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eta分析
1
作者 庞家伟 刘玲 +2 位作者 秦志骋 王玉虹 高华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463,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当前主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使用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法、术后病...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当前主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使用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法、术后病理及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文献筛选并汇总有效数据后,使用Meta-DiSc 1.4、Stata 14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质量偏倚风险评估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4项相关研究,共计3557例PTC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1464例,阴性者2093例。Meta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术前预测PTC伴有CLNM的总体敏感度为0.80(95%CI:0.78~0.82),特异度为0.79(95%CI:0.78~0.81),阳性似然比(PLR)为4.00(95%CI:2.47~5.25),阴性似然比(NLR)为0.23(95%CI:0.19~0.32),诊断比值比(DOR)为16.90(95%CI:9.67~29.54),AUC为0.877(95%CI:0.843~0.912)。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检查模式(超声、CT、MRI)、病例数量(>200例或≤200例)、是否联合临床特征及ROI部位(原发病灶/淋巴结)均不是异质性来源,Meta研究异质性的来源与是否使用增强扫描图像有关,并且以超声增强效能最优。Deeks发表偏倚检验显示无潜在的发表偏倚(P=0.64>0.05)。Fagan图显示,在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时,若影像组学的验前概率为50%,且阳性似然比为4.00、阴性似然比为0.23,则其验后概率可分别提升至80%和降低至19%。结论:影像组学可以很好地在术前预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LNM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陈田钢 洪艳飞 +1 位作者 张烽 杨素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脊柱微调手法对临床疗效、颈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SR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针刺组(n=30)、推拿组(n=30)... 目的:探讨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脊柱微调手法对临床疗效、颈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SR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针刺组(n=30)、推拿组(n=30)。治疗组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推拿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针刺组(73.33%)、推拿组(70.00%)均高(P<0.05);三组治疗30 d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均降低,治疗组较针刺组、推拿组均低(P<0.05);三组治疗30 d后的颈椎曲度、椎间孔面积均增大,椎体水平位移均减小,治疗组颈椎曲度、椎间孔面积较针刺组、推拿组均大,椎体水平位移较针刺组、推拿组均小(P<0.05)。结论:给予CSR患者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颈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颈椎功能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毕孝杨 邱瑞珍 +2 位作者 杨福军 杨巧飞 唐艳隆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描并收集患者血常规、血生化资料,根据术后增强CT图像,采用改良实体肿瘤标准评估肿瘤早期反应,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归所有类为有效组(n=14),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为无效组(n=11)。分析不同反应组CT灌注成像参数和炎症参数的差异,探究术前CT灌注出血和炎症参数对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并在最大约登指数处取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TPI及炎症参数、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TACE术后肝动脉灌注量(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TACE术后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高于术前(P<0.05),TACE手术前后平均通过时间(MTT)、流量提取乘积(FED)、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预后指数(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TACE术前ALP、BF、FED明显高于无效组,有效组术前CRP、IPI明显低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TACE术前PVP、HPI、MTT、BV、ALB、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组中,TACE术前ALP、HPI、BF、BV、FED明显高于术后(P<0.05),术前PVP明显低于术后(P<0.05),MTT、CRP、ALB、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效组中,TACE术前HPI明显高于术后(P<0.05),ALP、PVP、BF、BV、MTT、FED、ALB、CRP、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LP、BF、BV、FED、CRP、IPI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AUC值分别为0.831、0.779、0.740、0.753、0.779、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280 mL/(100 mL·min)、61.860 mL/(100 mL·min)、5.885 mL/100 mL、29.725 mL/(100 mL·min)、30.465 mg/L、1.885。ALP联合CRP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968(95%CI:0.906~1.000,P<0.05),ALP联合IPI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AUC为0.961(95%CI:0.894~1.000,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致,分别为0.929、0.909。多因素分析示术前ALP、CRP是TACE术后早期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术前ALP、CRP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TACE术后早期有效,AUC值为0.968(95%CI:0.908~1.000)。结论ALP和CRP可用于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两者联合能显著提高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灌注成像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研究
4
作者 杨延梦 王光明 +3 位作者 程昱昊 张俊涛 胡祖航 唐艳隆 《大理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行CTPI检查,获取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行CTPI检查,获取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排泄时间(TTD)、剩余脑血流量达峰时间(TMAX)等成像参数。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2组患者CTPI成像参数,并分析患侧与健侧CTPI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CTPI参数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估梗死体积、半影体积及峰值再循环率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CBF、CBV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MTT、TTD、TMAX显著延长;患侧区CBF、CBV显著低于健侧区,MTT、TTD、TMAX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BF、CBV与预后呈负相关,MTT、TTD、TMAX以及半影体积与预后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CBF、MTT和TTD对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双源CTPI成像参数可有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CBF、CBV降低及MTT、TTD、TMAX延长提示预后不良。CTPI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被引量:2
