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培育优秀课程为目标的教研室建设实践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白丽 申元英 +5 位作者 吴利先 张雷 潘云华 王涛 王国富 郭利军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教研室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围绕建设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列优秀课程的目标,从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研室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和建立课程网站等方面对医学微生物... 教研室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围绕建设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列优秀课程的目标,从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研室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和建立课程网站等方面对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进行建设,收到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建设 优秀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常艳萍 吴利先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3期587-590,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1982年由澳大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长微弯杆菌。Hp感染不仅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1982年由澳大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长微弯杆菌。Hp感染不仅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并且HP被证实为I类致胃癌致病因子[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学检测方法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病 革兰氏阴性 胃肠道疾病 活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武有聪 白丽 +1 位作者 袁有华 刘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共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MIC值)。结果60株HIV相关性念珠菌对上述4种药物敏感性的几何均数分...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共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MIC值)。结果60株HIV相关性念珠菌对上述4种药物敏感性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871、0.050、0.179和0.329 mg·L^(-1);耐药率分别为2%、5%、3%和5%;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有1株光滑念株菌对氟康唑、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同时耐药。结论上述4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可选作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但应注意某些菌株的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尤其是非白色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念珠菌属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启 白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675-1678,共4页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近年来,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原发性...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近年来,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基因情况,对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 抗体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条带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奇 武有聪 +2 位作者 袁有华 白丽 牛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电泳条带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法对9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性蛋白酶活性、芽管生成率、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进行检测;并通过RAP...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电泳条带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法对9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性蛋白酶活性、芽管生成率、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进行检测;并通过RAPD方法进行扩增,电泳后分析扩增条带。对上述毒力因子和电泳条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RAPD扩增后350、450、650和1300 bp 4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分泌性蛋白酶活性与350、1 200 bp 2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芽管生成率与400、550 bp 2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RAPD部分电泳条带与部分毒力因子的强弱有关,其所含基因信息可能参与该菌毒力因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毒力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有聪 白丽 申元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12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结果: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主要方向,其方法很多,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各有千秋,目前倾向于计算... 目的:探讨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结果: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主要方向,其方法很多,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各有千秋,目前倾向于计算机辅助分析,多种分型技术合用。结论: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有新进展,对临床念珠菌病的诊断、治疗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理想的分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基因型 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屎肠球菌hyl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7
作者 吴利先 王国富 黄文祥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构建屎肠球菌类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l)基因突变株,研究hyl基因的功能。方法:用pETX4577质粒构建屎肠球菌hyl基因重组自杀质粒,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筛选获得hyl基因的突变株,体外研究hyl基因缺失对突变株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目的:构建屎肠球菌类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l)基因突变株,研究hyl基因的功能。方法:用pETX4577质粒构建屎肠球菌hyl基因重组自杀质粒,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筛选获得hyl基因的突变株,体外研究hyl基因缺失对突变株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同源重组,利用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脉冲场电泳和southern blot进行鉴定获得基因突变株*hyl。突变株在体外的生长能力低于野生株。结论:hyl基因突变株构建成功,hyl基因在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屎肠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透明质酸酶基因 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夙医 吴利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49,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被公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并与胃腺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级致癌因子[1]。