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部分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继红 任凤 +3 位作者 吴毓 田晓光 吴妍宁 赵宝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5-749,共5页
为了寻找去整合素家族的新成员 ,研究其在抗血栓与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从中国白眉蝮蛇毒腺中提取总RNA进行RT PCR扩增 ,获得了 2 19bp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基因 .测序结果显示 ,其与韩国的同为蝮蛇去整合素的saxatilin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 为了寻找去整合素家族的新成员 ,研究其在抗血栓与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从中国白眉蝮蛇毒腺中提取总RNA进行RT PCR扩增 ,获得了 2 19bp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基因 .测序结果显示 ,其与韩国的同为蝮蛇去整合素的saxatilin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95 8% ,蛋白质序列同源性为 91 8% ,且蛋白质中含有去整合素的特征模体 RGD .将去整合素基因进行克隆、转化与诱导后 ,得到了该蛋白的可溶性高效表达 .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 ,获得了分子量为 9kD的均质蛋白 ,并将其命名为adinbitor .活性测定结果显示 ,adinbitor能明显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 4的增殖 ,诱导ECV30 4细胞发生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基因克隆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与保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余祥 王冬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4年第6期355-356,共2页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与保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衔接后期研究...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与保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衔接后期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 科研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酰基转移酶ST6Gal-I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洁 汪淑晶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唾液酸修饰是糖基化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唾液酸修饰是在唾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通过糖苷键转移到糖蛋白或糖脂分子末端的半乳糖上。细胞表面唾液酸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愈后密切相关,并且与唾液... 唾液酸修饰是糖基化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唾液酸修饰是在唾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通过糖苷键转移到糖蛋白或糖脂分子末端的半乳糖上。细胞表面唾液酸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愈后密切相关,并且与唾液酸相关的肿瘤抗原现在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的靶向研究分子。研究表明,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唾液酸化糖链结构的改变与其对应的唾液酰基转移酶的表达和活性相关,现综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T6Gal-I的作用及其表达和活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6Gal-I 肝癌 侵袭 转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慧敏 刘煜 张嘉宁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2,共3页
胞膜窖(caveolae)是富含胆固醇、鞘磷脂和鞘糖脂的胞膜内陷结构,窖蛋白(caveolin)是其重要的特征分子。窖蛋白参与胞膜窖形成、细胞内吞、信号转导、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与病原体感染、肌肉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肿... 胞膜窖(caveolae)是富含胆固醇、鞘磷脂和鞘糖脂的胞膜内陷结构,窖蛋白(caveolin)是其重要的特征分子。窖蛋白参与胞膜窖形成、细胞内吞、信号转导、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与病原体感染、肌肉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蛋白 胞膜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蛇毒蛋白生物活性及结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淑清 郭春梅 +3 位作者 徐跃飞 孙明忠 辛毅 唐建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73-1778,共6页
从旅顺产白眉蝮蛇(Gloydius blomhoffii brevicaudus,GBB)蛇毒中纯化得到了3种电泳和质谱纯蛋白活性组分,其酶解肽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与其它同源性蛇毒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3种蛋白为... 从旅顺产白眉蝮蛇(Gloydius blomhoffii brevicaudus,GBB)蛇毒中纯化得到了3种电泳和质谱纯蛋白活性组分,其酶解肽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与其它同源性蛇毒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3种蛋白为新的蛇毒磷脂酶A2、类凝血酶和金属蛋白酶,分别将其命名为GBB-bPLA2,GBB-TLE和GBB-M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得每个GBB-bPLA2和GBB-MP中含有一个Ca2+;每个GBB-TLE中含有2个Zn2+.Ca2+可分别使GBB-bPLA2和GBB-MP的荧光发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2.0和1.6nm,使二者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4.0%和11.0%;Ca2+的存在可显著提高二者的热稳定性,使GBB-bPLA2和GBB-MP的热变性温度分别提高1.5和2.0℃.Zn2+使GBB-TLE的荧光发射强度增高4.3%,但对GBB-TLE的酯酶水解活性、荧光发射波长和热变性温度无显著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蛇毒蛋白结构热稳定性,但对蛇毒蛋白生物活性的作用则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蛋白 金属离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蛇岛蝮蛇毒腺cDNA文库ESTs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郭春梅 孙明忠 +2 位作者 郑体花 任一鑫 刘淑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2-1527,1553,共7页
