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学生就业难看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勇 《航海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110-111,共2页
针对当前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反映出来的素质方面的主要问题,分析高校在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及人才培养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工程测量专业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探区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绍广 任大勇 王秀娟 《科技传播》 2012年第20期65-66,共2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吉林探区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然后对吉林探区地震勘探不同地表结构的激发井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吉林探区 地震勘探 激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3 位作者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67-4178,共12页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武卫峰 徐衍彬 +2 位作者 范立民 张维君 时国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124-125,共7页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输导作用主要表现:改变运移路径和同层或跨层侧向连接输导作用.封闭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形成断层遮挡型油气藏和反向断裂较顺向断裂更易形成油气藏.该研究为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聚集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断裂 输导断裂 不整合面 输导作用 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FGS算法的地层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余青露 韩立国 +3 位作者 张莹 孟庆岩 宁媛丽 黄飞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前,油气勘探已经从简单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今后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之一是地层--岩性油气藏,Q值在地层--岩性油气勘探中有重要作用。为较好地估计地层的Q值,本文提出了基于BFGS算法和广义S变换的Q值估计方法。通过广义S变换得到不... 目前,油气勘探已经从简单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今后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之一是地层--岩性油气藏,Q值在地层--岩性油气勘探中有重要作用。为较好地估计地层的Q值,本文提出了基于BFGS算法和广义S变换的Q值估计方法。通过广义S变换得到不同旅行时刻的振幅谱,构造一个最优化问题,引入BFGS算法估计出地震品质因子。该方法可以在整个频带范围内计算振幅谱的互相关系数,避免了频带范围选择的问题,而且收敛速度更快。模拟算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地估计品质因子,并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因子估计 BFGS算法 广义S变换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复杂断陷盆地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殿龙 罗春波 +2 位作者 袁良信 黄翠叶 邵冬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42,共4页
从伊通盆地复杂的表层结构及深层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复杂构造区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复杂构造下的观测系统设计及照明分析技术、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的表层调查技术、提高信噪比的组合检波压制干扰波技术... 从伊通盆地复杂的表层结构及深层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复杂构造区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复杂构造下的观测系统设计及照明分析技术、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的表层调查技术、提高信噪比的组合检波压制干扰波技术和基于表层调查的激发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研究,形成了"三分"、"三优选"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伊通盆地复杂构造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了西北缘山地的成像质量,满足了油气勘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照明分析 组合检波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长岭断陷区岩性油藏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春波 郭东启 +1 位作者 卢殿龙 刘超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9-223,共5页
针对长岭断陷区的复杂表层结构及复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采集对岩性油藏的影响及提高岩性油藏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高精度表层调查技术、激发技术、接收技术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适合长岭断陷区岩性油藏高分... 针对长岭断陷区的复杂表层结构及复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采集对岩性油藏的影响及提高岩性油藏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高精度表层调查技术、激发技术、接收技术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适合长岭断陷区岩性油藏高分率勘探最佳的地震采集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长岭断陷区地震采集面临的复杂地表、复杂油藏区分辨率提高的技术难题,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品质,在复杂的地表区获得的地震剖面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满足了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技术 表层调查 微测井 组合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处理系统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翠叶 罗春波 +2 位作者 于水 张庆利 郭长柏 《物探装备》 2013年第5期328-331,共4页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而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计算硬件仍主要是大规模的PC集群,其庞大的机体占地面积和高电能消耗都制约着地震资料处理特别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深化发展;GPU/CPU联合计算系统的出现...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而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计算硬件仍主要是大规模的PC集群,其庞大的机体占地面积和高电能消耗都制约着地震资料处理特别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深化发展;GPU/CPU联合计算系统的出现,为大数据量叠前偏移处理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使得逆时偏移处理的实施成为可能。本文阐明了GPU处理器的特点,并应用GPU提速技术对某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地震资料 深度偏移 提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龙泉地区浅层强屏蔽作用下的激发井深选取
