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22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涛 李克军 +1 位作者 郭世斌 宫爱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7月大连医科...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行EST及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22例。[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81.8%)完成EST与LC联合治疗,4例EST后未取净结石,行LC及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手术。10例出现EST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诊断为EST后插管性胰腺炎(轻型),给予抑酶补液治疗后痊愈。LC无并发症。22例住院时间9~35 d,平均(17.32±1.58)d。[结论]EST联合LC是目前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8
2
作者 祖国 郭京 王忠裕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244-246,共3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而该术式涉及的脏器多、手术难度高、时间长、创伤大,故术后并发症多。自1935年Whipple首先开展这一术式以来,随着外科技术操作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围手术期治疗的改进、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而该术式涉及的脏器多、手术难度高、时间长、创伤大,故术后并发症多。自1935年Whipple首先开展这一术式以来,随着外科技术操作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围手术期治疗的改进、术式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影像学、分子生物学、介入医学、检验医学等的不断发展,使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尽管PD术的病死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术后并发症仍然高达30%~65%。该文就PD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26-226,229,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二科89例SAP的治疗经验.[结果]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对89例SAP患者进行诊治,治愈76例,死亡13例,SAP治愈率达8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二科89例SAP的治疗经验.[结果]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对89例SAP患者进行诊治,治愈76例,死亡13例,SAP治愈率达86%.[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个体化选用或联合应用内镜、腹腔镜、腹腔灌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治疗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瘤的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1 位作者 李克军 王洪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脾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80~ 2 0 0 0年收治的 2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例 1为男性 ,因脾功能亢进入院 ,行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脾动脉多发动脉瘤 ,行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例 2为女... 目的 探讨脾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80~ 2 0 0 0年收治的 2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例 1为男性 ,因脾功能亢进入院 ,行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脾动脉多发动脉瘤 ,行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例 2为女性 ,因腹腔内出血而急诊行多普勒检查得以确诊 ,急诊手术行远端脾动脉结扎、脾切除术。结论 对临床症状明显且有增大趋势的脾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特别是预期妊娠的女性患者及行肝移植患者。妊娠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1 位作者 李克军 王洪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脾动脉瘤 手术诊治 病例报告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忠裕 乌佐翔 +2 位作者 李克军 王洪江 关凤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肿瘤 术后并发症 奥曲肽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2特异性siRNA转染肝星状细胞的效率检测
7
作者 罗海峰 王洪江 王忠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提高siRNA表达载体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的转染效率。[方法]pEGFP-C1-CR4转染原代HSCs、HSC-T6细胞株,实验根据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不同比例分为4组:1μg/0μL、1μg/1μL、1μg/2μL、1μg/4μL,1μ... [目的]提高siRNA表达载体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的转染效率。[方法]pEGFP-C1-CR4转染原代HSCs、HSC-T6细胞株,实验根据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不同比例分为4组:1μg/0μL、1μg/1μL、1μg/2μL、1μg/4μL,1μg/0μL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实验组。转染48 h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同时流式细胞仪计算转染效率。[结果]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比例为1μg/2μL和1μg/4μL时,原代HSCs转染效率为(56.55±3.12)%和(58.62±2.03)%(P>0.05),HSC-T6细胞株转染效率为(24.52±3.55)%和(25.49±2.33)%(P>0.05)。同样比例条件下,原代HSCs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HSC-T6细胞株的转染效率(P<0.05)。在实验组质粒、脂质体比例为1μg/2μL和1μg/4μL时,同种细胞的转染效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的比例为1μg/2μL、1μg/4μL的条件,均能够在HSCs和HSC-T6中获得最佳转染效率,但前者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脏器部分转位并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
8
作者 张涛 金实 李克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内脏转位 结石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搏停对小鼠瘤株Hca-A2/p化疗的影响
9
作者 高海德 张佩禹 赵荣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异搏停和化疗药对荷瘤小鼠的疗效,为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做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癌瘤内多点多次注射给药,观察抑瘤率、肿瘤坏死情况、小鼠死亡率,同时用RT-PCR方法测其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sresistancegene,m...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异搏停和化疗药对荷瘤小鼠的疗效,为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做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癌瘤内多点多次注射给药,观察抑瘤率、肿瘤坏死情况、小鼠死亡率,同时用RT-PCR方法测其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sresistancegene,mdr1)的表达。[结果]荷瘤组(LT)、化疗组(C)、异搏停组(V)、化疗药+异搏停组(CV)的mdr1分别为(13/14、14/14、3/14、1/14);V组、CV组与LT组的mdr1比较P<0.05;LT++与C++的mdr1比较P<0.05。C组、CV组抑瘤率分别为(35%、63.6%)与LT组比较P<0.05;CV组抑瘤率(63.6%)与C组(35%)比较P<0.05。C组、CV组死亡率分别为(3/20、2/20)与LT组(8/20)比较P<0.05。CV组肿瘤坏死严重。[结论]化疗药和异搏停同时应用较单纯化疗抗肿瘤治疗的效果为佳,提示临床化疗时应给予逆转mdr1的药物,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异搏停 mdr1 死亡率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新宇 王洪江 +1 位作者 李克军 王忠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细胞疫苗对肿瘤治疗的策略和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刚 谭广 王忠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大量事实证明,DC浸润程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大量事实证明,DC浸润程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也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原因之一。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方法的不断涌现,其在肿瘤免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DC疫苗在临床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展现出光辉的前景。它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手段,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继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后又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DC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功能、体外培养方法和临床应用策略及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48例诊治分析
12
作者 王晓刚 谭广 王忠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蒲城县人民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48例经术中和病理确诊胆囊癌病例。[结果]术前确诊28例。术前未予确诊的20例,经手术或冷冻切片均确诊,术后病理切片证... [目的]探讨分析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蒲城县人民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48例经术中和病理确诊胆囊癌病例。[结果]术前确诊28例。术前未予确诊的20例,经手术或冷冻切片均确诊,术后病理切片证实48例。随访46例。住院期内共死亡0例,出院3个月内死亡2例。累计存活1年以上者34例,3年者22例,5年者14例。[结论]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结石、黄疸、炎症等影响。术中疏忽和未作冰冻切片可影响术中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术后生存期与分期密切相关,亦与手术方法有关,根治性手术、二次手术及复发再手术可提高胆囊癌病人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根治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 被引量:6
13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3 位作者 王洪江 马浙夫 谭广 殷朔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SOD基因转染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克隆、筛选及鉴定阳性克隆 ,PCR法、Western -blot印迹分析检测SOD基因表达 ,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SOD基因...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SOD基因转染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克隆、筛选及鉴定阳性克隆 ,PCR法、Western -blot印迹分析检测SOD基因表达 ,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SOD基因转染肝细胞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结果 SOD基因转染肝细胞对于2 %浓度胆汁抑制率由 12h的 ( 78 80± 12 3 5 ) %下降到 ( 4 3 3 5± 9 69) % ,2 4h由 ( 82 5 5± 11 2 7) %下降到( -3 9 5 4± 15 13 ) % ,48h由 ( 83 83± 18 69) %下降到 ( -4 8 3 2± 15 2 5 )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基因转染 大鼠 肝细胞 胆汁毒性损害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