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功超声在急性黄疸型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应用
1
作者 关丽明 史铁梅 +3 位作者 权重禄 杜治强 王兆荃 张彦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7-468,共2页
本文对住院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定期检测其门静脉系血流,并于其出院约1个月后复查,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评价双功超声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实验组为1997年1月~199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 本文对住院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定期检测其门静脉系血流,并于其出院约1个月后复查,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评价双功超声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实验组为1997年1月~199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病房诊断为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性肝炎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手术对照分析
2
作者 车颖 徐文林 杨光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甲状腺癌发病隐袭、危害性大,故早期诊断十分必要。本文对65例甲状腺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彩超对本病早期诊断的认识。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超声表现 手术对照 腺癌 早期诊断 阻力指数 甲状腺恶性肿瘤 微小癌 周围组织 滤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贺彦荣 杨光 +2 位作者 李云霞 李蔚 荆春丽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盆腔肿瘤的50%以上,而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阴道超声(TVS)对阴道不规则出血妇女内膜疾病的诊断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61例...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盆腔肿瘤的50%以上,而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阴道超声(TVS)对阴道不规则出血妇女内膜疾病的诊断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61例,年龄19~79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以诊刮或子宫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最后诊断。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前表现为月经紊乱淋漓不净。绝经后为月经周期停止至少半年以后出现阴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阴道超声 肌层浸润 子宫内膜病变 阴道不规则出血 妇幼保健 子宫切除术 内膜厚度 临床应 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4
作者 金银云 孙丽鹏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1期200-201,共2页
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少见,确诊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误诊。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有关成 人肠套叠的报道逐年增多,而且所报道的准确率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 成人肠套叠 超声诊断技术 误诊分析 B超检查 肠肿瘤 小儿肠套叠 超声特点 临床表现 手术及病理对照 小肠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朝晖 吕申 郭丽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21例癌旁结甲、14例单纯性结甲和7例甲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21例癌旁结甲、14例单纯性结甲和7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和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率35.38%明显高于癌旁结甲9.52%和单纯结甲7.14%(P<0.05),但与甲状腺瘤42.86%无显著性差异;p53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53.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77%(P<0.05)。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率72.31%明显高于癌旁结甲52.38%(P<0.05)、单纯结甲21.43%(P<0.01)和甲状腺瘤28.57%(P<0.01);hMSH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76.9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5%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阳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82.61%,阴性组66.6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导致碱基错配的增多继而导致p53突变的积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原因之一,hMSH2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P53 HMSH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朝晖 郭丽英 吕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率为91.0%,明显高于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的41.7%(χ2=31.91,P<0.01)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2.7%(χ2=43.23,P<0.01)。hMS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hMSH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间接反映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结节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指征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立英 吕申 程世华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8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手术治疗指征 合理 超声波检查 甲状腺结节 常规检查 随机检查 治疗方案 清晰度 无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在兔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杨光 刘波 +3 位作者 牛思东 王辉 卢军 徐文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1期1-2,共2页
为评价经颅多普勒 (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 ,本文在兔枕大池注血建立SAH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TCD检测CVS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脑血管造影、脑脊液内皮素 1水平变化相关性良好 ,可早期发现 .... 为评价经颅多普勒 (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 ,本文在兔枕大池注血建立SAH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TCD检测CVS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脑血管造影、脑脊液内皮素 1水平变化相关性良好 ,可早期发现 .动态观察CVS的发生、发展过程 ,认为TCD对CVS的诊断确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的声像特点
9
作者 陈美娜 侯秀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2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B超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行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经生化检查确诊。结果:声像图以胆囊变化为主,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边缘毛糙、模糊,胆囊内有大量点片状强回声。结论:B超对急... 目的:探讨B超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行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经生化检查确诊。结果:声像图以胆囊变化为主,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边缘毛糙、模糊,胆囊内有大量点片状强回声。结论:B超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有所帮助,并能反映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胆囊 声像特点 声像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静鸣 徐玉霞 +2 位作者 郭丽英 陈海波 李爱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早期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测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晓芹 夏泽 杨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的病灶数目、大小及边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个肝细胞肝癌病灶中13个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2个表现为“同进快退”,另2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后经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癌。3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分为少血供转移癌组21个,表现为动脉相呈低回声环形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多血管转移癌组15个,表现为动脉相呈完全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6个肝血管瘤中5个表现为向心性环形持续缓慢充填,另一例直径9mm的小血管瘤表现为完全快速向心充填。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肝细胞肝癌及转移性肝癌(P<0.05)。造影后所测肿块直径大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所检出肿块数目多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造影前13个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造影后显示清晰。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