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关旭敏 杨晓蕾 夏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616-619,共4页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两种疾病。随着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为大家所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根据其是否可控制通常分为可变的危险...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两种疾病。随着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为大家所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根据其是否可控制通常分为可变的危险因素及不可变的危险因素。现就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肿瘤的作用及现有研究机制做一阐述,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进行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肿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解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吕海辰 刘莹 +2 位作者 刘基巍 方凤齐 夏云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2016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首部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纲领性文件——《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该声明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高... 2016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首部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纲领性文件——《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该声明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与卒中、肺动脉高压及心包并发症等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与管理、预防缓解策略及长期随访流程进行了详细推荐。作者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声明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心脏毒性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2011年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5
3
作者 丛涛 孙颖慧 +1 位作者 尚志娟 张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超声心动图技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问世给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改变,而二维超声下心肌应变等的评估可以从长轴、径...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超声心动图技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问世给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改变,而二维超声下心肌应变等的评估可以从长轴、径向及圆周等多个方向评价心脏功能,使心功能的评价更加精确。过去的一年里,上述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操作技术等更趋向于成熟,并发表了多项指南。现将过去一年里超声心动图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从而了解近期超声心动图各项技术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进展 201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佳 方凤奇 +2 位作者 刘莹 夏云龙 刘基巍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0期60-63,共4页
恶性肿瘤与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获益于生存期的延长,而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得到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定位于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本文对... 恶性肿瘤与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获益于生存期的延长,而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得到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定位于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本文对常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其监管进行综述,为防治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化疗药物 肿瘤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理念:迷走神经刺激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龙广宇 张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伴随着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及迷走神经活性减弱。迷走神经刺激能够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延缓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增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释放及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减少破坏性炎症因子表达,阻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等。临...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伴随着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及迷走神经活性减弱。迷走神经刺激能够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延缓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增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释放及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减少破坏性炎症因子表达,阻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等。临床研究也显示迷走神经刺激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能够使患者的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心衰患者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率变异性等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迷走神经刺激 综述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对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臧小彪 张荣峰 张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与电生理相关的基质的重构可能改变了药物作用的基础,使得心衰心律失常的防治困难。缝隙连接蛋白(Cx)与心脏电传导相关,心衰时主要的Cx如Cx43、Cx40、Cx45等均有变化,Cx的重构将导致异常冲动的传导,易致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与电生理相关的基质的重构可能改变了药物作用的基础,使得心衰心律失常的防治困难。缝隙连接蛋白(Cx)与心脏电传导相关,心衰时主要的Cx如Cx43、Cx40、Cx45等均有变化,Cx的重构将导致异常冲动的传导,易致心律失常。深入研究心衰心律失常Cx变化的机制,探讨作用于Cx的药物,以及寻找作用于相关靶点的治疗手段是心衰心律失常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综述 缝隙连接蛋白 心源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治疗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彤 夏云龙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97-401,428,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和房颤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肿瘤的进展和抗肿瘤治疗都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及随访中发生房颤事件会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肿瘤导致房颤可能与...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和房颤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肿瘤的进展和抗肿瘤治疗都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及随访中发生房颤事件会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肿瘤导致房颤可能与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相关,增加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阐述肿瘤导致房颤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抗肿瘤治疗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若干争议
8
作者 杨延宗 常栋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8期7-10,共4页
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已列入I类推荐,慢性房颤射频消融也列入Ⅱa类适应证。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慢性房颤消融的基石。但由于慢性房颤病因不一,机制更加复杂,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外,还需进行心房基质改良,其消... 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已列入I类推荐,慢性房颤射频消融也列入Ⅱa类适应证。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慢性房颤消融的基石。但由于慢性房颤病因不一,机制更加复杂,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外,还需进行心房基质改良,其消融策略、术式、终点还存在若干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孤立性心房颤动的风险评估
9
作者 臧小彪 张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立性房颤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预测指标。关于孤立性房颤...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立性房颤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预测指标。关于孤立性房颤的临床试验及病情进展、治疗和预后的信息均较少。现着重于论述孤立性房颤风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评估、诊断这种特殊形式的房颤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依然任重道远
10
作者 杨延宗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8期6-6,共1页
