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巨噬细胞上IL-2受体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海东 佟富中 程一櫂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5,共3页
IL-2R在单核巨噬细胞上的表达,不仅与IL-2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关,而且在某些与免疫系统相关联的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IL-2R的结构、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的特点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单核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感染后IgG和IgM抗体消长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颖悟 董阳达 +1 位作者 崔丕业 张博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报道了以试管凝集、SpA菌体吸收和2ME处理血清的方法对感染动物和部分伤寒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的消长规律的观察结果。初次注射伤寒杆菌在3~30天中均为IgM抗体,再次注射后仍然以IgM抗体首先回升,然后才有IgG抗体的出现。在再... 本文报道了以试管凝集、SpA菌体吸收和2ME处理血清的方法对感染动物和部分伤寒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的消长规律的观察结果。初次注射伤寒杆菌在3~30天中均为IgM抗体,再次注射后仍然以IgM抗体首先回升,然后才有IgG抗体的出现。在再次注射后所观察的期间,IgM抗体仍然维持较高的滴度。在观察的10例伤寒病人(6至30日病程)中,其抗体类型也是IgM。伤寒病人的血清学诊断,目前主要用肥达氏反应。本文以试管凝集、SpA菌体吸收和2ME处理血清的方法对感染动物血清和部分伤寒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 病人血清 伤寒杆菌 IGG 抗体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F——一种重要的补体自稳因子
3
作者 傅体辉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3-14,共2页
补体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当它们被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等物质活化后能够产生细胞溶解等功能。巳知人体的许多细胞表面都存在着补体活化过程,但通常情况下,自身细胞很少被补体杀伤,这说明补体的活化是在机体的... 补体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当它们被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等物质活化后能够产生细胞溶解等功能。巳知人体的许多细胞表面都存在着补体活化过程,但通常情况下,自身细胞很少被补体杀伤,这说明补体的活化是在机体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这种控制使补体既能迅速排除异巳物质,又能避免自身组织的损伤。机体控制补体活性的机制,除补体成分的自身衰变外,还存在着许多控制灭活补体的因子,如 CR<sub>1</sub>、CT<sub>1</sub>NH、DAF、H 因子、C<sub>4</sub>结合蛋白(C<sub>4</sub>bp)、和 I 因子等。其中,促衰变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能与 C<sub>4</sub>b 和 C<sub>3</sub>b 发生可逆结合,不仅阻止了经典途径中 C<sub>3</sub>转化酶的形成,还妨碍了 C<sub>2</sub>与 B 因子结合,从而阻止了旁路途径中 C<sub>3</sub>转化酶的形成。成为补体自稳机制中的一种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F 补体 自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PPA菌苗在小鼠中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志坚 张颖悟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3,共3页
已知许多细菌及其产物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这促使人们积极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菌苗,为肿瘤防治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有关绿脓杆菌的抗肿瘤作用至今罕见报道。本文采用一种新建立的绿脓杆菌菌毛株菌苗(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已知许多细菌及其产物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这促使人们积极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菌苗,为肿瘤防治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有关绿脓杆菌的抗肿瘤作用至今罕见报道。本文采用一种新建立的绿脓杆菌菌毛株菌苗(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PPA),初步观察了PPA对带瘤小鼠肿瘤生长以及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PPA菌苗 抗肿瘤 免疫效应
原文传递
激活的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薛宝华 程一櫂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6-88,共3页
近年来,随着对细胞毒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相继发现多种刺激物均可在体外激活正常或带瘤宿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脾细胞,并使其分化成为具有广谱杀瘤效应的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我们采用国产615近交系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缺乏... 近年来,随着对细胞毒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相继发现多种刺激物均可在体外激活正常或带瘤宿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脾细胞,并使其分化成为具有广谱杀瘤效应的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我们采用国产615近交系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缺乏特异性抗原刺激又无外加淋巴因子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 抗肿瘤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RM”符号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刘玲 王玉梅 +3 位作者 吕鹏 靳岩 陈艳君 黄作顺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5-67,共3页
使用美国产Coultar-T54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常规时,发现某些疾病在血小板检验一项中出现“RM”符号。本文对出现“RM”符号的临床意义与原因做了初步观察与分析,并指出血小板图形变化可做为缺铁性贫血与AA性贫血的初筛试验。
关键词 RM 全血细胞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