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厂三次采油中压裂与聚合物驱油联合应用技术研究
1
作者 付晶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75-078,共4页
本文研究了采油厂三次采油中压裂与聚合物驱油联合应用技术,探讨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优势和实施策略。通过合理规划压裂与聚合物驱油的实施时机、优化压裂设计和聚合物注入参数,以及利用现代监测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调整,联合技术能够有... 本文研究了采油厂三次采油中压裂与聚合物驱油联合应用技术,探讨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优势和实施策略。通过合理规划压裂与聚合物驱油的实施时机、优化压裂设计和聚合物注入参数,以及利用现代监测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调整,联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与产量,延长油田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方面,通过优化技术方案,降低了开发成本,提升了油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通过减少二次污染和水资源需求,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该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广泛应用表明,未来将具备更大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压裂技术 聚合物驱油 油田开发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厂非油层套损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2
作者 李杏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17-020,共4页
采油厂在开采过程中,非油层套损问题日益显现,影响了油井的生产效益和长久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采油厂非油层常见套损类型、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首先,通过总结常见的套损类型,包括冲刷性损伤... 采油厂在开采过程中,非油层套损问题日益显现,影响了油井的生产效益和长久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采油厂非油层常见套损类型、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首先,通过总结常见的套损类型,包括冲刷性损伤、机械性损伤等,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如地层压力变化、操作不当等。然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控措施,如优化井筒设计、加强井下检测技术应用等,期望为提升采油厂的生产安全性和效益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非油层套损 原因分析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数据管理多层次数据融合动态优化策略研究
3
作者 贾晓霞 《信息与电脑》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油田数据管理涉及对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采集的庞大数据进行整合与优化。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油田多层次数据的高效融合与动态优化,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益及决策支持能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油田数... 油田数据管理涉及对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采集的庞大数据进行整合与优化。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油田多层次数据的高效融合与动态优化,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益及决策支持能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油田数据的层次划分及融合模型的构建,并基于边缘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方法,探索了如何在动态环境下实现数据的优化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数据管理 多层次数据融合 动态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数据管理系统多维度数据集成框架设计研究
4
作者 庞军 《信息与电脑》 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随着油田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数据管理方法面临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油田数据管理系统(Oilfield Data Management System,ODMS)的集成成为研究重点。文章分析了油田数据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研究... 随着油田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数据管理方法面临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油田数据管理系统(Oilfield Data Management System,ODMS)的集成成为研究重点。文章分析了油田数据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研究了多维度数据集成框架在油田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数据集成的系统架构,旨在提升油田作业中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文章展示了该框架在提高数据采集响应速度、数据存储准确性和分析效率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数据管理系统 多维度数据集成 HSE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油水井动态监测与调整策略研究
5
作者 莘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21-024,共4页
聚驱油水井动态监测与调整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油田生产过程,提高油气采收率。本文首先介绍了聚驱油水井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包括温度与压力监测、声波井下监测、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模拟与预测模型。这些... 聚驱油水井动态监测与调整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油田生产过程,提高油气采收率。本文首先介绍了聚驱油水井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包括温度与压力监测、声波井下监测、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模拟与预测模型。这些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油水井的数据,为后续的调整策略提供精准依据。其次,本文详细讨论了聚驱油水井的调整策略,包括注水量调整、注水方式优化、井网优化与井间调度以及化学驱调整与优化。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水驱效果、优化生产过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最后,本文探讨了这些技术和策略在实际油田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油水井 动态监测 注水量调整 井网优化 化学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采聚驱中调剖与压裂的协同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坤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三采聚驱中调剖与压裂的协同作用,并提出了优化这些作业方法的建议。通过精确评估油藏渗透性、结合智能化监测技术实时调整作业方案、加强调剖与压裂后的持续跟踪与评估、优化调剖剂与压裂液体的配方与注入工艺、以及加强团... 本文探讨了三采聚驱中调剖与压裂的协同作用,并提出了优化这些作业方法的建议。通过精确评估油藏渗透性、结合智能化监测技术实时调整作业方案、加强调剖与压裂后的持续跟踪与评估、优化调剖剂与压裂液体的配方与注入工艺、以及加强团队协作与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高调剖与压裂的整体效果,从而提升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益。针对不同油藏条件,采用个性化的调剖与压裂方案,并通过实时监测与精确调整,确保作业效果持续优化,最大化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采聚驱 调剖 压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及调整对策