前期我们构建了中国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毒腺(GSSG)的cDNA(GSSG-cD-NA)文库。本文从构建的GSSG-cDNA文库阳性重组子中随机挑选了216个单克隆进行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单向测序,获得了211条高质量的EST... 前期我们构建了中国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毒腺(GSSG)的cDNA(GSSG-cD-NA)文库。本文从构建的GSSG-cDNA文库阳性重组子中随机挑选了216个单克隆进行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单向测序,获得了211条高质量的ESTs。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84个克隆为已知功能基因,29个克隆为未知功能基因,98个克隆为新基因,分别占总ESTs的39.8%、13.7%和46.5%。成功获得了GSSG的部分ESTs序列,为GSS蛋白活性组分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岛蝮 CDNA 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定点突变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洪岩 崔秀云 +5 位作者 张春鹏 王继红 赵霆 吕莉 韩国柱 赵宝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1-626,共6页
RGD为存在于许多糖蛋白配体中的氨基酸序列,对整合素具有识别作用.此序列也发现于许多蛇毒去整合素分子中.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大连产白眉蝮蛇的毒腺中克隆出的去整合素adinbitor是含73个氨基酸残基的去整合素,分子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和... RGD为存在于许多糖蛋白配体中的氨基酸序列,对整合素具有识别作用.此序列也发现于许多蛇毒去整合素分子中.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大连产白眉蝮蛇的毒腺中克隆出的去整合素adinbitor是含73个氨基酸残基的去整合素,分子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和RGD模体.实验证明,adinbitor作为去整合素的新成员,具有典型的抗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为了将adinbitor的这2种功能分开,采用PCR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cDNA序列中RGD模体改变成KGD.重组adinbitor(KGD)在E.coliBL21得到表达,并通过His·Bind亲和层析予以纯化.实验发现,adinbitor对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85nmol/L,明显优于adinbitor(RGD)(IC50=150nmol/L).然而,与adinbitor(KGD)相比,adinbitor(KGD)则丧失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说明,adinbitor(KGD)可作为专一的抗人血小板聚集药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定点突变 血管生成作用 血小板聚集 白眉蝮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鞘磷脂作为标志分子鉴定脂筏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 黄静 +5 位作者 李亚丽 田晓光 孙长凯 夏泉 崔肇春 马克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共4页
脂筏是质膜双层中富含鞘脂、胆固醇及特殊蛋白质的质膜微区.对其功能的研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常利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将其分离,然后以脂筏中富含的神经节苷脂GM1作为标志分子,利用荧光或生物素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进行亲和标... 脂筏是质膜双层中富含鞘脂、胆固醇及特殊蛋白质的质膜微区.对其功能的研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常利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将其分离,然后以脂筏中富含的神经节苷脂GM1作为标志分子,利用荧光或生物素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进行亲和标记来鉴定脂筏.但这一鉴定方法操作复杂、费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所用关键试剂霍乱毒素不易获得,再加上一些组织GM1含量甚微或不含GM1,使其应用受到局限.为建立一个特异性高又对各种组织广泛适应的脂筏鉴定方法.对两种细胞系脂筏的脂类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可用鞘磷脂作为脂筏的特异性标志分子,采用高效薄层层析技术对脂筏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鞘磷脂 高效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与化学致癌物诱导下HaCaT细胞的蛋白表达应答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明忠 刘淑清 +4 位作者 吕晓 郭一萌 郭春梅 辛毅 唐建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5-1971,共7页
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别进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及UVB+DNBS(UD)共同刺激,利用二维荧光差异胶内凝胶电泳(2D DIGE)、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和HPLC-nESI-MS/MS分析技术,对HaCaT细胞产生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 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别进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及UVB+DNBS(UD)共同刺激,利用二维荧光差异胶内凝胶电泳(2D DIGE)、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和HPLC-nESI-MS/MS分析技术,对HaCaT细胞产生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有65个蛋白质点发生了明显表达差异(P<0.05),与UVB或DNBS单独处理细胞相比,有41个蛋白点表现为UVB和DNBS的正协同效应,13个蛋白点表现为负协同效应,5个蛋白点与UVB单独处理相近,6个蛋白点与DNBS单独处理相近.HPLC-nESI-MS/MS从6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中共鉴定出60种单一(Unique)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鉴定蛋白所涉及的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得到了与紫外辐射和化学诱导损伤的直接相关蛋白,有助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皮肤癌的形成及皮肤疾病的有效防护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aT细胞系 中波紫外线 2 4-二硝基苯磺酸 二维荧光差异胶内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G蛋白Rap1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春艳 赵宝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132-1133,共2页