5
作者 段佳坤 李昌静 +1 位作者 吴雅静 周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其中A组(n=44)接受常规输卵管再通术(FTR),B组(n=51)接受微导丝贯穿法FTR,C组(n=54)接受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FTR治疗;... 目的观察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其中A组(n=44)接受常规输卵管再通术(FTR),B组(n=51)接受微导丝贯穿法FTR,C组(n=54)接受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FTR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各组输卵管复通率及1年内自然妊娠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A、B、C组输卵管复通率分别为63.38%(45/71)、80.22%(73/91)及92.78%(90/97),各组依次升高(P均<0.05);1年内A、B、C组自然妊娠率分别为20.45%(9/44)、27.45%(14/51)及48.15%(26/54),C组高于A、B组(P均<0.05),且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结论 微导丝贯穿法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效果优于常规FTR及单独微导丝贯穿法F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疾病 不育 臭氧 介入治疗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在影像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玲 张梦瑜 +3 位作者 孙文杰 唐艳隆 王敬铎 李正亮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目的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对Seminar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应用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60名实习学生,并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典... 目的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对Seminar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应用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60名实习学生,并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典型病例为导向,分别进行Seminar联合CBL教学和常规教学,对比观察2组研究对象理论考试成绩及病例报告书写成绩。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90.3±5.9)分,高于对照组的(80.7±3.9)分;病历报告书写成绩为(95.4±4.3)分,高于对照组的(86.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均有较大帮助。结论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医学影像学 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肝癌TAE术后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吴雅静 李正亮 +1 位作者 苏庆道 周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3-757,共5页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东南大学荷瘤兔2只,新西兰大白兔50只。开腹瘤粒注射法建立兔VX2肝癌...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东南大学荷瘤兔2只,新西兰大白兔50只。开腹瘤粒注射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影像学确认是否造模成功并评估肿瘤种植情况。将成功建模的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不做处理,TAE组用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CⅡ-3组于TAE术前连续3 d耳缘静脉注射CⅡ-3(16 mg/kg)。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实验兔术前及术后血清ALT及AS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癌旁肝组织PPAR-α、NF-κ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癌旁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RTPCR检测各组癌旁肝组织PPAR-α、NF-κB、ICAM-1、VCA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前对照组、TAE组、CⅡ-3组ALT水平分别为(34.49±1.33)、(34.01±1.21)、(34.06±1.23) U/L,AST水平分别为(38.44±1.41)、(38.45±1.47)、(38.42±1.38)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TAE组、CⅡ-3组ALT水平分别为(35.61±1.56)、(118.67±3.39)、(87.24±3.67) U/L,AST水平分别为(41.03±1.83)、(220.60±3.00)、(104.46±2.66) U/L;与对照组比较,TAE组、CⅡ-3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上升,但CⅡ-3组ALT及AST水平低于TA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AE组、CⅡ-3组ICAM-1水平分别为(1.74±0.13)、(3.43±0.19)、(1.81±0.13) ng/L;VCAM-1水平分别为(1.66±0.05)、(2.18±0.06)、(1.67±0.06) ng/L。对照组、TAE组、CⅡ-3组PPAR-α阳性分别为4、3、10只,NF-κB阳性分别为2、11、3只,与对照组、CⅡ-3组比较,TAE组NF-κB阳性率、NF-κB mRNA水平和ICAM-1、VCAM-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TAE组比较,CⅡ-3组PPAR-α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Ⅱ-3可通过拮抗NF-kB的表达,降低ICAM-1、VCAM-1水平,达到减轻炎症反应,降低TAE术后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栓塞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 细胞黏附分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TACE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帅师 唐艳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而达到诊断疾病、预后评估等目的。本文主要阐述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影像组学在TACE术后的疗效预测、筛选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目前影像组学应用于HCC患者TACE治疗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和研究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预测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nn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杨延梦 张烽 +1 位作者 唐艳隆 毕孝杨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Zinner综合征的诊治要点,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Zinn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Zinner综合征、肾缺如以及精囊囊肿作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截至2022年1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 目的探讨Zinner综合征的诊治要点,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Zinn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Zinner综合征、肾缺如以及精囊囊肿作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截至2022年1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以血尿、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Zinner综合征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发育特点、治疗方法等。结果该例患者为46岁男性,因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8年、出现血尿伴尿痛1周入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Zinner综合征。接受经尿道膀胱镜检术+经直肠精囊囊肿抽吸术治疗,术程顺利,于术后第2日出院,遵医嘱于院外继续接受抗感染治疗。检索文献,共收集到16例以血尿、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Zinner综合征病例,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泌尿系统异常,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囊肿、囊肿穿刺抽吸等。接受了随访的8例患者中7例未见复发、1例接受精囊囊肿穿刺抽吸治疗的患者疑似复发。结论Zinner综合征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单侧精囊囊肿、同侧肾缺如和同侧射精管阻塞,超声检查、CT、MRI均是诊断Zinner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实施手术切除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ner综合征 精囊囊肿 肾缺如 残余输尿管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其相关机制