7
作者 张士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本文针对聚驱油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在聚驱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注入液体、油水比变化、井口压力波动等。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油水井生产的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聚驱油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在聚驱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注入液体、油水比变化、井口压力波动等。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油水井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调整策略,旨在提高采油效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为聚驱油田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油水井 生产动态 油水比 调整对策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返区块聚驱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8
作者 李景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为了提高上返区块聚驱开发的采油效率,本文分析了聚驱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研究表明,油藏异质性、聚合物稳定性、水淹问题以及驱油效果评估难度是聚驱开发中的主要技术挑战。通过细致的地质研究、优化注入参数、研发高温高... 为了提高上返区块聚驱开发的采油效率,本文分析了聚驱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研究表明,油藏异质性、聚合物稳定性、水淹问题以及驱油效果评估难度是聚驱开发中的主要技术挑战。通过细致的地质研究、优化注入参数、研发高温高盐稳定的聚合物、改进注水策略和返排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驱油效果的评估方法,进一步提升聚驱开发效果。研究建议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手段应用,以推动聚驱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返区块 聚驱开发 技术难题 解决方案 油藏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与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陈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本文探讨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与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了其在改善油藏渗透性、提高水驱效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增强油层流体可动性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际油田应用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技术能显著提高采收率,特别是在低渗透和高含水油... 本文探讨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与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了其在改善油藏渗透性、提高水驱效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增强油层流体可动性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际油田应用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技术能显著提高采收率,特别是在低渗透和高含水油田中采收率提升。优化聚合物溶液配方、注入工艺和后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效果。本文建议加强聚合物驱技术研究与实践,推动其在更多油田中的应用,提升石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油藏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孔隙模型的聚驱后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
10
作者 刘洋 夏惠芬 +4 位作者 张思琪 吴景春 蒋丽丽 杨坤 李坤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利用岩心压汞试验数据和CT扫描数据,构建波纹管状数字化孔隙模型,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不可及孔隙体积及吸附滞留特性,模拟不同驱油体系在该孔隙模型中的驱油过程,定量表征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及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作用。结果表... 利用岩心压汞试验数据和CT扫描数据,构建波纹管状数字化孔隙模型,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不可及孔隙体积及吸附滞留特性,模拟不同驱油体系在该孔隙模型中的驱油过程,定量表征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及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作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字化孔隙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其相对偏差均小于5.0%;基于数字化孔隙模型计算的水驱及聚驱后采收率与岩心驱油试验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32%和0.97%;计算的聚驱后各类剩余油饱和度与岩石薄片荧光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接近,水驱后及聚驱后剩余油含量较高的为膜状剩余油和簇状剩余油,占剩余油比例超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孔隙模型 聚合物 剩余油 定量表征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阶段流压界限分析及压裂层段优选
11
作者 李国新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为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以油层发育特征为依托,细化采出井类型,结合井组动态特征,研究不同类型井合理流压界限及压裂层段优选。研究表明,注聚初期合理流压3.5~7.6 MPa;含水低值期合理流压3.0~6.0 MPa;含水回升期合理流压大于4.8 MPa。... 为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以油层发育特征为依托,细化采出井类型,结合井组动态特征,研究不同类型井合理流压界限及压裂层段优选。研究表明,注聚初期合理流压3.5~7.6 MPa;含水低值期合理流压3.0~6.0 MPa;含水回升期合理流压大于4.8 MPa。在压裂时机和压裂层段上,含水下降期主压3、4类河道;含水低值期主压1、2类河道的中、低渗透层;含水回升期主压1、2类河道中的薄差层及动用差层。压裂后,Ⅰ类井的采液指数下降幅度最小,压裂有效期最长;Ⅱ类井在压后的第11个月采液指数下降到初期水平;Ⅲ类井采液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压裂有效期最短。该项研究能够更加精准指导单井的方案调整和压裂改造工作,为聚驱开发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动态特征 合理流压 压裂层段 采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