Rap1属于小分子G蛋白Ras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逆转原癌基因Ras激活突变体(K-ras)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的功能和传递致癌信号两种相反的作用。Rap1和其他G蛋白一样,表现为无活性的GDP结合形式和有活性的GTP结合形式两种构象。通过两种构象... Rap1属于小分子G蛋白Ras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逆转原癌基因Ras激活突变体(K-ras)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的功能和传递致癌信号两种相反的作用。Rap1和其他G蛋白一样,表现为无活性的GDP结合形式和有活性的GTP结合形式两种构象。通过两种构象之间的转换,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调节细胞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现对Rap1活性的调节及近年来有关Rap1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细胞行为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P结合蛋白质类 钙-钙调素依赖小生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军 朱正美 燕秋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探讨IgA肾病的分子病理机 ,综述IgA肾病在免疫学、糖生物学、酶学。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分子机理 研究进展 免疫学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俊 陈俊霞 +2 位作者 于丽华 崔秀云 陈治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同时观察其对B16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C5 7BL/ 6J小鼠 ,观察腹腔注射As2 O3 对实体瘤的...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同时观察其对B16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C5 7BL/ 6J小鼠 ,观察腹腔注射As2 O3 对实体瘤的重量及成瘤率的影响 ;应用HE染色、Ⅷ RAg免疫组化染色观测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密度 ;采用CellTiter 96AqueousOne试剂检测B16细胞增殖活力 ;Giem sa染色、Feulgen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 As2 O3 能显著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的生长 ,治疗组成瘤率为 37 5 % ,抑瘤率达81 6 1% ,并能显著抑制瘤组织内血管生成 ;体外实验观察到As2 O3 能抑制B16细胞增殖 ,并存在浓度依赖效应 ,IC50 为32 99μmol·L-1;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As2 O3 使B16细收稿日期 :2 0 0 4-0 2 -17,修回日期 :2 0 0 4-0 3 -2 8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No 2 0 0 4kJ2 79作者简介 :夏 俊 ( 1965 -) ,女 ,硕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肿瘤分子生物学 ,Tel:0 5 5 2 3 0 664 12 2 0 97,E mail:xia jun1965 @yahoo .com .cn崔秀云 ( 1941-)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Tel:0 411 472 0 64 8,E mail:cuixy @dlmedu .edu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B16细胞 血管生成 增殖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对B16黑色瘤细胞及肿瘤转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俊霞 田余祥 +3 位作者 傅攀峰 夏俊 阎平 崔秀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3-531,共9页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umanribonucleaseinhibitor ,RI)是一种细胞质中分子质量为 5 0ku的酸性糖蛋白 .RI能抑制核糖核酸酶A (RNaseA)的活性 ,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 (angiogenin ,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序列 .Ang是RNaseA超...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umanribonucleaseinhibitor ,RI)是一种细胞质中分子质量为 5 0ku的酸性糖蛋白 .RI能抑制核糖核酸酶A (RNaseA)的活性 ,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 (angiogenin ,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序列 .Ang是RNaseA超家族的一员 ,RI通过与RNaseA和Ang的紧密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血管生成及新血管的形成 ,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所以抗血管生成将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实验显示RI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诱导血管的生成 .RI由含有许多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多肽组成 .含有这样重复序列的 10 0多种蛋白质显示了广泛的功能 ,包括细胞周期调节 ,DNA修复 ,对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抑制酶活性等 .RI被认为是胚胎发育 ,创伤愈合及肿瘤发生中新血管形成的一种调节因子 .RI定位于染色体的 11p15 5 ,与ras基因邻近 ,在肿瘤病人中经常存在染色体 11p15 5部位的变异和异常 .RI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 ,因此 ,RI可能还具有尚未知的生物学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潜在功能以及探讨RI与肿瘤侵润、转移的关系 ,将人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的cDNA通过逆转录包装细胞PA317,并转染到B16小鼠黑色瘤细胞中 ,用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B16细胞作为对照 .