畸患者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后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将正畸患者30例按托槽类型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 目的对比正畸患者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后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将正畸患者30例按托槽类型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2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试验组在粘接矫治器后第1、3个月,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托槽对比,自锁托槽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托槽 牙周指数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自酸蚀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颊面管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晓岩 尹艳春 +2 位作者 李德超 侯景秋 彭惠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比较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 目的比较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和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颊面管,测试其抗剪切强度、抗拉伸强度及黏结剂残留指数。结果两种黏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及抗拉伸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强度大于3M自酸蚀黏结剂;在剪切力和拉伸力作用下,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的黏结剂残留指数(ARI)小于3M自酸蚀黏结剂,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性能较佳,对釉质损伤小,适合用于隔湿效果差的磨牙黏结颊面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面管 自酸蚀黏结剂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 黏结强度 黏结剂残留指数
原文传递
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初期上颌异位侧切牙及牙周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波 张桂香 +2 位作者 石晶 彭惠 张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高精度自锁托槽矫治体系的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研究上颌异位侧切牙在正畸矫正初期牙根、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在临床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从而获...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高精度自锁托槽矫治体系的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研究上颌异位侧切牙在正畸矫正初期牙根、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在临床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从而获得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数据,并通过Mimics软件快速建立精确的上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自锁托槽、矫治弓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矫治过程中矫治器的粘接以及弓丝带入托槽槽沟的过程,通过弓丝形变时的预应力来测定牙齿的受力,从而获得临床状态下侧切牙正畸矫治力与牙周组织应力以及牙齿位移的情况。结果在牙齿矫正初期牙根部应力主要为牙根中部1/3与根尖交界处,牙周膜应力主要为牙颈部,牙槽骨应力相对复杂,牙齿移动为倾斜移动。结论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实体模型真实、准确。临床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主要应力集中区即为组织受力薄弱区,是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这些薄弱区域。根据位移情况看,牙齿会出现倾斜移动,因此,在临床矫治过程中,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矫治方法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牙 自锁托槽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