9
作者 罗春波 郭东启 +4 位作者 卢殿龙 陶冶 周新宇 余圣华 徐春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2-86,共5页
伏龙泉工区位于中央凹陷区与东南隆起区的过渡带上,是吉林探区的重点勘探区块之一。从表层调查结果揭示,伏龙泉工区近地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高速夹层,岩性为硬质泥岩;该套地层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屏蔽作用,同时又是产生次生线性干扰波的... 伏龙泉工区位于中央凹陷区与东南隆起区的过渡带上,是吉林探区的重点勘探区块之一。从表层调查结果揭示,伏龙泉工区近地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高速夹层,岩性为硬质泥岩;该套地层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屏蔽作用,同时又是产生次生线性干扰波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提高。通过精细的表层调查,建立精确的表层及深层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正演技术,准确地选择了浅层屏蔽区的最佳井深,取得了较好的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 井深设计 模型正演 伏龙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Focus处理系统绘制三维单炮记录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春波 金立成 +2 位作者 于宁 于天宇 王淑芳 《物探装备》 201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野外室内回放单炮记录是地震采集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回放记录的方式有很多,以往按文件号回放记录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依照相邻单炮间对比的需要进行排序。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原来这种按施工记录顺序回放记录的方法——... 野外室内回放单炮记录是地震采集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回放记录的方式有很多,以往按文件号回放记录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依照相邻单炮间对比的需要进行排序。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原来这种按施工记录顺序回放记录的方法——通过Focus处理系统对回放记录的顺序进行编辑后,再按监控资料质量的需求(如炮点的桩号)来回放记录。这种回放方法可以更方便指导下一步的生产和事后各种资料的处理分析,也可以为质量监控人员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处理系统 单炮记录回放 地震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采集中一致性问题探讨
11
作者 郭东启 罗春波 +5 位作者 卢殿龙 薛东 陶冶 袁良信 周新宇 齐久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57,共3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吉林探区的地震采集转向了岩性油藏、隐蔽油藏他和深层火山岩勘探,要求地震采集资料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而由观测系统设计参数产生的采集脚印及激发接收条件差异产生的子波不一致,影响了采集中处理精度的提高...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吉林探区的地震采集转向了岩性油藏、隐蔽油藏他和深层火山岩勘探,要求地震采集资料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而由观测系统设计参数产生的采集脚印及激发接收条件差异产生的子波不一致,影响了采集中处理精度的提高和解释中地震属性的精度提高。因此,从影响子波一致性的原因入手,从观测系统设计、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择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减弱影响子波一致性的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杂地表的地震采集资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采集脚印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层序地层单元厚度特征平面刻画方法——以白音查干凹陷X4井区为例
12
作者 齐仁理 魏亚荣 +1 位作者 张琛琛 王引君 《能源与节能》 201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精确的时间与空间格架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步骤,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对三级层序内部的高频旋回地层单元时遇到地层刻画不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对高频旋回进行平面刻画。通过这...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精确的时间与空间格架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步骤,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对三级层序内部的高频旋回地层单元时遇到地层刻画不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对高频旋回进行平面刻画。通过这种新方法实现了对三级层序内部的高频旋回的精确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高频旋回 等厚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124区漏失层固井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启先 高兴原 +1 位作者 钟振环 李成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5,141-142,共4页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经常遇到钻井液漏失,由它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和诱发的恶性事故,对钻、完井危害极大。苏丹124区平均每年因处理井漏损失的时间约4514h;平均每年损失约877万美金。为此,针对124区漏失性地层的复杂特性,通过研究实践,总...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经常遇到钻井液漏失,由它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和诱发的恶性事故,对钻、完井危害极大。苏丹124区平均每年因处理井漏损失的时间约4514h;平均每年损失约877万美金。为此,针对124区漏失性地层的复杂特性,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固井防漏、堵漏工艺。