通过PCR ,RT PC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细胞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HO·)功能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春梅 刘淑清 +2 位作者 郭一萌 鱼红闪 孙明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4-1728,共5页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自由基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t2-cDNA的转染抑制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c-Met及Bcl-2的表达并诱发凋亡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伟 李兆育 +3 位作者 李亚丽 马克里 夏泉 崔肇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为探讨磷脂酰乙醇胺 N 甲基转移酶 2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 methyltransferase 2 ,PEMT2 )的转染抑制大鼠肝癌CBRH 791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构建了带有完整的pemt2 cDNA基因质粒载体 ,经转染和鉴定 ,确知其在大鼠肝癌细胞系CB... 为探讨磷脂酰乙醇胺 N 甲基转移酶 2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 methyltransferase 2 ,PEMT2 )的转染抑制大鼠肝癌CBRH 791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构建了带有完整的pemt2 cDNA基因质粒载体 ,经转染和鉴定 ,确知其在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 7919细胞中稳定高表达 .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c Met(HGF的受体 )及抗凋亡蛋白Bcl 2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和是否诱发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在转染高表达细胞中 ,c Met及Bcl 2的表达下调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 ,在转染pemt2 cDNA的高表达细胞中 ,G1期细胞增加 ,S期细胞减少 ,并在G0 期出现一个凋亡峰 .琼脂糖凝胶电泳谱显示梯状条带 .结果表明 :pemt2的转染可使大鼠肝癌细胞的c Met及Bcl 2的表达下调 ,并发生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 PEMT2 磷脂酰胆碱 肝癌细胞 凋亡 C-MET Bcl-2 转染 表达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非激酶活性调节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丝运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明丽 崔颖 +1 位作者 吕广艳 高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具有激酶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LCK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已删除部分激酶区域的MLCK重组体(pGEX-F6.5)在大肠杆...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具有激酶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LCK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已删除部分激酶区域的MLCK重组体(pGEX-F6.5)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的MLCK片段,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检测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水解重酶解肌球蛋白(heavy meromyosin,HMM)及肌球蛋白亚片段1(subfragment1,S1)ATP酶活性的影响,体外检测MLCK片段对肌动蛋白肌丝运动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pGEX-F6.5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该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Sepharose4B纯化、SDS-PAGE鉴定得到较纯的单一表达条带.纯化的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HMM和S1的ATP酶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MLCK片段激活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为:Vmax=(19.426±1.669)倍;Km=(0.486±0.106)μmol/L,MLCK片段对磷酸化HMM和S1的ATP酶活性也有相似的刺激作用.体外肌丝运动研究表明,随着MLCK片段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数量不断增加,肌丝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上述结果表明,MLCK的C端非激酶活性具有调节磷酸化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丝运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收缩 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 肌球蛋白Mg2+-ATP酶活性 体外肌丝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H_2O_2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东宁 傅攀峰 +1 位作者 王红 崔秀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7-771,共5页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功能 ,根据RI分子结构富含巯基的特点 ,研究了RI对过氧化氢(H2 O2 )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C6 )的影响 .用不同...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功能 ,根据RI分子结构富含巯基的特点 ,研究了RI对过氧化氢(H2 O2 )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C6 )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H2 O2 分别作用于转染有RIcDNA并且RI过表达的C6细胞和正常C6细胞 ,对比损伤前后 2者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量、细胞内GSH和MDA含量差别 ,以及细胞内抗氧化酶类GPX、CAT和GST活性的差别 .