虽然HP确切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HP必须首先定植于胃粘膜,然后再进一...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被公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并与胃腺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级致癌因子[1]。虽然HP确切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HP必须首先定植于胃粘膜,然后再进一步侵入宿主防御系统,由其毒素的直接作用和诱导的炎症反应等间接作用损伤组织而致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为40%~60%,儿童也有相当高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活载体疫苗 慢性活动性胃炎 宿主防御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 幽门螺旋杆菌 致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NCCLS M27-A微量法测定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马雪莲 白丽 +2 位作者 郭利军 王晶 中元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1期40-41,4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白色念珠茵的药物敏感性。方法: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方案的微量液体稀释法,对34株健康人口腔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结果:34株白色念珠茵MIC值在0.25-... 目的:探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白色念珠茵的药物敏感性。方法: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方案的微量液体稀释法,对34株健康人口腔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结果:34株白色念珠茵MIC值在0.25-2.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结论:NCCLS推荐的M27-A微量稀释法具有易操作、实用性强、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健康人群来源的白色念珠茵对氟康唑敏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氟康唑 最低抑菌浓度 MIC NCCLS M27-A微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口腔念珠菌分离株药物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武有聪 陈兆芳 +2 位作者 郭利军 王涛 白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在校学生1 179名,采集其口腔咽拭子,分离疑似念株菌84株。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在校学生1 179名,采集其口腔咽拭子,分离疑似念株菌84株。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最低抑菌浓度(M IC值)进行判定。结果84株念珠菌对上述4种药物敏感性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175,0.070,0.272和0.43 mg/L;耐药率分别为8.3%,9.5%,7.1%和8.3%;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高于白色念珠菌(P<0.05);有3株念株菌对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耐药。结论在校大学生口腔念珠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株和交叉耐药现象,尤其是非白色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 念珠菌属 口腔 大学生
原文传递
B细胞免疫应答与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艳 白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已有大量的研究阐释了细胞免疫机制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通过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扮演了一个曾被低估的角色,形成宿主防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提倡在结核病免... 已有大量的研究阐释了细胞免疫机制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通过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扮演了一个曾被低估的角色,形成宿主防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提倡在结核病免疫学中应有一种进步性的视角,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本文对最近支持B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抗体 B细胞 综述
原文传递
天然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艳 白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51-1053,1056,共4页
白假丝酵母菌是生物膜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真菌。最近,微生物的生物膜由于留置医疗器械有关感染的增加而受到重视。生物膜可以逃避抗生素和免疫攻击,且容易诱发耐药,并引起相应的慢性和顽固性感染。而传统的天然药物在生物膜感染治疗中... 白假丝酵母菌是生物膜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真菌。最近,微生物的生物膜由于留置医疗器械有关感染的增加而受到重视。生物膜可以逃避抗生素和免疫攻击,且容易诱发耐药,并引起相应的慢性和顽固性感染。而传统的天然药物在生物膜感染治疗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科学和医学文献报道,综述了天然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天然药物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健康大学生200名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检测结果分析
13
作者 戴堂艳 刘加梅 +6 位作者 倪兆林 周翔 叶佩佩 玉罕老 白丽 武有聪 郭利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365,共2页
目的了解某校健康大学生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的带菌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取某校200名健康大学生,取口腔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综合鉴定致病性球菌。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了解某校健康大学生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的带菌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取某校200名健康大学生,取口腔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综合鉴定致病性球菌。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乙型链球菌39株,甲型链球菌61株,肺炎球菌42株,带菌率分别为3.0%,19.5%,30.5%和21.0%。喜爱吃糖者乙型链球菌的携带率高于无此嗜好者(χ2=6.291,P=0.012)。结论部分健康大学生口腔中存在致病菌,携带率与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 机会致病菌感染 患病率 学生
原文传递
疑似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病例报告一例
14
作者 陈启 刘文文 白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1-362,共2页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一种,为一组异质性疾病,以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反复细菌感染、抗体生成障碍和B淋巴细胞不能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为特征,呼吸系统、消化系...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一种,为一组异质性疾病,以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反复细菌感染、抗体生成障碍和B淋巴细胞不能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为特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受累,常合并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HIV相关性口腔念珠菌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有聪 白丽 +1 位作者 袁有华 郭利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8-734,共7页