以传统的先期堵漏,平衡压力法为基础,与现代先进的堵漏材料相结合,研发出了具有较强堵漏效果的纤维防漏水泥浆体系和凝胶堵漏工艺。并通过现场实例证明其在打水泥塞,表层固井,油层固井过程中防漏,堵漏的显著效果。通过先期泥浆预防漏失,后期水泥浆堵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堵漏成功率,缩短了堵漏工期,为甲方GNPOC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124区 固井 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及空间采样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冬梅 郭东启 +1 位作者 卢殿龙 罗春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4-227,共4页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大倾角断层发育、以往采集中不易接收到清晰断面波的问题,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进而对大倾角断层发育区的地震采集方法进行相关论证,取得了几点认识:大倾角断面波的观测孔径是一个宽度...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大倾角断层发育、以往采集中不易接收到清晰断面波的问题,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进而对大倾角断层发育区的地震采集方法进行相关论证,取得了几点认识:大倾角断面波的观测孔径是一个宽度有限的狭窄条带;只有在下倾方向才能接收到;只有当炮密度和道密度较高时,才能得到较多的断面反射信息,有利于断面波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断层 断面波 观测孔径 空间采样 波场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nd.SeisQC系统在地震采集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全胜 罗春波 +4 位作者 杨宝珍 于波 于水 张庆利 黄翠叶 《物探装备》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发展,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了Reland.SeisQC质量监控系统在地震采集质量监控中的应用。该系统是构架在RelandFrame平台上的地震资料质量监控应用软件,其主要功能是为地震资料质量监控提供快...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发展,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了Reland.SeisQC质量监控系统在地震采集质量监控中的应用。该系统是构架在RelandFrame平台上的地震资料质量监控应用软件,其主要功能是为地震资料质量监控提供快速、灵活的分析工具,实现地震资料多角度、全方位、量化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影响资料品质的因素,评估采集质量,从而达到提高采集质量、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nd.SeisQC 质量监控 地震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上运输与海域环境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连会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3-85,共3页
伴随中国石油进口海运量的大幅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风险不断加大,确保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免受污染成为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分析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海上石油运输防污对策。
关键词 海上石油运输 海洋环境污染 海域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中三分量检波器的定位
17
作者 刘忠亮 罗春波 +1 位作者 段天友 代金芝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在进行微地震监测三分量资料采集时,检波器水平分量的方向一般是随机的,检波器垂直分量的方向一般为铅垂向下。在室内资料处理中,通常首先计算水平分量检波器的方位定向,再对水平分量实施方位旋转。在斜井中,如果检波器垂直分量方向沿... 在进行微地震监测三分量资料采集时,检波器水平分量的方向一般是随机的,检波器垂直分量的方向一般为铅垂向下。在室内资料处理中,通常首先计算水平分量检波器的方位定向,再对水平分量实施方位旋转。在斜井中,如果检波器垂直分量方向沿着井轨迹方向,要获得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必须对3个分量进行坐标旋转。研究首先推导出了斜井三分量检波器坐标系与旋转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计算了检波器水平分量方位角,进行了三分量的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方位角定位 三分量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现代航测自动空三软件UAV-LAMapper系统的介绍及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德成 王向阳 尹金宽 《物探装备》 201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无人机低空现代航测自动空三软件系统是一套全数字化的摄影测量处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高度自动化、运行速度快、能够处理各种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包括处理最困难的飞艇影像)和传统胶片扫描影像,直接使用TIF、GeoTIFF、BMP和JPG等通用... 无人机低空现代航测自动空三软件系统是一套全数字化的摄影测量处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高度自动化、运行速度快、能够处理各种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包括处理最困难的飞艇影像)和传统胶片扫描影像,直接使用TIF、GeoTIFF、BMP和JPG等通用格式的影像,并且用四叉树技术在内存中产生金字塔影像,不占用硬盘空间。本系统适合在当前多种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内、外业一体化及立体检查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无人机 影像处理 快速拼图 无POS点空三处理 海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类型GPS仪器抗干扰性能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向阳 杨国东 《地矿测绘》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介绍了抗干扰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几种类型GPS仪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测试环境包括微波、无线电、窗镜、高楼、树林等,取得一定的成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对不同环境下采用何种仪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GPS仪器 RTK 微波塔 无线电发射源 抗干扰性能 测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几点探讨
20
作者 赵绍广 余圣华 +3 位作者 罗春波 李永春 解广宇 隋竞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7期25-28,4,共4页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叠加响应 偏移噪声 地震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