10
作者 吴雅静 李正亮 周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VX2肝癌模型兔随机分为TAE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造影组(行肝动脉造影)及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置),每组15只;比较3组接...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VX2肝癌模型兔随机分为TAE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造影组(行肝动脉造影)及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置),每组15只;比较3组接受相应处置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以及NF-κB及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结果 TAE组GPT、GOT、NF-κB阳性占比、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分别为(173.92±3.61)U/L、(102.76±2.86)U/L、73.33%(11/15)、(3.43±0.10)ng/L及(2.18±0.03)ng/L,上述指标及NF-κB、ICAM-1、VCAM-1的m RNA表达均高于造影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造影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后癌旁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升高,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11
作者 吴江涛 苏庆道 +2 位作者 郑成松 和夏芬 周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9-58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自诉半年前外伤后右髋部疼痛,呈酸胀痛,无放射痛、跛行,疼痛以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近1周加重。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查体:右髋部软组织瘢痕,愈合良好,无红肿,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自诉半年前外伤后右髋部疼痛,呈酸胀痛,无放射痛、跛行,疼痛以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近1周加重。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查体:右髋部软组织瘢痕,愈合良好,无红肿,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盆X线前后位片示右股骨颈区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其内未见明显骨小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股骨颈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合并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
12
作者 李娟娟 刘敏 +2 位作者 周舟 赵娅竹 叶小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病例男,53岁,近1周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就诊。患者近来无腰腹绞痛,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纳差、消瘦等。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偶有胸闷不适,近1年反复右眼睑浮肿3次,自行缓解。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右中上腹... 病例男,53岁,近1周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就诊。患者近来无腰腹绞痛,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纳差、消瘦等。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偶有胸闷不适,近1年反复右眼睑浮肿3次,自行缓解。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右中上腹肋下可触及5.0cm×6.0cm肿大包块,质韧,无触压痛,耻骨上膀胱无充盈、无叩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球蛋白35.5g/L,钾5.68mmol/L,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副神经节瘤 膀胱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静脉畸形伴右侧卵巢静脉异常引流1例
13
作者 和夏芬 段文帅 周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右侧卵巢静脉异常引流的UAVM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子宫肌壁多发迂曲条...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右侧卵巢静脉异常引流的UAVM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子宫肌壁多发迂曲条带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回声区内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显示同时存在动脉、静脉频谱波形。盆腔CT平扫无明显异常;盆腔CT血管成像显示子宫内多发迂曲扩张畸形血管影,以双侧髂内动脉为供血动脉;双侧卵巢静脉均增粗,右侧卵巢静脉于第2腰椎水平汇入右肾静脉。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显示双侧增粗扩张的引流静脉。盆腔MRI平扫显示子宫体积增大,内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混杂高信号为主,伴有迂曲扩张流空血管影,病灶内见片状高信号出血灶;盆腔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ime-SLIP)无对比剂血管成像显示UAVM供血动脉远端的动脉血成分呈高信号。结论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子宫动静脉畸形不仅能显示罕见异常引流,评估UAVM,而且Time-SLIP无对比剂血管成像可以明确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血成分,为后期的介入及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卵巢静脉 异常引流 超声检查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刘正宇 和剑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5-0028,共4页
探究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患者50例为课题研究对象,并为其先后实施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记... 探究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患者50例为课题研究对象,并为其先后实施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记录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无狭窄21例,占比42.00%,颈动脉狭窄29例,占比58.00%,CTA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无狭窄19例,占比38.00%,颈动脉狭窄31例,占比62.00%,二者相比未见明显差距,(p>0.05)。在不同病变斑块的检测中,DSA与CTA在诊断钙化斑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类型的斑块检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疗中,相比于DSA检测,CTA的优势更为凸显,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 数字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7
15