运用RAPD技术对60株分离自HIV感染者口腔的念珠菌进行分析,其中P2随机引物扩增条带数量0~5条,大小300bp~2kb,白色念珠菌以300bp、400bp和600bp3个主条带为主,非白色念珠菌也存在类似条带。采用SPSS13.0聚类分析,分为5个基因群,14个基... 运用RAPD技术对60株分离自HIV感染者口腔的念珠菌进行分析,其中P2随机引物扩增条带数量0~5条,大小300bp~2kb,白色念珠菌以300bp、400bp和600bp3个主条带为主,非白色念珠菌也存在类似条带。采用SPSS13.0聚类分析,分为5个基因群,14个基因型,白色念珠菌主要为B群。其中P385和P403对5-氟孢嘧啶耐药,聚为C1基因型(欧氏距离平方为0.115),P321和P522对两性霉素B耐药,聚为D1基因型(欧氏距离平方为0.221)。表明HIV感染者口腔来源的念珠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RAPD技术对于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念珠菌不同种间具有相对特征性的条带,同种不同株间存在相似的条带特征;某些条带特征可能与念珠菌的耐药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药物敏感性 念珠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HIV相关性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奇 武有聪 +2 位作者 王晓丽 张云操 白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564-566,共3页
目的研究HIV相关性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健康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各毒力因子的差异。方法分离自HIV+者和健康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各54株,体外法测定2组菌的磷脂酶、蛋白酶、芽管生成能力、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等。结果 HIV+人群口腔白色念珠... 目的研究HIV相关性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健康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各毒力因子的差异。方法分离自HIV+者和健康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各54株,体外法测定2组菌的磷脂酶、蛋白酶、芽管生成能力、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等。结果 HIV+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磷脂酶阳性率与健康人群分离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d和酵母提取物+35℃5 d两种条件下培养,2组菌的磷脂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蛋白酶活性和芽管生成能力与健康人群分离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相关性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毒力较健康人群分离株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白色念珠菌 毒力 磷脂酶 蛋白酶
原文传递
HIV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的耐药性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17
作者 武有聪 白丽 +1 位作者 袁有华 郭利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2-983,共2页
本文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60株分离自HIV感染者口腔的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 本文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60株分离自HIV感染者口腔的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型方法对念株菌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以探讨念株菌耐药性与DNA多态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口腔念珠菌 基因多态性 耐药性 多态性分析 多态性DNA 微量液基稀释法 DNA多态性
原文传递
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分离纯化
18
作者 石丽媛 于国林 +2 位作者 白丽 杨光璨 董珊珊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建立从人工培养的鼠疫菌中分离和纯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l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超声破碎、尿素提取与硫酸铵盐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超声法、尿素法)提取Pla,并分别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两步层析相结合... 目的建立从人工培养的鼠疫菌中分离和纯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l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超声破碎、尿素提取与硫酸铵盐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超声法、尿素法)提取Pla,并分别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两步层析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纯化Pla,对提取、纯化的Pla进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结果鼠疫菌超声破碎上清50%~60%饱和硫酸铵沉淀和尿素浸渍菌粉上清0~10%饱和硫酸铵沉淀,均获得了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Mr)约31×10^3、35×10^3、37×10^3]。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两种方法获得蛋白的溶圈直径分别为6.5、7.2mm。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溶圈直径为5.0mm。制备电泳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条带所在位置还有其他一些低浓度蛋白存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无溶圈出现。结论超声法和尿素法可以提取到Pla,后者经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纤溶酶原激活剂 分离和提纯
原文传递
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中的特征性表面分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文 白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3-336,共4页
B淋巴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介导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是一个十分有序的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和成熟B细胞.每个阶段均有特征性的表面标志,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呈规律性改变.... B淋巴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介导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是一个十分有序的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和成熟B细胞.每个阶段均有特征性的表面标志,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呈规律性改变.各发育分化阶段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异常可引起某些疾病,虽然目前国外对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情况有较多研究,但对于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对某些疾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发育 分化 表面分子
原文传递
云南某高校1329名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兆芳 武有聪 +2 位作者 白丽 郭利军 王涛 《中国校医》 2009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目的调查云南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BsAg,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1 329名新生中,检出HBsAg阳性学生55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名;45名为汉族,10... 目的调查云南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BsAg,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1 329名新生中,检出HBsAg阳性学生55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名;45名为汉族,10名为少数民族;26名为云南省内学生,29名为云南省外学生;17名来自城市,38名来自农村。总体HBsAg携带率为4.14%,男生携带率为7.32%,女生为2.35%(χ2=19.073,P<0.01);汉族携带率为4.31%,少数民族为3.51%(χ2=0.363,P>0.05);云南省内学生携带率为2.65%,省外为8.33%(χ2=20.912,P<0.01);城市学生携带率为3.23%,农村学生为4.74%(χ2=1.834,P>0.05)。结论该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云南省外学生感染率高于省内学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学生保健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