心房颤动,作为心律失常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自从1998年Haissaguerre教授率先发现肺静脉与心房颤动的密切关系之后,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这一重要的临床进展反向地助推了心房颤... 心房颤动,作为心律失常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自从1998年Haissaguerre教授率先发现肺静脉与心房颤动的密切关系之后,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这一重要的临床进展反向地助推了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领域许多难题被攻克,许多认识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治疗 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 肺静脉 先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旭楠 杨晓蕾 夏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比正常人群高7倍。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潜在的作用。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可能参与心脏的结构重...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比正常人群高7倍。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潜在的作用。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可能参与心脏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现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活性氧在心房颤动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活性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洁煜 张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效果明确。多项大型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性别对CRT的疗效及应答存在差异,但由于受试对象的女性患者较少,对CRT疗效的性别差异缺乏数据处理。但目前小型试验已证明CRT对女性心衰患者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效果明确。多项大型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性别对CRT的疗效及应答存在差异,但由于受试对象的女性患者较少,对CRT疗效的性别差异缺乏数据处理。但目前小型试验已证明CRT对女性心衰患者是有益的,女性患者的效果更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患者多为非缺血性心肌病、正常女性QRS波时限较短及女性的生理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植入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雪 张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是该治疗的重要步骤。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成功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者,可通过改变起搏模式、改变植入途径、改进植入技术、改换电极及导丝等手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是该治疗的重要步骤。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成功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者,可通过改变起搏模式、改变植入途径、改进植入技术、改换电极及导丝等手段,从而确保CR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左室电极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管理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晓蕾 管博 +2 位作者 吕海辰 姜一农 夏云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7-962,共6页
癌症是威胁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抗癌药物的创新研发,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其诱导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愈发突显。抗癌的明星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常诱发高血压,并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癌症患者的生... 癌症是威胁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抗癌药物的创新研发,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其诱导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愈发突显。抗癌的明星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常诱发高血压,并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现有临床指南对此类高血压的阐述甚少。该文系统地回顾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文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管理此类高血压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心房电压标测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云龙 王涛 +6 位作者 解泽宙 林玉壁 高连君 张树龙 尹晓盟 常栋 杨延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电解剖图像,记录平均电压幅度等。消融后进行为期(12±7)个月的随访,同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基础疾病(高血压等)等。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高[(1.77±1.01)∶(1.29±0.93)mV,P=0.048],低电压区比例低(P=0.011)。持续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也高[(1.31±0.96)∶(0.78±0.35)mV,P=0.046],低电压比例降低(P=0.008)。结论:无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消融复发患者均较成功患者的心房电压下降、瘢痕点和低电压区面积增多,易于房颤的产生和维持。进一步证实了心房基质变化可能是导致房颤消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压标测 导管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对心肌钙相关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臧小彪(综述) 张树龙(审校)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11-514,共4页
心力衰竭伴有心室功能的下降,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以及致心律失常性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心肌钙转运失常密切相关,而与心肌钙离子密切相关的通道——钙离子通道及相关钙调控蛋白(calcium handling proteins)随着收缩和(... 心力衰竭伴有心室功能的下降,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以及致心律失常性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心肌钙转运失常密切相关,而与心肌钙离子密切相关的通道——钙离子通道及相关钙调控蛋白(calcium handling proteins)随着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下降而改变,易触发心律失常。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变化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将会对目前心衰心律失常防治的难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通道 心肌钙转运 心力衰竭 致心律失常性 神经体液因子 钙调控蛋白 心室功能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左房粘液瘤合并Brugada心电图改变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萍 程超 +4 位作者 栾超 刘岩 王珂 高连君 刘金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示Brugada心电图Ⅱ型改变。有间断发热、多汗病史。心脏超声示左房大,左房内见5.3 cm×3.2 cm略强回声团块,有蒂附着于房间隔中部,提示左房粘液瘤,控制感染后于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体外循...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示Brugada心电图Ⅱ型改变。有间断发热、多汗病史。心脏超声示左房大,左房内见5.3 cm×3.2 cm略强回声团块,有蒂附着于房间隔中部,提示左房粘液瘤,控制感染后于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切除粘液瘤,并经病理学证实其诊断正确。普罗帕酮试验阴性,说明此患者为Brugada心电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房粘液瘤 Brugada样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房静止伴巨大心房起搏器更换一例
18
作者 臧小彪 董颖雪 +5 位作者 张树龙 高连君 丛涛 夏云龙 常栋 杨延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214-214,共1页
患者男,以“反复黑曚12年余,胸闷气短1个月”为主诉人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略胸闷、气短,人院行ECG检查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0次/min,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行永久起搏器(VVI)植入术治疗。4年前再次出现黑嚎,... 患者男,以“反复黑曚12年余,胸闷气短1个月”为主诉人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略胸闷、气短,人院行ECG检查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0次/min,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行永久起搏器(VVI)植入术治疗。4年前再次出现黑嚎,于医院检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静止 起搏器更换 超声心动图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 胸闷气短 医院检查 永久起搏器
原文传递
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旭敏 刘基巍 +2 位作者 刘莹 方凤奇 夏云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7,41,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及放疗)相关心脏损伤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也不断增加。及时对肿瘤患者进行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中的诊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文章根据相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及放疗)相关心脏损伤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也不断增加。及时对肿瘤患者进行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中的诊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文章根据相关研究及最新的2016年ESC指南,总结了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整体纵向应变)及一些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检测等。同时阐述相关检测指标在评价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心脏损伤 检测 预测
原文传递
肿瘤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艳丽 刘莹 +2 位作者 刘基巍 方凤奇 夏云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48-45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逐渐以一种慢性病的模式长期存在.同时,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凸显,因此,肿瘤心脏病学(Onco-cardiology)应运而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治...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逐渐以一种慢性病的模式长期存在.同时,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凸显,因此,肿瘤心脏病学(Onco-cardiology)应运而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协作组于2016年8月发布了《2016 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1].本文结合指南及目前研究进展,就肿瘤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及管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治疗相关性 心律失常 欧洲心脏病学会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毒性 抗肿瘤治疗 医学诊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