作者 赵越 杨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后纵隔脊柱旁19例(右侧14...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后纵隔脊柱旁19例(右侧14例,左侧5例);肾上腺10例(右侧7例,左侧3例);椎管内外多发6例,其中3例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合并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椎管内外单发2例;腹膜后5例。43例均边界清楚,25例呈椭圆形或梭形,9例呈类圆形,9例形态不规则。22例伴有伪足或呈嵌入式生长,13例脊柱旁病灶部分嵌入椎管内,造成相应椎间孔扩大。CT平扫9例出现钙化,30例CT增强扫描,其中22例动脉期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中度强化,9例延迟期可见条片状或絮状强化。MR 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8例可见条索状稍低信号。12例MR增强扫描,其中8例呈轻度斑片状或絮状不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若病灶位于后纵隔、腹膜后或肾上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呈伪足或嵌入式生长,密度/信号均匀,CT可见钙化或MR见漩涡征,增强扫描条索状或絮状轻度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节细胞神经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后纵隔 肾上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越 杨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PHGIS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GIS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不清,1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右叶-左内叶。2例可见不完整...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PHGIS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GIS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不清,1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右叶-左内叶。2例可见不完整假包膜,内见片状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区。3例均未见钙化。1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可见包膜强化;1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稍退出。结论:PHGIS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建杰 欧阳天昭 +2 位作者 陈灿中 江泓 林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64-465,共2页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皮质盲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颈部、头部疼痛5例。10例病人给予扩容、抗凝、脱水、激素和预防癫疒间...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皮质盲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颈部、头部疼痛5例。10例病人给予扩容、抗凝、脱水、激素和预防癫疒间治疗,症状在48 h内均消失。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预后好,但仍然需严密观察病情、提早预防,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可逆性 脑血管造影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筛查及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娟娟 刘敏 +5 位作者 杨斌 杜伟 杨鸿开 廖艳全 李峻杭 王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软件在胸部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及定性诊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10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3例肺结节患者术前的胸部低剂量CT图像导入杏脉锐影肺结节AI分析软件中,采用AI及...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软件在胸部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及定性诊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10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3例肺结节患者术前的胸部低剂量CT图像导入杏脉锐影肺结节AI分析软件中,采用AI及放射医师阅片的方法筛查肺结节并进行良恶性诊断,将AI辅助诊断软件与放射医师对肺结节的筛查情况进行比较,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AI辅助诊断软件与放射医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03例患者胸部低剂量CT共筛查出258个结节,AI辅助软件与放射医师检出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6.12%、89.5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100.00%;AI辅助诊断软件筛查检出肺结节的假阳性率为5.00%,放射医师未检查出假阳性肺结节。AI辅助诊断软件与放射医师对肺结节的筛查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肺结节患者病理检查共诊断出108个肺结节,AI辅助诊断软件及放射医师诊断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5.35%、91.86%,特异度分别为72.73%、81.82%。结论AI辅助诊断软件在肺结节筛查检出及恶性结节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准确率低于放射医师。因此,AI辅助诊断软件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放射医师诊断相结合来提高肺结节的总体诊疗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结节 良恶性 筛查 定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CT表现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斌 赵越 李正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0,共1页
1病例简介女,58岁,发现左下腹皮下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淋巴细胞绝对数3.73×109/L。体格检查:肿物表面皮肤无发红,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反跳痛。CT表现见图1AC。CT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手术所见:距脐左侧约3 cm... 1病例简介女,58岁,发现左下腹皮下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淋巴细胞绝对数3.73×109/L。体格检查:肿物表面皮肤无发红,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反跳痛。CT表现见图1AC。CT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手术所见:距脐左侧约3 cm处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皮肤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宗彬 李正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8期57-59,89,共4页
目的:探究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某院关节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疑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164膝。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MRI检查的灵敏度... 目的:探究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某院关节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疑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164膝。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2种方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查在副韧带、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及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2种方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一致性亦均较高(Kappa>0.95)。结论:MRI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较高,且具有无创伤性,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Kappa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