结果表明 ,与正常C6细胞相比 ,RI过表达的C6细胞在H2 O2 作用下存活率高 ,LDH漏出量、MDA含量明显减少 ,而细胞内GSH较多 ;RI过表达的C6细胞在损伤前后均表现出更强的CAT和GST活性 .提示RI具有抗氧化功能 ,能够减轻H2 O2 所致的细胞过氧化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抗氧化活性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2O2损伤 大鼠 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辩证运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田余祥 王冬梅 +1 位作者 王玉海 徐跃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4-155,共2页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功能强大及性能优越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并且各门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医学教学是螺旋式阶梯式教学,它要求形象化和具体化。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功能强大及性能优越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并且各门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医学教学是螺旋式阶梯式教学,它要求形象化和具体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作者发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存在着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当的问题。本文就医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一分为二地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辩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医学教学 辩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诱导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俊霞 夏俊 +1 位作者 刘基巍 崔秀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甙Rg3[20(R)-GinsenosideRg3]是从红参中提取的微量中药单体。近年研究表明人参皂甙Rg3尚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等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多种转移相关的蛋白因子参与...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甙Rg3[20(R)-GinsenosideRg3]是从红参中提取的微量中药单体。近年研究表明人参皂甙Rg3尚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等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多种转移相关的蛋白因子参与,并涉及多种转移途径和分子机制。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为目前中药抗肿瘤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Rg3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活力;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梯状带。结果:Rg3与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有浓度依赖关系,相关系数(r)=0.953,Rg3处理细胞48h的IC50为71.91μg/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Rg3作用后,MCF-7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片段化、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Rg3能诱导细胞凋亡及调节细胞周期,用150μg/ml的Rg3处理细胞48h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率增加,G0-G1的细胞比率下降。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0.45±0.25)%上升到(34.86±4.65)%。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服150μg/ml的Rg3处理细胞24h和48h后,能够使细胞产生明显的梯形电泳图谱(DNAladder)。结论:Rg3可通过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凋亡 肿瘤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余祥 王冬梅 崔秀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糖蛋白,人胎盘中富含RI。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从人胎盘中提纯的RI能明显抑制小鼠某些实体瘤(S180肉瘤、Ca761乳腺癌和H22肝癌)的生长。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 背景与目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糖蛋白,人胎盘中富含RI。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从人胎盘中提纯的RI能明显抑制小鼠某些实体瘤(S180肉瘤、Ca761乳腺癌和H22肝癌)的生长。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RI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及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RI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RI的含量。结果:与对照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RT-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较窄;乳腺癌组织Westernblot的斑点较小。乳腺癌组织RT-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吸收曲线峰高及峰宽明显小于对照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和对照乳腺组织RT-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吸收峰面积积分值分别是(3.320±0.365)×106和(4.385±0.880)×10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人乳腺癌组织中RI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I蛋白含量也明显减少,表明人乳腺癌组织中RI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乳腺癌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RI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